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4600000008

第8章 社会秩序的实质来自心灵秩序——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守护神(3)

善以待人,不能视周围的人为陌路人,不能同周围的人“老死不相往来”,不能待人冷漠以至于麻木不仁,不能“各人只扫门前雪,休问他人瓦上霜”,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社会上,我们倡导邻居之间、朋友之间的关心爱护;在学校里,我们倡导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思想上尊重人,在态度上诚恳对待人,在语言上关心人,在行动上帮助人。

善以待人,就是与周围的人不要事事都斤斤计较,特别是对一些非原则上的问题要学会“忍让”,宁可自己吃点亏或受些委屈,也不要为了小事与对方相持不下,争得个脸红脖子粗,我高你低,甚至头破血流。由于每一个人的经历、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习惯、做人方法也会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要用宽容忍让的态度来正确处理。正如俗语所言:“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让他三分又何妨?”通过让步、妥协,避免了冲突,化解了怨恨,而且可能自己又多了一位朋友,岂不是好事吗?

当然,善以待人,也不是说一味地迁就姑息,否则就会失去善待的本意。

没有度的善良只是麻木怯懦。明哲保身,更是纵容丑恶。无原则善待恶人去换取善良的名声,是对恶人的纵容,是助纣为虐,是对善良人们的残忍。我们在懂得善以待人的同时也应懂得嫉恶如仇,捍卫正义。只有做到当善则善,当恶则恶,抑恶扬善,才是真正的善以待人。

善以待人就是为社会吹拂一缕春风,使原本有些寒意的世界增添温暖,倘若人人如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就会充满温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享受到的福祉,故此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营造,营造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善以待人!

6.君子爱财,取之有德

君子爱财要取之有“德”,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绝不可因贪欲过盛而失去做人的原则。

孔子说:“发财当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不会片刻偏离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发财的机会就摆在你眼前,唾手可得,条件只有一个,违背做人的准则和道义。这种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呢?孔子说:我宁愿穷困下去,也不会违背仁道。

孔子说:颜回吃的是青菜粗饭,喝的是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曲着手臂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一样乐在其中。

如果是以不正义的方法取得富贵,对我而言就像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不少官吏都趁机大捞一把,但也有一些人能够做到廉洁自守,魏国的田豫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受礼之后自己不用,全部归公。

田豫是渔阳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年少的田豫就自己投奔了刘备,刘备对他甚是看重。后来,母亲年迈无依,田豫只好恳求回家,刘备感到非常惋惜,流泪送别说:“不能与君共成大事真是遗憾啊!”

后来,母亲病逝后,田豫又投入曹操的麾下。魏文帝初年,朝廷命田豫持节护乌丸校尉,镇守北方边界。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扰边,田豫团结归附的鲜卑族首领素利,打击犯边者,因此威震沙漠。

田豫为官清廉,虽然家里很穷,有赏赐却都分给将士;如遇上少数民族的人赠送礼物,也不拿回家,而是全部纳入国库。比如,鲜卑族首领素利,因为佩服他,跟他来往比较亲密,多次到他家做客,经常以牛马送给田豫,田豫接受后丝毫不少地归公。素利还以为是因为这个礼是公开送的,所以田豫不敢接受,便改送黄金。他怀里藏着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请避开左右,我有话跟你说。”

田豫照办了。素利说:“我见你生活贫困,所以送给你一些牛马,你却全部交给国家。现在我秘密地送给你这些东西,可以补贴家用。”田豫就将金纳入衣袖里,并感谢他的深情厚谊。素利走后,他把三十斤黄金全部纳入官库,并上报朝廷。朝廷下诏褒扬他说:

“过去魏绛开怀接纳戎人的贿赂,现在你举袖接受狄人的黄金,献给朝廷,我很高兴啊。”并赐给他五百匹绢。田豫得赐,把其中的一半纳入地方仓库,留下一半,素利来做客时送给他。

不贪不义之财也是一种美德,任何时候财宝都会对人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德”,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绝不可因贪欲过盛而失去做人的原则。

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腐败分子疯狂敛财、拜金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更须坚守做人准则,保证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贪不义之财,用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做出一份贡献。

7.用美德守住心灵那片净土

心是有本色的。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心灵的净土。

大千世界,物欲横流;滚滚红尘,世事沧桑。纷繁复杂的人世,我们平凡得如沧海一粟。太多的诱惑空虚了人们的心灵,模糊了人们的双眼。也许有人会说,没办法,人是最难抵挡诱惑的动物。

生活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掉进大染缸。

艺术家可能会受到名利的诱惑,写出一些格调低下的作品,从而获得很高的报酬。学者可能受到名利的诱惑,戴上文学的面具,做出一些违背事实的报告。科学家也有可能受到名利的诱惑,戴上科学的面具作出反科学的事情……

难道我们就不能守住心灵的净土,让自己活得更自由洒脱吗?

诚然,生活是难以言喻的,社会是异常复杂的,但是,心是有本色的。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心灵的净土。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守住心灵的净土,对于我们而言,即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保持本色。尼采也曾经说过,人活着要有一个目标,有所追求,即使所求虚无,而你在追求中栽培的花朵,定能结出喜人的果实。鲁迅也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此中的深意应该是,人要活出尊严,活出骨气。

浩浩历史长河,滤过浮躁,退去枷锁。古有庄子一生见证乱世沧桑,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内力;孟浩然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世之志,却不愿折腰从;陶渊明隐居山林田园,远离世间纷扰,淡泊名利;包青天心系百姓,公正廉明,为民伸冤……古人们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默默践行信仰,虽旧事已随流水去,精神却永存你我心间。而今,淡泊名利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名除害的“女包公”任长霞,节俭朴素的王选院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不也是保持本色,恪守原则的典范吗?

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违背廉洁,甚至腐败不堪的例子一直存在。商纣王自高自大,沉迷酒色,以致毁国毁己;“权聚于手”的秦桧,出卖忠臣,遗臭万年……在当代,日益开放的社会滋生了更多的腐败分子。大至政要人物,小到小小村官,贪污成性。当然,不仅仅是权力腐败,学术腐败、职务腐败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倘若腐败分子们能够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廉洁修身,就不至于埋葬自己的幸福与人生。他们就是在诱惑面前不够坚定,以至于走上不归路。他们不是不懂,只是不够坚定,所以注定动摇,注定犯错。很多人总是等到大难临头,锒铛入狱才悔不当初,然而,一切都已晚矣。

胡锦涛同志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公民道德素质的必修课。因此,我们要时常自省,警钟长鸣。首先要做到真思,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经常想一想“过去努力工作为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做到常思,自觉抵制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个人抵制住一时一次的诱惑固然容易,但一生一世抵制住诱惑却是一件难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疯狂贪欲就会一泻千里。因此,要时刻牢记贪欲之害,常思常想,常思常新,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自觉性,严于律已,淡泊名利,时刻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因此,守住心灵的净土,至关重要,迫在眉睫。我们左右不了天气却可以营造自己的心情,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却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只要守住心灵的净土,生活就不再迷茫,前进的脚步就不再彷徨。有了心灵那片净土为依靠,我们不必见风使舵,不再随波逐流,它使你相信人世的美好,它让你永远乐观,让你体验人间真情的温暖……而这一切都让我们必须坚守心灵的那片净土,那才是人类真正本质的源地。

8.和谐社会呼唤道德回归

道不尊则德不立,德不立则业不正,业不正则灾丛生,灾丛生则世不宁。

当下国内外出现了诸如诈骗、贪腐、矿难、假货、毒食品、假药等,说明拜金主义泛滥。那恶性事件的始作俑者,都不缺权力、不缺地位,不缺知识、不缺金钱,唯一缺乏的就是道德,缺了道德,就没有了灵魂,故而呼唤道德回归是当务之急。

呼唤道德回归,其一是指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其二是不能违背广大民众的意愿。譬如三鹿奶粉事件,在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违背了自然规律,为少数人的私利而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是背叛了人民。其后果是使“三鹿”这个老牌子倒塌,中国的乳业声誉受损,千万顾客患病,甚至有些儿童死亡,上百家销售店关门,“三鹿公司”倒弊破产。再如,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由次级贷款引发,并将这种已经先天不足的次贷又多次包装搞衍生金融产品,蒙骗顾客入股,使危机转嫁到世界。其实,这种危机的根源在1974年美元与黄金比价脱钩,美元印钞失去制约,就已经种下了祸根。这种仅为少数金融大鳄的利益,而损害全民乃至世界利益。而多次包装虚拟衍生金融产品,也违背了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是严重的缺乏道德的行为,其后果是世界经济在几年之内一蹶不振,美元的声誉扫地,美国的国际地位受损。

故而,道不尊则德不立,德不立则业不正,业不正则灾丛生,灾丛生则世不宁。这种教训难道还不让我们惊醒吗!

社会之进步,事业之发展必须在道德的统帅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脱离广大民众的利益,这就是“进德修业”,“德业双修”的原则。

同类推荐
  • 培根智慧录

    培根智慧录

    本书精心选编了培根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生与命运,宗教与信仰,真理与哲理,读书与学习,道德与情操,友谊与爱情,成功与成才等方面的智慧语录。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热门推荐
  • 魔女太狂帝尊难招架

    魔女太狂帝尊难招架

    她一朝穿越,竟变成某丞相府最受宠的唯一小姐[因为她是唯一为女儿],一不小心把帝尊给调戏了,他竟死皮耐脸的耐上了,谁能告诉她那个高高在上的帝尊哪去了。为什么她觉得他是一个腹黑的无耐呢。
  • 最强弑神系统

    最强弑神系统

    屠尽负我之人,杀偏天下辱我之人。以吾之力。独战苍穹。以吾为尊,傲视群雄,这是一个无法修炼少年意外获得弑神系统的成长史。
  • 紫玉令

    紫玉令

    辛黄齐林为开国四大世袭公侯,但因机缘及四公的努力,逐渐架空皇权,成为影响中央集权的最大壁垒。经皇家三世努力、在春秋堂的协助下,以辛正为首的辛府以自戕的方式助皇家收权,在此之间,展开与黄齐林及其门生故旧的殊死争夺,在内忧外患重重的情形下,终于达成夙愿,然而风云变化之后……
  • TF之蒲公英的约定

    TF之蒲公英的约定

    十五六岁认识的朋友大概是一辈子最要好的吧。三年高中让我们擦肩而过,或许是一种没到的缘分。
  • 痴缠等待:魔女归来

    痴缠等待:魔女归来

    她,从出生就做着同一个梦。他,等待了千万年的时光,只为再一次相见。轩辕家族的千金,她的身体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传说中的龙鳞,异世的魔族,还有那缠着他的腹黑男,她究竟是谁?—————“萱儿,变得越来越可爱了。”’这位帅哥,虽然你很好看,但是你敢不敢离我远一点。“”你觉得呢?“霸道的将她拥入怀中,这一次,谁敢阻挡,神挡杀神,魔挡杀魔。她若安好,天下太平,她若离去,万物永堕地狱,陪你长眠不起。
  • 冥少的丢失柒青梅

    冥少的丢失柒青梅

    在沫柒言刚答应冥熙玄要永远和他在一起时,冥熙玄却不小心把沫柒言丢了。他疯狂地寻找她的踪迹,得到的却是一句话——她,死了……从此,冥熙玄变的冷,更冷。苏逸辰也因沫柒言死去的消息,开始与冥熙玄关系破裂。直到一天,带着满身正能量的蓝月隐出现,一系列谜题便接连不断的解开……
  • 金屋囚娇:将军别乱来

    金屋囚娇:将军别乱来

    高冷将军辣手摧花,阴差阳错将人扑倒,自此后明知是错却一发不可收拾,偏要一错再错!什么什么?我没听清楚他要收了我?将军这般恩宠恕小女子消受不起,躲不掉她逃逃逃,且看将军如何收拾美人心!
  • 离生缘

    离生缘

    一场为期五年的复仇,报复了一个人的背叛,毁了一个人的痴心,成全了一个人的自由。我爱你,对不起。穿越时空的相遇,到底是不是宿命的安排。无论如何都好,前生我欠你的,今世我还予你。白骨梦魂回,悠悠烟雨情;若道前生悔,今生何处归;许下多情蛊,无情却来追;寒凛风萧去,何故染尘埃;两世孽缘,今世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之一羞

    无限之一羞

    一人一本书,当然不是指一人只看一本书,而是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书里的主角。我把自己的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融入到这本书里面,于是这本书就有自己的灵魂。PS1:此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PS2:新人,新书,此书只是试水之作,本书纯属娱乐,不要跟现实拿来对比。更新不定PS3:如果大家喜欢此书那就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多多收藏,多多投票PS4:想黑的朋友也要多多收藏,这样好黑,不是么?
  • 浏阳河上烟花雨

    浏阳河上烟花雨

    本书是小说集。本书收录了作者公开发表于各级文学刊物的中短篇小说十三部,内容涉及高考录取、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购房按揭、啃老一族、青涩初恋、漂泊打拼等方面,几乎涵括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热点现象。作者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或精雕细琢,或轻描淡写,将各色人等刻划得活灵活现,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复杂与多变,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