登陆注册
11020900000005

第5章 静心序曲——请大家深呼吸,心灵瑜伽开始了(4)

(2)创造静心的氛围

你可以花一点心思布置一下你想要的气氛。比方说,选一支你很喜欢的蜡烛,每次要做静心的时候就点燃;选一首你很喜欢的令人感到放松的音乐,每次要做静心的时候就播放;调整你喜欢的灯光、房间内的摆饰,要做静心的时候,就让它保持那个样子;选一个让你感觉舒适的坐垫,静心时就坐那个坐垫。发挥些许创造力,运用自己喜爱的摆设来布置吧。你甚至还可以专为静心准备一件干净舒爽、质地柔软的长袍或休闲服,每次要静心时就穿上它。而一旦决定了某些东西是静心专用的,就不要拿去别处使用。

这是因为人是一种具有惯性的动物。比方说,有时候我们闻到某一种肥皂香,就会联想起曾经某一次或者某一段时间内,使用那个牌子的肥皂时的心情和往事。有时候我们听到某支曲子,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从前听到那支曲子时所发生的人和事物。

(3)消除杂念

决定了静心的时间后,就排除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干扰因素。把电话线拔掉、把手机关掉、告诉家人在这段时间内不要打扰你。让你自己处于可以安静地进入内在的空间里。

有位大师带着弟子结伴同行回寺庙里去。山路坑坑洼洼,还下着雨。为了照顾弟子,大师把灯笼给了弟子。两人回到寺庙后,睡觉前弟子发现自己的鞋又脏又湿,而老师的鞋却干干净净。心想老师的功夫如此了得!就问老师:我打着灯笼弄成这样,您却很干净。难道老师会何功夫?大师回答道:脏不脏与灯笼关系不大。只是要看心在不在。弟子下意识摸了摸胸口,挠着头感到不明白。大师又说:你提灯笼时既怕风吹灭又怕淋到雨。我没有提灯笼,眼睛都注视着脚下自然不会脏。我的心在这,而你心在那。

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生活中各式各样不同音频的杂音,一旦没有听见外面的声音便会感到不自在。比方说,刚开始静心时,很多人一想到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段时间,几乎什么也不做时,就会陷入一种极度的惊慌之中。但是,你只要抱着“不管怎么样,都要在那个时间里让自己做静心”的心态坚持做静心,这个“需要刺激”的惯性就会慢慢地被打破。渐渐地,安静对于你来说,就会显得亲近多了。因此,要记住:这种需要刺激的惊慌情绪,只是刚开始做静心的这段时间出现而已,坚持下去它就会消失,而且会渐入佳境的。

当静心进行了约莫十分钟的时候,我们会稍微沉静些,若在这个时候去接个电话,再坐下来的话,今天的静心又要从头开始了。因此,能避免外界的干扰就应该尽量地去避免。

(4)让自己舒适

静心并不是要虐待你的身体,也不是要给你的身体制造紧张,尤其是当你的身体感到不舒适时,就会特别容易产生情绪、特别难静下来。

因此,当你需要坐着的时候,就让自己舒服地坐着,并考虑自己需不需要靠垫、需要几个坐垫等;而当你需要躺着的时候,就让自己舒服地躺着,接着考虑要不要在膝盖下垫个枕头,使你的腰背不悬空。夏天天气很热,不妨打开冷气,让室温感觉舒适些;而冬天若天气太冷,就需要穿上足够保暖的衣物。

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要以身体的舒适为原则来考虑。带着一点爱心,来照顾自己的身体,关怀它、善待它,那么不仅身体得到放松,从你的心底流溢出来的爱,也会使人得到温暖的满足。

当身体舒适了,你的精神较容易缓和放松,这样比较容易进入宁静和安详。当身体因为不舒服而情绪紧张,心情也难以放松,甚至还会变得更烦躁和暴怒。

(5)和朋友一起静心

能够和朋友一起静心、一起分享静心的过程,是最能够坚持下来的方法了。这样对自己也将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所以,如果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配偶、亲人,一同做静心,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这样你不敢太懒惰,而且比较认真投入。两个人不妨约法三章,彼此鼓励,一起精进。

如果找不到能和你一起做静心的朋友,却有可以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这也很棒。有时候和别人分享自己静心的体验、聊聊自己做静心时的牢骚,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静心也更增添了那么一分人性化的活泼,因而变得更加愉快了。

静心是好玩的、有趣的,帮助你爱自己、接纳自己,带着童真的好奇心去观察你自己。所以,把静心日记当成是“今日考察”就大错而特错了。静心时,请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五心”。

当你的体验得到沉淀,你就会归纳出属于自己的智慧。这份智慧完完全全地属于你,它不是别人传授的知识,也不是别人的经验之谈,它具有一种真实的厚度,一种实在感。你会成为一个具有原创性智慧的人,会成为自己的掌控者。

6.静心旅行的目的地

本书所介绍的所有的静心之法,只是一个开端,吸引大家对静心产生兴趣,开始把静心落实在生活中,将静心与生活结合起来。

其实,静心哪里是人一天做上个40分钟,只要在这20分钟里觉知,而另外的23个小时零40分钟,就可以昏昏沉沉地度日呢?这20分钟的觉知又岂能抵得过那长时间昏昏沉沉的摧残呢?不过,总是要有一个开始。正确的、好的开始,当然非常重要!这就是编写本书的目的:诱使你浅尝而知其味,以至于食髓知味,欲罢不能。

那么终会有一天,你会发现静心在内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刚开始也许是因为其他因素而追寻静心的,可是一旦食髓知味,就会为了静心而渴求静心,因为它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放松,那样的安然,还有打从心底里涌现出的幸福……又有谁会不想要呢?

如果本来就已经开始静心之旅,那么本书可以帮助你将静心和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静心的质量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加深自己的静心,使你体认到静心和生活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或者,可以用本书去探索内在心灵地图的不同面向,比如说以前只有静坐,现在加上了分散的注意力,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知,或者结合和感觉、情绪有关的静心,使内心得到更多的滋润和支持。

一旦静心在内心里扎了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去,生活质量也必然会有所蜕变。渐渐地,24小时都生活在那样的清明、觉知、宁静、安然、芬芳和爱之中,人的生活也24小时中都被那样的质量所浸润,不再为了孤寂所苦,不再为了忌妒所困,不再为了失败而焦虑,因为早已经在更美妙的世界里度日了;而所有的伤口都被治疗愈合了,心是一口喷泉,源源不绝地涌出爱和宁静、觉知,当连接了你的心,你就连接到整个浩瀚的宇宙了。

终于,你回到了一直在渴求的家。

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位方丈,因为充满了智慧而远近闻名。

这位方丈讲道十分精彩,一个村子就请他去讲道。方丈接受了邀请。到了村子时,早已有好几百个人等在那儿了。隆重的迎接仪式过后,方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话,台下的听众都竖起了耳朵。方丈说:“我很荣幸今天能到这儿来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但是,我想问一下,我今天要讲的内容,你们知道吗?”

全体听众都大声地喊着回答:“知道!我们知道!”方丈停了下来,看着大家笑了,说道:“嗯,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就不用讲了,对吧?”于是他一声没吭,下台走了。

村里的人们都很失望。他们决定再邀请他一次。方丈也答应了。这一天到了,方丈受到了传统仪式的迎接。讲话即将开始时,他又问了和上次同样的问题。这次,大家都准备好了。所以,当方丈一问:“我今天要讲的话题,你们知道吗?”台下所有的人就一起喊道:“不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方丈停下来,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说道:“如果你们什么也不知道,我讲了也是白讲,对吗?”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又走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都以为“不知道”就是方丈想要听的答案。

但是大家都拒绝放弃。他们问自己:“如果方丈提出来的问题既不能回答‘知道’,也不能回答‘不知道’,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方丈的智慧呢?”于是,村里召开了一个讨论会。他们集体商量好该怎么办,都觉得这回是胜券在握了。他们又一次地邀请了方丈。讲道的日子到了,大家既紧张又兴奋。同样,方丈这次又问道:“我今天要讲的话题,你们知道吗?”大家毫不犹豫,一半人喊道:“知道!”另一半人喊道:“不知道!”然后,大家就等着方丈的回应。方丈说:“嗯,那么就让那些知道的人去教那些不知道的人吧!”这给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当头一击。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方丈就静悄悄地离去了。

这一下该怎么办?村里的人还是不死心。他们决定再试一回。

方丈来了,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这次,谁也没有说话。台下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能听得见。在一片寂静中,方丈最终开口了,他智慧的话语流淌到了大家的心田里。

方丈说道:“只有在寂静中,我们才能听得见心灵智慧的声音。”

第一次,当方丈问村里的人们是否知道他要讲的话题时,他们说:“知道!我们知道!”这是骄傲的自我。当一个人脑子里充满信息时,什么也装不进去。就像一个盛满了水快要溢出来的杯子,一滴水也添不进去。

第二次,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这是消极的回答。一个关闭了的、消极的脑子也接受不了最高的智慧。这就好像把杯子底儿朝上倒过来,再怎么倒水也没有用。

第三次,大家既说“知道”又说“不知道”,这反映出大脑怀疑、左右摇摆的两面性。一个不稳定、充满疑虑的脑子是无法吸收真知的。这就好像杯子里装进的水掺了泥,水已经不纯净了,再往里加的水也同样会被污染。

其实,“静心”很简单、很平凡,没有复杂的神学体系,不会要求人们去崇拜,给人指出的道路是最直接的:“宁静致远。”通过内心的平静,来应对外部世界的纷繁;通过自身的平静,来应对工作的压力和人事的变迁。静心的“心”,就是人的中心、内在、存在。你无须依赖于任何人,无须信从于任何理论,可以靠自己去找到,并体会到它的实在与美丽。

越是平凡的,便越是永恒的。我们可以从一粒沙中窥探世界。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静心来感悟宇宙,感悟人生。

同类推荐
  • 人生应该悟一下

    人生应该悟一下

    人生路上,别走得太匆忙,太匆忙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停下来,驻足欣赏,处处好景致。往事如烟,虽已过去,但总有些沉重,总有些难以释怀。静下来,品一下爱恨情仇,悟一下成败得失,恨已消爱仍暖,成败得失已淡然……人生需要悟一下,只有悟,才能体味世间的悲欢离合,才能洞察人性的卑微与高贵,才能反省自我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走出心的迷途……
  • 智慧之灯(心灵鸡汤系列书)

    智慧之灯(心灵鸡汤系列书)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 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本书从性格定义、性格特征、性格类型、影响性格因素、性格对人的前途命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对性格的内涵作了深入挖掘和全面阐述,并结合大量有说服力的现实事例,剖析了优良性格的积极作用和缺陷性格的负面作用。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识别自己的性格特征,发现自己中的优点和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效地开展工作、事业,经营生活、婚姻、家庭,从而把握机遇,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
  • 坚持心态的锻炼

    坚持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
  • 草根族也能赚大钱(女人篇)

    草根族也能赚大钱(女人篇)

    这是一本介绍积累财富的书籍,书中描写了纪几位比较成功的女性,告诉我们,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热门推荐
  • 魔动仙择

    魔动仙择

    上古仙碑,战者封名,非仙不可逆,非仙不可欺,魔者,当诛
  • 魔妃难宠:误上世子爷

    魔妃难宠:误上世子爷

    清影趴在某男起伏的胸膛上,欲哭无泪。简直倒了八辈子血霉好吗!好不容易重生一次,却发现穿成了人人喊打的魔教之女;好不容易改名换姓,却被人步步紧逼,“嫡母”打压,“嫡姐”陷害,青梅竹马反水背叛,甚至不惜将她打包送人!现在,好不容易逃出狼窝,却不小心躲进虎穴,清白毁于一旦不说,完事后还筋脉具损,武功全失,甚至还有分分钟被某人盯成窟窿的危险!“这位公子,你的意思是要我负责吗?”生活如此艰难,残了还不被放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开到荼蘼花事了

    开到荼蘼花事了

    最好的爱情,不过我爱你,你爱我,只是在我爱你的时候,凑巧你也爱我,这是谈何容易?爱情里,有一个人置身事外,有一个人飞蛾扑火,有一个人将错就错,还有一个人情意绵绵,太多太多,只希望,在一切结束的时候,你还有我,他还有她,我们还相爱,他们没分开。错乱的爱情,谁拯救谁于花间……
  • 恨天魂泣

    恨天魂泣

    荒古大陆以武为尊,强者林立的世界。生来就丹田受损而注定平凡的少年独孤恨天不甘平凡,为达武道之颠,和一只同病相怜的妖兽自蛮荒森林而出,战尽天下,成就辉煌且短暂的一生。
  • 郴行录

    郴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转传奇之狼神

    九转传奇之狼神

    一个17岁的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A市的一次远古文物展览会,机遇巧合下得到了一块暗淡无光的远古怪石,开启了他一生的传奇故事。穿越异界?那就主宰万物。又回来了?那就扮猪吃老虎。纵意花丛却只爱一人。狼啸九天震异界,纵横大地霸世间。梦回世间苦情人,笑傲天地九转现。
  • 明玉成仙传

    明玉成仙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道生万象,合道则生,背道则亡。万物皆有道,然吾辈所修的又是何道?这是一个生在大贵之家,却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就莫名其妙被拐的倒霉孩子的故事。几经易手,最终落到了一个猥琐老头的手里,没想到自此便踏上了修行大道的永生之旅。老头:丫头,这是什么丫头:烤山鸡用的老头:胡闹,这是剑丫头:哦,烤山鸡用的剑老头:……
  • 汉家日月

    汉家日月

    风雨飘摇的明末,一个穿越青年的愤然雄起历程。
  • EXO之泡沫般的

    EXO之泡沫般的

    三年前,他们相遇,他利用她,杀害了她血族的族人,而另一个他,却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她,三年后,她回归了,她该何去何从?
  • 启新纪

    启新纪

    一场陨石雨过后地球上的人莫名其妙地陷入沉睡,醒来时地球已经面目全非。动物植物都有可能以人类为食,人类所依仗的高科技都化为乌有,无法再造。人类再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么人类是否才能活下去?又是否能够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