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霍去病,因为他是不败的少年战神,是一腔热血的好男儿。历史、传说,都已经锈蚀斑斑,依然清晰的是风骨和风华。“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同样是对霍去病的崇敬。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不备战就是出征,短暂的一生,打出了不败的神话。18岁率领八百精骑。从戎首战,霍校尉犹如初生牛犊,长驱直入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两千余人。俘获匈奴相国、当户,并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品级与大将军相等。他率领精骑1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侯、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霍去病的军队从此树立起顽强、勇猛、奋不顾身的军风军威;并形成了进攻、进攻、再进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的强悍风格。而霍去病经过此次战役也奠定了其当朝第一勇将的地位,并且在军中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树立起威信。至此,属下诚服,众人钦佩,对于其统兵的能力已无可置疑。
再战河西,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5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63人。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件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事情。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的单于由于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而大怒,想召来浑邪王,把他杀死。估计是消息不机密,所以被浑邪王知道了,于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汉朝。
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对于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终都没有搞明白,汉武帝为什么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对怀柔的卫青。对于浑邪、休屠二王来说,要面对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如同恶梦般人物的接降汉使实在有些尴尬和恐怖。
霍去病领兵一万,渡过黄河与浑邪众相望。这时浑邪王部队中的副将们看到汉朝军队,又听说是霍去病领兵的部队,军威凛凛的霍军大概是让这批新遭重创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军刀的滋味,再加上本来对投降汉朝没什么想法,于是很多人就开始逃跑。
这时霍去病的气势表现了出来。一般的情况下,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不必自己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犯险。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不伤己方一人却杀死哗变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余下4万人。一场一触即发的兵乱终于消于无形。
河西战役结束后,霍去病又被汉武帝封赏,划定1700户增封骠骑将军。这位少年将军只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场战役在等待着他,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战役”。公元前120年,转移漠北的匈奴又派骑兵数万人攻入右北平、定襄,杀掠吏民数千,并企图引诱汉军北进,予以歼灭。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4万多私人马匹,步兵10余万负责运输粮草辎重。
关于这个漠北之战自古以来评说纷纭,原因是这里面发生的故事颇多。稍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本来是以霍军决战单于的,却出了情报错误,致使精心安排的对局变成了阴错阳差,卫青对上了单于,霍去病却只好拿相对较弱的左贤王部出气。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说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转而攻击匈奴左贤王战略集团,与匈奴左贤王的强大骑兵集团在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战。“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经过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
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的胜利。汉军乘胜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大将军霍去病英年早逝。
谈到霍去病不得不说下他的出身,他是一个私生子,从小就生活在婢女群中,本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作敢为。也看过别人书中提到的霍去病,不过他们忽略了他的出身,忽视了他的性格。要知道霍去病自18岁出征到24岁早逝,几乎剩下的时间都在征战,那有时间谈情说爱,那有时间搞政治权谋。纵观中国的战争史,又或者世界战争史,霍去病也可以说是古今第一人,唯一不败的少年战神。他即能为帅又能为将,古今又有谁能够做到。
今天,我写霍去病是要给他加些感情的元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霍去病一生没有成家,有子霍檀是同侍女所生,所以我给他加了些感情元素。不过更多热血和豪迈。如果喜欢霍去病的话,就和我一起到汉族男儿雄起的时代(杀到贝加尔湖去),一起热血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