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车水马龙,街灯闪烁,维多利亚港口的水荡漾着夜的鬼魅,人群熙熙攘攘。
我说:“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就像一只只忙忙碌碌的蚂蚁,甚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忙碌?”
朋友说:“大城市只是你赚钱和社交的地方,要享受生活还是去二线城市。像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大城市,都不是适合生活的地方,只有山水秀丽、风景优美之地生活起来才惬意。”
的确,他也是这么生活的。生活中,他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远程控制各地的生意。他游离在各个城市,在每个城市落地的时候,当地的朋友都把他奉为上宾,遵循他的时间。
他说,大城市的空气和交通都非常差,碰上堵车,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在车上,八十岁的寿命相当于七十岁的寿命,太不值了。
他是澳洲华人,看问题看得很通透。他年轻时在中国台湾做军人,后来成为宋美龄身边的大红人,跟随宋美龄十三年,见识过各种大场面。后来,他移民到澳洲还是特批的。他的身家十亿左右,个子不到一米七零,叼着烟斗,小平头,非常有范儿。他很有品位,所用的烟丝是用轩尼诗XO、皇家礼炮和梨干养的。
这个澳洲华人五十岁,离异,是一个性情中人,曾经喜欢上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女孩。有一次,女孩在北京,他在澳洲。女孩说:“我要立刻见到你,要见不到你就别来找我了。”闻言,他立刻抛去一切杂务奔向机场,马不停蹄地在第二天出现在这个女孩面前,之后他便把这个女孩追到手了。
这个澳洲华人,绝对是深谙入世和出世之道的男人。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出世与入世的统一,与这个澳洲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历史,高人都是深谙出世与入世之道的。诸葛亮先生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五十四年,当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刚好是二十七岁。“隆中对”成了他人生的分界线。他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分别代表了他前后半生的精神所在。
诸葛亮是先出世,后入世的。前半生的二十七年,他避世草堂之中,躬耕于南阳。他出世就是要博览群书,学到经世致用的才能,也要在身体力行中,养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前半生为他的后半生打好基础;而后半生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他死后,连成都的市民都为其立祠堂,参拜和怀念他。
如今,大多数人先入世后出世。先追逐名利、爱恨情仇,然后从名利场中抽身而退,自滚滚红尘中跳脱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大境界。
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来说,一旦陷入困顿,往往寸步难行,想退又退不出。这一切源于我们的心智——我们的心智不够强大。你看看,小布什、克林顿身处名利场,会把一部分时间放到自己的农场里,在那里尽情放松。
穷在闹市无人问,不要紧。富在深山有远亲,也不错。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颗恬静的心。
精神上出世,物质上入世;或者灵魂出世,肉体入世。纵情入世,淡然出世,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