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2000000005

第5章 直辖市:未来之路该如何继续(2)

上海的未来发展,除成为金融中心等发展大战略外,更需要“软”略与远略。

如在城市定位上,上海过高的政治地位,使其社会及经济综合改革受到制约,未来或可通过主动降低城市行政级别,使其综合改革获得相应活力。而在社会流动性、活力与创造力方面,上海亦可部分趋近深圳。无论是大到美国一国的崛起,还是小到深圳一市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移民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都将培养出一种多元而广博的现代文明,这种文明对提高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有着巨大作用。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一座移民之城与活力之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上海需要在市场化方面取得突破,无论是成为金融中心,还是突破“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的困局,市场化都是上海未来久远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民营经济不振是上海的大患

无奈的是,一直希望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之都的上海,其市场化程度却很低。上海经济结构不平衡,更缺少富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使得其未来堪忧。

《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上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698.15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7431.48亿元,国有企业占整个企业体系的比重为54.3%;而深圳国有企业的比重不足30%,市属国有企业(不包括中央及广东在深企业)占比更只有5%。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国进民退”的浪潮中,2009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调整的纲领,除监管和优化国有资本外,头等使命竟然是“适当退出竞争性领域”。相对深圳民营经济之都的身份,上海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的温室。

两地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很接近。2008年上海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为0.8∶45.5∶53.7,深圳为0.1∶48.9∶51.0。但是,两地在其支柱产业方面,则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而上海的六大重点产业则分别是汽车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虽然两地都要建成金融中心,都要以服务业为重点产业,但是,在其他核心产业方面,深圳似乎更多地偏向技术、物流等“轻型产业”,而上海则多为基础性产业。

支柱产业上的差异,使两地经济结构存在巨大的反差。在上海,这些大产业的主体均为垄断型国有企业,而目前上海的一些知名企业,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上海航空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亦均为国有企业。

如果说深圳的民营企业是“饿大的”,上海的国有企业则更似“喂大的”。

2008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率几乎比深圳高出一倍。其国有经济投资总额高达2295亿元,比2007年猛增29%,但是,其民营经济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却比2007年减少了34.5%。

对政府投资的过度依赖,成为上海国有企业的致命伤。其成长较少依靠市场竞争,而较多依赖国家倾斜性的支持,或行政力量的垄断经营。更为严重的是,国有企业过多,不仅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更造成了整个经济体系效益低下。

由于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很多民营企业开始逃离上海。根据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在2008年“两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有7000余家浙江民营企业撤离上海,把总部或重要部门迁往杭州、宁波、香港等地。而今日的电子商务大王马云曾经希望在上海创业,结果因无法生存,最后移师杭州。

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上海不仅与其希望成为的“经济之都”严重不相称,甚至还落后于内地众多城市。最后的结局是,上海的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民营企业少而薄弱,造成整个经济效率低下。而这一切,都是由上海“重国轻民”的政策所致。

在上海注册一个企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上海市政府过严过细的监管风格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较大。而对一些国有企业的成立,上海市政府则往往是特事特办,在审批上一路绿灯。

在上海社保基金案(上海社保基金案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违规挪用、侵占社会保险基金的经济案件,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编者注)发生之后,上海一些职能部门“明哲保身”的想法很明显,企业在审批环节频频受阻。一些权力下放到各区县的中低端干部手上,他们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利用职权的小腐败风气开始显现。在“楼脆脆”(2009年6月27日,上海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塌,官方解释这是由于两次堆土施工所致。——编者注)事件中,不少股东就是上海梅龙镇的一些级别并不高的官员。

而上海过高的房价则直接推高了商务成本。目前在世界20个大城市中,上海的商务成本排名在全球前20位之内,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过高的商务成本产生了“挤出”效应,不少民营企业开始选择到低成本的上海周边城市投资。

相对于上海本土企业的暗淡,深圳民营企业的势头却非常强劲。

国内众多知名品牌都崛起于深圳,如中国最大的通讯设备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中国电池大王和汽车新贵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中国最好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深圳天音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天音通信”)、中国最大的网络下载服务商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迅雷”)、中国最大的汽车售后市场服务商深圳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元征科技”)、中国最大的手表供应商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亚达”)、中国最大的家纺用品供应商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安娜”)、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提供商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研祥”)、中国最大的ERP软件(ERP软件旨在为企业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编者注)供应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蝶”)、中国最大的女鞋品牌百丽集团等。

在众多产业领域,深圳都诞生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并非靠国家政策倾斜或者占据垄断地位而发家,而是在残酷的竞争中百炼成钢,它们具有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

为什么灿如晨星的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都诞生在深圳呢?

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企业更多是从草根阶层发展而来的。事实证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往往可以产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如家电行业出现了美的、格力、格兰仕、TCL等巨头。产业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深圳是中国市场化最彻底的城市,同时,深圳也是最有活力、最富有创业精神和闯荡精神的城市。这种优势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也是深圳能够产生众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根源。

深圳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知名大企业的身上,更体现在无数有竞争力的小企业的身上。作为民营经济的集大成者,深圳是“山寨机”的发源地,而事实上,在很多行业,“山寨企业”比“庙堂企业”更富有活力。

上海的政策则似乎更倾向于扶持大企业。抱着“只要顶层,不要地基”的思想,却想建造万丈高楼,岂非荒谬?

深圳开放的竞争环境,使本土企业得以自由成长,深圳自主品牌已达到5万多个,成为中国的品牌之都。深圳仅以一隅之地,就创造出1/10的中国世界品牌,这一成绩远远超越国内其他城市。

衡量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另一大标尺,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个方面,深圳亦遥遥领先。

200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的年产值高达8711亿元,较2007年增长14.6%,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年产值为5148.17亿元,占总产值的59.1%。

上海虽然确定了九大高新产业为其未来发展方向,并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丰富的高校资源,但体制的致命缺陷必将制约其发展。2008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不足7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只为深圳的一半。

在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软产业”领域,如文化创意领域,上海在硬件远超深圳的情况下,却仍然落后于深圳,其产业占比无法达到深圳7%的标准。创意产业一度被上海视为重点扶持的第三产业。但是,上海热衷于大搞创意园区,最终发展成地产项目,不仅抬高了租金,也没有形成创意产业的系统服务优势,使还在起步之初的创意企业望而却步,这一切必将导致园区空巢化。

在国务院给上海与深圳两地的形象定位中,唯有金融中心重叠。虽然上海争到了成为“钦定”的金融中心的机会,但是,建设金融中心的首要推动力,并非行政力量,而是制度建设与市场主导,深港目前在法治软环境上比上海好得多。同时,虽然金融监管中心在北京,金融机构多在上海,但是现金交易最频繁的还是深圳,因为那里每天都有企业之间的自由资金流动。而上海由于缺少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开放竞争体系,终将难以成为高效的金融中心。

上海若想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首先需要培养出像李嘉诚、马云那样的企业家,造就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前,上海的非公有制经济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5.7%,而同在长三角地区,常州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达59%,无锡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60.8%,杭州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8.6%,而宁波非公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在北方内陆区域,河北的非公经济比重达52.9%;在传统的重工业区东北,哈尔滨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50.6%;在中部,河南、湖南的非公经济比重分别达到59%和54.5%;在西部,四川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为52.1%。在众多的内陆省份和地区,民营经济均已成为主体,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

如此而言,上海的民营经济不仅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都属落后之列。连曾经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甚至西部部分地区,民营经济都要比上海活跃。

就全国棋局而言,根据全国工商联的预测,未来三年内,民营经济比重将达到70%左右。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上海更需快马加鞭。

2008年3月,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座谈会。未来,上海将在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等政策上,从对单个企业“发点球”式的扶持转到面向整个行业的“普惠”式支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在行业准入、扶持政策等方面,上海将想方设法破除政策壁垒,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

在未来,上海市政府只有致力于市场化,调整上海的经济结构,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方能使上海重新获得活力。

第三节政治地位过高制约上海经济发展

成为直辖市,一直是众多中国城市梦寐以求的事情。

事实上,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架构中,直辖市具有双重意义:独立而特殊的经济发展机会,以及比一般省份重要的政治战略功能。而后者,正赋予了直辖市非常高的政治地位。目前,中国四大直辖市的最高首长全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海与北京、天津一样,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即设立的直辖市。

而深圳则是在新中国成立30年后的1979年才立市,在次年才成为经济特区,1981年成为副省级城市,1988年成为计划单列市。

作为直辖市的上海市与作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在政治地位上的区别,使其发展受到的影响差异巨大。

从城市定位来讲,作为中国第一个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开放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深圳是邓小平理论的试验场地,从立市以来,深圳即被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政治、经济领域领全国风气之先。

在经济领域,深圳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园区,该园区为之后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后来深圳又率先设立全国第一个高新科技园区,最先出现“三来一补”(“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编者注)、“三资企业”。深圳亦是全国最先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制度改革的城市。在之后的深港一体化过程中,深圳更是在很多运行体制上,借鉴了香港的体制与管理模式。

深圳立市至今已有30年,在这30年中,其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1979—2007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四位,年均增长31.20%,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同类推荐
  •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本书以斯密理论为逻辑基点,以三次革命为核心,以对三次革命理论的补充、完善、挑战或反对为脉络,以人物而不是学派为主线,对经济学说进行了介绍。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与其他衍生产品一样,利率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包括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但作者以为,这五种功能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前三种功能基于特定需求而产生,具有内在性,并直接体现了利率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而后两种功能则基于前三种功能而存在,具有外延性,更多体现的是利率衍生产品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切合本书研究主题的正是前三种功能,因此本章仅对这三种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加以分析。
  •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抢占了中央银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渗透和蚕食了金融网络,掌握了清算体系,控制了金融市场,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在失去了对金融高边疆控制权的情况下,任何政治改革、军事自强、工业兴国的美好意图都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三农”问题始终拨动着中国民众的心弦,而农村土地问题又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农地和农地的制度。本研究涉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即探讨制度变迁的临界问题,对制度变迁总规律中阶段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深化。
热门推荐
  • 青岳传说

    青岳传说

    陈梦瑶,是爹爹的掌上明珠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江湖刺客,青梅竹马的天真无邪,深宫内帏的阴诡谋略,与其被人搅到风云之中,不如自己执掌乱世!桃花树下,珠冠青衫的少年拂去落在少女头上的花瓣,“澹台渝,我下个月生辰,你来的时候可不许空着手!”“嗯~知道了~我不会空手来,也不会空手走的~我决定求你父亲,将你许配于我!”粉衣少女笑颜如花,看着他“那我这个生辰可是亏大了呢~~嘻嘻~”“瑶儿,日后我若封王你便是王妃,我若为皇你便为后”一诺千金,可若世道可以重来,我希望没有树下一诺,希望没有登基为皇,也就没有如今我对你挫骨扬灰之恨!怪就怪事事无常,不过你我之间终究谁为刀俎,谁为鱼肉呢?
  • 尘落仙缘

    尘落仙缘

    前世今生,谁为你驻足回首;今朝明日,只求能再续前缘。.........我王羽在此对天立誓,他日必定血洗欧阳家族,祭奠我天星宗上下死去人口,如有违此誓,天诛地灭,神魂俱碎,永堕九幽地狱,不得轮回。.........—忆清,我不成仙了,在这里陪着你可好?—好.........王羽,你以为仙人传承就只是简单的传承而已吗?好,既然你们非逼着我成仙,那我就上去看看你们有什么目的.....
  • 弑天血皇

    弑天血皇

    叶流觞梦想着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果然出去了。却是不得不背井离乡。叶流觞厌倦自己身为人族的弱小,果然不是人了,因为他没有了心脏。叶流觞只想要平静的生活,果然平静了,不过是站在了世界之巅。叶流觞,他的双眼,将带着你的心,一起去领略天地沧桑我为皇!
  •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如墨似香:好久不见

    “我们回到从前好不好?”,“不,我们回不去了,如墨,你还小吗?我们真的回不去了。”,相信我,只要你愿意,我还是从前的我,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她笑了笑:“你怎么还是那么小孩子啊,你怎么还是那么幼稚啊,你快走啊,永远不要在出现了……”她强忍着眼泪,他终于沉默了,他转身,一小步一小步的迈着,忽然他停下来“如果你累了,别忘了还有我。”说完这句话,他很快的跑开了,风吹落了落叶,吹落了他的眼泪,她在原地苦笑着说:“如果我现在就说我累了呢?如墨,对不起…"【姐弟恋,微虐文】
  • 龙神大陆之血雨腥风

    龙神大陆之血雨腥风

    所谓血,是他们的路铺成。而我多走着的路,便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报仇,他们并不是想着为了赚取那一点点佣金,他们的意志便是守护它,不在让异族再次毁灭他们的世界,但是他们所能坚持的力量。能否达到呢?毁灭异族并不简单......
  • 惊悚校园

    惊悚校园

    一座禁止进入的后山,一个超越了古代、现今的血之诅咒,都这所百年古校里一个一个解脱......传说夜深人静时,进入后山的人,一定会满脸扭曲,祈求的跪在地上死亡。漆黑的洞穴里回荡的凄哑的歌声,一本受了诅咒的日记,一个在校园徘徊着伺机、报复的鬼魂,是人为报复还是鬼魂作祟,似乎所有答案都指向着死亡......只恨萧萧剪不断,爱恨情仇两难圆。小愁何去寻不到,慧花貌雪似遗恨。只因情恨伴一生,情去恨来留不甘。点击进入,让司马奕带你走进惊悚校园的悬疑生活。读者群号397473477欢迎各位读者加群
  • 斗战星君

    斗战星君

    天狼星现世,大陆战端重启。小镇少年携魔族至宝闯入命运洪流。宗门之秘?俗世争端?星兽入侵?星魂觉醒?呵,任尔等心机深沉,我自大步向前,一拳轰开生死路!
  • 璎珞为玉

    璎珞为玉

    文章简介:璎珞——一个女孩的名字。名字很美好,可是人生并不那么美好。一个自小便知自己是个孤儿的女孩,是如何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个性又是怎样的倔强和偏执?在这倔强和偏执背后,又有怎样的,对温情与爱的渴望?她所爱的、爱她的人,真实又迷离。周围的人都有着各自生活的欢欣愁苦,在这纷繁忙碌的世界,谁能永远陪伴着谁?当过往的真相渐渐展现于面前,她又当如何?究竟怎样才能放下、释怀,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爱,恨,悲欢离合,这本是尘世难逃的循环。
  • 显生纪元

    显生纪元

    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名为三叠大陆,大陆面积之大,至今无人能够弄清楚,在这里只有战技没有法术,这里人人皆可修炼........
  •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健康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期盼,而年轻的人们,大多过早离去和被病痛折磨,健康的生命远远少于预期,其中健康至关重要,关系着人的成长,左右着人的生命,没有了健康,就算再有钱,再有权也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保健的奥秘和知识,力图打开那知悉不多的密码,让每个青少年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