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
这篇《霸王别姬》是在上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寒假的时候在农村的老家写的,刚好用一个月的假期写完,第二年寒假修改了一点,记得当时是怀着一种说不清是什么的强烈的表达欲,想要写写这两个人物,想要说话,想要和人讨论这个话题,但是,当时好像没有这样的环境。
那年给我的大脑很混乱,***逝世、《新不了情》电影(在电视台播放看后感触很深)、还有张爱玲的习作、(贾平凹的)《废都》、《金瓶梅》、《******》、《红楼梦》、《红高粱》、《史记。项羽本纪》里的简述等等这些引起很多的想象和思考。
项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虞姬、乌锥,这些人和物在他生命中到底起了什么程度的作用等等这些,到现在也很难搞清楚,既然不清不楚,也就不想搞清楚,尽管写写而已或者但写无妨。
这就是十多年前写作的心态。
补充几个写作背景:
当时看过梅兰芳和杨小楼的京剧《霸王别姬》片段和翻阅过此京剧版本的剧本。
在第三章里写降臣李左车与项羽、周兰、虞子期对话的场景正是借鉴京剧《霸王别姬》里的片段。
第六章是反复写过,感觉最力不从心的一次写作体验。
现在来看,特别是前一段的《后记一》,还能看到自己当年的理想和天真,所谓无知者无罪嘛,也或者是勇者无惧,言词中不乏有年少的张狂和不拘礼节的地方。
现在来看,这篇小说自然也感觉一些稚嫩但也有一些沉着。无所谓质量,只醉心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尽管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从1996年开始,快二十年了,写作不过只是我的一个小梦想、一个小念头、一个小习惯,绝不想什么不惊为天人,宏图大志。这近二十年来,写的东西也太少,但平均一下,每年都有下笔,这也足够。从自私的角度来说,写作有让我内心得以平静平和,上下通气,精神舒畅的功效。所谓不吐不快,而写作的质量高低也就停留在此,就像人的排泄功能,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的话,我这写作水平也就是位于需求理论图最下方的地方,属于生理满足层次,还处在茹毛饮血,没有进化好的低级阶段。
曾走过一些披星戴月荆棘密布的道路、曾经历过卑微渺小苦不堪言的生活、曾在人前人后点头哈腰满嘴神佛、曾笑叹过人浮于事世事难测、也曾一个人身处异域倍感孤独无援。
但人一生终究是笑着哭着,或边哭边笑。
重新整理此文,仅为纪念我曾走过的道路,激励着继续赶路。
2015年2月17夜凯里州歌舞团内家里
2015年4月26日夜贵阳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