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5800000008

第8章 道教传说(4)

南华真人

庄子,道家称南华真人,本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地人。曾经担任漆园里的小官,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庄子一身贫寒,从不为名利所动。他著有《庄子》一书,后来庄子拜长桑公子为师,隐居于抱犊山修道,最后服下自己炼成的仙丹在白天升天成仙了。唐朝的时候,世人都尊奉道教,唐玄宗更是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因此改称为《南华真经》。所以后人说的南华真人,指的就是庄子。

庄子的故事很多,不过多与道有关。

话说庄子有一次到楚国去,他看见路旁有一个裸露空枯的骷髅。当时他也不知是受到一种什么思想意识的支配,就用手中的马鞭敲了敲那骷髅问道:“先生是因为贪生背理,才到这种地步的呢?还是国家败亡遭到刀斧的砍杀而死于战乱的呢?是行为上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玷辱父母、羞辱了妻儿而自杀的呢?还是在饥寒交迫的自然灾害中冻饿死的?”

他对着这具骷髅说了很多话,仿佛要从这里得到什么灵感似的,就把那具骷髅当成枕头,枕着在那荒野中躺下睡着了。

到半夜的时候,庄子梦见骷髅对他说:“你说话的架势就好像是一个辩士的样子。所讲的那些东西全都是人生命的累赘,死了的人就没有这些忧虑了。你要不要听听我向你介绍死人的情形吗?”

庄子虽然在睡梦中,但也觉着冷森森的汗毛直竖。可他是个好奇心强的人,听说这骷髅要向他介绍鬼域死人境况,当然很愿意了解一番。

那骷髅说:“人死了之后,在上面,没有君主的压制;在下,也不需要覆行臣子的职守。没有四季的风霜、雪雨、炎夏、酷暑。能从容自得地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在。就是帝王的快乐,也是不能超比得上的!”

庄子听了,不相信这骷髅的快乐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于是对它说:“我假如让你当上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复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和肌肤,将你送回到父母、妻子、故乡朋友那里去,你愿意吗?”

那骷髅听了,满脸忧愁地说:“我怎么舍得抛弃这比帝王还好的快乐的生活,而回到那人间的困苦之中去呢?”

庄子从梦境中醒来之后,对自己与骷髅的这番对话想了很久很久,竟悟出了很多很多。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庄子的妻子死了。

惠子前来吊丧,却看到庄子不仅没有丝毫的悲哀之色,反而竟然端坐在那里,敲着盆子在唱歌。

惠子觉得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太缺少人之常情了,觉得他怎么这样没有人情味。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不说“百日恩”吧,也不能人才死,尸骨尚未寒的时候,你就在那里得意地边敲盆边唱歌呀?真是太不像话了!

惠子生气地对他说:“你和你妻子住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她为你生儿育女,吃尽不少的苦头,现在他死了,你不但一点也不悲伤,还要一边敲着盆子一边唱歌,这难到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你也不能这样说,当她刚要离开的时候,我十分的哀伤!可是细想来,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气息也没有。在这若有若无之间,她变成了气,由气而变成形,由形变成生命,现在这生命又死了,变得虚无了。在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中,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安详坦然,而我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岂不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么?所以我这才没有哭。”

惠子哪里也不会知道,他这位老朋友的这番振振有辞的说教,是由一具尸骨的梦话而得来的呢!

在殷商后代的宋国,有一个官居大宰,名叫荡的人。有一次他特地去向庄子请教“仁”的道理。

庄子听了他的提问后,说:“其实,就是虎狼也会有仁性的时候。”

荡不理解庄子这句话的意思,就问道:“这句话的真正的含意是什么呢?”

庄子说:“父子相亲,就是最为浅近的‘仁’。人有父子关系,虎狼也有动物间的父子关系。”

荡忙说道:“我向先生请教的是至仁,大仁。不是浅近的仁。”

庄子想了一会说:“‘至仁’是完全无私的。你处在私有的上层,问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庄子是大学问家,所以他讲的大道理使人太难以理解了。他看了看似懂非懂的荡,接说道:“用敬来做孝的事情容易,用爱来做孝的事情就难;让父母不牵挂我容易,可是使天下安定却难;能使天下安了,但让天下忘掉我的人就没有了。”

庄子的一番话,说得荡哑口无言。

五斗天师

张道陵,原名张陵,他是道教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所以人们称他为五斗天师。传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头发绿眼睛,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他垂手过膝,长着浓密的胡子。他龙行虎步,十分威武。

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的故事是这样的。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张道陵得了一种怪病,四处求医吃药都没有什么效果。忽然有一天,一个游治的郎中主动找上门来。一进屋,郎中并不给他把脉,径直从怀里摸出两粒丹药要张道陵吞下。张道陵顿时感到肚中嚯嚯作响。不一会儿,病痛就随之消失了。张道陵还想从郎中手里讨些丹药。郎中却说:“我没有那么多丹药给你。不过,我可以教你炼丹之法。你炼好丹药之后,只要是为百姓治病,解除百姓的痛苦就可以了。”在张道陵当面答应之后,郎中才把炼丹的技术传授给他。

要炼好这丹药,就要寻找到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蜀中仙山众多,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张道陵决心不怕山高路远,前往四川,寻找理想的炼丹之所。

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张道陵来到了彭州,彭州地处湔江河畔,是前代蜀王的立国之地,也是鱼凫得道升天的地方,太上老君也曾到过这里的阳平山。因此,张道陵大步流星地朝瞿上的阳平山走去。红日西斜,湔江河面泛起粼粼波光。波光里游荡着一叶孤舟,上面立着一位银须飘拂的老人,一边用手中竹竿点击水面,一边放声高歌道:“红霞满天波光闪,如鱼得水哟,在平山……”

张道陵被这悦耳的歌声吸引住了,呆呆在站在岸边,品尝着这歌词的韵味。“如鱼得水在平山”,这么说来,阳平山应该就是我修仙悟道炼制丹药的好地方了!

张道陵向路边卖茶的老太婆打听到,瞿上四五里的西边就是阳平山,山中有蝌蚪石,石上还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山中经常有一对对的石鹤出现。能得道之人在山中露宿时,就能听到石鹤的鸣叫声。

此前,张道陵七岁的时候,不但把《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而且还通晓其中的精义。致于他得没得道,到阳平山去露宿一夜,能不能听到鹤叫就知道了。

这夜,张道陵和衣躺在树下的草坪上。在朦胧的睡意中,张道陵听到了两声鹤叫,他非常高兴。能听见石鹤的叫声,说明他的确是个能得道的人。

张道陵迷迷糊糊爬起来,循着鹤声走去。令他吃惊的是,在黑暗的草径上竟有很多荧火虫为他照路。他走出草径,看见前头有两道白影闪现。他走拢一看,两道白影不见了。低头寻视,眼下立着两只白晃晃的石鹤,一只石鹤居然开口说话了。这只石鹤说道:“我们在阳平山,已经等了天师八百年了,天师怎么这时才来?”

张道陵吃惊地问:“你们等了我八百年?可为什么要等我呢?”另一只石鹤说:“阳平山是天师办道教的中央教区,我们就是天师的左右护法。”不等张道陵回应过来,一阵香风吹来,就把他送到了一条幽径上。这时,越来越多的荧火汇成了一股光流,如同一条银河般朝前涌动着。在银河中行走的张道陵突然听到一阵阵音乐之声。悠扬婉转的音乐把他带到一座灯火辉煌的精舍前。只听得一声微响,暗影里走出一个青衣童子,向张道陵作了个揖,说:“我家仙姑在这里恭候天师多时了!”张道陵跟着童子走进精舍,举目一看:宽敞明净的屋里坐了四个穿戴华丽的仙女,她们身边缭绕着缕缕香烟。红衣仙姑移步上前,对张道陵说,“我们四姐妹在阳平山恭候天师,是受太上老君的重托,让我们向天师转达一些事情的。”仙姑说:“太上老君要天师在这阳平山上开创天师道,以光大道教。蜀中百姓天生纯朴,心地善良,又易于教化。阳平山气候温和,山明水秀,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再好不过了!”张道陵说:“既然是太上老君的吩咐,我定当一切照办才行。”仙姑又道:“太上老君还说,凡是加入天师道的人,只须交五斗米,不能多收教徒的钱财。”张道陵点了点头,说:“太上老君的法旨,弟子一定照办。”就在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顷刻就将四位仙姑吹散了。张道陵在空旷的精舍里大声呼唤仙姑。他被自己的叫声惊醒,才知道是一个梦。

张道陵

第二天,张道陵亲自用随身携带的弯刀,在阳平山中砍伐竹木,搭建茅棚。休息时,他就在凉风习习的树下念诵经书。这时,一个樵夫从阳平山经过,听张道陵在念诵经文,就如同听见人间仙乐般舒坦。这个樵夫回到家后,他老婆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那不知不觉中樵夫起码年轻了十岁。又一天,一个妇女上阳平山扯草给父亲治病,正逢张道陵在树下念经。妇人一看到张道陵就知道他是个得道之人,便上去向他讨了几粒丹药。张道陵说:“我刚来阳平山,还没时间炼制丹药。但是我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回。我知道你老父体弱多病。我就为你了却治好你老父的病的这桩心愿吧。”说罢,用一节竹筒在泉凼里灌了半筒水,要她拿回去给她父亲喝了。妇人回家,把水拿给父亲喝下,父亲的腰立即就不酸了,腿也不痛了,浑身也都有了力气。这样,妇人就四处宣扬,说阳平山有个异人,医术相当高明。而那个樵夫更是逢人就说,阳平山中有个道人念的经好听,听了他的经文能返老还童。这样一来,瞿上有很多人都来阳平山听张道陵念诵经文。人们听他念经都觉得心神非常舒服。有病的人听了之后,就会感到十分轻松,病情都会有很大的好转。于是,人们奔走相告,说张道陵的经文有许多特异功能,就这样,前来阳平山会见张道陵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由于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他创立的教派也称“五斗米教”,叫他“五斗天师”。

张道陵便当众宣布,从今日起他开始广招门徒入道。凡入道之人,可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资费,但这也是自愿的。张道陵的话立刻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人带着五斗米接踵而来入道。由于道教是中国百姓众望所归的宗教,一年以后,蜀中的五斗米教徒就有数万之众。

由于教徒众多,张道陵就把天下分为二十四个教区,也就是道教中的二十四治。在二十四治中,彭州就有三治,那就是阳平治、漓沅志和葛王贵治。阳平治是全国的中央教区,阳平的都功印,又是道教最高权力的象征。

到了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他在飞升前授给长子张衡斩邪剑一柄,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并规定世世代代只能由一个子嗣来继承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

门神

在我们中国,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在门上贴门神。关于门神的起源,民间有多种的传说。

最早的关于门神的传说,是汉代应劭《门神篇》中的神荼和樊垒。故事是这样的:在远古黄帝时代,曾有兄弟二人在一座名叫度朔山的山上的一棵桃树下,捉住了一群恶鬼。这两兄弟知道这些恶鬼作恶多端,为祸人间多年,当即就用草绳捆绑起来,拿去喂老虎,这群恶鬼就这样被这两兄弟给消灭了。这两兄弟的名字叫神荼和郁垒。到后来,这件事情被黄帝知道了,于是,他便叫画匠把这两兄弟的相貌画在桃木做成的板子上,用以镇魔避邪,驱除妖鬼。

由于黄帝的倡导,在民间,每到年末岁初,都会用桃木画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人的图像挂在家门前。后来,也有用桃木雕成神像悬于门上的,但是雕刻桃人太麻烦了,于是就逐渐简化只用桃木板一左一右钉在门口,上面画的二神图像也渐渐由画图像到只写二人名子,到最后干脆就画些符咒,这便成为后世桃符的由来,也就是楹联(对联)的源来。

在汉代,出了另外一位门神,这是一位勇士,名叫成庆。成庆身穿短衣,手握长剑,汉代的人们经常把他画在自家的门上,用来避邪驱鬼。关于成庆的身世,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荆轲的同乡,也有说就是荆轲的。因为他是战国时候孔武有力的杰出人士,汉人也就用他来作门神,也有保卫家户的意思。

到了唐朝,门神还是两个,但是完全换了两个人,他们是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个人是唐代最著名的武将,帮助李世民打下了李唐江山,成为唐朝开国元勋,后来又成为人间的门神。他们二人成为门神,还有一段饶有兴趣的故事。

话说李世民为了创立自己的江山,杀人无数,甚至还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因为这事,李世民倍受良心折磨,自从他即位后,身体一直不适,宫中常常发生一些奇异的事,夜梦中也常有恶鬼纠缠,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唐太宗十分畏惧,便下令派当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在晚上戎装守卫宫门两旁,没想到这招很凑效,夜晚睡着之后果然相安无事。太宗大喜过望,重重嘉奖二人。但是他们两人夜夜守卫,相当劳累,渐渐的有些支持不下了。唐太宗于是命画匠绘下两人披青执鞭、怒目发威的图像,挂在宫门口的两侧。从此以后,邪恶全无,后代沿袭了下来,也就成为今天门神的一说。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精美卷首语

    精美卷首语

    挡不住的青春无遮无掩,让我们揭开人生的序言,映着青春年华的生命火花,读我们的身影,读我们的心灵,读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自己。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本书精选李清照诗词作品。仰慕李清照久矣!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热门推荐
  • 蒿庵论词

    蒿庵论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都情缘

    古都情缘

    重生意味着什么?这么的戏剧化地从大明王朝开始……宫廷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她在重重危机中如何抉择求生?她爱他一生,他折磨她一生,多年的恩怨情伤,她是否还能找回最初的自己?是否还能像当初一般,爱着那个男人......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通古天帝

    通古天帝

    神道腐朽,无人可逾。天道苍苍,不见轮回。古地幽幽,何日重现。以我之行,换天地的安宁,取古地圣火兑千百世的诺言,不为超脱,只为与你再次相守。一盏灯,一道光,一抹情,道出了数不尽的悲欢。他风华绝代,她倾国倾城;他掷枪破天,她抚琴相伴;他有死无生,她并肩相随。她娇羞的说:“大叔,你这么拍我的屁股,我以后怎么嫁出去啊?”她笑着说:“你我永相随,不分不离,哪怕天做了地,东做了西!”她静静的说:“去吧,为了你的心而战,我会翘首以盼等你归来!”纵然身死道消又何妨,你我总会相见,在那古地的许愿池中,你我丢下的信物会永远相伴。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寒月扶影

    寒月扶影

    泣血红衣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恐怖的黑色殿堂如沉睡猛兽,低吟嘶吼。象征最高权力的的上古神殿点亮黑暗之光,神秘的神王星将夜色瞬间点亮。手持权杖的法师,吟唱着晦涩的咒语,权杖闪耀刺目的光芒手拿尾羽的精灵,带着光明神的赐予封印住黑暗。携铁弓与密箭的矮人,穿破阻碍从天而降。美丽娇小的人鱼,扭动着身体,吟唱着死亡之音。.......
  • 真红斩妖师

    真红斩妖师

    自认起不错的作品希望,读者能喜欢,故事尽量精彩些
  • 掌碎苍穹

    掌碎苍穹

    想成为一代大侠的王天武刚入世就因为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为救一个小孩被大巴车撞中,醒来时发现灵魂穿越到唐灵大陆。唐灵大陆魔妖兽横行,人类在魔妖兽的爪牙下艰难求存。身怀龙象般若功与降龙十八掌的王天武来到这个世界,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变法。“再强大的魔妖兽,本大侠照样一掌拍死!”这是王天武个格言。
  • EXO之落泪

    EXO之落泪

    二十岁前,她爱他,他也爱他,却因为另一个她......她的心被封闭了,变得冰冷而他的心好像丢了,左胸那里只要一想起她的身影,便会传来疼痛,那是万虫蚀心的感觉......他后悔了,在这时;她却回归;他不知应该高兴还是悲伤。毕竟,她的回归......是为了报复他们啊
  • 禁迹

    禁迹

    一座帝王陵,使少有往来的南北两派盗墓者相聚。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事风格都大相径庭的他们,是貌合神离以至于寸步难行;还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命运的齿轮下,他们最终是生存还是彻底毁灭?在金钱,权力,情欲的诱惑下,几代盗墓者究竟要如何在地域与精神的禁地中挣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