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港站是指处于运输线路上的节点,是货物的集散地,是各种运输工具的衔接点,是办理运输业务和运输工具作业的场所,也是对运输工具进行保养和维修的地点、主要有港口、铁路车站、汽车站(场)、航空港和管道站等。良好的场站应具备地点适中、设备优良齐全、交通便利、自然气候条件良好、场地宽大等特性。
4.运输行业管理系统
运输行业管理系统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的各级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管理机构,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履行政府行政职能,对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的系统。
从管理体制上看,目前世界各国对交通运输的行业管理可分为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形式。集中管理模式也称综合运输管理模式,是指将各种运输方式归口一个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目前,英、法、德、日等国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也称多家管理模式,是指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运输主管部门,分别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条块管理、垂直领导。印度及我国是这种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我国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等运输主管部门各自负责对铁路、水路、道路(公路及城市道路交通)、航空等运输进行管理。
从管理手段上看,运输行业管理主要采取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在市场经济相对完善的国家,政府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管理。
从管理层次上看,运输行业管理机构通常分为决策层、中间层及执行层等3个层次。如,部、省级行业管理机构为决策层,市(地、盟)级行业管理为中间层,县及县以下行业管理为执行层。
从管理的范围上看,运输行业管理机构主要实施如下4个方面的管理:
(1)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即对拟建的运输基础设施进行规划、立项、审批、修建等方面的管理。
(2)运输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即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运输基础设施实施的各项管理,主要包括路政(航政、港政)管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养护、费用征收等。
(3)运输市场管理。主要包括制定运输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运价,审核参加客货运输及其相关业务的企业或个人的开业或停业条件,并核发经营许可证等。
(4)运输安全管理。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社会治安性质的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交通安全教育、交通指挥、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等;二是交通安全技术管理,包括运输工具检验、驾驶员考核、发牌发证、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维护等。
5.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系统
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系统是指由各个运输生产者组成的系统。它与运输行业管理系统及信息系统,共同组成运输体系的“软件”部分。
运输生产者是指运输行业内从事运输活动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者。根据服务对象和性质划分,运输业可以分成运输经营业和与运输相关的辅助性经营业。
运输经营业是运输服务的供给者。它是以运输货物为服务对象,直接向运输服务需求者提供运输劳务并收取运费的行业。运输经营业由各种运输方式的供应商,即通常所称的运输企业组成,例如,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航空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个体运输户等。运输企业既包括利用自身运输工具开展运输经营的企业,也包括利用长期租赁的运输工具开展运输经营的企业。在法律上,运输服务需求者被称为发货人(托运人)、收货人,他们统称为货主;运输服务供给者的运输企业则被称为承运人,有时为了同本身不拥有运输工具但却以承运人身份开展运输经营的契约承运人或无船承运人相区别,这类承运人也称为实际承运人。
与运输相关的辅助性经营业是指专门从事与运输经营相关的辅助性经营活动并收取报酬的行业。与运输相关的辅助性经营业可细分为运输中间商、运输港站经营人和其他运输服务企业3大类。
6.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运输系统运转过程中与一切活动相关的信息收集、传递和流动的系统,它由软件与硬件两大部分构成。从物流系统的参与者看,信息系统是由与物流运输活动相关的宏观管理层、行业管理层、物流企业参与者的信息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平台联成的大网络体系。通过交通口岸公共信息系统可以将海陆空、加工贸易、流通、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税务、银行等物流链上的各相关企业和单位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提供诸如物流服务信息、商品综合信息、路况信息、车辆实时信息、交通管理信息、交通状况信息、关贸信息、商检信息、港口综合信息、机场综合信息、铁路综合信息、船舶交通信息等各类信息。
第二节运输方式的选择及运输路线的确定
一、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承运的货物种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在预定的时间内高效率、低成本地将货物运达目的地,是运输管理的基本内容。
运输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上面介绍过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感性的、经验性的选择,但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选择还得要掌握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及其数量化方法。
选择运输方式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要素:货物的性质、运输时间、交货时间的适应性、运输成本、批量的适应性、运输的机动性和便利性、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等。
对于货主来说,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运输费用的低廉性以及缩短运输总时间等因素是其关注的重点。从业种看,制造业重视运输费用的低廉性,批发业和零售业重视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运输总时间的缩短等运输服务方面的质量。
上述各种选择要素中,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要素:
1.物品种类方面
在考虑运输物品的种类时,应以物品的形状、单件重量、单件体积、物品的危险性和易腐性,尤其要从物品对运费的负担能力等方面考虑。
2.运量方面
有些运输方式不适用于批量非常小的货物运输,而有的则只适用于小批量货物运输。因此,一次运输的批量不同,所选择的运输方式也会不同,通常对于大批量的运输可以选择水路运输或铁路运输。
3.运距方面
运输距离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到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中短距离运输比较适合于选择公路运输。
4.时间方面
运输时间的长短,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速度,往往是主要的选择条件。为此,一般都愿意选一家公司直运,而不愿由几家公司联运,并力求避开拥挤的场站。在某些情况下,当托运人和收货人谁都不想增加货物库存时,他们也会寻求速度慢的运输。此时,运输车辆被当作活动仓库,形成在途库存。
5.运输价格方面
通常应根据物品价格来选择其所能负担运费能力的运输方式。目前,许多货主并不愿选择提供最低运价的运输公司,而宁愿按包括运费在内的总物流费用来选择运输公司。
二、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
上述5种运输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互为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运输方式的选择只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运输的速度问题,二是运输费用问题。从物流运输功能来看,速度快是物流运输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是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其费用往往很高。同时在考虑运输的经济性时,不能只从运输费用本身来判断,还要考虑因速度加快,缩短物品的备运时间,使物品的库存减少,从而减少了物品的库存费用等因素。因此,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的选择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后,寻求运输费用与保管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
1.综合评价选择法
物流运输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物品迅速安全和低成本的运输。然而,运输的速度性、准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若重视运输速度、准确性、安全性,则运输成本就会增大;反之,若运输成本降低,则运输的其他目标就可能难以全面实现。因此,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运输的各种目标要求,采取诸如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
综合评价选择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集j,j=1,2,3,…,m。
(2)确定运输方式选择的评价因素集Fi(i=1,2,3,…,n)。
(3)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Wi。
(4)确定每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值Vj,并以其值最大者为选择对象。
综合评价值按以下公式确定:Vj=ni=1WiFi,j=1,2,3,…,m(2-1)。
例2-1:假设某件产品运输有铁路、公路两种运输方式可选,货主列出了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评价因素为运输时间、运输时间适应性、运输费用、运输能力、货损货差、用户服务。请根据权重因素法确定货主应选择的运输方式。
2.成本费用分析选择法
在影响运输方式选择条件中,物品种类、运量和运距这三个条件是由货物自身的性质和存放地点决定的,因而属于不可变量。事实上,对这三个条件进行变更,从而改变运输方式的可能性并不大。与此相反,运输时间(也即运输方式的速度问题)和运输费用是不同运输方式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条件。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的变化必然带来所选择的运输方式的改变。
成本费用分析选择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集合。
(2)估计每个备选的运输方式广义的运输费用。广义的运输费用是指货物从起点到终点间的运输及与这种运输有关的全部活动的总费用,它主要由运货、运输中的时间损失费用、储存费、储存资本占用损失费和缺货损失费等构成。
(3)应用选择的决策规则将货流分派或分配到各备选的运输方式上。货流在各备选的运输方式间的分配,既可以是全有全无分配(即货物只能由费用最小的运输方式承运),也可以不是全有全无分配(即每个备选运输方式都承运了不同比例的货物),从而出现了诸如优化模型、平衡模型、随机选择模型等各种各样的模型。
3.考虑竞争因素法
对于买方来说,良好的运输服务,如较短的运输时间和较好的运输一致性,意味着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和保持较确定的运作时间表。为了能获得所期望的运输服务,从而降低成本,买方对运输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鼓励是对该供应商给予更多的惠顾。由于提供较好服务的供应商能获得买方更大的购买份额,并且能从因交易额扩大而得到的更多利润中支付由于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而增加的成本,所以这必将激励运输供应商去寻求更适合于买方需要的运输服务方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降低成本。这样,运输方式的选择就成了供应商和买方共同的决策。
在市场中,一个供应商为了争取买方而采取更佳的运输方式时,参与竞争的其他供应商必然会做出竞争反应,形成博弈。下面的例子说明的是不考虑存在运输服务供应商的竞争对手反应的情况下,买方向能提供更佳运输服务的供应商转移更多交易份额的程度。
例2-2:某制造商分别从两个供应商处购买了共3000个零件,每个零件单价100元。目前这3000个零件由这两个供应商平均提供,如供应商缩短运输时间,则可以多得到交易份额,每缩短一天,便可以从总交易中多得5%的份额,即150个零件。供应商从每个零件中可赚得占零件价格(不包括运输费用)20%的利润。
如果制造商对能提供更好运输服务的供应商给予更多交易份额的承诺兑现,则供应商A应当选择公路运输。
在实际业务中,除了可以选择单一运输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多式联运。与选择单一运输方式相比,多式联运下运输方式的选择要复杂很多,除了单一运输方式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外,还需考虑运输方式的转换费用、转换点、转换延迟、转入运输方式和转出运输方式、多式联运货物容器的应用等。此时进行运输方式选择时,可以采取将货运分段、建立多目标函数以及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的方式实现。
三、运输路线的确定
运输路线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利用,正确地确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可以降低成本,因此运输路线的确定是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尽管路线选择问题种类繁多,但可以将其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
1.起讫点不同的单一问题
对分离的、单个始发点和终点的网络运输路线选择问题,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是最短路线法。网络由节点和线组成,点与点之间由线连接,线代表点与点之间运行的成本(距离、时间或时间和距离加权的组合)。初始,除始发点外,所有节点都被认为是未解的,即均未确定是否在选定的运输路线上。始发点作为已解的点,计算从原点开始。计算方法是:
(1)第n次迭代的目标。寻求第n次最近始发点的节点,重复n=1,2,…直到最近的节点是终点为止。
(2)第n次迭代的输入值。(n-1)个最近始发点的节点是由以前的迭代根据离始发点最短路线和距离计算而得的。这些节点以及始发点称为己解的节点,其余的节点是尚未解的点。
(3)第n次最近节点的候选点。每个已解的节点由线路分支通向一个或多个尚未解的节点,这些未解的节点中有一个以最短路线分支连接的是候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