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发现练出了元力,姬战和姬云便每天下午形影不离了,二人倒是不互相针对了,主要是没那功夫,姬战还好些,姬云每天上午还要去易庐,本来就繁重的学习更加忙碌了。不过还好,回家问过父亲才知道,姬明山是在吓唬他们俩,他们只需一个月巩固元力,便要开始学习《大周衍圣决》了,对于这部姬家家传绝学,天下间习武之士都有向往之意,更何况两个孩子。
翌日清晨,姬云依旧如往常一般,卯时到达易庐,背书、练字,而与易庐中的安宁不同,今天北关王府上下忙得热火朝天,因为进宫面圣的姬震回来了,随姬震回来的还有隋炀帝派来的钦差,为表对北关王的重视,派兵部侍郎苏大人为钦差,说是监察征兵进度,实则走个过场。苏大人与姬震乃是老相识,他也乐得到老友这里吃住几日。昨晚派人回来说今日未时便能归府,这不,王府上下正忙着准备宴席以及礼仪之事。
巳时一到,太公便嘱咐姬云回去更衣,兵部侍郎乃正四品下,不可失礼。姬云施礼道了一声“知道了”便转身回家换衣。
午时四刻,姬家男丁全部已在城门处迎接,女子便只有姬明鬣和姬明昊的夫人。远远已见车马大队,只见首位两人身着紫色华袍,玉带环腰,坐下骏马趾高气扬。姬云一看,其中一人不正是自己爷爷北关王姬震嘛,那他身旁的便是苏大人了。众人皆走上前去,由姬明鬣和姬明昊带头,待得苏大人走进前来,下马而后,众人拱手弯腰,行礼完毕,苏大人大笑。
“原想我这次来会有什么待遇,不想竟如此之高啊,鬣昊二王亲自出门相接,真是折杀了我啊”
“哈哈,浮景乱言”姬震笑着说道“这俩小子是在给叔父行礼,来来来,云儿,见过苏爷爷”
说着,姬震向姬云招招手,姬云走出人群向苏浮景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叫了声苏爷爷。
“嗯,这便是云儿吗”看到姬震点头,苏浮景仔细打量一下姬云,说道“嗯,儒风侠骨,气质不凡,方六岁便以五尺之高,以后定是不凡啊,就是瘦了点啊,大哥啊,你要是养不起这等好孙儿,便让与我做个孙女婿如何啊?”
“哈哈,我这孙儿我可舍不得”姬震大笑说道“挖墙脚的话,你这可是挖到柱子了”
听得这句话,苏浮景饱含深意的看了看姬云,他纵横官场这么多年,这话还是听的懂的。北关王这是打算让姬云接替顶梁柱啊。
“哈哈,好了”姬震一伸手“堵在城门做什么,打道回府,我们酒桌上谈,浮景,请”
苏浮景象征的也让了一让,然后与姬震走在头里。回到府上,酒菜均已上桌,众人就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想苏大人等人舟车劳顿,便回客房休息,众人也就各回各家了。
翌日,姬震陪苏大人看了文斋,观了校场,苏大人还毕恭毕敬的拜会了太公。倒是去校场时出了点事,姬明山这大嘴巴,把姬云二人练出元力的事说出去了,主要是因为随行官员中有人说了这些孩子们,就是娃娃打闹。姬明山这脾气,这些孩子他是打是骂是他的事,平时姬家人说一嘴都不行,若不是看他们是朝廷派来的,就直接动手了。
结果为逞口舌之快,把这事说出去了,要说这事也不是啥大事,姬家若是没两个天才才是怪事,可在场人多口杂啊,只怕这会引来事端。随后众人商议了一下征兵事宜,毕竟都是来干正事的。
晚饭过后,姬震便急忙将姬云和姬战叫到自己房间。姬震看着自己的两个孙子,开心的快合不拢嘴了,一个十岁,一个六岁,就都练出了元力,他仿佛看到了姬家中兴之势。而姬云二人,却一身不自在,被平时不苟言笑的人,笑眯眯的盯着,任谁都有种偷了人家东西般的心虚感。
“好!”姬震回过神来,没来由的大叫了声,吓的姬云二人一哆嗦“好啊,旁人求一而不得,我姬家却天降双才。你二人不要拘谨,来坐”
如若平时,这一定要客气一下,可二人都已被刚才一声好吓的腿都发软了,一屁股就坐到了凳子上。
“你二人元力巩固的如何了?”姬震慈祥的问着二人,立掌于前“来,运起元力,与我对一掌”
姬云和姬战对视一眼,先后与姬震对了一掌。姬震感觉了一下,说道“嗯,战儿元力要强于云儿,但也只是初窥门径,能有百余斤力,你们年龄尚小,很不错了,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大周衍圣决》了吧”
听到这话,二人都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姬家人乃至世人都向往的宝典,自己就要习得了吗。
“你二人既已修出元力,按姬家规矩,我便传你们《大周衍圣决》”姬震严肃的对姬云二人说道“记住,我接下来说的话,除姬家人外,绝不能提及!”
“是!姬云(姬战)立誓,绝不外泄!”姬云和姬战起身立誓。
“好,坐下吧”姬震看着二人,顿了顿说道“你们可知我姬家起源?”
“是大周文王之后吗?”姬战答道
“可以这么说”姬震捋了捋胡子说道“还可以往前追溯,轩辕黄帝姓氏为何?”
“姓姬……”姬云二人震撼了一下,本想自己乃是大周之后,便已足够自豪,不成想祖上竟然是黄帝。
“我姬家若不是黄帝后裔,那封神之战,阐教怎会在群雄之中独举我大周”姬震笑着说道“而说来,我们姬家虽是文王之后,却非源于武王,我们乃是召公姬奭之后,幽王****,烽火戏诸侯,燕顷侯姬政命身处镐京一脉,速归燕国,因多年未在一起生活,难与燕国一脉融洽,便被安排在辽东郡,这一只便是我们现在的姬家。”
“爷爷,那燕国被秦所灭,为何我姬家能得以保全呢?”姬云问道
“这主要归功于两点”姬震解释道“其一,我姬家当时不被燕国一脉承认,燕哀侯之后更是无人问津,战国时,连他们都不知我等存在,更何况秦国了;其二,就是归功于太公一脉了。我姬家祖上召公担任太保,得以通晓《易经》和《大周衍圣决》两部宝典,临终之时传于我姬家一脉,分由太公和家主持有,天下七分之时,太公一脉卜得燕国恐有大难,欲告之,此时乃大燕如日中天,岂会听信,无奈只得隐居自保,我姬家才传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