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9200000002

第2章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1)

谢瑞

一 立誓求法

东晋咸康元年(335)。

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垣县)境内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人们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生。

这家人姓龚,世代务农,忠厚善良,生活十分清贫,老伴身体也很虚弱,以致连个儿子都很难养活。

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大家悬着的心全都放了下来。因为产妇已年近四十,在这“儿奔生,娘奔死”的时刻就多了几分危险。好在母子平安,何况还是个胖小子,这怎能不让这对中年夫妇喜出望外呢?

可这欢喜的心情不久便被忐忑不安的神情所替代。

想起自己前面三个儿子相继于童年不幸夭亡,夫妇俩终日担惊受怕,夜不能寐,唯恐厄运再次降于怀中的小宝贝。

在龚氏夫妇战战兢兢、忧虑重重的担心中,时光已过了三个年头。

一天夜里,万籁俱寂,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缝制孩子三周岁的新衣服。男主人心事重重地开了口:

“孩子他娘,咱儿子过几天就三岁了。三年来,咱们小心翼翼地抚养他,总害怕有个什么闪失,尤其是你为此身心憔悴,头上已白发斑斑了。听人说佛法无边,为求佛主保佑,咱不如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寺里,你看如何啊?”

妻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端详着熟睡中的儿子,那张圆圆的略带红晕的小脸蛋此时正在睡梦中绽开一丝微笑。望着这张可爱的小脸,妻子抽泣着说道:

“我从心里实在舍不得离开儿子,有时梦中都能听到他唤我时那甜美的声音,这副活泼可爱的模样常使我不由得在半夜挑灯来看,一想起他三个哥哥的厄运我就害怕,有时甚至整宿难眠。”

“正因为你疼爱他,我才决定这样做的,一来可求得佛主保佑,使孩子健康成长,二来寺院离咱家也不远,我们可常去看望孩子。”

就这样,龚家夫妇为求佛主保佑,将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其过三岁生日那天送到了附近的佛寺度为小沙弥。

说来奇怪,由于孩子幼小,有时也回家小住,可一回家中便患重病,住到寺院便无药自愈,从此便不大回家。

十几岁时,父母不幸去世。此后,叔父屡逼他回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佛法情有独钟,出家的决心反倒越来越大,于是他在二十岁时便受了比丘的具足戒,从而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法名叫“法显”。

在寺里,法显品德正直,头脑聪颖,仪轨肃整,深得寺僧和四方居士的崇敬。尤其是他那精进不息的好学精神,更受到师傅们的赞赏。几年下来,本寺及附近其它寺院所藏佛教经典他都一一认真研读了一遍,可依然不能满足他那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他征得师父的同意,来到了当时佛教十分兴盛的长安。

长安远在西周时期就被定为国都,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兴盛,民风纯朴。东晋十六国中的前秦王朝即以此城为都。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建都的缘故,大批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到了后秦姚兴时期,这里更是人文荟萃,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姚兴登上皇帝宝座后,不忍再睹战场上的残忍厮杀,倡导广行善事,遍积善德,于是极力崇奉佛教。上有皇室奉行,百姓竞相仿效,一时间,长安的寺院香火极盛,拜佛布施的群众络绎不绝,寺中僧人也因此数量大增,深受四方居士的供养,外地的和尚也纷纷来此云游挂单。

法显正是在这时来到长安的。与别的云游僧人相比,法显更珍视这一大好形势,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加之思想敏锐,善于思索,学识增长很快。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在大量涌入寺院的僧人中,也有鱼目混珠之辈,而在佛法三藏(即经藏、律藏、论藏)中有关戒律问题的律藏仅有寥寥的二三种,而且词句艰涩难懂,律义暗昧不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律藏的传译不畅,从而形成与经、论二藏的大量传人极不平衡的局面呢?带着这些疑问,法显遍访名师,寻求答案。

当时蜚声长安,专攻戒律的昙摩侍(又作野摩持)大师自然成为法显求教的最合适人选。

这一天,法显来到大师所在的寺院,拜见求学。待法显说明来意后,昙摩侍大师开口言道:“我乃西域僧人,托明君之福,来中土弘扬佛法。道安大师让我和竺佛念、慧常等一起翻译关于僧尼轨范及其它清规戒律方面的典籍,如今虽然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啊。”

法显听到这里,喜出望外,忙搭言:“那太好了,这正好可以弥补中土律藏方面的不足。”

“只可惜我们翻译所依之本均是来自西域诸国的胡本,辗转而来,未免失之偏颇,且数量极其有限,现在我们译出的《十诵比丘戒本》、《比丘尼大戒》仅能弥补中土戒律未传之不足。”昙摩侍大师惋惜地说。

法显略思片刻说:“与其翻译西域所传经法,不如直接翻译天竺所传之真经。”

“如此当然很好,可从天竺来的僧人大多只重视经、论二藏,所带律本不多,怎么去传译呢?”

“那我们自己去取律本回来!”

看到法显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昙摩侍大师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从此,一个震惊佛门的伟大设想在法显的心中诞生了。一天,他将自己的打算说给同门好友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他说:

“当今皇上下诏,组织专人翻译经典,实乃佛门盛事。然佛经源于天竺,中土僧人却不懂梵文,又无梵文之原本,所译经典多是经西域迂回而来,内地僧人不懂西域诸国语言,西域僧人又不善汉文,因此,所译经典往往不易理解,难以成诵,如此下去,我担心中土所诵佛典将失去佛经本色。”

在场的其他四位同门深觉法显言之有理,都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

“再说佛法有三藏,律藏为数甚少,我想戒律被单独列为一藏,说明它与其它二藏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土律藏数量甚少,表明还有许多律藏经典仍在天竺未被取回,因此,我决定亲赴天竺取回真经。”

法显大师这一敏锐的洞察能力,在七年之后被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所印证。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从西域迎来鸠摩罗什,拜为国师,并敕令在自己的御苑——逍遥园内翻译经典。通过几年的翻译实践,鸠摩罗什于405年深有感触地说:“既览旧经,意多纰谬,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且说就在法显将“亲赴天竺,取回真经”的决定刚说出口,其他四个人均表现出震惊的神情,其中年纪最轻的慧景说道:“师兄有此壮志,我非常钦佩。只是此去天竺之国,茫茫万里之遥,既要途经无边的沙漠,还要翻越冰封高峻的葱岭,而且西域诸国连年征战,白骨遍野。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年近花甲的您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另一位僧人经过深思熟虑,也开了口:“听说七八年前,庐山的慧远大师派法净、法领西行取经,可不知是因为战乱还是别的原因,他们终未到达天竺,只是在于阗获得华严经梵本。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您呢?”

法显意志坚决,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三岁出家,笃信佛法,幼年好几次身患重病,均是佛主保佑,才使我起死回生。佛的大恩大德我无以报答,弘扬佛法便成为我终生的信条,为此我可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再说有佛恩加持,我会逢凶化吉,渡过难关的。”

也许是法显那副自信坚决的神情感动了诸位好友,他们非但不再阻拦,反而当即表示愿与法显师兄一起西去天竺,共求真经。

法显得知诸位同门也要加盟,激动地说:“有诸位好友同行,我西行取经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 西出阳关

公元399年的农历三月,长安城内草青莺飞,柳枝摇曳。法显等人求法心切,顾不上欣赏这宜人的春景,匆匆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法显一行共五个人,最长者就是年届花甲的法显,最年轻的是不足而立之年的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三人都在四五十岁之间。他们晓行夜宿,经过近一月的跋涉,便越过陇山(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甘肃清水县东北),进入乾归国(在今甘肃省境内)。

太阳像火把一样将西边的云层染得通红,晚霞下五位求法者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已是饥渴难耐、疲惫不堪了。

忽听前面不远处传来悠扬深沉的鼓声,继而便是隐隐约约的诵经声。法显等人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寺庙,于是大家沉重的脚步马上轻松了许多。

他们很快来到寺前,敲了几下紧闭的大门,一位小沙弥开了门。心直口快的慧景抢先说道:“阿弥陀佛!这位小师傅,我们是去西天求法的和尚,今日到此,请让我们进去歇歇脚吧。”

小沙弥难为情地说:“这个我做不了主,你们先进来,咱们去问问方丈吧。”

法显等人随着小沙弥来到方丈的屋里。只见一位长者须眉染霜,双眼微闭,盘腿打坐,纹丝不动。待小沙弥禀告完毕,长者张开下垂的眼帘,开口道:“何方僧人,去往何处?”法显恭敬地回礼言道:“长老,贫僧乃内地僧人,从长安出发要去天竺寻求戒律,历经月余,如今身体疲惫,天色已晚,恳请长老让我们住上一宿,明日我们将继续赶路。”

方丈打量了一下法显等人,双手合十接着说:“阿弥陀佛!你们有此壮志,实令老衲钦佩之至,只是天气渐热,路途炎热难耐,再说后天就是四月十六,是佛门的结夏日,看你们疲倦的样子,何不在这里一起夏坐,一来可以恢复体力,二来可以避过酷暑,另外还可以给敝寺僧众介绍一些内地佛教的发展情况。”

法显一听,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一商量,便留下来了。经过三个月的夏坐,他们了解到不少内地无法知道的情况。解夏的第二天,法显一行辞别了该寺的僧人和方丈,继续向西行进。

他们又度过养娄山(即今祁连山东部),来到张掖(即今甘肃省张掖县)附近,谁知由于敦煌太守李嵩谋叛张掖王,使得张掖镇乱作一团,法显等人差点被当作奸细砍下头颅。

话说张掖王段业是个不精战事的一介书生,刀下挽救了法显五人后。把法显请到王府中待如上宾,不时地向法显等人请教佛法,寻问内地佛教发展的盛况,法显尽其所能给予回答。张掖王赞赏法显佛学知识渊博,求法志向远大。

为了促进和内地佛教界的交流,张掖王还请来当地著名的僧人智严、慧景、僧绍、宝云、僧景等人,与法显他们互通有无,共同探讨佛法真谛。彼此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但由于他们都有一颗虔诚的向佛之心,志趣相投,所以谈得非常融洽,加上夏坐日已在眼前,法显等人便被迎请到智严所在的寺院住了下来。

夏安居期间,彼此的交流进一步深入。智严等人十分钦佩法显的出众才华和宏伟壮志,并表示愿意加入求法的行列,为光大佛业尽心尽力。法显当即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解夏日刚过,法显等人来到王府向张掖王告辞,段业不无感伤地说:“老夫非常敬仰法显大师,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会。时局纷乱,未给大师悉心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现送上白银十两,请大师笑纳。”

法显等人双手合十,连声道谢。最后在张掖王依依不舍的相送下,法显一行又踏上了西去征程,不久便来到敦煌。

且说新上任的敦煌太守李浩,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对佛教也非常感兴趣。他听说这里来了十位和尚后,便立即派手下人前去迎请。当他得知法显一行的来龙去脉后,他翘起拇指,赞赏道:“法显法师以此高年而欲往佛国,实在令人感佩。不知法师能否在敦煌小住一时,一来可略作休养,二来可以巡礼胜迹,三来李某也可有所修学。如果法师恩准,就是李某的造化了。”

“既然李施主诚心相邀,我等也不好拒绝施主的美意,恭敬不如从命。”法显说道。

“多谢李施主!”其他和尚纷纷谢道。

就这样,法显等人在敦煌又住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法显除了与李浩谈论佛法外,还参观了敦煌旧塞和李浩任前就开始修筑的新塞。

所谓塞,就是城郭的墙堑,是用于防御西部游牧民族进攻的工事。敦煌郡北境一带自西汉就有障塞,这是旧塞,是当年汉武帝耀武扬威声振西域的历史痕迹。新塞有的地方是新筑的,有的地方是依旧塞而起的,其规模更大,东西长约八十里,南北长度也有四十余里,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法显想得更多的是,这样宏大的城郭墙堑之下,又要伤害多少执迷不悟的生灵。

法显站在城墙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不要战争,不要杀人!”想起那些执迷不悟的人尚未走向善道,法化的重任还远未完成,法显实在呆不下去了,他要尽快到达天竺佛国,取回完整戒律,以使佛法在中土发扬光大,给中国百姓带来祥和与安宁。

听说法显一行要走,敦煌太守李浩立即让手下准备了白银五十两,赶往法显所住的寺院。没等迎上来的法显开口,李浩先说话了:“听说大师要离开敦煌,弟子特备了些路上所需的饮食和一点白银,不成敬意,恳望大师笑纳。”法显等人合十致谢。

李浩又问道:“大师下一站可是去鄯善国?”

法显回答:“正是,李施主。”

“我正要派一队使者前去该国,法师如果愿意的话,可与之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李浩说。

“如此甚好。”

第二天,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法显大师就和自己的同门打点行囊,和使者一同出发了。按照事先的安排,法显与他的同门先行,从敦煌加入的五人晚走一步。

同类推荐
  • 孙子传

    孙子传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国际企业联盟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国际企业联盟的社会背景、经济诱因、功能绩效、形态安排、治理结构等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选择。
  • 情根

    情根

    不修仙根只为情困!爱住心里封于心!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且看谁缺席,且看我和你。
  • 《西窗竹》

    《西窗竹》

    成亲三个月以来,他一直对她漠不关心,偶尔遇见,也仅是傲居一笑。他们之间唯一的亲密接触,就是三个月前的洞房花烛夜。那夜,他喝了好多酒,他灼热的深眸仿佛将她从发烧一直燃烧到脚跟。想到这里,宁雨曦不禁双颊绯红:“好险!若不是他爱的是别人,只怕……”然后是一坠千丈的失落。她想,如此也好,虽然没有爱情,却可以平淡宁静的生活。直到端午佳节,他从军营回来,看到她赤着脚坐在小池边嬉水。“月姬?”原来是她,以前从未留意她,此时看她,才发现她竟美得无可挑剔,一身纤薄的碧绿长裙,缠绕着她的玲珑纤腰,瀑布一般的秀发,随意的披散着,偶尔随清风飞舞……
  • 九歌乱世殇

    九歌乱世殇

    这是浓缩的世界,这是乱世风云。有逆天改命有铁血征伐,有异心权谋有无尽欲望,有风云变幻,更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里有好人有坏人,有胜利者有失败者,但都是些可怜人。可怜人有可恨之处,可怜人也有可爱之处。这里,有的只是那些可怜人,和他们有些可爱的故事。
  • 美女总裁的超级男秘

    美女总裁的超级男秘

    叶荣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老婆那张大床的男主人。可是这个指腹为婚的老婆却让他睡地板!作为一个拉风的男人,怎么可以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叶荣为了成为那张大床的男主人,踏上了征服老婆的艰难之路。
  • 小人物的大生活

    小人物的大生活

    大山里从来都是养豺虫猛兽的地方但是也养野心,谁说山里出来的娃就没有出路?蓝羽八岁的时候那个吹唢呐的老头就对他说世上吃人不吐骨头的不是花豹子野豺狗,而是那些一个个包藏祸心的人。还对他说你只有一步步的往上爬以后才能低着头看那些曾经看低你的人。伤过痛过,哭过笑过,因为不屈所以骄傲。故事就从他灭了一个青龙帮开始!且看他一个山里娃,带着一帮好兄弟怎么西南斗11,西北斗獒王。
  • 创业改变命运

    创业改变命运

    创业改变命运,作者郭瑞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本书是关于教你如何成功创业,改变自己人生的专著,书中列举了马云、史玉柱等人的成功故事。从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中,我们需要获取的,不是迅速致富的宝典,而是传递给自己一种自我努力、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向着灿烂和辉煌迈进。
  • 混乱世代

    混乱世代

    原本普通平凡的学生利烨发现,自从上了高二后,每晚他都能进入到一个神秘的空间中,随后,异能觉醒!觉醒后的他发现世界并不那么简单!东方:异能者,武功,内力,修仙者,妖,魔。西方:吸血鬼,狼人,教士,魔法师,精灵。当他正在这复杂的世界中拼搏时,异变突起!丧尸爆发,灾难到来,当人类用尽千辛万苦将丧尸们赶到世界的一片角落中时,异变再生!洪荒来临!原本可爱的小动物突变成恐怖的怪兽!世界在混乱,时代在交融,且看他如何在这混乱的世代中,闯出一片天地!
  • 晓之花落

    晓之花落

    蓦然回首,你我初次相遇,由一场雨相遇,相识,相恋。
  • 国民英雄,守护你

    国民英雄,守护你

    他:听说你是寡妇?她坦然:是的,没错。他假模假样得叹息:那多可怜呐~要不……我娶你吧?她神色不动:我不想再做一次寡妇。他:我XX!(诅咒他!这嘴巴恶毒的!)她本祁望情相依爱相守,却沦落至孤苦一人;他本世人眼中的恶魔,却成为无上荣耀的英雄。再相见,她以为他只是战士,后来才发现他——还是一匹狼!最后,她终于明白,他是至高无上的英雄,烈火春风,向死而生!这是一个美人难过英雄关的爱情故事。入坑前,请准备好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