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卫星图片显示,位于印度洋北部的马尔代夫共和国,有一个数平方公里的小岛悄然消失。对于由1196个岛屿组成、平均海拔仅1.2米的岛国来说,小岛的消失或许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科学家们立即想到,它可能与海平面上升有关,而海平面上升便意味着这个岛国将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吃惊地发现: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也在持续下沉。作为埃及的精粹之地,它的下沉立即惊动了埃及政府。经过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尼罗河三角洲的下沉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与世界性的洋面上升有关。
另一条消息似乎更让我们担忧:据中国科学院考证,中国内地上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正在不断下沉。并预计,在未来的50年内,珠江三角洲濒临的南海海平面将上升50~70厘米,长江三角洲所濒临的东海海平面也将上升50~70厘米。这就是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已经悄悄向人类逼近。
在1989年11月21日召开的拉美和加勒比气象及水文经济效益技术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西指出:“据世界各地170个气象站关于地球大气污染的报告,目前大气象中二氧化碳含量比1880年提高了50%。”他估计,到2020年,地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4℃,倘若这个估计是正确的,那么,到2050年,世界洋面将上升40~140厘米。
假如世界洋面上升1米,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到那时,不仅一些珊瑚礁岛国会遭受灭顶之灾,沿海一带地势平坦的三角洲与河口三角洲也会被海水吞没。诸如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图瓦卢、瑙鲁共和国等岛国的公民将无立足之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埃及12%~15%的耕地、孟加拉17%的耕地将变成海滩。印度尼西亚、越南要完成大规模的居民迁移与安置工作。美国的陆地面积减少2万平方公里,损失约6500亿美元。
这些消息听起来似乎有些骇人听闻,倘若地球上洪水再次泛滥,那么,我们怎么办?目前人类还不能搬到别的星球上去,难道我们就束手待毙吗?
其实,我们或许不必过于杞人忧天。就像与大海苦苦抗争的荷兰人,他们国土的2/3陆地是通过围地从大海中争夺来的。荷兰人是大海的朋友,也是大海的克星。居安思危,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智慧已经穿越各种各样的自然界巨变,必将掌握着一种强大的武器,用来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让人自焚的死亡岛探秘
在加拿大北部地区的帕尔斯奇湖北边,有一个仅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这一小巧玲珑的岛屿为普罗米修斯的火炬。据说,这一名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年,把火种带给人们的普罗米修斯准备返回天宫的时候,顺手将已经没用了的火炬扔进北冰洋,然而有火焰的一端并没有沉下去,露在水面继续燃烧,天长日久,便形成一个小岛。经过风吹雨打,小岛上的火渐渐熄灭了。关于小岛的传说也越来越遥远。只是多年以后,它依旧以神奇的魅力诱惑着人们,恰如它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这就是:人一旦踏上小岛,就会如坠烈焰般自焚起来。
据说早在17世纪50年代,有几位荷兰人来到帕尔斯奇湖。当地人再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去火炬岛。有位叫马斯连斯的荷兰人觉得当地土人在恐吓他们:帕尔斯奇湖在北极圈内,在那里,就是燃上一大堆火,恐怕也是难上加难。马斯连斯没有理睬,固执地邀了几个同伴去火炬岛,寻找所谓印第安人埋藏的宝物。他们一行来到小岛边,想起当地人的忠告,几个同伴忽然胆怯起来。转向准备返回去。只有马斯连斯一人继续奋力向前划去。
同伴们远远地目送着他的木筏慢慢接近小岛,心里都有些胆战心惊。正当他们刚要离开时,突然看到一个火人从岛上飞奔出来,一下子跃进湖里。那不就是他们的同伴马斯连斯吗?他们立即冲上前去,只见水中的马斯连斯还在继续燃烧,眼看着同伴在疼痛中苦苦挣扎,他们却不敢跳下去……到了1974年,萨斯喀彻温省普森理工大学教授伊尔福德组织了一个考察组,靠近火炬岛进行调查。通过细致的分析,伊尔福德认为,火炬岛上的人体焚烧现象,是一种电学或光学原因。这一观点立即遭到考察组的哈皮瓦利教授的反对:既如此,小岛上为什么会生长着青葱的树木?并且,在探测中还发现有飞禽走兽?
哈皮瓦利因而认为:可能是在岛上的某些地段存在某种易燃物质。当人进入该地段后,便会着火燃烧。
正因为他们都认为这种自焚现象是由某种外部因素引起的,因而都穿上了特别的绝缘耐高温材料服装,来到火炬岛上。在岛上,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怪异的地方。然而,就在两小时的考察即将结束时,莱克夫人突然说她心里发热,一会儿又嚷腹部发烧。听她这么一说,全组的人都有几分惊慌。伊尔福德立即叫大家迅速从原路撤回。队伍刚刚往后撤,走在最前面的莱克夫人忽然惊叫起来。人们循声望去,只见阵阵烟雾从莱克夫人的口鼻中喷出来,接着闻到一股烧焦了的肉味。
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伊尔福德教授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莱克夫人一开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事。燃烧也不是突发的,是她先觉得身体里发热。待焚烧结束后,那套耐火服装居然完好无损,而莱克夫人的躯体已化为灰烬。”
4年后,加拿大自然科学院的阿马尔博士再次冒险前往火炬岛考察,不幸的是,他也未能逃脱厄运。此后,美丽的小岛披上了一层恐惧的面纱,让好奇的人们望而却步。
时隔不久,加拿大物理学院的布鲁斯特教授就这种自焚现象发表讲话。他认为:这种人身自焚现象并非现在才发生,而是历来就有的。他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荒凉山庄》中的描述来支持自己的观点:1851年,佛罗里达州的一位67岁的老妇被烧成灰烬。布鲁斯特认为,这是典型的人体自燃事件,与外界条件毫无关系。它只不过是由人体内部构造产生的。因此,他认为,尽管目前还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自焚,但可以断定它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布鲁斯物的演说立即遭到伊尔福德等人的强烈抨击。伊尔福德认为,人体自焚必定来源于外界因素。
此后,1974~1982年,相继有6个考察队前往火炬岛,都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并且,每次都有人丧生。于是,当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学考察的名义进入火炬岛。
如今,火炬岛上已是人迹罕至了。然而,它仍旧一动不动地坐落在帕尔斯奇湖畔,似乎有意等待人们去揭开笼罩在它身上的谜团。
南极陨石探秘
由地质、测绘、遥感等领域的4名科学家组成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1998年12月28日,对位于南极中山站以南500公里的格罗夫山进行了地质勘察。在陨石富集、呈蓝色的坚硬冰原“蓝冰区”,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一位“宇宙的使者”——陨石,从而使中国在通向南极科学考察的漫长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自从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活动15年以来,中国科学家们一直在荒无人烟的南极艰难地跋涉,苦苦地寻觅。如今,他们终于如愿以偿。据初步测定,这是一颗铁陨石。
作为唯一可以向人们揭示宇宙物质结构和太阳系早期形成奥秘的珍贵样品,陨石一向独受人们青睐。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名字——宇宙的使者。而与其他大陆的陨石相比,科学家们对南极陨石情有独钟。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厚此薄彼呢?
原来,几乎所有的“最”都被南极陨石独占而去。诸如地球年龄最长、保持原状最好,类型最多、储存量最大等等,显而易见,南极陨石具有更高的科学价值。难怪大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都乐此不疲。
早在1912年,澳大利亚南极探险队在南极发现了第一颗陨石。接着,一些科学家纷纷去南极探险,都希望能找到珍贵的宇宙使者。到1968年,科学家们先后找到6颗南极陨石。
1969年,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代表4种类型的9颗陨石。这一发现立即轰动了整个科学界。随后,全球开始出现一股南极热。对“宇宙的使者”一往情深的人们越发心驰神往起来。
在昭和南极基地以南300公里处的大和山一带,日本科学家竟惊喜地找到4000余颗陨石;美国科学家也不甘落后,在麦克默多南极考察站找到陨石800多颗。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11000多颗南极陨石被科学家们发现,大大超过了过去200年间在地球其他地区所发现的陨石总数。使南极大陆这个不毛之地,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陨石富仓”。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科学家们为之奔波。
根据历史统计规律,每10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平均每年只有5次陨石降落。南极大陆尽管地域辽阔,一年也不过7次。那么,南极的陨石为什么会远远超过地球表面的平均数量呢?难道它具有某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有人认为:南极如此丰富的陨石是由于陨石雨造成的。针对这一观点,科学家们则提出异议:各种各样的陨石在南极的分布很不均匀,其物质组成及年代也有较大差别。显然,它们是在不同的时期降落的,绝非一两次的陨石雨造成。
根据南极陨石较小的特点,科学家们指出:这一现象得归功于南极地区强劲的下降气流。下降风不仅吹散了冰面上的雪,而且也把小粒陨石搬运到冰面与雪区交界的坡地,从而使考察队员能够一目了然;而在地球其他地方,这么小的陨石极易同其他石块混淆,很难被人发现。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认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陨石降落地表后,在大自然中历经风吹雨打,有些未被人们发现便已被破坏;而在冰雪皑皑的南极大陆,既无流水侵蚀,气温终年又在0℃以下,这天造地设的“天然冰库”自然可以使陨石在此“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发现:南极陨石的年龄大多为50年~70万年,寿命最长的达150万年。这正说明了南极陨石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才会如此众多。
为了说明南极陨石的成因,1978年,日本冰川学家长田提出了一个新设想,他认为:降落在南极大陆上的陨石是和冰雪混在一起的,并随着冰川由陆地向海流动而进入南大洋。其中一部分冰川被山地阻隔,流动速度逐渐减缓,因而滞留在某些特定地区。天长日久,这些冰川的表面逐渐消融,于是陨石就显露出来了,最终在冰面上富集起来。
为验证长田的这种设想,科学家们对陨石集中的阿兰山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惊讶地发现:离海岸几百公里的阿兰山,因地势高于冰盖,从而使冰川移动速度显著减慢,每年只有2~3米,表面冰的消融速度则为每年3~5厘米。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持了长田的观点,但是,这或许并不能说明南极陨石富集之谜已经解开了。何况,在寻找南极陨石的漫漫长途中,人类才刚刚起步。
据科学家估计,在南极地区,重量大于3公斤的陨石共有76万颗,遗憾的是,其中绝大多数已随着流动的冰川进入南大洋而石沉大海了。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陨石等待着不畏艰辛的人们前去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