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金本位制
俾斯麦、丘吉尔和墨索里尼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亨利·乔治和米塞斯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对黄金的崇拜。那个时代的人们相信,金本位制是神圣的自然法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金融市场始终动荡不定,这更加坚定了人们要回归金本位的信心。英、美、法、德四个主要的大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重返金本位制,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尽管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确是经济体系的支柱,但战后却成为经济危机的震源。哪个国家重返金本位制越早,经受的磨难就越久;哪个国家退出金本位制越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和战败国都濒临破产的边缘。《凡尔赛和约》上,英国代表要求德国的赔款至少得550亿美元,美国人从中调停,觉得100亿~120亿美元就差不多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则认为,德国最多能还得起60亿美元。英国和法国尽管赢得了战争,却彻底伤了元气。法国严重低估了战争的费用,战后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更要命的是,法国9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中,有50多亿美元借给了俄国。苏联成立之后不认账了,法国的钱打了水漂。焦头烂额的法国,只能像祥林嫂一样天天念叨:“德国佬会赔钱的。”但德国就是赔不了钱,法国也跟着揭不开锅。英国的债务飙升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协约方的16个国家,总共对美国的欠款高达120亿美元,其中英国50亿美元、法国40亿美元。在战争期间,各国拼命地印钞票,物价随之飞涨。德国战争期间货币供给扩张了400%,法国的货币供给扩张了350%。英国1913年流通的货币总量相当于50亿美元,但英国当时只有8亿美元的黄金储备。
1922年春天,在意大利的日内瓦会议上,欧洲国家纷纷提出要恢复金本位制。只有黄金才能拯救各国恢复经济的信心。但是,各国想要恢复的并非是战前的纯粹的金本位,而是一种变了质的金本位,即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
若是真正的金本位,那么黄金即是货币,货币即是黄金。人们随时可以把手中的货币,向政府兑换黄金。但是,战后的现实是,货币已经发得太多,黄金却没有增加多少。好比人已经长胖了,衣服却没有变大。要么人减肥,要么衣加宽。也就是说,要么政府把发的钱收回来,那就是通货紧缩;要么政府削货币的足,适黄金的履,把货币的黄金价值大大降低,那就是货币贬值。当时的决策者,既想恢复金本位制度,又不想做太大的改变,只好把长裤当短裤凑合着穿。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政府声称货币还和黄金挂钩,但人们已经不能轻易地把货币换成黄金。美联储规定,小额货币不再兑换,要想换黄金,最低标准得兑换400盎司的金条。当时400盎司黄金的价格为8268美元,相当于如今的11万美元。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政府希望在黄金的光芒掩护下,通过央行方便地控制货币的数量,但是,这种伪装的金本位制很快就失去了可信度。问题总要暴露出来的,最终,要么通货紧缩,要么货币贬值,政府必选其一。
德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货币贬值。为了偿还根本就还不起的战争赔款,德国索性开动印刷机,拼命印钱,这带来了现代经济史上第一次恶性通货膨胀。如果你想用一张柱状图描述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变化,恐怕最长的一个柱子的长度得有300多万千米。1923年,为了遏制来势汹汹的通货膨胀,德国改为发行地产抵押马克,即所有的农业和工业财产为抵押,发行总额不超过24亿地产抵押马克。主持此项改革的“金融奇才”沙赫特(Schacht)冷静果断,他一直等到市场上的汇率跌到4.2万亿德国马克兑换1美元的时候,才一锤定音,将兑换比率确定为每1万亿德国马克兑换1地产抵押马克。旧马克在这一过程中贬值了80%,德国原来有300亿美元的外债,现在只值1.9万亿地产抵押马克,折合美元不过4500万。
法国主动选择了货币贬值,但却迟迟不肯重返金本位制,这也使得法郎兑美元的汇率一路下跌。尤其是在1925年,法郎兑美元的汇率急剧下挫,从年初的19∶1,跌到年底的28∶1,到1926年7月又跌到41∶1。那时候,有4.5万名美国人住在巴黎,过着天堂般的生活。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都住在这里。海明威给美国的报纸写专栏文章,专门描绘法郎贬值之后的美好生活。正是因为法郎贬值,才使得法国避免了经济衰退。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虽然法国的财政捉襟见肘,但经济却相当平稳。
英国的财政更加稳健,但经济却千疮百孔。
这是高傲的英国人自己的选择。英国出于尊严,选择了通货紧缩。当德国制造通货膨胀、法国放纵货币贬值的时候,英国不惜连续提高利率,忍受通货紧缩的痛苦,也要保卫英镑。英国政府一贯将货币贬值视为金融秩序混乱的征兆。在英国人看来,重返金本位,就是重返稳定与繁荣,重返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
在英国重返金本位的道路上,有三个关键人物:一个是英格兰银行的行长蒙塔古·诺曼,一个是经济学家凯恩斯,还有一个就是当时任财政部长的丘吉尔。诺曼被公认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行长,他为人低调到了古怪的地步,有一次坐邮轮,为了避开记者,居然用绳索从邮轮的一侧滑到另一侧。他35岁婚姻破裂之后曾患过狂躁抑郁症,此后一直单身,自称英格兰银行是自己唯一的情人。金本位几乎成了诺曼的宗教信仰,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有多么不合时宜。在国际金融的旷野中,诺曼就是那个和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
凯恩斯和诺曼一样,对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无限眷恋,但他知道不可挽回的就要彻底放弃,他成了对金本位最激烈的反对者。凯恩斯说,金本位是“野蛮的遗迹”。诺曼行长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他从内心反感凯恩斯风流才子的做派。当初,凯恩斯曾公开反对英国偿还美国债务,而诺曼是坚持勒紧裤带也要还债的。诺曼对别人的批评意见很敏感,他的一个朋友说:“他是我所知道的报复心最强的人。”既然凯恩斯反对,对诺曼来说,那自然更要坚定地支持金本位。
然而,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丘吉尔。丘吉尔很早就踏入了政坛,可谓年少得志,但仕途走得并不顺利。1924年,英国政坛风云突变。保守党上台,斯坦利·鲍德温当上了英国首相。鲍德温邀请丘吉尔出任财政部长,这让所有的人,包括丘吉尔本人都大吃一惊。丘吉尔根本不懂经济,他到财政部之后抱怨说,这帮人说的都是波斯语。一开始,丘吉尔倾向于凯恩斯的主张,但诺曼亲自到丘吉尔的乡间别墅拜访他,向他保证:“我将让您成为黄金财长。”诺曼相当懂得如何说服这位虚荣心甚强的财政部长。
到了1924年,诺曼越来越坐不住了,他担心恢复金本位的机会窗口稍纵即逝。如今,当权的鲍德温是他的密友,他有了政治上的支持,丘吉尔已经被说服。1924年诺曼访问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美联储的真正掌舵人本杰明·斯特朗和美国的金融家J.P.摩根等都支持英镑和黄金挂钩。斯特朗说美联储可以通过放松银根的方式,帮助英镑稳定币值。但英国要是不赶快恢复金本位制,美国可能过一阵就要加息了。尽管斯特朗和诺曼是多年的好友,但他也提醒诺曼,要是美联储为了抑制投机需要提高利率,国内因素会比对外国的同情更重要。
历史性的时刻到了。1925年4月28日,丘吉尔出现在英国下议院。他宣布,英国将恢复金本位制,现场欢呼声四起。得意的丘吉尔给自己倒了一杯香槟,一饮而尽。媒体对此也大加赞扬。《经济学人》杂志说,这是“蒙塔古·诺曼先生的最高成就”。
凯恩斯早就警告过丘吉尔,如果按照战前的平价恢复金本位制,意味着英镑的汇率至少被高估了10%,这将带来出口萎缩、失业甚至社会动荡。英镑和黄金挂钩之后,英国主要的出口行业,如煤炭、钢铁和造船业会受到极大的冲击。煤矿工人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政府先是许诺给煤炭行业超过1亿美元的巨额补贴,但后来又不得不试图压低工人的工资。1926年5月,英国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为期十天的大罢工。英镑被高估之后,黄金不断流出英国,即使已经出现了经济衰退,英格兰银行还是不得不提高利率,这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在之后的十年内,英国经济一直陷入衰退的泥潭,失业率高达两位数,许多企业破产。美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大萧条的,而英国在这之前的十年,就已经过上了大萧条的日子。
丘吉尔在财政部长这个位置上一直干到1929年。到了1927年,他已经意识到,恢复金本位是一个愚蠢的错误。他事后回忆起来,曾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严重的失误。丘吉尔感到自己上了诺曼的当,从此之后,他对诺曼深恶痛绝。丘吉尔提到诺曼,就说他是个骗子,甚至说,要是有机会,他希望绞死诺曼。
但是,这还不是这出悲剧的结局。
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很快就要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美国的股票市场就已经开始上涨。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接近于零,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也很低,汽车和无线电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工人工资提高,这都成为股市繁荣的利好消息。当时股票交易中保证金盛行,银行为股票经纪商提供贷款,经纪商又把钱借给客户,让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购买股票。在一般的保证金交易中,投资者只需支付20%~25%的本金,这更刺激了美国人的投机行为。
1927年,英镑被高估,法郎则已经贬值,市场上不断抛售英镑,黄金从英国流入法国。为了遏制对英镑的抛售,斯特朗领导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其他几家联邦储备银行宣布降低利率。市场本来就已经微醺了,美联储又给股市送去了一小杯威士忌。从美联储降息的1927年8月开始,美国的股市开始走向疯狂。学校教师、出租车司机、理发师、家庭妇女,全部卷入了股市的狂欢。越是在泡沫时期,对专业知识懂得最少的人往往赚得最多。据说,一位华尔街的投资家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个擦鞋的男孩,这个男孩热情地向他兜售内幕消息。这位投资家当即决定,当擦皮鞋的男孩都开始炒股的时候,就到了该撤出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警觉。就在1929年10月股市崩盘之前,美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还在宣扬,股市将长久地繁荣下去。1929年10月24日,史称“黑色星期四”,卖单如雪崩一般涌来,一个小时之内,股票指数下跌了20%。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更大的“海啸”到来,这是到那时为止美国股市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丘吉尔恰好在美国访问,第二天,他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参观,并亲眼目睹了在这场暴跌之中,自己的5万美元灰飞烟灭,这几乎是他所有的积蓄。
受到美国股灾打击最大的并不是丘吉尔,而是英国的金本位制。
英国恢复了金本位制之后,就不断和黄金外流、经济衰退作斗争,但城池却接连失守。英国原本依靠自己在海外的投资,以及运输、保险业的收益赚取外汇收入。20世纪30年代,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贸易战,英国从运输和保险中能够得到的收益大幅度下降。黄金从英国大量流出,大量流入法国。1927年,法兰西银行还突然把价值1亿美元的英镑兑换成黄金,使得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缩水。英国要求法国降低利率,法国则狡辩称,按照金本位制的规则,当英国的黄金减少之后,自然应该是英国提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