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2300000006

第6章 千古疑案(5)

骆宾王出家为僧一事也并非是虚妄之谈。有人对《潜阳唐夏骆氏宗谱》研究后认为,骆宾王在兵败后先逃亡至灵隐寺为僧,后定居于潜阳(今浙江临安县),十堪余年后才去世,遗体被运回浙江义乌安葬,因此今浙江义乌绣川溪仍有骆宾王墓。骆氏宗谱虽然为清宣统元年(1909)重修,并残缺不全,但谱中载有明清人序跋十余篇,均未对骆宾王遁迹于潜阳提出异议,显然是可信的。对于骆墓,《骆临海集笺注》所附李于涛《和骆宾王遗墓诗·诗引》说,义乌为骆宾王衣冠冢,本墓在崇川(今南通境内)。这就是明代在南通境内发现骆墓的缘由。上述两说虽细节处稍有差异,但都肯定骆宾王兵败后遁迹于江浙一带。

至于骆宾王投水自尽,也存在诸多疑点。既然有人看见他投水,谁又能说这不是潜逃呢?骆宾王生于浙东水乡,应识水性,当时趁兵乱,极有可能人水远遁而去;也正说明他并未遭诛杀。而人们误以为他溺死,才有了《朝野佥载》、《资治通鉴考异》的记载。由此看来,骆宾王兵败隐匿生还说似占了上风,其实也不尽然。反对者认为,郄云卿的序言有不同版本,宋代著名私人藏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骆宾王文集》条下注曰:“其首卷有鲁国郄云卿序,言宾王光宅中广陵伏诛。”又曰:“又有蜀本序文视前本加详,而云广陵起义不捷,因致逃遁。”两个版本的郄序关于骆宾王的下落竟截然相反,究竟该相信哪一个好呢?关于徐敬业的子孙,引日《唐书·李勣传》只言及“偶有脱祸者,皆窜迹胡越”,记载了其后代徐舍人在吐蕃繁衍生息一事。谁又能保证清代所谓李勣的三十七代孙李于涛不是个冒牌货呢?他所言其先祖为骆宾王修墓一事是否真实,值得相信吗?以此推之,骆宾王是否真的逃脱,仍值得商榷。

总之,骆宾王是死是生,各家广征博引,据理力争,也未形成不易之论。至少,在未发现新的材料之前,这场争论仍将继续下去。

宋仁宗为何见不到生母

清代谢蓝斋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龙图公案》整理的《龙图耳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真宗乏嗣,刘、李二妃俱怀有身孕。时钦天监奏天狗星犯阙,真宗分赐二妃玉玺龙袱一个,以镇天狗冲犯。又刻金丸一对,上书“金华宫刘妃”“玉宸宫李妃”,赏给二人用来驱除邪祟。一次真宗酒后醉言:“皇后已死,谁若生有皇子,就立为正宫。”刘妃心胸狭窄,惟恐李妃生下皇子于己不利,就与总理都堂郭槐暗中勾结,设计陷害李妃。次年三月李妃分娩,郭槐买通接生婆,用剥了皮的狸猫偷换出太子。而李妃因血晕不省人事,毫无察觉。刘妃命令宫人寇珠将太子抱至销金亭,用裙带勒死,丢至金水河中。然而,寇珠素怀怜悯之心,不忍下手,时逢内宫首领陈林采办果品归来,就将太子放入妆盒,前往南清宫八千岁处求救。八千岁获知详情后,把太子暂时收养起来。

刘妃向皇帝进献谗言,说李妃生了妖孽。宋真宗联想到“天狗犯阙”,雷霆大怒,将李妃贬入冷宫。后来,刘妃也生有一子,依照约定,皇上立她为正宫,儿子为太子。不想太子七岁夭折,真宗伤心不已。八千岁趁机将李妃之子引见,皇上见其聪明伶俐,又酷肖自己,十分高兴,便将他封为东宫太子。刘后见太子面貌举止颇似真宗,想起了七年前之事,就严刑逼供寇珠。寇珠为保全李妃及太子,坚贞不屈,触阶而死。

李妃得知太子是自己的儿子后,天天烧香祈祷。恰被刘后撞见,就密奏皇帝说李妃诅咒自己。真宗下诏赐死李妃。冷宫内侍纷纷为李妃鸣不平,有一面貌酷似李妃者甘愿替其受死。内侍官秦风则派心腹将李妃偷偷护送出宫,安置在陈州家中。郭槐与秦风向来不和,就设计焚烧了冷宫,把秦风活活烧死。李妃在陈州秦氏家中,思君念子,哭瞎双眼。秦风死后,她遂失去经济来源,栖身破窑,乞食为生。这时太子已经登基,是为仁宗。包公放粮,途经陈州,李妃拦轿喊冤,并拿出金丸为证。包公见是国母,就带她同回开封府,包公夫人为其治好了眼病。仁宗因从小在南清宫长大,奉狄后为母亲。适逢狄后做寿,包公送李妃进宫与仁宗相识。狄后召来仁宗,母子二人最终相认。仁宗下密旨令包公严审郭槐,又将郭槐供词拿给刘后审阅,刘后作贼心虚,胆战惊恐,突发暴疾身亡。仁宗命令包公代写诏书颁行天下,匡正国典,祭祀天地、太庙,迎请太后还宫正位。此时黎民百姓才知当朝国母姓李,而不姓刘。

上述就是人们熟知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后来有人依据《龙图耳录》将其写进了一百二十回的《三侠五义》。剧作家们也不甘寂寞,把它改编为《狸猫换太子》戏曲,广为传唱。以至于七岁小儿、八旬老妪也谙熟这段宫廷秘闻。究竟历史上有没有此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小说家、剧作家也非完全向壁虚构,所述仍包含着一定史实。

历史上确有刘妃、李妃二人,宋仁宗即为李妃所生。可是直至李妃患病而死,宋仁宗母子也未相认。这完全是一幕悲剧,与小说(或戏曲)大团圆结局显著不同。据《宋史·后妃上》载,刘妃祖籍太原,后迁徙益州(今成都)。先为真宗美人,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她“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是一名记忆力很强的女子。宋真宗退朝后,她协助批阅奏章,处理得井然有序。宫闱中有要事相商,她都能根据掌握的知识广征博引,提出对策。然而如此精明的女子,却未能生育,实为憾事。李妃,即李宸妃,杭州人。初入宫时,为刘德妃侍女,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后生下仁宗。但是李宸妃地位低贱,虽生下皇子,却无力保护,被刘德妃强领为义子,密令杨淑妃抚育。宫人们迫于刘德妃权势,亦不敢言,遂成为一段关系重大的秘密,没人有胆量挑开。刘德妃以自己出色的才干赢得了宋真宗的信任,真宗力排众议,立其为皇后。乾兴元年(1022),真宗驾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刘太后权力进一步上升,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仁宗年幼,由太后摄政长达十二年之久。朝中大臣有知晓仁宗身世者,因害怕罪及自身,也不敢说出实情。刘太后或许是良心发现,曾在李妃染病时,进封她为宸妃,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安慰吧!令人悲叹的是,李宸妃终其一生也没能同当皇帝的儿子相认,带着无限惋惜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刘太后以己之私,强夺她人之子为己子,手段确实不够光彩。她也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密切防范仁宗知道真情。据《宋史·后妃上·李宸妃传》载,当宸妃卒后,刘太后打算以宫人礼仪治丧于外,宰相吕夷简奏言礼宜从厚。她惟恐皇帝听见,赶忙让仁宗起身回避。过了一会儿,她才问吕夷简:“只不过死了一个宫人,有必要这么隆重吗?”吕夷简毕竟老谋深算,心知肚明,回答说:“事无内外,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下戳到了刘太后的痛处,她愤怒地说:“这不是离间我和仁宗的母子关系吗?”吕夷简则从容答道:“如果太后不为刘氏族人着想,我也不敢提此建议,倘若还顾及刘氏宗族,就应该丧礼从厚。”刘太后心思缜密,经他一提醒,终于恍然大悟,就问:“应该按什么等级规格安葬李宸妃?”吕回禀说:“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太后从之。吕夷简计高一筹,又密令下葬人员用皇后服饰给李宸妃入殓,并用水银填棺,起防腐作用。所有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把许多大臣都瞒得严严实实。

刘太后死后,朝臣再无忌惮,燕王告诉仁宗说:“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宋仁宗大吃一惊,这才了解到自己身世的真相。也有史料说,告诉仁宗事实真相的是抚育他的杨淑妃,此时已是皇太后。她说:“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向他讲了李宸妃的悲惨遭遇。宋仁宗听了哀恸顿毁,饮食难进,不视朝数日,又下哀痛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亲自前往洪福寺祭告,并打算重新安葬母亲。等他打开棺盖,见李妃身着皇太后冠服,肤色如生时,产生了疑虑。他叹曰:“人言其可信哉!”不但没有治罪刘氏宗族,反而给以极厚的优待。毫无疑问,这归功于吕夷简当初的悉心安排。宋仁宗感到对生母有愧,便想办法加以弥补。他对李氏家族宠赉甚渥,一再擢升生母之弟李用和的官职,还将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儿子李玮。可是这一切对李宸妃来说,都来得太迟了。

小说(或戏曲)中向仁宗说明真相的是八千岁,而《宋史》中却是燕王。据《宋史·宗室一》说,燕懿王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二子,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自杀而死。又《宋史·宗室三》说,燕王赵俣为宋神宗第十子,属于宋仁宗的曾孙辈。他们二人都不可能面谏仁宗,因此《宋史》中的燕王实是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宋真宗八弟,仁宗叔父)。他为人正直,忠心赤胆。刘太后临朝时,元俨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闭门谢绝人事,佯装疯狂,不上早朝。及至太后驾崩,仁宗亲政,他才恢复常态,告知仁宗身世。宋仁宗对他也恩宠有加,遇有重要国事,均找其商议。元俨病重时,仁宗亲自调药服侍,叔侄二人感情很深。至于小说(或戏曲)中讲到的八千岁领养仁宗为义子,后伺机领其面见真宗,直至作为太子登基为帝,这也是张冠李戴,不合史实。据《宋史·英宗本纪》,宋仁宗老年乏子,不得不于嘉啣七年(1062)认领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赵曙为皇子,一年后即位,是为英宗。明显看出,小说(或戏曲)将正史中濮安懿王允让身上的事,移植到八千岁元俨身上,将两朝事合在一起上演,有意增加曲折性和传奇性。

包公向以断案如神著称,即使真有“狸猫换太子”一事,他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能为李宸妃伸冤。因为仁宗亲政时,他并非在汴京任职,只是外地的一个税务小官。既不具备面见皇帝的资格,更无审问朝中高官的权力,还轮不上他来管这事。而小说(戏曲)中的忠臣陈林,据考证可能是《宋史》中的内侍程琳。但他是一个奸诈小人,绝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宋史·后妃上》载,刘太后临朝称制时,程琳为取悦太后,献《武后临朝图》,希望能劝谏太后废宋自立。然而刘太后还有一点自知之明,并不想成为武则天第二,愤怒地将图掷于地上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程琳自讨没趣,白白挨了一顿训斥。

人们总是同情弱者。李宸妃虽贵为国母,但在刘太后压制下,守着儿子不敢相认,只能将满腹辛酸深藏而不能吐露,最终饱含遗恨离开了人世。仁宗作为一代帝王,被蒙在鼓里20多年,与亲生母亲从未团聚在一起,虽贵为一国之君,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发生在帝王家的悲剧。他们母子的遭际令人怜悯,而制造悲剧的刘太后理所当然地成为被谴责的对象。于是人们创作出小说(或戏曲)“狸猫换太子”来贬斥这个自私自利的女人。并将善于侦破冤假错案的包公“请”来,为李宸妃鸣冤叫屈,伸张正义。尽管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它满足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理愿望,明知有假,也乐意接受。此外,“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人们爱看爱听,很多年来流行不衰,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初封蜀国公,后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初,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后,同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他执政三十六年,以求和苟安为国策。长期倚用奸相秦桧,收诸将兵权,杀岳飞,与金订立屈辱的“绍兴和议”,割地称臣纳贡。为交付巨额贡物和奢侈之费,大肆搜刮百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金朝完颜亮率兵攻宋,宋高宗几无战守之备,不得不让位于宋孝宗,退居德寿宫,当起了太上皇,十五年后病死,终年八十一岁。

宋高宗在收复国地上动脑筋不多,在确定接班人时却费尽了心机,关键时刻竟用处女“选”太子,在历史上制造了一段不绝于口的闲话,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原来,宋高宗后宫嫔妃不少,于史留名的就有两位皇后、两位贵妃、两位贤妃、一名婉仪,被他宠幸过但没有名位的女人就不知有多少了。然而为他生出儿子的只有宪圣皇后吴氏、张贤妃和潘贤妃三人。而其中只有潘贤妃生下的儿子成活,取名赵呠。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到了扬州,一天晚上正兴致勃勃同宫女淫乐,突然报告金兵袭来,他受了很大惊吓,患了锁精症,从此失去生育能力。一个月后,宋高宗到了杭州,扈从统制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退位,立不到三岁的魏国公赵勇为帝,并请隆啣太后垂帘听政。一个月后,韩世忠杀苗、刘二人,高宗复位。建炎三年四月壬申日,册立赵呠为太子。在这场动乱中,赵呠被吓出病来,延至七月,病情愈重,医治无效,短命而亡。

同类推荐
  • 明朝复兴之路

    明朝复兴之路

    死而复生,却意外穿越到明朝,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他,林川为了生活,不得不融入明朝。日渐衰亡的明朝,能否因为他的出现发生转折,究竟是他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还是他逆流而上?这一切都等待揭晓。
  • 我的唐朝

    我的唐朝

    他是兵中之王,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唐朝,他能干些什么?本想做做生意,发点小财;泡泡妞,娶几房老婆而已,可是世间风云总在变,任你安然逍遥,有些人就是不愿意让你安静,也因此被卷一场场离奇的争斗当中,所以他要改变大唐,塑造一个属于我的唐朝。这里有最热血的争斗,这里有最缠绵的爱情,这里有官场的风云,军队的争霸,也有异域的风情,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不敢去想,最主要的还是每个生动的人物塑造了我的唐朝。这是一本以主角都市生活开篇的无耻、混蛋、流氓小说,历史不可以重来,但可以再写,不改变历史,难道就不能胡来吗?
  • 祸祸大明

    祸祸大明

    王大明穿越了,穿越到了大明,他咂摸了很久,熬死了万千脑细胞,终于咂摸出了老天爷的一些心思······他就是来祸祸大明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蠡园惊梦

    蠡园惊梦

    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首次披露家族百年风云变幻,以细腻、翔实、生动的笔墨,描写一个海上商业大亨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以及家族与荣氏家族等近代中国史上风云商业大亨的恩怨情仇。
  • 浮沉乱世决

    浮沉乱世决

    混乱的战争年代,各国儿女的爱恨情仇。齐国皇裔张正锋的一步步成长,练无极,纵横天下;修孤横,力挫八方,终成一代明帝。
热门推荐
  • 天演宗

    天演宗

    一群刚步入修仙界的菜鸟在过了最初满目的新奇、憧憬后,却发现他们不过是人家手中一枚枚棋子。经历一次次被坑之后,他们决定奋起抗争。但改变现状并非易事,资源被垄断,数千年时间差产生的巨大实力差距也让他们心生无力感。一次次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谋划也被人轻描淡写便化解。似乎一切抗争都是徒劳,但一次次头破血流中,年轻人逐渐成长起来。沉稳内敛的洛孤峰,勇猛无匹燕惊鸿,睿智,儒雅的秦怀柔,风华绝世的慕容倾城……在这个残酷的修仙界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 卦术王

    卦术王

    这是一个以卦术为修行根本的仙侠世界。法术、神通、道术、天术,都以卦术的精确推演和组合为基础;符文、法阵、丹药、道器等修行资源的创新和发展,都以对《连山》和卦爻的理解和运用为根本。--------------洪荒破裂,大碎片化为星球,小碎片化为大陆,在星宇以似无还有的轨迹漂浮。各大陆和星球上幸存下来的的修行者,进入一个新的修行纪元。
  •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

    第一王牌:绝姬火凤凰www.chuangshi.com
  • 冲神之路

    冲神之路

    文羽和荒灵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巧合的遇到了一起,而因为身边有着天赋与背景皆是远超常人的荒灵的文羽,不断的将自己那深埋体内的潜力一步步挖掘出来,在整个天荒大陆闯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然而,到了这一步,当他们真正的站在巅峰的时候,真的就是所谓的巅峰吗?
  • 羊皮纸

    羊皮纸

    百世缘,情已断!三生三世已入贵门,却怎也逃不过一页羊皮纸的牵挂。紫荆与海棠?他究竟是她今世的情郎还是它世的魔障?一次回目、一页羊皮纸成了一生的牵绊!它生无缘相守,写下爱的誓言、羊皮纸;来生万里挑一,怎奈无意的一撇,深深扎进他的心房。大家闺秀的她是海棠,貌美如花,选佳婿;贫贱书生的他是紫荆,落魄误入状元花。本想再续佳音,他却因她遭牢狱之灾;本想内心再无对不起,她却因他感情产生裂痕。本以逃过一劫,他却因小皇帝再次步入虎穴;本以为自己爱恋可以继续,她却因他的到来,陷自己于绝境。他想活着,她要爱情。两个人在并州的绞肉机里不断的磨合、搓绊,最后相知。本以为相爱就在眼前,可他因为黄命亲手斩杀连家;本以为可以相守,他却在不经意间扼杀整个海家经济帝国。
  • 《一只青色的猫》

    《一只青色的猫》

    曾有一个人我曾恋过十几年,时光匆匆最终我未能和他执手一生。现在我用这种方式来深记。“青猫你。。不会暗恋他吧!”"猫猫你真是太看你哥哥了你哥哥是何许人也!他是万恶的周扒皮!心狠手辣的,这种人我能使美人计吗!你当我活腻歪了!”“喂,你这人有意思?不就撞了一下吗,至于把我拉住吗!“楚。。。楚楚爷你老人家在这里干嘛!现在是夏天站这里多招蚊子啊!要保重身体。”楚洛
  • 混元玄生

    混元玄生

    混元玄生,异界争霸,究竟为了什么,天下太平
  • 孟夏纪

    孟夏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鱼变

    双鱼变

    黄发老鬼说这把剑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剑。就像每一个刀客都说自己手里的刀是世界上最快的刀一样,卫邪只当黄发老鬼是说说而已。黄发老鬼还说,这把剑在他手里只能出鞘一次,如果再次出鞘,那就不是他了。“老鬼,啥时候这把剑借我耍耍呗!”卫邪嘿嘿笑道,带着一股子不怀好意,夏麟也是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不成啊,还没到时候呢!”黄发老鬼笑笑,把剑捂得死死的,天知道这小子会不会把剑卖了换钱花。
  • 明末之成王败寇

    明末之成王败寇

    求功要求百岁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明末苍凉大地,谁主沉浮。穿越的吴帆徽,以草根之身崛起。左擒苍,右牵黄,锦帽貂裘,万骑卷平岗。羽扇纶巾,谈笑朝廷,指点我江山。铁血柔情,纵横捭阖,掀起狂飙浪。看明末之苍凉大地,我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