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5700000006

第6章 最容易让父母忽视的孩子心理(2)

“逆反期”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感性的思维转变为更加理性的思维,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地加强,处处要体现“我”的存在。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缺乏深度,体现自我又没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们就会寻找实现自我的环境,因此,离他最近的父母或老师就成了“受害者”,他就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

其实,逆反期的孩子,在面对父母和老师,甚至对社会也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爱打扮的与别人不一样,有的甚至追求另类;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爱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孩子的所有举动,其目的就是让人另眼相看,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孩子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是孩子年少,他缺乏适应社会环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孩子起于萌芽的自我意识支配着强烈的表现欲。换句话就是孩子要在社会上处处体现自己,通过展示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了解到这些,父母就不难理解孩子逆反期的表现了。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在面对一个叛逆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看到孩子的“坏”的表现是很多的,这也就是叛逆的孩子通常的表现: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故意使人痛苦和不安……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父母如果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然要表现的“坏”,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熟和身体的发育。对子女的这段逆反期,应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每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要注重的问题。

逆反期时孩子的叛逆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不全都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孩子对一些事的不同看法和做法,不一定全是错误的,因为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也不一定全是对的。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叛逆往往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这种性格培养孩子探索新知的行动,更使孩子探索新知成为一种本能。因为如果没有“叛逆”的存在,人们就会对原有的东西一味地去认同,这样,人总会是墨守成规的,这样的生活也会了无生趣。在学校里,“不听话”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其中的大多数都比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更能体现出人的价值,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此。

任性是孩子心理需求的表现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孩子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父母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父母多以成年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

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对此,父母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

任性不是孩子的错,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父母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父母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孩子有着不可亵渎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它来自于对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给予的赞扬和认可。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说,一个人的自尊心越强烈,这个人的自信心也就越高。

因为个人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尊重的感情,它力求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在这方面,孩子跟大人是一样的。或许有的父母对此并不赞同,而且也很不理解孩子的自信怎么会跟个人的自尊心联系在一起呢?

甚至更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们从生下来便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从当初的喂奶、换尿布,到后来的衣食住行,那一样能少得了父母,难道孩子还会在自己面前寻求自尊?这是很多父母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自尊心的词语解释里面,对于它的含义有这样的阐述: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而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它必须建立在对自己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正确的自信心能使人意志坚定,不怕困难。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自信心与自尊心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试想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对自己、对事物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又如何能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地去做一件事情呢?

而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又如何能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怀着勤奋、刻苦的精神对待学习呢?所以父母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同时,应该首先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行动的内部动力,它能激发出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行动、语言、智力也随之不断在发展,并逐渐开始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开来,对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总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而不希望有成年人来帮助,例如:

“我自己吃”、“我自己走”、“我自己拿”等。此时是父母培育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对他的行为给以正确的评价,将对他们个性的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讲,如果此时没有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而让孩子去从事某些活动,他们就有可能因为生活经验不足,遭受到挫折和失败,同时又得不到成人的帮助和鼓励,甚至遭到责备,他们就会因此产生自卑的情绪,给再教育带来困难。

另外一个方面也很值得父母重视,就是在培养孩子个人自尊心的同时,还应该检查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影响到了孩子,是否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世界的认识?在许多家庭中,父母虽然也是爱孩子的,也有保护和忍让孩子的意愿,可就是没有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来,所以在批评孩子某些不正确的言行和举止时,从来不会顾及到孩子的内心感受,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对孩子的自尊心将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同时孩子也不会因此就反省自己,反而对父母心怀不满,若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其实这都是父母教育不得法的原因。在此,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孩子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一位心理医生非常痛心地讲述他碰到的现象:“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问题来找我,当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时,孩子就站在旁边听着呢!”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脸面被指戳得千疮百孔,自信和自尊心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即便孩子的某些言行有欠妥当,父母也应该斟酌好要说的话,切忌在外人面前对孩子品头论足,更不应该在外人面前对孩子的种种不是加以批驳。

孩子对父母天生有依恋行为

孩子的依恋行为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关系着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更会影响孩子今后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当孩子逐渐长大,这种依恋性会慢慢发展成一种认同性依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还可以使他们在成年后更加自信,更加信赖别人,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将来稳定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小牛牛生得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家里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把他当成掌中宝,对他百般呵护,宠爱至极。

满周岁之前的小牛牛,又乖巧又不认生,不管是谁抱他,他都很大方,连帮忙带孩子的阿姨都很喜欢他。但是从1岁以后,小牛牛开始变得私人了,对妈妈十分依赖,妈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似乎生怕妈妈不要他了。

有一天早上,妈妈去楼下拿包裹,只是离开了短短几分钟,回到家就听到小牛牛在号淘大哭,一看到妈妈进来,他便挣脱阿姨的怀抱扑向妈妈,像受了很大委屈似地趴在妈妈身上痛哭不止,妈妈哄了半天,才哭哭啼啼地说:“我要妈——妈——”

看到他哭得如此伤心,小牛牛妈妈实在很心疼。

那时,小牛牛妈妈因为自己想重新去上班,需要时间学习,于是小牛牛妈妈请了个阿姨带他。但是,小牛牛似乎习惯了跟妈妈在一起,看见妈妈在上网,他连忙摇摇摆摆地走到妈妈面前,趴在妈妈腿上,眨巴着眼睛问:“妈妈,你在干吗?”

妈妈故意说:“妈妈在找工作呀,找到工作赚钱给小牛牛买糖糖吃呀!”

小牛牛拼命地摇头,一脸委屈地回答:“小牛牛不吃糖糖,小牛牛要跟妈妈一起玩。”

最后,网也上不成了,妈妈只能带着小牛牛一起玩。小牛牛对妈妈这样的依恋行为,一直从1岁持续到3岁。

到了小牛牛3岁时,妈妈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刚开始送去的时候,小牛牛是又哭又闹,还哼哼地说:“我不上幼儿园,不要,不要……”

没想到的是,进入幼儿园两周后,小牛牛就很少向妈妈撒娇哭闹了。

一天,幼儿园的班车按时来接他,小牛牛就急着大嚷:“妈妈,快点,车子来了。”说着就要挣脱妈妈的手跑出去。

小牛牛每天放学回来,就一直背着小书包不肯放下,连吃饭的时候都还背着,问他为什么不把书包放下来,他稚声稚气地说:“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吃完饭后,小牛牛就吵着要吃香蕉,妈妈说家里的香蕉都吃完了,要去买,小牛牛就催促着妈妈现在去买,还说:“妈妈,我送香蕉给郭老师吃,好不好?”

妈妈故意问:“小牛牛不是最爱吃香蕉吗,为什么送香蕉给郭老师呢?”

小牛牛拉着妈妈的袖子,轻轻地说:“郭老师生病了。”

妈妈又问:“那其他老师生病了,小牛牛送香蕉给他们吃吗?”

小牛牛犹豫了半天,这才慢吞吞地说:“郭老师喜欢我哦,我也喜欢郭老师。”

比起1岁多时,小牛牛对妈妈的纠缠不放的依恋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小牛牛开始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了,小牛牛的依恋已经表现为寻求老师的注意与赞赏了。

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自然与其父母间特殊而持久的感情连结。这种依恋行为,是婴幼儿早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每个孩子都会有。

孩子一旦喜欢上一个成人,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喜欢和亲近的人长久相处,并且对这种依恋关系感到舒适和愉快,尤其是在陌生环境中或遇到陌生人时,如果有亲近的人在身边,他们会觉得更有安全感。

3岁之前的孩子,依恋对象主要是父母。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喜欢父母,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安全。这一点在孩子受到惊吓、感到委屈或需要被关心时,就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和父母之间的依恋感建立后,孩子才会更安心,才能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

3岁之后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他们与父母的接触慢慢减少,而与老师、同伴的接触渐渐增多,孩子就把依恋的对象从父母身上转移到老师或同伴身上,孩子的依恋也不再是单纯地寻求安全感,而转变为得到老师与同伴的认同与赞赏。可以观察到,孩子越大,其渴望别人认同的表现就越明显。

由此可见,孩子的依恋情结是正常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依恋情结,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相反,那些没有依恋情结或从来不表现出对父母依恋的婴幼儿倒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比如一些患孤独症或自闭症的孩子,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同类推荐
  • 陪着孩子长大

    陪着孩子长大

    160则温馨的小故事,160则爱的叮咛。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站在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塑造孩子理想的人格,如何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
  • 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新手爸妈的指南书

    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新手爸妈的指南书

    《新手爸妈的指南书:宝贝,我要你健康长大》按照宝宝的成长轨迹,对每个阶段最为常见的儿童疾患症状,做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从宝宝每一步的初探开始,陪伴他/她健康度过新生的眼泪、迫切的成长,陪伴他/她开心地捧起书本,开启对奇妙世界的探索及正确面对迷茫困惑的青春期。排解上小学的小孩因多动症而难与人相处的问题;到中学的时候,为何女生开始产生要美不要胖的念头?为什么会出现厌食症、神经焦虑、忧郁、易怒等状况?对此,本书也有关于厌食症预防和护养的专业建议。最后,我们还特别为顽童们列出了一个特别的章节,即“突发状况处理——顽童篇”,给意外事件中手足无措的父母提供简单清晰的急救办法。
  • 做个出类拔萃的女孩

    做个出类拔萃的女孩

    本书内容包括:有一种美丽叫自信、有一种心态叫阳光、有一种温柔叫善良、有一种成长叫挫折、有一种尊重叫自爱、有一种成功叫自强、有一种魅力叫气质、有一种友爱叫真诚。
  •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每个人都追求完美,都想做大事,殊不知完美就在细节之中,成就大事必须从眼前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伟大自会不期而至!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儿童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孩子的巨大潜能。
  • 找对方法教出优秀孩子

    找对方法教出优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成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教子成材?为了帮助广大父母们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实效的教子方法愿这本有益的家教励志读物,能对广大家长培养优秀人才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江湖心

    网游之江湖心

    从扫雷,到最火爆的LOL,都玩过。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也许我们成为一具枯骨,也无法完成一个自己所期待的江湖。既然无法到现实中实现,那么也什么不用笔代替。我的江湖,从这里开始。
  •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一场精心设计的订婚宴让她失去最深爱的男友与闺蜜,为了自尊,她醉酒大闹民政局娶了无辜的隐身权贵。当所谓的复仇结束后,她几次想逃,却发现假婚老公的势力大得惊人。“虽然是假结婚,但本本却是真的啊,来,我们探讨探讨人生!”五个月过,刘伊心扶着有些隆起的肚子哭泣:“我要吃冰淇淋,烧烤,火锅!”“吃那些多没营养,来,吃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权谋

    三国权谋

    他本以为自己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定能保自己与身边的人安全,然而三国众人都与所知有异。他不像别的穿越者那样赋予开外挂式的智慧与武功,他只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学生,他为了保全自己能在战乱年代能活命,他为了他身边的人能活下来,他一次次的在阴谋诡计下死里逃生,一次次的与那些三国名人斗智斗勇,究竟他能否活下来笑到最后,他能否保护他身边的人?
  • 陵离殇

    陵离殇

    一曲离殇舞的演绎,交织着三段别样的感情。夜轩,本是一名杀手,却为了她愿意脱离尘世。月渐离,视她为知己,却另藏着一番情愫。而他,云涧,云国的君王,却待她为今生至爱。她一个柔情女子,辗转在三人之间,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属于她的国家政事中。她在历经生死中,终于看透了自己的感情。而一切,在冥冥中,却注定了是一场悲剧……
  • 幸福像泡沫悄悄就碎了

    幸福像泡沫悄悄就碎了

    吴莫寻和叶若寒分手,一直走不出分手伤痛,叶亦言对若寒细微的照顾却给自己带来想不到的流言蜚语,亦言前男友欧阳肖南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宁静的气氛…………
  •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把工作做到极致:做最好的执行者

    “很多人都不难发现,自己每天经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由一件件琐碎的小事构成的。因为经历的小事太多,因为小事是那么得不起眼,甚至连探讨的价值都没有,很多人会忽略小事的存在。然而,就是这些容易让人忽略的小事中,恰恰蕴藏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价值。无数的成功源于小事,无数的失败也源于小事。达芬奇学画画时,他的老师不断地让他练习画鸡蛋,就是要让他看清楚,每一个鸡蛋都存在差别。因为老师知道,只有让他真正地看到这些细微的差别,他才能成为一流的画家。”
  • 快和女鬼互相伤害

    快和女鬼互相伤害

    专职女鬼调教、女妖驯化,兼治不孕不育、胸部发育不良。神秘的黄泉道传人,流连于各色女鬼,缠绵于校花女神,却也身中剧毒,需饮女鬼之血才能续命……极致惊悚,极致魅惑!强烈推荐,欲罢不能!
  • 墓中诡祭

    墓中诡祭

    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之间;他从主角变成配角。当记忆一点点复原,他终究选择再次回到过去......原本以为能如愿以偿;却没想到才刚开始。......当熟悉再次变成陌生,好吧!也许这又是一次失忆,我必须又一次,用生命去找回记忆。......这一切源于一场祭祀!也是我的选择。
  • 末位空间

    末位空间

    “中士!”“中士!”“中士!”“喔!谢天谢地,你终于醒来了!”“好好看看这片天空吧!这可能是你最后一眼了!”“现在,听我说一句话,然后毙了哦!”“消灭一切活的生物!!!”
  • 多铎妃刘氏外传

    多铎妃刘氏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