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3500000018

第18章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早年曾作冀州衡水县主簿,因遭人诬陷而去官,漫游山水十五年,足迹遍布黄河南北。晚年担任文安县尉。性格豪放,喜击剑悲歌。其诗意境壮阔,热情奔放,音乐性强,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轰动一时。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歌从军,吟出塞”,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诗作大多失传,仅存六首,均为名篇,都被《全唐诗》录存。

登鹳雀楼[1]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常有鹳雀栖息楼上,故命名。楼三层,为当时游览胜地,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2]尽:完,落下。[3]千里目:指眺望极远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描写了登高望远之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寓含着一定的积极的人生哲理。

首句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视野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西望景,也是天空景。

次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河水向远方延伸。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东望景,也是陆地景。

三、四句写诗人想要登高望远。由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地向上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地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寓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本诗连接十分自然。前两句纳上下、远近、东西之景,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深远。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议论渲染了气势,作了铺垫。后两句即景生意,将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比天空、大海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在叹赏、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基础之上,更激发出一种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出塞[1]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

【注释】

[1]诗题一作《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2]远上:远远直上。孤城:指凉州城,在今甘肃武威。仞:八尺。

[3]羌笛:我国西北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春风:比喻朝廷的关心。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当时凉州最西境。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刚到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调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之情。

前两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眺望,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逶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近景:征戍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的功力。

后两句借笛声的凄凉幽婉,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愁别恨。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用词非常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渡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自慰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戍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足见戍边将士的博大的胸怀。

本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丰富。

同类推荐
  • 黄土色泽

    黄土色泽

    在我的精神上,我觉得黄土高原是一片海洋,我把生活作为戏剧,但实际上生活就是信仰。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

    《龚自珍诗选》是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近六百年间,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
  • 是谁在唱歌

    是谁在唱歌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热门推荐
  • 天玄宝鉴:殇

    天玄宝鉴:殇

    你所看见的,真的存在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是什么样的?想知道吗?我来告诉你!
  • 焚尸

    焚尸

    大家好我是目光应为我准备去从军了,所以以后的小说有可能更新不成了,大家多多原谅,我在这里给大家陪个不是,对不起啊
  • 在梦里的王国

    在梦里的王国

    这本书写的是主人公在梦里梦见的各个国家,以及发生的趣事
  • 凡之迹

    凡之迹

    大神之作的延续,韩立之子韩宝儿重走其父修仙之路。魔挡除魔、仙挡诛仙,情节曲折,场面惊心动魄,让您领略布满荆棘的修仙大道。
  • 孟雨的故事

    孟雨的故事

    一个来历不明且身患怪病的小女孩儿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主角的生活当中,为了拯救这个小女孩儿,主角与一行人奔走于全国各地,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孟雨患病的真相也逐渐显露出来……
  •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本书分析了南昌起义对我军建军思想、作战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转移等事件作了重点描绘。
  • 寻仙之湛卢山歌

    寻仙之湛卢山歌

    据闻,千年前,南荒深处,一座擎天巨峰突然现世,如一柄利剑,穿云而入。该日,一只隐秘势力进驻山内,山中出现惊世大战,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盘旋,大鹏现世,地崩山摧,雷火交加,山间一切化为焦炭。十年前,巨峰之巅突然雷电交加,风雨狂暴,似是末日来临。巨峰之上坠下一块巨石,落入山下河道之中,沿江漂流而下。巨石中,似有歌隐起,最后不知所踪。
  • 源计划之九州纵横

    源计划之九州纵横

    太阳毁灭,是自然规律,还是另有玄机?大陆战乱再起,梵烨能否放下国恨家仇?陷入绝望中的人们又能否再次团结,抵御外族入侵?一切敬请关注《源计划之九州纵横》!(本书慢热,追书需谨慎!)
  • 亿万总裁的隐婚妻

    亿万总裁的隐婚妻

    结婚三年,他第一次碰她,她以为她的爱情柳暗花明,却不料他翻脸无情,一纸离婚协议砸落在她身上,他说:离婚吧,你要的我已经给你了。她错愕,顿时从天堂掉进地狱,第一次为这段无望的爱情泪眼婆娑。签下离婚协议,她凄然转身离开,带走了她的爱情,同时也带走了他的爱情……
  • 滴香说:腹毒病容缓

    滴香说:腹毒病容缓

    ’莫明其妙穿越一场,某女主在美妙的睡梦中漫步,坐,渴,喝,扭头,移步,掀起,睡觉‘;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周身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除了如瀑的长发垂下,视觉冲击艳极无双,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若有病容,漫不经心,勾唇一笑,纤纤素手,微微挑衅,女扮男装,妖乱天下,披靡天下间,谁人敢挡?“我从来就都不知道不作就不会死而你?又是谁?”某女主漫不经心的问到,而某男主却邪魅一下“我是我娘亲的闺友兼亲家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