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当温怜馨送走许嬷嬷的第十天,英王谋反案在热闹了近半个月后终于落幕,皇宫里传出了处置的圣旨。
英王及其家眷贬为庶民,发配南岳岛。淳王贬为庶民发配皇陵替先帝守灵,萧丞相一家老小全部处斩。被萧大人藏起来的幼子也被寻了出来,无一幸免。同时被株连九族的还有御林军统领钱大人、礼部尚书林大人、兵部侍郎罗大人。同时受到牵连的大小官员共一百二十多人,贬的贬罚的罚,整个凉霄似乎都空旷了很多。
除过这些,镇国侯的长子陈肃赐了镖骑将军的爵位,任命威远将军的次子甘天浩为新的兵部侍郎。其余共八十多位官员调职,又调了各地任期将满表现优异的地方官共十六人回凉霄。
新科状元宋枢原本是做了太子的参政,如今升了职,成了中书舍人。
而温怜馨关心的永安侯府有功有过,功过相抵,只夺了永安侯夫人的诰命。倒是平安伯府的伯爷温以行作为五城兵马司的总指挥使,在平定叛乱,安抚百姓上表现极好,得了重赏。
温怜馨捏着手里的信,细细看了几遍之后随手一挥,信笺便化作粉末消失不见。
她没想到这老侯爷真不简单,以退为进,打的一手好牌,既不让永安侯府处于风口浪尖上,又为平安伯府在皇上那留下了好印象。
这些年他看似不管事,其实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不过这也不奇怪,有个不着调的儿子,他不操心都难。
倒是萧氏被夺了诰命让温怜馨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想来她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了,不过她也不用担心会丢了侯夫人的位置了,看来虽然她姓萧,老侯爷和老夫人并没有换掉她的意思。其实这样的安排才是最好的,既不引起侯府的动荡又留下了个宽厚的名声,萧氏也因此会感激侯府,可谓妙棋。
八月初八,在静心越来越烦躁的等待中,太后赐的人终于到了揽月庵。
她们先是拜见了静月,然后是静安,最后才到了温怜馨的院子。
得到消息的静心早在院子里等了半晌,伸长了脖子往外望,才看到领头的空问。
空问的身后跟着两个年约二十五六的嬷嬷,她俩都穿着淡绿色的对襟半臂襦裙,嬷嬷身后是正是赤玉四人,她们则穿着粉红色的齐胸襦裙。
空问见了温怜馨便指着她对那两个嬷嬷说道:“她就是永安侯府的温小姐了。”
两个嬷嬷抬头看了一眼温怜馨,俱是一怔,呆愣片刻才跪地拜道:“奴婢给小姐请安。”
后面的四个丫鬟也跟着拜下。
静心笑得连连点头,看起来似乎很满意。
“都起来吧,敢问两位嬷嬷叫什么名字?以前是在哪当差?”
“回小姐,奴婢姓秦,以前在尚宫局做教引女官。”
“回小姐,奴婢姓郑,以前在慈安宫做二等丫鬟。”
温怜馨听完,诧异的看着略微有些高挑的嬷嬷。她没想到太后赐的人来头这么大,竟然是太后身边的人。
连在一旁的静心也显得很意外,看了看那郑嬷嬷,又看了看温怜馨,想了会便起身跟温怜馨打了个招呼出了院子。
见没了旁人,温怜馨赶紧好奇的问郑嬷嬷:“你既然是太后她老人家身边得力的,怎会被赐给了我?”
郑嬷嬷似乎早就想到她会这么问,规矩的垂手认真回道:“算不得得力的。是太后娘娘仁慈,今年正好奴婢年满二十五要放出宫去,知奴婢在宫外无亲无故,故将奴婢赐给小姐也算有个去处。”
听她这么一说,温怜馨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四个丫鬟。
“你们四人叫什么名字?原来在哪当差?”
“奴婢春盈原在英王府当差。”
“奴婢姚黄原在淳王府当差。”
“奴婢雨蕉原在丞相府当差。”
“奴婢素芊原在丞相府当差。”
郑嬷嬷见温怜馨面露疑色,便开口解释道:“这四个丫头是从官奴里挑出来的,性格模样都出挑的,因之前的府里犯事,所以充了官奴,但个个都身家清白,小姐放心。”
温怜馨一脸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既然太后她老人家恩典,将你们赐给我,我便是你们的主子了,我这不比你们原来的地方,若有人觉得委屈就跟我说一声,我也不拦着你们的锦绣前程。”
“奴婢不敢。”
……
六人齐声低头回道。
接着温怜馨便指着四个丫鬟说道:“既然要跟我,便把以前的都忘了吧。你叫赤玉,你叫青黛,蓝袖,沉墨。”
“奴婢谢主子赐名!”
“奴婢谢主子赐名!”
……
“你们四个做我的贴身丫鬟,一会儿让含月和你们交接一下,含月做二等丫鬟。如今我在庵里,条件艰苦了些,你们就委屈着挤挤。两位嬷嬷单独一间,吴妈跟含月一间,你们四个一间。”
“奴婢遵命!”
“奴婢遵命!”
……
几人齐声回应。
“散了吧,青黛伺候我出去。”
说罢起身向静心的院子走去。
一路上青黛将如何过来的经过说了一遍。
接到温怜馨的消息,她们便开始筹备,先通知宫里埋伏的眼线,注意慈安宫的动向,确认信到了,便跟踪拿着太后旨意到官刑司挑选官奴的太监,然后混入官刑司贿赂了管事,指给了那太监,接着跟着到了宫门口,等嬷嬷们到了,一起上了马车往这赶。
一路上青黛她们也套了些嬷嬷们的情况。秦嬷嬷是天佑四十三年顺州水灾的时候逃难来的凉霄,家人都失散了,为了生计做了宫女,后来被配给了还是贵人的德妃,一直做到了掌事宫女,自德妃殒了便被安排到了尚宫局做了教引女官。她与那郑嬷嬷本是同乡,年岁也相当,所以平日里便相互照应。
郑嬷嬷是太后身边的二等宫女,因到了出宫的年纪,那郑嬷嬷便求了太后恩典,答应替她们寻个能养老的人家。正好收到宋太妃,也就是静安的信,便与郑嬷嬷提了,郑嬷嬷自然是应了,这事便定了下来。
说罢两人自己到了静心的院子。
温怜馨带着青黛来的主要目的还是方便静心询问,静心在了解了情况后也就放心了,于是留了温怜馨吃过午饭才回去。
回到院子,温怜馨便请了两位嬷嬷进屋。
待二人见了礼便说道:“嬷嬷也知道我过两月便要回侯府,可我一直在庵里长大,没学过什么规矩,还望二位嬷嬷教导。”
“小姐太客气了,能帮小姐是我们做奴婢的荣幸。”
郑嬷嬷接口说道。
随后温怜馨便仔细的问起了在府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入侯府做准备,同时也了解一下两位嬷嬷的性格。
秦嬷嬷话不多,但是总能言简意赅的说到重点,心思细腻缜密,冷静有主见。
郑嬷嬷看似热情真诚,但谨慎小心,眼光独到,反应敏捷。
这让温怜馨不得不感慨,不愧是能做到高位,又能待到出宫的人物,个个都有些本事,这样温怜馨也坚定了收服她们的心思,不过目前还不急,先回了侯府再说。
随着四个贴身丫鬟的到来,温怜馨终于又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坦日子。她们用芥子袋不仅将星月教总坛处种植的蔬果带了来,还有她最爱的果脯腌卤等。
没几日便是中秋佳节,又从郑嬷嬷处得知马上到太后寿诞,所以温怜馨命赤玉研制了水果月饼和鲜花月饼,又亲手画了副群仙贺寿图,命郑嬷嬷送去给太后。
等郑嬷嬷回来时,还带来了太后的赏赐。一套镂空镶红宝石缠枝蝴蝶赤金头面,一匹织云锦。
郑嬷嬷说太后很喜欢那副画,命人挂在了慈安宫内。
温怜馨听了也非常高兴,毕竟太后的喜爱对她今后进了宫,立稳脚跟是很有帮助的。
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转眼便是深秋,人们纷纷换上了厚实的袄裙。不知不觉,便到了回府的日子。
来接她们的是许嬷嬷,还有几个仆人。
收拾好行礼,温怜馨眼泪汪汪的告别了依依不舍的静心,又给静月静安静意行了大礼,便扶着青黛的手上了轿辇下了山。
到了山下换了俩宽敞的马车朝着凉霄驶去。
走了十来日终于看到了凉霄的城门。
正值清晨,凉霄在朦胧的雾中渐渐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