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4000000008

第8章 论语(2)

要怎样来实现“德治”的主张呢?孔子曾在不同的场合论述过他的一些设想。就本篇看来主要有:第一,以孝为德治之本。孔子在有人问他为何不从事政治的问题时,回答说在家实施孝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第二十一章)。在这里,他的意思是,将孝道推而广之,众人皆知孝,便从“齐家”达到了“治国”的目的。孔子还针砭时弊,认为孝不只是“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第七章)。这些思想日后被孔门弟子曾子继承和发扬。相传,曾子及其门人编著了《大学》和《孝经》,更明确地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第二,提出了“举直错诸枉”这一主张。孔子在鲁哀公问政时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第十九章)在《子路》篇中孔子明确地提出了“举贤才”。如果贤才不在位,反而让不贤之徒得以掌权,孔子则斥之为“窃位”(见《卫灵公》)。如果这样,德治自然是实施不了的。

孔子对他长期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从而得出了一些精辟见解。这些见解正是本篇另一个亮点。首先,孔子反思其为学一生:他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的中华学人往往从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八佾[1]

(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林放问礼之本[3],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4],宁戚[5]。”

(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6],美目盼兮[7],素以为绚兮[8]’。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9]。”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10]!始可与言《诗》已矣。”

(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11];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12]。文献不足故也[13]。足,则吾能征之矣。”

(十四)子曰:“周监于二代[14],郁郁乎文哉[15]!吾从周。”

(十五)子入太庙[16],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17]?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二十)子曰:“《关雎》乐而不淫[18],哀而不伤。”

(二十五)子谓《韶》[19]:“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20]:“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十六)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1]佾(yì):古代乐舞行列,一佾八人。八佾:为周天子专用的乐舞舞列,由六十四人组成。[2]如礼何:意为礼仪制度又有何意义呢?[3]林放:鲁国人,或曰孔子弟子。[4]易:治办周全。[5]戚:哀痛。[6]倩(qiàn):笑貌动人。[7]盼:眼睛黑白分明。这两句诗见《诗经·卫风·硕人》。[8]绚(xuàn):有文采。这句诗不见于今本《诗经》。[9]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在白底上加上五彩色。[10]起:启发。予:我。商:孔子弟子子夏,名商。[11]杞:周之封国,相传为夏禹之后代。征:证明。[12]宋:周之封国,是殷代之后。[13]文献:古代文指典籍,献指贤人。[14]二代:指夏、商。[15]郁郁:丰富多彩。文:指礼乐制度。[16]太庙:指周公庙。

[17]鄹(zōu):又作陬,鲁小邑,孔子父亲曾任鄹大夫。鄹人之子,指孔子。[18]《关雎》:《诗经》之首篇,写一男子追求少女的忧思。关:鸟鸣声。雎(jū):鸠类鸟。

[19]《韶》:舜时乐曲名。[20]《武》:周武王时乐曲名。

[鉴赏]

中国历来就是世人所称颂的“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指那些具体的礼节仪式,还包括了古代社会的一系列相对应的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伦理等思想观念。总之,“礼”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到了周代,礼仪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了。这在后世称为“礼经”的《周礼》、《仪礼》与《礼记》之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孔子一身都以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为己任。他对周代的礼仪制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多次由衷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第十四章)孔子对周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十分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在当时,孔子还提出了纳仁入礼,将仁礼相结合的主张。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三章)如果离开了仁德,只是空谈礼乐则自然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堪称是相当尖锐的。孔子倡导仁德,专门主张要纳仁入礼,使“礼”不仅仅是作为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有“仁”作为其内在灵魂,这样就进而产生了理性自觉的力量与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的这一思想,不久被孔门的一些聪颖弟子领悟了。据本篇第八章记载,有次,子夏向老师讨教,具体讨教的是《诗经》中描写女子美貌诗句的涵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答曰“绘事后素”。也就是说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加上五彩色。才思敏捷的子夏马上联系到仁与礼的关系说:“礼后乎?”换言之:在仁德修养的基础之上,加以礼仪的文饰。这正好合乎孔子所强调的“文质彬彬”,也就是文与质、礼与仁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孔子听了以后对子夏大为赞赏:“起予者商也!”

里仁

(一)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二)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4],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5],能恶人[6]。”

(四)子曰:“苟志于仁矣[7],无恶也。”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8],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0],造次必于是[11],颠沛必于是。”

(六)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12];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13],我未之见也。”

(七)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4]。观过,斯知仁矣[15]。”

(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九)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手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16],无莫也[17],义之与比[18]。”

(十一)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二)子曰:“放于利而行[19],多怨。”

(十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20]?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十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十五)子曰:“参乎[21]!吾道一以贯之[22]。”曾子曰:“唯[23]。”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十六)子曰:“君子喻于义[24],小人喻于利。”

(十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5]。”

(二十三)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6]。”

(二十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7]。”

(二十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二十六)子游曰:“事君数[28],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里:居住。[2]处仁:择居求有仁厚风俗之乡。

[3]知:同“智”。[4]约:穷困。[5]好(hào):喜爱。

[6]恶(wù):厌恶。[7]苟:如果。[8]不以其道得之:此句历来多有歧义,朱熹释为“不当得而得之”。[9]恶(wū):何处。恶乎:在哪里。[10]终食之间:一顿饭时间。[11]造次:匆促的时候。[12]尚:超过、胜于。

[13]盖:大概。[14]党:类别。[15]仁:同“人”。[16]适:亲近。[17]莫:疏远。[18]比(bì)适从、靠拢。

[19]放(fáng):依照。[20]何有:有何难。[21]参:孔子弟子曾子名参。[22]贯:贯穿。[23]唯:是。[24]喻:知晓、明白。[25]逮:及。[26]约:约束。[27]讷(nè):说话迟钝,此指谨慎。[28]数(shuò):烦琐。

[鉴赏]

《论语》第四篇着重论仁,整个思考过程层层深入,进入到了孔子思想体系之中的核心。因此理解本篇内容对理解整个孔子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开篇,孔子说:“里仁为美。”里含有居住的意思,难道孔子真的以为“择居”如此重要,是成为成仁之首么?有人引孟子所论函矢巫匠之术而据此认为孔子所强调的是“择业”,但是未必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实,这里还是顺第三篇而来谈礼与仁之间相结合的关系。荀子曾云:“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非仁也。”

(《荀子·大略》)荀子用“里”、“门”来喻“礼”,以此来强调“礼”的重要。在这里孔子也是以“里”喻“礼”,而衬托出“仁”的重要。在首章既然提出了“仁”的重要性,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在往后各章主要展开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仁与智的统一。孔子往往以仁智并举。在本篇开始就有多次记述孔子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之人必将自觉实现道德原则,有知识的人也会懂得怎样去实现道德原则。在这里,知识与道德是相互统一的。孔子认为,只有达到仁与智的统一,才是达到了理想的人格。此后,后学儒家也时常以“仁且智”来称颂孔子的人格。

第两个问题是义与利的统一。开始时,孔子把义、利作为一对统一的伦理范畴,规定了原则与功利的关系,用来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义”所强调的是群体利益,“利”所强调的是个体利益。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第五章)。这些话表明,他并不完全排斥个体利益,相反,他承认私利为人之所欲。但是,私利不能背离仁道。他认为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无止境地“放于利而行”,偏离于“义”,必将招致“多怨”(第十二章),从而引发多种社会矛盾。究竟是将“义”摆在第一位,还是将“利”摆在首位,孔子认为,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很好的试金石,也就是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十六章)。第三个问题是为仁在己。“君子”与“小人”,“好仁者”

与“不仁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前者是“义以为上”,后者则是“利以为上”。在孔子看来,造成二者不同的基本原因之一是一个人是否真心努力为仁。如果以行仁作为自己人生的根本目标,就能从内心“好仁”而“恶不仁”。好仁者既然是以追求仁德为最高理想,那么就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那些“不仁者”,而不能受那些“不仁者”所左右。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从求仁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主观上是否肯“用力”,而不是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谁,从根本上来说都有为仁的能力。这里面已经蕴涵了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思想。因此,之后的孟子对此加以发展,自然就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命题。

公冶长[1]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六)子使漆雕开仕[4],对曰:“吾斯之未能信[5]。”子说[6]。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7],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

(八)孟武伯问[9]:“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0]也,不知其仁也。”“求[11]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12],百乘之家[13],可使为之宰也[14],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15]?”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十一)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6]。”子曰:“枨也欲[17],焉得刚?”

(十二)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18],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十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9],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20],不可得而闻也。”

(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十六)子谓子产[22]:“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同类推荐
  •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本书作者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后赴灾区支教的小学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在两个多月的支教经历中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歌可颂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坚强不屈,重建家园的精神。
热门推荐
  • 我最初的爱人

    我最初的爱人

    高一那年,不经意的抬头初见,许诺惊叹于眼前男生的美好,她认为自己的爱低到了尘埃里,但是,在张忆的心里,她是自己编织过无数次的梦。缠绵十年,他们该何去何从。
  • 快穿之男配快到碗里来

    快穿之男配快到碗里来

    当小说中男主和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男配只能暗自伤神。为了让男配能够得到幸福,小说管理者开发了男配攻略系统。慕轻璃很幸运的被系统选择作为宿主表示很无爱!本宝宝只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 宠妃

    宠妃

    从跨国大企业金领穿越成古代后宫的底层,林媛表示当皇妃不幸福。身为宫中最不得宠、位分极低的小妃子,皇上看不见,嫔妃刁难,宫女欺辱,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这真是个悲惨的意外啊!不过,咱们的林总裁,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活得好好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林媛的人生依旧精彩,这宠冠后宫的一辈子,貌似比上一辈子还要风光啊!
  • 藏山经

    藏山经

    十年前的事故,开启了一段诡异探险。一个古盘,背后隐藏了怎样的秘密?自古帝王追求的不死之境,是否真的存在?是什么,让两个国家一夜消失?又是什么,操控人类的命运长达数千年?几个人,是否能解开,自人类存在以来就隐藏的秘密——生与死。
  • 西部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西部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本书从基本理论体系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重点分析了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难点,针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等内容。
  • 白绫传

    白绫传

    她是乱世的预言者,王国的希望。她知过去,改未来,一手明月轮盘算计了这乱世的每一个人,上至女王,下至乞丐,却终究栽在了自己的心上。他是乱世的王子,王室的弃子。他用冷漠与残酷伪装着自己,誓要推翻这女尊王朝,一头扎进了仇恨的深海,无法自拔。他日日夜夜苦练功夫,却终究连自己最爱的人都没能守护住。
  • 我在等你,一直都在

    我在等你,一直都在

    从小就被称作有异装癖的坏女孩,打架喝酒样样俱全。向来没有父母的管束,墨竹此女如此之坏成绩却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十!每一次要开除她,都要掂量三分。在没遇到某男之前,墨竹一直认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吧,没所谓了。但遇到他之后,整个学校都是阵阵声叹,天天能听到男生在背后唤她勾魂的女神。一切都是朝着某男的方向发展,但每天看见墨竹课桌上的一堆礼物也很蛋疼啊!终于忍不住发飙:“勾魂的女神?明明是个小妖精,到处勾三搭四。”“嗯,第一个勾搭的可是你啊!”墨竹摆弄着修长的手指轻抚某男嘴唇:“玉雪天,我可就爱着你呢。”
  • 素手千颜

    素手千颜

    本作品绝非一女多夫!!!立志做21世纪全能型女强人的舒颜在终于厚积薄发准备大展身手扬名立万的之时,被突然的一场地震中倒塌的大楼直接拍扁送到了阎王殿。落回“远古时代”的舒颜发现自己所学几乎全都用不上,但千颜变化足以应付那帮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们。“姑娘我少说也长你们几千岁,再斗不过你们这帮小崽子,我算白活!”好吧,遇上这个人,她白活了!数年风生水起的生活过后,舒颜仰天长叹:“师傅,你什么教交给了我,咋没顺便教教我怎么恋爱啊?这么多帅哥我怎么选啊?”“臭丫头,不会选不会全收了吗?”“啥?”懵了半天的舒颜终于出声了,“可是这违反婚姻法啊!”空中瞬间出现云彩摆成的巨大的省略号,然后,惊天地泣鬼神的声音传来:“你也不看看你跑到了什么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哪来的婚姻法!”“呃,一时忘记了!”
  • 倒霉小姐专治冷漠王爷

    倒霉小姐专治冷漠王爷

    莫名其妙的被小三了,莫名其妙的被砸晕了,莫名其妙的就穿越到古代了,更莫名其妙的就拿下了南境所有女人的男神了!
  • 神皇祭

    神皇祭

    天降神书,造就了一个绝世天才……这是一个逆天强者为红颜,为亲人,为朋友征战天下的故事!昆仑界,修行文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百族征战,混乱不堪。在这里,有一个人将会留下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