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3700000027

第27章 姚燧(1)

〔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姚燧〔满庭芳〕为二首,此选其一。据曲中景象及第二首曲词亦有“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可见描写的是江南风光。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愈花甲的姚燧出为江东廉访使,先后在江南各地为官达七、八年之久,此曲词很可能作于这一时期。

“天风海涛”,狂风呼呼,惊涛阵阵,起句出手不凡,描写了一个境界开阔,气象豪迈的客观环境,犹如奇峰突起,笔力千钧,使人一下子想起苏轼的“大江东去”。接下来笔锋一转,从眼前景荡开去,在空间描写中穿插进历史的回溯:“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曾在这里饮酒赋诗,抒发豪情。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此地的风物人情,加深了曲词的历史纵深感,而且暗暗关合了作者自己。因此,往下作者便直接切入了“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登临所见,升高望远,“日远天高”,山水相接,烟波浩淼。但细细寻绎,似乎别有一番深意,在阔大无边的景象之中,若隐若显地显示出一丝怅惘。“日远”,语出“日远长安近”。据《晋书》卷六《明帝纪》载:晋明帝年少聪哲,一日坐元帝膝前,适逢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谓日与长安孰远?”答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翌日宴群僚,又问之,答曰:“日近”。元帝惊问:“何乃异间者之言乎?”答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天高”,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所谓“日远天高”,含有向往朝廷而不能实现愿望之意。姚燧这里用“日远天高”,既精当准确地描写了眼前景,又巧妙含蓄地隐含了心中事,综合“酒圣诗豪”、“闲登眺”等意象,曲中似包孕着淡淡的哀怨和牢愁。姚燧出任外官,原因不详,但从同时期作品多感慨来看,似乎确有难言的苦衷。加之作者已经年迈,若又仕途偃蹇,当然便可能归隐田园,于是:“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吟啸,一作吟笑,面对如此佳山好水,只能吟啸赋诗,一切功名利禄,富贵荣辱,都应该统统丢掉,而归隐也不必等老僧前来召唤了。这时,作者似乎畅达了,用超旷的人生态度涤除了心中的抑郁。据《元史》本传,作者在七十三岁时果然“告归”,可见写此曲时已确有归隐的念头。

姚燧在文学创作上以散文著称,“曲则不经见,然每有作,亦必婉丽可诵”(《顾曲麈谈》卷下第四条《谈曲》)。而这首〔满庭芳〕却非“婉丽”二字所能概括,从题材内容看,它属于抒怀之作,在元代前期散曲多以男女恋情为歌吟对象的情况下,像这种抒怀之作确实别具面貌。又由于姚燧出身官宦人家,本人一生有不少做官经历,所以就曲词风格而言,除“婉丽”一面,又透露出宏劲、典雅的正统文人作派。故读此曲词,容易令人想起苏、辛豪放一路。

〔中吕〕普天乐

姚燧

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塞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送行之作。周德清将它选人《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中原音韵》评此小令云“造语、音律、对偶、平仄皆好。”何谓造语好?全曲前半幅雅致精丽,结三句纯然口语,融文采与本色为一体,所以好。何谓音律好?

《中原音韵》云:“看他用‘叠’字与‘别’字,俱是入声作平声字,下得妥帖,可敬。”又云:“‘也’字上声,妙。”何谓对偶好?“浙江秋”与“吴山夜”,“愁随潮去”与“恨与山叠”,“塞雁来”与“芙蓉谢”,“今宵醉也”与“明朝去也”,皆对仗精稳、自然。对偶句多,全曲便有清逸流丽而兼凝重从容之美感。《元史》本传称姚燧之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姚燧之古文,是如许大手笔,其小令,也确有从容凝重之特色。

〔中吕〕醉高歌

姚燧

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这是一首年迈思归之作。作者在〔满庭芳〕“天风海涛”一曲中就抒发了这种情怀。随着年纪一年年老迈,这种思归的心情日益强烈。首句“十年燕月歌声”。十年,言其多年。作者曾在朝廷任翰林学士等职,宦游于京城大都(今北京,旧属燕地),夜夜笙歌宴舞,不乏寻欢作乐。次句“几点吴霜鬓影”。大德五年(1301),作者出任江东廉访使,其时已六十余岁。经几年的吴地风霜,又增添了许多白发;两鬓恰如吴地的霜雪一样点点斑白。李贺《还自会稽吟》诗有“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句,姚燧此处借来化用,巧妙地暗示了自己在吴地的生活。以上两句,作者用平淡的语调,省净的笔墨,总结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看似寻常,却饱含人世沧桑。回复到眼前,“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现在,诗人已老,且倦于游宦他乡,所以,在吴地便想起了晋朝张翰思家的故事。张翰是吴郡人,曾到洛阳做官,一日见秋风起,忽思家乡蒪菜鲈鱼之美味,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晋书·张翰传》)遂归。姚燧是洛阳人,而又在吴地做官,作此曲时已临近七十岁。从人生经历而言,自然“已在桑榆暮景”,思归便成为更加急迫的事情。

这首小令确如标题所言,作者是有感而作,抒发情怀,所以寥寥数语,读来情感真挚动人。曲词着墨无多,简淡古雅,正如《词品》卷五“牧庵词”所说:“姚牧庵(燧)《醉高歌》‘十年燕月歌声’,云云,……牧庵一代文章巨公,此词高古,不减东坡、稼轩也。”

〔中吕〕醉高歌

姚燧

感怀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这首曲词描写了一个送别的场面。长江畔,翠柳含烟,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莽苍;初春季节,微风拂起,江水波光粼粼,似乎带有一丝寒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送行者与友人分别了,一切的“珍重”、“再见”都已经道过了,只听得那令人断肠的《阳关》旧曲在低低吟唱,因为害怕远行者听到后会更加感伤。

古代交通不发达,与友人离别、送别便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历来的诗歌词曲,吟咏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多得数不胜数,仅以长江为背景,以舟船为交通工具的送行作品,就可以说写尽了千般离情,万种别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应该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而姚燧的这首小令,在内容上与李白诗可说大同小异,但是在写法上,特别是在场面的选择上,便有着自己的特点。李白诗选取的场景是友人已乘船离去,孤帆远影,碧空无际,长江尽头,天水相连,人们仿佛看到诗人还站在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姚燧的小令,却选取了友人的船只欲去未去之际,杨柳依依,波光漾漾,离歌送行,话短情长。就感情的表达来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李白诗重在抒发送行者的感受,虽有离别的怅惘,笔调却显得轻快活泼。姚燧的小令则善于体会行者的心情,特别是“《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两句,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表现得极为细腻体贴。其实,“断肠”者岂只行人,送行者此时亦柔肠百结,胸中充溢着离别的哀伤。故曲词语言浅白,笔调舒缓,情感沉郁,亲切自然。

须说明的是,这支〔醉高歌〕在《太平乐府》卷四是与“十年燕月歌声”、“荣枯枕上三更”、“十年书剑长吁”几首一起载入《感怀》题下的,但是此曲重在描写送别,与“感怀”似乎无涉,与“十年燕月歌声”内容也大相径庭,再有《中原音韵》所载〔醉高歌〕《感怀》仅有“十年燕月歌声”、“荣枯枕上三更”二首,因此,《太平乐府》卷四将此曲置于《感怀》题下,可能是误人。

〔中吕〕醉高歌

姚燧

感怀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姚燧在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想必到九江巡视,而作此曲。综观曲文,当因白居易《琵琶行》而起兴(按:曲中“湓浦”,即《琵琶行·序》中所云送客之所),抒发了心中一种惆怅之情。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人类思想的先驱者,为了捍卫人类理性的尊严,高昂其头颅,在血泊中站立,他们的名子可能不闻于世,但他们的思想永存,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让我闪牢记先驱者的精神遗训,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热门推荐
  • 丧尸之末日挣扎

    丧尸之末日挣扎

    如果生意味着杀戮,那么死便意味着安宁,在这以崩坏的世界,我该怎么生存下去?
  • 走镖去也

    走镖去也

    手握刀枪剑戟舞,脚踏漫漫江湖路。人各有自己的路,有名门正派,亦有邪魔外道,更有天马行空。诸多不凡者,用自己的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说。那么凡人的路是什么?平凡的路并不一定就好走,无波澜壮阔、亦百种艰辛。这种艰辛,那些高高在上的不凡者可曾体会?巧了,就有这样三个不凡的人,选择了“镖局”这条平凡路。武侠二字,不能代表走镖的所有。镖旗已展,咱们走镖去也!·新书开镖,每日17:00更新一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提笔写青春

    提笔写青春

    柳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忘初心,林灵,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林灵:没有你,怎么会完美?孙奇:这一巴掌下去,你欠我的都已经还清了,以后我不会再乡缠着你。
  • 病态总裁,太彪悍

    病态总裁,太彪悍

    他是黑白两道叱咤风云的人物,权势滔天;他是人人口中闻风丧胆的邵三爷,心狠手辣。在那夜黑风高,大雨滂沱时,深抵着她——“不愿意?”他低沉危险的声音在耳边缭绕。“求求你……”她缩着自己还未绽放过的身体,瑟瑟发抖。
  •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

    公子落凡乃遗落凡尘之神,出尘脱俗,目无下尘;南曜公主犹如天降神女,九天飞凤,一柄青云,驰骋万里疆场,点拨如画江山。曾几何时,执手共赏繁华盛景,并肩共抗箭雨刀光。长林苑,小楼上,断剑零落于地,一半是刻骨的爱,一半是绝望的怨!尘封的岁月里,埋藏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冷少独宠迷糊小妻子

    豪门冷少独宠迷糊小妻子

    如果爱情是一杯今人着迷的红酒,那么沈御与蓝蔚希的爱就是一杯苦的红酒;如果爱情是一颗糖果,那么沈御与蓝蔚希的爱就是一颗又酸又甜的糖果[男主女主都是处的]
  • 斗神乾坤棋

    斗神乾坤棋

    逆天行,唯我独尊。穿越?武侠梦?神医?........斗神大陆,斗气横行的世界。菜鸟级别的陆小风能否在这片大路上闯荡出一番天地呢?敬请关注异梦游之斗神大陆。
  • 纨绔医女

    纨绔医女

    她本是侯府明珠,高门嫡女,睁眼却要面对幼弟难产,母亲惨死,父亲抛弃的人生。继母狠毒夺命?忘了告诉你,姐出来带了九条命,咱们慢慢玩。庶姐顶替身份?不好意思,姐刚被封了个县主,啥身份都不稀罕。父亲拿婚事博弈?嗨不就是结个婚嘛,我……某人敛目拧眉,你怎样?除了我你还想嫁谁?
  • 电台情话:高冷男神请接招

    电台情话:高冷男神请接招

    流言蜚语可以刺伤别人,温柔的语句可以治愈别人,被隋毅的温柔与声音治愈过的舒馨怡参加了BSB电台的考核,终于接触到了自己喜爱已久的他......却因为误会,被隋毅排斥,在好友陈冉的出谋划策下,演绎一段都市爱恋的搞笑、悲伤与甜蜜
  • 我是你来时的忧伤

    我是你来时的忧伤

    他大她12岁,他爱她,但只能把她当做妹妹她小他12岁,她爱他,但只能把他当做叔叔他结婚的时候,她说,叔叔,我心好痛,他笑着看她不语不言,颤抖的双手出卖了他这样也好,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