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配春运火车票
要知道,回家过年是商品。很多人选择购买火车票方式实现回家过年,但是拥有这张火车票并不容易。特定时期,回家就成为昂贵的商品。想回家过年的人特别多,然而回家的名额却是有限。
如何分配火车票?比如有100人想回家,但是只有50张火车票,那么如何决定其中的50人获得火车票?这里的竞争规则有很多种,这包括抽签、排队、资历、投钞票等方式。如果采取抽签方式,那么谁的运气好,谁就可以回家。如果采取涨价方式,谁出价高,谁就可以回家。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管什么竞争方式,只能让50人让回家,另外50人注定是无法回家。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可以回家,那么只能采取一种有效的竞争方式,从而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很多人把一票难求归咎到黄牛党,同时相信打击黄牛党就可以缓解一票难求。事实上,黄牛党并不是造成一票难求的原因,而是一票难求导致的结果。客流暴增与火车运力不足导致僧多粥少,这就是造成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供需不一致时,解决的办法无非是:第一是使供给增加,第二是使需求减少,第三是同时进行两个过程。因此,要解决一票难求就是要增加火车票供应,同时使火车票的需求减少。要是没有从经济学常识出发,实名制、还是其他方式获得火车票,都对解决一票难求是毫无意义的。
要解决一票难求的现象,就必须明白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人想顺利买到火车票,同时又想价格很低,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马跑得快,同时又不想给马吃草,这有可能吗?人们获取资源永远都有代价的,即使供应者免费送出,需求者间的争夺也不会停止。一个有钱人突然说,拿出1000元送给一个人。要是他送给一个美女,就是以外貌作为竞争的代价;要是他送给最好朋友,就是以感情作为竞争的代价;要是他送给高考状元,就是以分数作为竞争的代价。因此,不管火车票价再低,即使免费送出去,乘客付出的“总代价”不变。
要是火车票价格低,同时也可以顺利买到,就没有必要存在提价的争议。现在,低价火车票出了很多问题,正如薛兆丰说的:“火车票价不够高,其经济之恶,是那些用于排长队、拨电话、托关系、找黄牛、扫黄牛所耗费的努力,数以千万人的精疲力竭的努力,从整个社会上看,是被白白消耗掉的。”人为压低价格,必然导致短缺,这是不可能否认的。车票价格越低,需求就越多,因此就有更多人竞争一张火车票。这样,低价火车票就不等于低价格获取,甚至付出代价是沉重的。
低价火车票并不能解决所有人回家的问题,反而不利解决。要鼓励铁路部门提供更多火车票,必须提高价格。火车票价格过低,必然让它们消极对付春运。春节期间,这么多人都想回家,必然提高回家的代价。压低火车票价格,但是这么多人要抢购火车票,真实价格必然不会改变。过低价格火车票并不能让人们低代价回家,而是改变人们回家的竞争规则,这不仅在价格方面竞争,还要排队、托关系等方面竞争。
其实,火车票可以定最高价,实现淡季打折。这种做法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从而让资源得到有效使用。淡季时,火车票应该降价,达到鼓励更多人出行。现在,火车票在忙时、闲时都是一个价格,这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农民都懂得供求原理,他们告诉我,挑菜到市场上卖,菜稀缺时可以卖一个好价钱,而菜盛时只能卖贱价。为何我们的管理精英却不懂?淡季时,很多列车的座位率是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不可以降价刺激需求?
同样,在春运时,提高价格可以抑制需求。有人强调中国人重视春节、一定要回家,即使票价再高也要回家,所以提高价格不可能抑制需求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只要让他们回家代价足够大的,我想他们一定会放弃的。退一步来说,安全比团聚更加重要。低票价实际上向他们发出错误信号,而最终导致公共危机,2008年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要说春节非回家不可,不要说留在他乡过年就如何惨,难道真的是不计成本选择回家过年吗?我看未必。那些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有多少人是回家过年的?难道他们不想回家吗?当然不是,而是回家成本太高了。
火车票春运应该涨价,淡季应该降价,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正如薛兆丰说的:“任何商品,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所以只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短缺。消除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提到足够高。”因此,解决春运火车票问题,别忘记了最基本经济学原理。
为何黄牛挥之不去
铁道部决定在广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试行火车票实名制。一时间民间叫好之声不绝,多数观点都认为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票,能够照出黄牛党的“真身”,让“倒票”行为无处藏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票难”。这就是所谓的还没有开始打仗,就被幻觉的胜利冲昏头脑。但让民众失望的就是,一票难求并没有缓解,黄牛党并没有无处藏身,依然还是有网上“黄牛”大量倒卖实名制火车票。
任何一种产品价格过低,黄牛党就必然应运而生,而且驱之不去。飞机、高铁、汽车等运输工具,就没有出现黄牛党现象。相对普通火车票的一票难求,高铁却是上座率不足,这是什么原因?道理很简单,就是普通火车票价格过低,自然就把黄牛党邀请过来。
要解决一票难求的现象,就必须明白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人想顺利买到火车票,同时又想价格很低,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马跑得快,同时又不想给马吃草,这有可能吗?人们获取资源永远都有代价的,即使供应者免费送出,需求者间的争夺也不会停止。因此,不管火车票价再低,即使免费送出去,乘客付出的“总代价”不变。要是把交易费用考虑进去,这个“总代价”是增加了。
只要没有把价格搞对,实名制一样无法赶走黄牛党。这些年以来,黄牛党挥之不去,并不是没有实名制,更不是打击力度不够,而是没有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低票价,乘客并没有得到好处,而是铁路部门把这种好处送给了黄牛党。漫长的排队等待并没有买到火车票,很多乘客依然是需要从黄牛党那里买到高价火车票。
同时,火车票实名制无助于减轻一票难求,反而因实名制而带来各种成本,导致春节回家的路更加艰难。实名制带来各种烦琐的验票工作,给乘客带来各种不便。因此,火车票实名制不能解决黄牛党现象。要让黄牛党消失,正确做法就是提高火车票价格,最好就是以往年的黑市价格作为参考。
花钱买学生有错吗
一直以来,花钱买学生的做法受到质疑。很多人把花钱买学生的行为视为不正当竞争,从而呼吁有关部门出来干预。实际上,这种现象却是屡禁不止。既然学校可以花钱买老师,为何不可以花钱买学生?
学校重金招募优秀教师,肯定的声音往往是主流的,然而学校出重金挖优秀学生,却是引来非议。一所学校要提升名牌形象,就必须拥有一流教师、一流学生,当然还有一流管理体制。因此,学校就要想办法招聘到优秀教师,想办法吸引优秀学生来就读。在招生方面,学校名气确实是吸引学生的很重要因素,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金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更有优势吸引优秀学生,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并非意味着就可以剥夺普通中学招收优秀学生的权利。说实话,普通中学教学质量、品牌知名度往往不如重点中学,所以在这方面的竞争没有任何优势。这种情况下,普通中学要抢走原本属于重点中学的生源,就要给放弃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进行补偿。拿什么来进行补偿?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因此,实践的答案就是,花钱买学生。
为了金钱上的一些好处而放弃在重点中学求学的机会,这个是否值得?当然,人们有了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能替当事人作决定。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来说,或许家长不会为了这些钱而让孩子放弃就读重点中学的机会。对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或许家长就可能相反。
学校花钱买学生的做法,这并不是一种强买强卖,而是建立在自愿交易基础上。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多了一份选择机会。当然,重点中学一样花钱抢优秀生源,只是层次和普通中学有所以不同。省重点中学××一中分数在全市考生中居于前200名的,除可编入强化班,还奖1万元。××一民办试验学校承诺,成绩达××一中录取线以上的,最高奖4.2万元。
学校之间竞争越激烈,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是好事。我们担心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竞争过度了,而是竞争不够。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很多学校都是不愁生源,所以校方摆着高高在上姿态。学校出现竞争,特别民办学校加入竞争,很多公办学校才开始改变老爷作风。
有一种批评声音就是,花钱买学生消耗了学校的财力,从而分散精力,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认为学校是纯洁的地方,不能有金钱铜臭味。这种批评声音确实很有市场,但是却错得离谱。实际上,这种批评和对企业做广告的批评,在原理是一样的。
学校花钱买学生,本质就是花钱买好的原材料,这和出版业花重金购买优秀书稿的道理是一样。其实,学校花钱买学生只是竞争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是全部。因此,禁止花钱买学生,必然导致办学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倒退。
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语文
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语文,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尽管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学生面前游说,说语文这个学科是多么重要,但是学生却不买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说起“语文”这两个字,就觉得害怕了。
高考制度下,把大量时间投入语文这个学科,绝对是一门亏本的生意。即使投入很多时间去学习语文,到时也没有见什么效。如果把时间投入数理化,见效往往是非常大。对于文科的政治、历史等科目来说,回报率也是非常高,但是语文这科打水漂的概率却很大。
相对别的科目来说,语文这科的变数却很多。即使有一些人,平时语文成绩很好,到了高考上也会考得一塌糊涂。相反,有一些人平时不花时间学习语文,高考上却考出惊人的好成绩。因此,语文这科的运气因素远远高于数理化等学科。正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预期,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语文上花时间。
相对语文来说,数理化等学科失手的概率比较低,所以在这些学科投入时间还是比较保险。高考成绩是看总分,所以每一位考生都是在条件约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花时间学习语文却不符合这个理性经济人的原则。
学生不喜欢语文,并不是学生的错,而是语文在各个学科之间竞争的结果。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是不学数学的话,高考成绩接近零分都有可能的。但是语文却不同,即使一年时间不学,150分满分的考卷,考一个90分左右的成绩一点都不难。因此,产出效益这么低的学科,谁愿意在这里花时间?
其实,除了高考上的回报关系之外,语文课堂的内容无味,也是学生不喜欢的重要原因。语文课堂上,基本都是给学生灌输,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比如,美国的语文课堂,师生一起平等讨论,并且允许答案的多元化。但是中国语文的课堂,却抹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且强迫学生接受官方认可的标准答案。
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这和高考制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都有关系。本来,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个性,但是却成为剥夺个性的工具。因此,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语文,这点上学生本身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