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3500000020

第20章 孟浩然(2)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2]。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

【注释】

[1]桐庐江:即桐江,今在浙江桐庐。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故交。[2]建德:县名,今浙江,居桐江上游。维扬:即扬州。[3]海西头:扬州近海,故称海西头。

【鉴赏】

此诗是诗人从长安离开后,漫游吴越旅途中夜宿桐庐江,为怀念旧友而作。

诗的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声有色,一鼓作气地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的凄清画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树叶萧萧,孤舟月照,既写景色的寥落凄寂,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后四句:“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独客他乡,心中愁闷,自然对友人深切怀念,因而热泪纵横,想把自己深切的思念之情遥寄给“海西头”的扬州故人。

本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峭或清寂,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全诗语言精妙,写景如画,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1]。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2]。

【注释】

[1]襄水:也叫襄河,人称汉水,在湖北襄阳西北。

[2]迷津:津为渡口,迷津即找不到渡口,比喻找不到出路,迷失方向。

【鉴赏】

本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途中所作,是一首思归的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是从鲍照的“木落江渡寒,雁还风吹秋”演变而来,但孟作也如行云流水,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达出“寒”,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为以下的思乡之情奠定了基础。

首联应用“起兴”的手法,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透露出思乡的情怀,带有含蓄的意味,未点明。第三联“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写尽天下游子共有的情怀。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身在异乡,迷于津梁,无从觅路,眼前只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无边无际的波涛。诗的末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之情。

本诗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1]。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3]。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4]。

【注释】

[1]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2]寻芳草:喻追求理境界。违:分离。[3]当路:当要权者。假:宽容。[4]还:回乡。扉:门。

【鉴赏】

本诗是孟浩然离长安之前、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依然是求仕碰壁后怨愤苦闷的感情。

孟浩然曾经在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竟然无功而返,诗人心中是很惆怅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一时牢骚语,他与王维还是甚为相知。前二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安是这样的难堪,所以三、四句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怅地告别。五、六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援引;“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无望,诗人再留京城就毫无意义,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孤零零地度过一生了。

通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十分深刻。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与诸子登岘山[1]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2]。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3]。

【注释】

[1]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南九里,一名岘首。

[2]鱼梁:江中的鱼梁洲。梦泽:泛指湖泊。[3]羊公碑:西晋名将羊祐曾驻岘山,死后百姓建碑纪念他。《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常造岘山。尝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祜卒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羊公:指羊祐,晋南城人。晋武帝时,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陆逊对抗。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的诗,意在吊古感今。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由羊祜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诗人开篇即发议论,所谓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时光流逝,人事不断地交替变化。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诗人此刻眺望远方,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诗人借景抒情,烘托自己无限的伤感。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将湮没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不免“泪沾襟”,异常伤感。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句末用典,贴切自然,情趣盎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

【注释】

[1]具:备办。鸡黍:黍是黄米,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粮食。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2]合:围拢。

[3]轩:窗户。场:打谷场。圃:菜园。话桑麻:闲谈农作之事。[4]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代风俗,重阳节赏菊。就:靠近。

【鉴赏】

这首有名的田园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写。

前两句诗简朴,耐人寻味。为互敞心扉铺设了一个合适的气氛。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能够为对方打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淡幽静的山村,充满了浓烈的田园生活气息。诗人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近处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远处郭外青山依依相伴,使得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故人庄”坐落在这样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显得畅快,令人心旷神怡,宾主之间忘情在农事上。诗人被农庄生活深深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还来一同赏菊。

诗篇把宁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语言平淡,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丝毫无雕琢痕迹,于“淡抹”中显示其极大的魅力。

岁暮归南山[1]

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2]。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3]!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南山:指孟浩然的故乡襄阳城南。[2]北阙:

坐落在皇家宫殿北面的望楼,等待朝见或上书的地方。敝庐:指自己的破落家园。[3]青阳:指春天。岁除:即岁暮。

【鉴赏】

这是一首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岁暮返回老家时抒发愤慨的诗。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进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苦闷,当时的孟浩然满腹文章,已颇有诗名,并得到王维、张九龄的赞誉。因而这次应试失利,令孟浩然大为懊丧,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孟浩然在政治上曾抱有的幻想,怨恨之情、绝望之意油然而生。本诗诗人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发泄一种无奈之情。

诗人开篇就直抒自己决心不再上书朝廷,要回到故乡的敝庐中去。接着以自怨的口吻说:我是没有才能的,因而得不到圣主的任用;年纪又渐渐老了,身体多病,致使老朋友也疏远了我;头上白发渐渐多了,似在催我老去;春天太阳朗照,如在逼旧年离去;我愁苦得彻夜不能成眠;月亮从松间透进窗来,自己更感寂寞。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蓄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春晓[1]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2]不觉晓:不知不觉已天亮了。啼鸟:啼叫的鸟。[3]“夜来”二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忧。

【鉴赏】

春天,是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早晨,更是生意盎然:鸟雀到处鸣唱,经过夜来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从落花可以使人联想到花丛草木。诗人把住了这一特点,只用淡淡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春晓图。

本诗意在惜春。诗人选取了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而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之声,用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只淡淡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后两句由喜春翻为伤春、惜春,而这伤和惜却是因为对春的爱,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这份闲淡中多少流露出个人的不幸际遇。诗里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味。

本诗语言浅近而自然天成。诗中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澄澈,如天籁之声,读之使人如饮醇醪,自然而然地陶醉在美景里。

宿建德江[1]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

【注释】

[1]建德江:浙江上游的一段,因在建德境内,故称建德江。[2]烟渚:暮烟中的洲渚。[3]“野旷”句:原野空旷,天边地平线比树还低。月:指江中月影。

【鉴赏】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晚上在江边停泊,即景生情而作。

首句点题,“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是诗的中心句,日落黄昏,江面上水烟蒙蒙。因为“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蓦然而生。接下来作者并未循此继续抒愁,而是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中去。写出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到了慰藉,诗也就到此停止了。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自然之中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2]。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3]。

【注释】

[1]暝:昏暗的样子。[2]烟鸟:暮烟中的归鸟。[3]萝径:萝是蔓延的藤。径,就是小路。

【鉴赏】

此诗的诗眼是一个“期”字。诗人夜宿僧舍等待友人,只看到时间一刻刻地过去,而所期待的人,终不见来。与人相约,久等不至,不免有些心生惆怅,然而诗人等待友人不至,并不心焦,并不抱怨,还自抱琴耐心静候,这是多么的闲适呵!

诗人开篇就写傍晚,是顾到题目的“宿”字。“松月”、“风泉”是写在将晚时所见所闻的风景。再用“归樵”、“栖鸟”,时间又进一层,并以此陪衬丁大。用一“欲”字,犹有未尽归意,还是希望他能如期而来,结果还是相信他“期宿来”,所以仍旧抱琴去等。不明言不来,而不来的意思已写得非常清晰了。

这首诗可与《寻西山隐者不遇》相对照,寻而不遇,仍然得尽其兴;期而不至,也是自得其乐。《寻西山隐者不遇》诗中“何必待之子”,是不遇之后自慰的话;本诗中“之子期宿来”,是不来之前自信的话。两者都脱尽火气,一点不露抱怨声,可见诗人宁静的风度所在。

同类推荐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作者指尖旋舞的情愫是跟着年龄而走,或是时节、风景,一段心历,一段感悟。人生的味道,揉碎,潋滟于流光飞舞里,静静消融,每一篇,都隐约闪光点点,若以琥珀释之,应是极品。本书包括:琵琶弦上说相思,零度沸腾,不为繁华易素心等内容。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热门推荐
  • 绝色师兄娶进门:师兄个个太妖孽

    绝色师兄娶进门:师兄个个太妖孽

    作为一个宅女赶上了穿越大军的潮流,那是异常兴奋滴!可是,这个是肿么回事?这个连丞相都要整日穿梭在码头为温饱问题奔波的国家,她真的不想待下去啊!!!不过咱虽然没有多么的荣华富贵但起码还有个公主的身份摆在这啊!咱可是能去那传说中美男遍地是的无涯堂的人呢!于是,某人就撒着欢,迈个步的毅然开始广收天下美男的步伐了。至于,能否将美男统统收入自己的麾下,那就不一定了!收了美男后,又能否驯好美男,那就真的属于在做白日梦了!
  • 商帮传奇(第一部):晋商风骨

    商帮传奇(第一部):晋商风骨

    本书以晋商的传承开篇,梳理了晋商数百年来的的发展脉络,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晋商的兴起、辉煌与传承,重现了晋商驰骋华夏的神彩。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并且对诸多代表性人物进行了深入地介绍,通过一部部商海传奇再现了晋商享誉数百年的商道智慧。
  • 北朝古事记

    北朝古事记

    于轲盘坐在断义山山崖之上,身后插着一杆大旗,旗后跪伏一百零八狂魔,冷甲铁面,长枪林立如狰狞的钢铁荆棘。面甲里藏着的赤目和压抑的喘息声让气氛有些凝固。他们有些激动,还有些恐惧。前方,悬崖对面有箫王的十万神将,金色的铠甲和华丽的战刀上反射的光把天空染得熏黄。箫王如神王一般在众军前长身而立,身影有着斩铁般的锋利。他身后,十万银甲闪烁着令人窒息的寒光,西天乌云上漏下的一缕阳光如游蛇般在银甲军团里急速游动,反射出的银光和熏黄的天空相对。悬崖下,箫王的十万水师在崖底的暗流放下沉重的铁锚。今天,他们退无可退了。
  • 仙玄战纪

    仙玄战纪

    修行本身就是要逆天而行,这已经很危险了!斩妖除魔那太危险了,能让别人上就让别人上,亲自动手也得有好处拿吧!没想到一个山村出来的坏小子竟然有天也命运使然,重责在肩......争霸苍穹!作者自问文采风流,立志写一本没有BUG、没有种马、有幽默、有辛酸、有激情、有市井气,又带有侠义的玄幻类或者仙侠类的好书!请各位读者不吝收藏支持,并请赐教!作者亲自动手,建了个起点东阿双书友群301213824,感兴趣加!大家和作者一起讨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枯树挽留孤叶

    枯树挽留孤叶

    那年,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抛弃最值得珍惜的人,八年后,他们的爱情卷土重来。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道家师尊

    道家师尊

    两千年一轮回的阴年阴盛阳衰,许多妖魔鬼怪趁机出来兴风作浪残害生灵,狼妖、水蛭精、嗜血蚊魔、千年树妖相继出现残害生灵为祸人间,从南疆到北国从中国到美国从印度到泰国,从百慕大死亡游轮到亚马逊原始森林,从埃及法老王不死僵尸到马来西亚恐怖邪灵,看李宝杰如何斩妖除魔拯救苍生,更多精彩尽在《道家师尊》中。
  • 渡厄行

    渡厄行

    勘破命中缘,参透情中线。黄泉渡厄行,得证无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