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接近了终点。就在距离火星几万公里外的我们总算舒了口气。心情也好多了,只剩期待。飞船屏幕上显示出火星上发过来的火星地面的一些情况。并且为我们解说火星的一些情况。
火星上最壮观的特征是位于南半球的大峡谷,其中尤以“水手谷”更为突出。水手谷由一系列峡谷组成,绵延5000千米以上,宽500千米,深也可以达到6000米左右。这样的峡谷是地球上任何峡谷无法比拟的。奥林匹斯盾形火山更为神奇,这个口径达600千米的大火山口竟比周围地区高出26千米,是地球上珠穆朗玛峰的3倍还多。像水手谷和奥林匹斯火山这样的特大地貌,在整个太阳系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火星是一个直径为6787千米的寒冷荒芜的星球。在砂砾遍地、荒凉沉寂的火星表面,遍布遭陨石袭击后由撞击形成的坑坑洼洼。火星与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与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随着卫星拍摄的越来越多,更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火星上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它们多达数千条,长从数百千米到1000千米以上,宽也可达几千米到几十千米,蜿蜒曲折,极为壮观。它们主要集中在火星的赤道区域或附近。河床的存在使科学家们认为,干燥异常的火星曾经有过大量的水。
火山和高原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样,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缺乏明显的板块运动,使火山分布是以热点为主,不像地球有火环的构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塔尔西斯高原、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腊平原东北的泰瑞纳山(TyrrhenaPatera)。
在西半球耸立一个醒目的特征,中央即为塔尔西斯高原,高约14公里,宽过6500公里,伴随着盛行火山作用的遗迹,包含五座大盾状火山,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有27公里高,600公里宽。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尔斯山、帕弗尼斯山、阿尔西亚山和亚拔山--以体积和1600公里的直径来看是太阳系最大的山。艾斯克雷尔斯山高度大约18225米,曾被误认为是火星最高的山,帕弗尼斯山高度也超过14千米,阿尔西亚山高度大约17。7千米,火山口直径大约116千米,亚拔山在塔尔西斯高原最北边,基座宽达1600千米,但是最高点只有6千米,不过火山口直径却有136千米,是五大火山中最大的一个。在大火山之间亦散布著零星的小火山。
火星另一端
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火山群,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为主体,北南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和欧伯山。
一提到火星的峡谷,可能会认为是由水造成的,但事实不只如此。除了水,还有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由水造成的又可能是洪水短时间冲刷成的、稳定的流水侵蚀成的、或由冰川侵蚀而成;但火山活动所喷发的熔岩流亦可造成熔岩渠道(LavaChannel)。另一个例子则是地壳张裂造成,如水手峡谷。
奥尔库斯陨坑位于火星东半球的埃律西昂火山(ElysiumMons)和奥林匹斯火山(OlympusMons)之间,科学家认为该陨坑形成的最佳解释是该区域遭受了一次小行星倾斜碰撞,一颗小行星以非常小的角度划过火星表面。
这个陨坑长约380公里,宽约140公里,陨坑边缘突起高度比周边平原高1600米以上。陨坑底部比周边平原低大约800米。
“patera”通常用于描述深遂、复杂或者不规则外形的火星陨坑,虽然奥尔库斯陨坑以此命名,但科学家并不知道它的真实来历。
或者奥尔库斯陨坑最初是一个较大的圆形碰撞陨坑,随着多年以来的地质结构变化和挤压作用,使得该陨坑发生了变形;或者这个陨坑是由于一系列的不同小行星碰撞所导致的。奥尔库斯陨坑存在地质构造作用力的证据来自大量的“地堑”,在陨坑边缘有像峡谷裂缝一样的结构。这些“地堑”最大宽度为2。5公里,方向呈东西走势,仅存在于陨坑边缘和周边环绕区域。
中心的暗色阴影是凹地形成的,这或许是形成于风力作用过程,一些较小的碰撞事件所溅起的暗色物质经风力作用在凹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所以我们的任务显得如此艰难,要使火星的沙漠土质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动物生存的土壤。这需要多少精力跟时间呢?这么复杂严峻的地理特征,连我们能生存多久都不能肯定,更何况还要让火星达到地球的水平。我只知道我们有得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