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2900000007

第7章 清冷的上元节(3)

免不了的寒暄语,少不得的客气话。行酒的过程中,彼此互相打量着,都想瞧一瞧对方身上有什么变化。燕王首先发现秦王的变化最大。这“最大”的标志,是他剃去了髭髯,使嘴巴光滑溜溜,显得年轻了许多,也精神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剃须明志”,悔过自新吗?燕王的目光又落在周王橚身上。橚的变化也不小,跟二哥朱樉相反,五弟朱橚胡髭邋遢,毫未修剪;面黄而虚肿,目光散散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莫非他酒色无度吗?当燕王的眼睛转向晋王棡的时候,棡的目光也恰好射过来。两人相视一笑,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棡的长相不错,眉清目秀,顾盼有神,称得上英俊潇洒。过去他们亲兄弟五个站在一起时,母后曾评价说:老大头颅偏大,老二鼻梁太凹,老五眉眼犯傻;只有老三、老四,长相叫人喜欢,脸上也有他们父亲的影子。所以他和三哥时常暗中较劲儿:在“大本堂”比学业,在校场比射箭……看看谁更加优秀些。其实那时的较劲儿具有明显的孩子气;真正的较劲儿应该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北征。这一回他胜了,三哥败了,父皇早有定论。然而,恰恰是他压过了三哥,内心里便没来由地忐忑着。今天的酒宴,他倒觉得提供了一个机会,似乎应该“借花献佛”还人家的“情儿”,须做一些什么补偿才对。想到这里,燕王举起杯来:

“三哥,我敬你一杯!”晋王笑笑:“谢谢四弟!”

燕王与晋王碰杯之后,却又无话可说。

燕王又向秦王敬酒——仍然无话可说。因为二哥刚从牢里出来,案子的情况他不清楚,太子对此事又只字不提,别人也不便询问。大家都极敏感,还是少说为妙。

在这短暂的沉默之后,太子说话了。他说:真是人生易老啊!想那十几年前,我们都还是半大不小的孩子。我们一起住在这里,围绕在父皇和母后身边无忧无虑。那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韶光啊!

太子这话点明了酒宴的主题,这的确是最好的话题。燕王的心头不由一热。他相信别人的心头也会为之发热的。于是,兄弟们开始回忆了……他们回忆的源头比朱标提示的更早。那是战乱年代,他们出生于军帐里。父亲忙于带兵打仗,连给他们命名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以“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五”……来呼唤。朱棣记得,到他七岁那年他们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而那时候父皇已经统一了全国,马上就要登基做皇帝了。父亲祭告过太庙,然后才隆重地将他们的名字写入宗室谱牒。他们依次被称为:标、樉、棡、棣、橚、桢……他们也回忆到洪武九年二月,哥儿们受父皇之命,回到家乡凤阳的那段日子。凤阳是他们朱明皇朝的发祥之地,也确是一片美丽的田野。他们在融融春光里纵马飞驰,无比欢畅。他们走过了父皇曾牧牛的田径,也进入过父皇曾栖身的泥屋,他们会骑马,但却不会驾驶牛车;他们会射箭,但却抓不住水中的泥鳅;他们曾为追一只野兔而在草丛中没命地奔跑,为此桐的手掌上还扎上许多棘针;他们也曾在返城的路上遇到过行乞的贫民,为此他们施舍了身上所有的银两,差点儿没施舍掉身上的衣裳……他们当然也回忆到在“大本堂”读书的情景了。书堂里的时光虽说刻板而枯燥,但今天看来,也不乏有趣的事儿值得回味。尽管父皇对他们要求甚严,不许在学业上有所懈怠,然而好动贪玩的孩子天性,也间或使他们跟师傅闹一点“捉迷藏”式的游戏。他们有时说是要出去“出恭”,但实际上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看一看天空会不会有雀鸟飞过。当师傅们十分认真地为他们一遍遍朗诵《尚书》的时候,他们把书本儿遮在面上,看似在默读,而实际上已经进入梦乡……在这回忆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语言。那早已逝去的童真天趣,使他们心情放松并愉悦了,彼此也变得无拘无束,甚至还开起了玩笑。比如晋王就讲起了燕王当年被李希颜用戒尺打伤了头颅的故事。引得哄堂大笑。但是朱棣却红着脸矢口否认。晋王说这你能否认得了吗?你的头颅上红肿着一块,我是亲眼所见的。朱棣摇手辩解说,我被打自然是真的,但我犯错儿却是假的。李师傅实际上屈打了我呢!众人听燕王这么一说,都不由地一怔。晋王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说是“屈打了”的?然而朱棣无论如何再不肯讲。他说:“过去了的事儿,还提他做什么?咱们喝酒!”

不料想,这工夫周王却突然大叫一声说:“我知道这事儿的缘由!”慌得朱棣赶忙立起,想去堵他的嘴。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他后面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周王说:“……这事儿是由檀引起的呢!”此话一出,诸王顿时色变。所有的人都觉得心里被揪了一把。

酒场上一片冷寂。周王所说的檀,是他们的十弟。洪武三年被封为鲁王,十八年就藩兖州。檀比他们的年纪都小,跟他们在“大本堂”读书的时间也很短。这厮十分淘气,不时地捉摸鬼点子跟师傅作对。那一回李希颜发火,就是因为李师傅检查功课时,这厮把一条砖缝里的虫豸偷偷夹进了朱棣的卷子里……如今这段“公案”是无法查证了。因为檀已经不在人世了。鲁王檀好文礼士,尤善诗歌。然而偏偏迷恋上方士们的金石丹药,终至中毒伤目,于两年前薨逝。皇上得知噩耗,连呼“荒唐,荒唐”,遂谥之日“荒王”。

周王一旦把鲁荒王檀的名字点出,犹如向大家兜头泼了冷水,笑容都在脸上僵住。太子朱标想把话题引开,然而为时已晚,周王已经在掩面而泣。此时连朱棣也由鲁王联想到一年前在长沙自焚的八弟朱梓,心头不由地涌起一股酸潮……但他强忍住了。他知道在这种场合流泪,不但不合时宜,甚且有点儿“犯忌”。

太子朱标强笑着催促大家:“喝酒,喝酒!”然而,朱标感觉这酒是既苦又涩了。朱标感觉到一阵头晕目眩。他又咳了两声,在一旁服侍的一名小太监捧着痰盂过来。但他强忍住了,已经把呛上来的东西又咽了回去。

朱标作为太子,又是宴会的东道主,他现在最需要的是能找到一个让人高兴的话题。然而这样的话题仓促间又难以捉到。他看了看秦王。秦王刚从牢里放出,或许因兔死狐悲正在拭泪呢,哪会有高兴的事儿?他又看了看周王。周王也不会有高兴的事儿——他似乎从来就没有高兴的事儿。这厮不给你惹乱子就算抬举你了。刚才这乱子就是他给捅的呢!当太子将目光投向燕王的时候,燕王心有灵犀,马上意识到太子将会找一个怎样的话题。果然,太子提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晋王和燕王出征漠北的事儿。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话题。打了胜仗,自然是好事,值得高兴,但也要看在什么场合,在哪些人面前谈论。比如眼下在这伙人面前谈论,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呢!

但是已经晚了,太子已经将话题扯到他的身上来了。太子说:“四弟跟乃尔不花打的一仗,引起朝野振奋,举国共贺。连我也钦慕至极呀!倘有机会,我何尝不想也到漠北带兵作战呢?”

燕王只好敷衍。他笑笑,谦逊地说:“这也是仰仗皇上和太子的恩威,依靠众将士的效命。我本人倒也没什么的。”言不由衷。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他下意识地瞟了瞟晋王。发现晋王眉毛耸了耸,嘴角撇了撇。凭他对晋王的了解,知道这位二哥的妒火儿上来了。

而更让朱棣始料未及的是,太子提出的这一话题,倒的确有人大感兴趣,那就是十二弟湘王柏。

湘王柏年纪虽小,但志向高远,最喜欢谈兵。他时常读的是《六韬》、《将苑》,崇拜的是姜尚和诸葛亮。他对于刚才兄长们所回忆的事情,既无印象,亦无兴趣,更插不上嘴;而扯到带兵打仗,他顿时两眼雪亮。他早就对燕王十分佩服,如今恰好找到了表达这种感情的机会。于是霍地站起,双手捧杯,走到燕王面前说:

“四哥,小弟一向对你仰慕之至,早想当面讨教。今日有幸坐在一起,请先干了这杯!”

燕王见十二弟眼神真挚,颇受感动,这酒当然得喝,然而接下去,十二弟竟把座位搬到他的身边,非要缠着他,要他讲一讲在迤都大胜乃尔不花的前后经过。燕王就有点犯难了。

在他踌躇的当儿,太子也鼓励他:“讲吧讲吧,我们洗耳恭听呢。”燕王捋一捋髭须。他只好约略地讲了讲:在沙漠里怎样侦察到了敌人的营寨,又怎样派观童到元军大寨充当说客,观童怎样带了乃尔不花来我军投降……湘王柏听得津津有味,且不时地拊掌叫“好”。然而未等燕王讲完,晋王忽然嘿嘿一笑,悠悠然插话说:

“我听说乃尔不花还曾贡献四弟一批马。这可是真的吗?”

“这……”朱棣说,“倒是有这回事儿。却不是一批,仅是一匹!”

“哈哈哈!”晋王大笑,“究竟是一批,还是一匹?”朱棣只好伸出一根手指;怕别人仍听不清楚,就用两手比划了马的样子。也笑着说:“就是这样的一匹!”“哈哈哈!”大家都笑了。晋王笑得最厉害。一面笑,一面用箸指着燕王说:

“四弟真有意思!何必如此认真呢?便是好多个一匹的一批,那又有何妨?我们也不能抢你的去呀!哈哈哈!”

“哈哈哈!”秦王也跟着大笑。笑罢,却是一言不发。燕王听出晋王话中有话,笑里藏刀。他虽不高兴,却也能忍得住。因为他早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也早有了某种预感,所以并不生气。都是自家兄弟,谁还不摸谁的脾气呀?不理他便是!“来,我们喝酒!”——他说。

然而晋王竟不依不饶。他酒也要喝,话也要说,而且不吐不快。干过一杯之后,他又笑道:“四弟,我听说凉国公蓝玉也曾向你贡献过马呀?”

燕王一怔。说:“三哥是如何知道的?”

晋王耸耸肩,眨眨眼说:“这你休管。你只说,蓝玉倒是送过马没有?是一批,还是一匹?”

燕王又捋一下髭须,沉吟道:“他倒是要送……可我没要。”

“哦……”晋王点点头。却又问,“那蓝玉的马,四弟为何不要?”

燕王又捋捋髭须。他讨厌谈论马,更讨厌晋王眨眼、耸眉的模样。胸中的火儿往上窜了一窜,却被他“捋”了回去。他只好照实回答:“蓝玉的马,是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他既无权奉送,我亦无权领受。”

“哦……”晋王又耸耸眉、眨眨眼。然而仍困惑不解,“请恕我愚不可及——蓝玉的马既是战利品,那乃尔不花的马却非战利品乎?为何有的能领受,有的便不能领受呢?”

燕王又捋捋髭须。他觉得他的髭须已有些发热,似乎就要燃烧了。

燕王捏着手里的酒杯。他猛地把杯中酒灌进肚里……太子朱标瞧出苗头儿不对,这才着急起来。忙向晋王瞪眼,又向燕王摆手,想说什么,却是猛地一阵咳。

咳得浑身抽搐,脸都憋得紫了。

旁边的小太监慌忙过来捶背,伺候痰盂。众人也就顾不得再谈论燕王的马,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子身上。秦王首先说:“大哥是不是伤风未好?可要注意着凉呢!”别人也都纷纷表示关切:“大哥看上去是疲劳了。”“可曾找太医看过吧?”“一定要注意休息呀!”

此时朱标的世子朱允炆被父亲的嗽声惊动,从屏风的那边跑了过来。他知道父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倒是每况愈下。每到下午未时便开始发烧,咳得也愈是厉害,愈是频繁,且粘痰中杂有血丝,真令人捧心捧丹。但父亲并不害怕,仍强撑着做这做那,连服药都不准时。他这时跑过来,一定要搀父亲回卧室歇息。

但是太子认为撇下客人离席而去不够礼貌,便强忍住咳,极费力地吩咐允炆:“你,来的,正好!快,替我,伺候你的,叔叔们。”

众人说:“允炆快扶你父亲回去。都是自家兄弟,无须陪的!”

允炆倒说:“不不,本来呢,我作为晚辈,也是要敬各位叔叔酒的。”

此时一位太监领着御医过来(那御医或许是一直避在某处而随时伺候太子的),他们一定要将太子架走。太子只好说:“我一会儿还要回来。”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不会再回来了。

允炆便恭恭敬敬向叔叔们敬酒。此后便没人再说不咸不淡令人不快的话。但也没有了笑声,没有了泪光,没有了叹息。随着夜的加深,兄弟们都感到了清冷。

燕王望望轩外,见地上有了霜似的月光,便说道:“对了,今儿是正月十六。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何妨到外面赏赏月呢?”

晋王说:“这主意不错。我们就去赏月吧。”外面早摆好了座位,也早摆好了果品、点心之类。

众王有的手里端着酒杯,有的没端酒杯,先后走出大殿。但是真要赏月了,那月却又与人闹起了别扭:只见浮云过来,一会儿工夫便将月遮住。天地间立时朦朦胧胧,令人有点儿扫兴。

长久没有说话的周王叹一声道:“唉!我看我们还是散了吧?”

允炆说:“天还早呢,叔叔们再坐会儿。”但是既有人提出“散了”的建议,其他人也便随声附和,不会再坐下去了。分手的时候,那位性情古怪的周王没来由地又叹一声:

“唉!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呢?”燕王带领朱能、葛诚等随从人员走出西华门。他又骑上他的大宛汗血马。他们踏着清冷的月光往秦淮河方向的中山王府走去。

走着走着,葛诚突然靠近了燕王,低声说:“王爷,你,看出来了吧?”“你说什么?”燕王莫名其妙。“太子殿下……”“唔。”燕王说。“他身体是不太好。”

“岂止不太好?”葛诚扯扯燕王的袍袖,更压低些声儿说:“是很不好啊!”

“什么?”燕王大吃一惊,勒住马头。

葛诚说:“刚才我去净手,在黑影里听两位太医嘀咕,说太子又吐了半碗血。他这病,太医们似是很犯愁的呢!”

燕王的心里立时涌起一股潮水。这潮水汹汹涌涌,酸酸辣辣。朱标比他大不了几岁,今年刚过四十,这怎么可能呢?

燕王仰头望望天空。月亮在云层里沉沉浮浮,或明或暗。

燕王松开了马缰。他们的马蹄声在这静夜里显得极重、极响。

一阵冷飕飕的风送来了隐隐约约的歌唱。燕王侧耳辨听,原来是哪家青楼上的女子在唱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类推荐
  • 艾森豪维尔传

    艾森豪维尔传

    本书描述了各领域名人的生平轶事、成功轨迹,包括了罗丹、利玛窦、马可·波罗、罗斯福、毕加索、达·芬奇、安徒生、萨特、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共计八十九为各国家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美女很多,但配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的只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这四位。本书围绕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四位绝世女子的坎坷命运展开,重点记述了她们的情感纠结和爱情生活。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热门推荐
  • 灵驭苍穹

    灵驭苍穹

    天资愚钝,不一定不能成为绝世强者。身为屌丝,不一定不能左拥右抱。当别人嘲笑鄙夷你是垃圾时,你要做的就是用绝对的实力将其狠狠的踩在脚下,指着对方的鼻子,霸气的问:如果我是垃圾,那么现在被我踩在脚底下的你算什么。
  • 当巧克力奶茶碰上苏打柠檬茶

    当巧克力奶茶碰上苏打柠檬茶

    当巧克力奶茶遇上苏打柠檬茶,两种不同口味的“奶茶”相碰撞,你,选择哪种呢?【注:本书又名#空下:青春倒计时#】【注:本书在汤圆创作上发表,在此网站停更】【本文类型属:蠢萌蠢萌的小喵咪遇上高冷逗逼范的校草,不喜勿喷】【本文又名#空下,青春倒计时#】
  • 身后有鬼:阴夫别过来

    身后有鬼:阴夫别过来

    我天生阴女体质,干的又是跟尸体打交道的活,没成想冰棺里的男人睁开眼,说我是他的娘子,还说我的眼睛是他给的……
  • 报告老板:胸不平何以平定你

    报告老板:胸不平何以平定你

    老板说:其实我们两个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她兴奋地问:是工作能力?品位?还是。。。。老板:不!你想多了。我指的是,你的胸和我的胸!
  • 凡人悟道斗恶魔记

    凡人悟道斗恶魔记

    《凡人悟道斗恶魔记》讲述了一个凡人从最初的胆小、恐惧,到内心逐步强大的过程,他有佛性之身,天赋异禀,他的心神通,打开了潜意识的钥匙,他每一次悟道的过程,都会发生奇迹……故事跌宕起伏,处处伏笔,情节扣人心弦,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 也许明天也许后天

    也许明天也许后天

    一个反复重演的梦境,是前世的执念还是未来的预言。他以为生活本该平平淡淡,偶尔喜怒哀乐,或许沧海桑田,直至生命终结。却恍然发现,前世今生亦真亦幻,黄粱一梦,一梦千年。
  • 泰西水法

    泰西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铃

    夜铃

    我在一次开出租车送客到殡仪馆的途中,遇到了诡异事件开始,一连串的恐怖事件接连而至,一个个朋友离奇的死亡,让我踏上了揭秘的道路......
  • 激萌冤家:阎王你够了

    激萌冤家:阎王你够了

    见阎罗,访三清,游南海,会神佛。上天入海她都干了,本想医好弟弟,怎么顺便也造福了一尊大爷?而且这大爷还自带打滚卖萌、耍帅撩妹技能?“别拦着我,我要去跟我小情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某妹子意图甩掉抱着她大腿的三岁萌娃。“小情人?”萌娃化身为风流倜傥的美少年,搂上了她的腰,“你再说一遍是跟谁人约黄昏后?”妹子惊呆了:“……你!”
  • 易序传

    易序传

    人生在世总想留下些什么,突发奇想决定写部小说。易经的卦序为什么是如此的,也许有着背后的秘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