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创新力:经理人必备技能
什么是创新力
对经理人来说,创新力是指将创新意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能力。真正的创新力并不是指可以推出一种新产品的技术能力,而是指以市场为前提,将创新意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所有的创新作为都是由创新思维决定的,有了这样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要去创新、学习创新、实施创新。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全面作用于经理人的工作范围,不论是在研发新产品、营销新策略还是降低成本新措施等等都能大力创新,取得持续进步。
对经理人来说,创新力并不是天生的能力。如果一个经理人觉得自己丝毫没有创新力,那么这说明了其实他不是没有创新力而是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随时随处地去发现可以创新的机会,也不会认真地改善现有问题。不会去试行多个可行方案,更不会翻越传统采用新方法。
创新力绝对不是天生的,没有一个优秀的经理人是天生就具备较强创新意识。这种意识和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经历来汲取和锻炼,并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得以提高。所以说,创新力并非天生而其是通过后期的训练可以拥有的。
【小贴士】理解创新力的四个误区:
1.创新力只在偶然事件中产生
创新力的确可能表现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做出新的有效举措来改善状况,但这并不表示创新力是某种反应快的能力。有些人在面对一些直接事件中,由于时间和情势紧迫,也来不得向上层领导反映,而直接作出之前未曾发生的行为使得情况好转。人们便以点概面地认为创新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会产生的。能在偶然事件中作出创新反应的人,必然也会在平时工作事务中有着较强的创新思维方式才可能在偶然事件中及时作出反应。
2.创新力是产生新发明的能力
作为一个经理人不能直接接触一线生产或销售,很难在一线生产中做出新发明创举,另外经理人的主要精力也不应该放在一线生产或销售的细节中。所以经理人的创新力不能用是否产生新发明来衡量。
3.创新力是提高科技含量的能力
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易将创新力直接与科技挂钩,认为产品科技含量越高才表示创新力越强。创新力是针对所有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等的,而高科技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管它将以什么程度发展也不会代替创新力可以涉及的全部层面。
4.创新力是天生的聪明
一些小聪明和特长它们可能是天生的且有助于创新,但是创新力并不是是这些小聪明和特长。它们仅仅是有益于创新力发挥的较小的外部力量而不是创新力本身。这里再次强调真正的创新力并不是指可以推出一种新产品的技术能力,而是指将创新意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处处有创新
企业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1.战略创新
战略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发现行业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进行填补和扩张,从中获得利益。企业通过战略创新赢得竞争力。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和“三个1/3战略”,使海尔具备了极强的竞争优势。企业时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身和行业的发展,制定出全新的经营目标和定位。
2.产品(服务)创新
持续优化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看到市场的潜在需求,及时推出新产品。横向扩充系列产品,扩大市场占有。如汉王公司,为了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由最开始的手写输入产品,研发出一个又一个市场需要的汉王听写、汉王全能阅读器OCR、读写听、邮政信函自动分拣系统、绘画大师、汉王亲笔信、备忘录、小秀才、小画童、事务通、网上寻呼/网上笔谈、名片识别管理、快速增值税发票防伪识别认证系统等系列产品。
3.技术创新
投入研发并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也可以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从而创造市场优势。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的发明人刘迎建,就是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突破键盘输入,实现手写一技术。这项新技术投放到市场中,满足了大批需要手写输入的用户。沃尔玛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的折扣零售商,结果收银员效率提高50%,此后所有分店均改用条形码系统。
4.管理创新
管理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任何有效的管理都需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管理也需要发展。经理人可以在运用管理理论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应用,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调整管理方式。
5.营销创新
营销需要通过对营销策略、渠道、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增加销售额。北京心力源源电子有限公司,国内知名的电子通讯产品商,代理中国市场90%的摩托罗拉汽车电话。通过一次创新“白送”的营销大幅提高了销售额——营销活动期间,任何汽车用户都可以完全免费得到一部摩托罗拉汽车电话。顾客只需要将按照正常要求的汽车保险费交纳、或者转移,或者延伸到心力源源公司的合作保险公司那里即可。虽然“赠送”的总量,将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但该公司仍然从中获得了巨大利润。
6.文化创新
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需要创新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符。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强调最适合本阶段的文化行为,团结员工,紧密协作。
如何获取创新力
要想取得创新力就必须从应用创新意识上着手了解并练习。本书将从几个能提升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继往才能开来。创新不是脱离现有的实际,也无法脱离现有的实际。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创造而是在现有实际的基础上发现新的能改善现状的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前提就是尊重过去,过去的发展历程会呈现出一系列的成果、问题及教训。只有以这些过去为基础才能做出适当的创新,这就要求经理人要想创新就要回到过去找线索。
第二,自动自发创新。创新不是说等组织下了要创新的指示再着手开始创新,这样的创新只能是形式化的,没有多大效能的。创新是遍布在各处的——全面的工作范围、各种工作环节、随时随地的机会等等。经理人需要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创新机会的眼睛,能细心观察出潜在机会、准备判断形势变化,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创新、试验创新。
第三,从问题中创新。问题发生了,经理人是否还是一味地责罚下属却没有思考下是什么造成了问题的发生?是员工自身的工作态度问题还是工作程序本身存在漏洞?一个有洞察力的经理人应该将问题视为警示和创新机会。问题的出现就是在警示经理人某个途径或某员工工作态度存在不妥,一味地责罚下属不能真正解决根源问题。问题的反面就是创新机会,有创新力的经理人在问题面前会尝试多种可以最快最好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第四,敢于挑战权威。如果一个经理人只是延承了之前全部的传统做法也不管是否有益发展,而且视领导的经验指示为最高准则,那么他就不是个具有创新力的经理人。组织的每一个阶段发展都不可能和之前完全一致,传统模式往往会成为新发展的阻碍。要使组织保持不断发展的劲头,经理人就必须做出创新。创新就需要经理人敢于挑战权威,从组织的长远利益出发而不是以权威为准则。
第五,由易而难地创新。创新不是革命,不是一举就能定江山。一些惊人的巨大的创新经过实践发展就会发现,它只是技术更新,却没有带来多大的利益收获。而一些由易而难的持续创新却能给组织带来源源不断额收益。
第六,传播创新力。创新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拥有的,它也可以被传播。一个经理人的创新力不应该只体现在自身,更应该体现在将创新力传播给每个员工。让每个员工都具备应用创新意识的能力,在工作中积极自主地做出创新。让每个员工在创新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创新成为这个组织的强有力的文化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