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中带硬:杀硬汉子用软刀
当有人在事理上冒犯了自己,是不是应该有所回应?当然是的。
但如果是硬橛橛的回应,可能会招来对方的冲动;而如果是软绵绵的回应,又可能让对方以为你不识数,好欺负。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回应对方的分寸便是软中带硬。
面对个别桀骜不驯的下属,领导者不能强行使其就范,宽厚豁达的胸怀及幽默自信的态度才能使之服从。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自恃战功赫赫,在总统面前表现得很傲慢。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叼在嘴里,取出火柴,当他准备点燃火柴时,才停下来,转过头看看总统,问道:“我抽烟,你不介意吧?”显然,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但如果阻止他,就显得粗鲁。杜鲁门看了一眼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都多。”这句话软中带硬,委婉地指出了麦克阿瑟的无礼,难堪的应该是麦克阿瑟了。
一位正当妙龄、衣着入时的姑娘碰上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家伙纠缠。
领头的先一伸手把姑娘的帽子摘了下来,显然不怀好意。姑娘震怒了,但她没有开口大骂“流氓”,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立刻冷静下来,彬彬有礼地说:“你很喜欢我的帽子,是吗?”
“当然,它和你这个人一样,挺漂亮!”领头的戏弄说。
这时,姑娘更加沉着大方了:“你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的女朋友买一顶吧?我想,你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
“当然,当然是这样。”领头的有点脸红了。
“请你不要买了。”
“为什么?”
“让别人给摘去了怎么办?”
“对,对!请把帽子收好……再见。”领头的及其伙伴知趣地向姑娘点头道别,转身走了。
女孩子,尤其是漂亮女孩子,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至关重要,当遇到一些流氓挑衅行为时,女孩子在体力上处于弱势,硬碰硬是不可取的,只能采取以柔克刚战术。这时便充分显示了口才的重要性。姑娘胜利了。她为什么没落入挑衅者的圈套呢?因为她给对方以尊重,柔中带硬。不仅没得罪他们,又显示了自己的勇敢。
三、直言的艺术与分寸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谁也无法用一种办法对付每一个人。说话之所以有许多技巧,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有些人用委婉的话对他表达不起作用,或者说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这时适度地说些直白明确、直截了当的话就有了用场。那么,应该如何把握说直话的分寸呢?
理直气壮:人不短理,气不短人
说直话最好能先充分把握对方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及其面临的行为选择,做到对症下药。针对其思想行为倾向说理,陈明利害得失,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辩证分析,既能为对方提供全面的、充分的证据或理由,又注意加强证据的严密逻辑性,从而引导对方作出与说理目的相应的选择。
某水泥厂厂长老任,把违反厂纪的工人郭兴来开除了。郭兴来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找厂长算账。他质问:“凭什么开除我?”
“凭你七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可不是吃素的!”郭兴来恶狠狠地说,边说边举起斧子晃了晃。老任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就想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了!”
郭兴来被镇住了,“当”的一声,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这个工人因为手中无真理,看上去气势汹汹,实质上不堪一击,老任因为真理在握,一身正气,于是理直气壮,制服了寻衅闹事之徒。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知道韩信已被吕后杀掉,又高兴又怜惜,问吕后:“韩信临刑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这个蒯通是齐地的辩士。”就下令齐王逮捕蒯通。
蒯通被押到,高祖问他:“是你叫淮阴侯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一再地指教过他。那小子不用我的策略,所以让自己在这里遭到灭三族的大祸。假若那小子采纳了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抓住他而且灭他的族呢?”高祖恼怒地说:“烹了他!”蒯通说:“唉,烹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我,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纪失效,山东大乱,异姓诸侯一齐起事,英雄豪杰鸟鹊般地汇集起来。秦国失掉了鹿(帝位),天下人一起捉它,这当儿,才干高、跑得快的猎手首先得手了。盗跖的狗吠尧,尧并非不仁,狗照例要咬不是它主子的人。那时节,我惟独眼中有韩信,没有陛下呀。再说那时天下拥有精兵锐卒想干事的人很多,他们没有如愿,只是因为力量不够罢了。对这些人可以全都烹掉么?”高祖说:“放了他。”于是免了蒯通的罪。蒯通之所以能自救免死,就是因为他对责问直言不讳,不抵赖,直陈利害,理直气壮。这些直话,也是实话,真话,因而也说得在理,有极强的说服力。
罗列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三国鼎立时,袁绍派人招纳张绣,同时给贾诩带去一封信,表示愿意结为朋友。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在张绣的客座上态度鲜明地对袁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袁绍,他们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还能容纳天下杰出的人士么?”张绣惊恐地说:“袁公哪会像你说的这样?”又偷偷对贾诩说:“这样说来,我们该归附谁?”贾诩说:“不如依靠曹公。”张绣提出疑问:“袁绍强大,曹操弱小,加上先前我们和曹操结过仇,怎么去归附呢?”贾诩解释说:“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归附曹公。曹公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理由之一;袁绍势力强盛,我们带着小量人马附顺他,他必定不看重我们,曹公兵力弱小,他收纳我们一定高兴,这是应该归附曹公的理由之二;那些有称霸天下的大志的人,必然会放开私怨来向天下人显示他的品德,这是应当归附曹公的理由之三。希望将军不要犹豫了!”
“事实胜于雄辩”。贾诩正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通过理性分析来触动对方,使对方冷静、全面而深刻地思考问题,从而接受正确的观点,这是说“直”话的重要特点。罗列事实是说“直”话最好的方法。
直言不讳:揭开的疮疤别怕疼
这世上有许多忌讳,如果过于在乎这些忌讳,有些事就没法办,有些话就没法说。而有些时候,有的人偏偏利用这种忌讳作文章,让你为难,让你不便开口,这个时候可用的办法恐怕就是直言不讳了。
在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手艺。”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哪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化成赞叹的掌声。
林肯能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一跃成为总统,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从不忘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且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言不讳,以真诚征服了上流社会。他不以父亲是鞋匠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他认为他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一流的鞋匠,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像父亲一样不论干什么都要力争成为第一流的。他用这个传家宝击败了竞争对手,当上了总统,并使自己成为第一流的美国总统。
直抒胸臆: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抒胸臆法就是把心中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以真诚的感情赢得受话人真心的感动。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两位军人竞选国会议员。一位是著名英雄陶克将军,陶克功勋卓著,曾任过两三次国会议员。另一位是约翰·爱伦,他是一位很普通的士兵。二者竞争的优劣势非常明显。
陶克的竞选辞是这样开始的:“诸位同胞们,记得十七年前(南北战争时)的一天晚上,我曾带兵在荣山上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吃尽苦头、餐风宿露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段话很精彩,感情色彩很浓,很动人。
爱伦的竞选辞是这样开头的:“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林里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寒风冷露的味儿,来保护他。”
爱伦的话更实在,更动人,更易激起共鸣,他打败了陶克,取得了胜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有经验的人说话激情迸发时,好比冲出龙门的河水,呼啸奋进的浪花,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人心都是肉长的,仁慈心、同情心是每个人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利用对方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可以照亮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坎坷遭遇的愁容和凄凉悲怆的眼泪,可以使对方的感情之水为之荡漾,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网开一面。
日本国会有一次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中曾根首相为了征询田中角荣的意见而和他会晤。在谈话中,田中前首相感叹地说:“我听孙子说,在学校同学们都讥笑他,所以不想上学了。我心里很难过,爷爷的错误竟要孙子来承担。”说罢,已是泪流满面。
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热泪盈眶,并立刻告诉田中:“我们必须在政治与伦理间订立规范。”
敏感人士认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泪蒙骗了。
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达到。
直抒胸臆法要求表达者必须话语坦率,推心置腹,以真换真,以诚对诚,讲出真情实感;要求表达者情感的显示必须是炽热、深沉、热情、诚恳、娓娓动人的,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这就要求表达者必须和听众一起喜怒哀乐,不掩饰,不回避,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笞。浓浓情感溢于言表,使听众闻其声,知其言,见其心,达到感情上的融合,思想上的共鸣,认识上的一致。既影响了听众,也受到听众的影响,实现情感的交流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