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房的当家主母姓谢,比顾维盛大三岁,乃是前朝内阁大学士谢申的嫡女。
她出自名门,自幼秉乘闺训,性格温柔正静,在这遂平顾家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唯一的缺点就是双腿。
她出生时两条腿长短不一,等到越长越大时毛病就愈发明显。
在谢家做姑娘时,父母就没少为她这条腿操心。后来,东府的顾礼东打听到老师的小女儿还未婚配,便热心地替西大房顾维盛拉了红线。
那一年,顾维盛刚中了秀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的母亲苏氏跟着父亲顾礼先在京中,他打小跟着祖母杨氏长大。
与祖母杨氏的感情深厚,与父母的情份反倒薄了。
当时,杨氏正在替自己娘家的侄孙女保媒,想把她嫁给顾维盛。
恰在这时,京中的消息传来,东府的大老爷顾礼东已经替顾维盛说了一门亲事。杨氏只得做罢,将小杨氏许给了顾维盛的亲弟弟顾维成为妻,顾维成在东西两府行五,小杨氏人称五奶奶。
等到顾维盛成亲之后,顾家的人才第一次看到新娘子……
新婚之夜,顾维盛在书房里睡了半宿!
把老祖宗杨氏给心疼坏了。
所以,杨氏和谢氏的关系就略有些平淡,对东府的大老爷顾礼先微有怨言!
又过了几年,顾维盛和谢氏的感情慢慢好了起来,先是生下长女顾莲娘,而后在建武元年生下嫡长子顾仲康。
等到建武四年,顾维盛中举!这一年,嫡次子顾叔齐出生。
当年,谢氏生下顾莲娘后几年未有所出。杨氏忧心长孙无子,便令顾维盛纳了一个秀才之女江氏为良妾。
江氏进门有孕,阖家欢喜。
就在这时,又接连传来两桩喜讯。一是谢氏也有了身孕,二是五奶奶小杨氏同时有孕。
西府一下子迎来了三桩喜事,只是这喜事最终却只成了二桩。
三个女人同天生产,顾维盛的良妾江氏生下庶长子顾孟平后血崩而亡。
谢氏生下了嫡长子顾仲康。
小二房的五奶奶小杨氏的孩子却是胎死腹中,她一下子没缓过来神,休息了好几年。到建武三年时,才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顾季洪。因怜悯顾仲康是那天唯一存活下来的嫡子,老祖宗杨氏和成五奶奶小杨氏待顾仲康极为重视,甚至比谢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氏是一个心宽的人,见到老祖宗和兄弟媳妇喜爱自己的嫡长子,哪里会说半个不字?反而欢喜顾仲康多了几个人疼爱。
今日,因顾维盛出门访友归来的晚,西大房的晚饭就摆得比平时晚些。
等顾孟平被老族长的孙子顾维德送过来时,西大房正在用晚饭。
见到东府的顾维德领着人进来,谢氏方才笑吟吟的脸猛地一顿,而后又恢复正常。
“德族弟可用过晚饭没有?要不要再用些?”顾维盛目不斜视,只和顾维德打招呼。
仿佛没看到站在族弟身后的顾孟平。
顾维德先冲着谢氏行了礼,这才笑着推辞,“我们是在大宗用过饭才过来的,怎么族兄今日这么晚才用饭?”说着,他把顾孟平拉到身前,“这是你爹,这是你嫡母,这个是你大弟弟仲康,这是你小弟叔齐。”
说完,他又指着坐在谢氏身边的那个绿衣少女道:“这是你大姐莲娘。”
顾孟平一一行了礼,待行到顾仲康时,顾仲康慌不迭地站起来,还了一礼。
其余的,没有一个站起来的,仿佛顾孟平根本就没有站在他们面前。
顾维德眉头微皱。
顾维盛却是放下筷子,冲着谢氏埋怨起了厨子,“……今儿这道鹿脯炒笋怎么味道怪怪地?你明知道我最爱吃这道菜,怎不吩咐厨房用点心?你去找人把葛厨娘唤来,我要好好教训她一番。”
这是准备教训厨娘还是准备教训他?顾维德气得面色涨红,向前行了半步。
顾孟平急忙伸手,扯住了他的袖子。
他其实不想来,因为他知道来了之后会受什么待遇。只是碍着父子情份和老族长相劝的份上,才勉强来的。
来的路上,顾维德还劝他以大局为重。毕竟他年纪越来越大,不合适再呆在山上,将来早晚有举业那一日。若是现在不讨好父母,难道以后就以种田为业吗?
可是事到临头,顾维德却比顾孟平这个当事人更加生气。
顾维德回过头,看了看懂事稳重的顾孟平,再看了看略显得有些轻浮的族兄,不由得摇头叹息。
还好孟平没有跟着族兄一家长大,仅看他们今日对孟平的态度,便可知孟平的遭遇。
想到这里,他咳嗽一声,拂了拂袖子,“今日孟平族侄下山替祖父贺寿,这份情,祖父说领了,说多谢盛族兄考虑的周到,特意去枫林寺叫了孟平族侄下山。这礼即是见过了,眼见着也到了安息的时候,我们就不多打扰了,这便告辞吧!”
他说完,握住了顾孟平的手,转身往外走去。
顾孟平轻叹一声,顺从地跟着他。
俩人走得极慢,平常三五步就可以走出的门槛,顾维德足足走了十步。
可是,身后寂静无声……
顾维德彻底失望了,握着顾孟平的手,微微颤抖。
他强撑着转过头,望着顾孟平笑,“少华几天前就念叨你,说早就想见你。可不巧他昨天跟着他娘回了姥爷家,不如你就睡在少华的屋里,可好?”
顾少华是顾维德的独子,比顾孟平大一岁。
听到顾少华的名字,顾孟平脸上露出了笑意。
顾维德长长叹了口气,转首望了望灯火通明的西大房,微微摇头。
顾孟平没有睡在西大房而是睡在大宗的消息,还未落锁前就传到了东府顾维愈的耳中。
“这个混帐!父不慈焉能求子孝?孟平虽是庶子,好歹是他的种儿。他可倒好,竟把几本孤本看得比个儿子还重?怪不得西府没出息!”顾维愈破口大骂。
他的妻子董氏正在替他熨着以前上朝时用的官袍,听了这话后手上微微一顿。
差点将补子熨出个大洞来。
“瞧老爷说的这是什么话?快收了声,千万别被人传到西府去。妾回到遂平这半个月,倒听说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董氏将补子仔细的叠起,放进了一个有锁的柜子中收好,这才转过了身。
“什么事情?”顾维愈的怒火没有消除,兀自气鼓鼓的。
董氏左右看了看,挥手令几个贴身的丫鬟婆子离开,待她们关紧门后方走到顾维愈身边,低声道:“妾听说,那顾孟平甫一出生,便活生生地把他庶母江氏给克死,又把西府五奶奶的亲生儿子给克没了。这还不算罢,未满月时,西府老祖宗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病。西府请医延药花了无数银钱都不管用。最后西府老祖宗实在没法子,只得避到乡下庄子里。可是谁想到,刚住到乡下庄子里第二日,就不药而愈了。你说这奇怪不奇怪?”
“子不语怪力乱神!”顾维愈横了董氏一眼,可是语气到底松动了。
董氏接着往下讲,“后来西府老祖宗觉得身子大好,就准备回来,可是回来第三日,就是上吐下泻个没完。就这样一直折腾了数月,快把性命交待进去。后来请了个道士作法,说是那顾孟平八字纯阳,克父克母克兄克弟……”
顾维愈却又怒了,“哪里请的游方道士?定是个骗子!那江氏亡故必是因为身子虚弱,这才生子后血崩而亡,怎就把罪全归到孩子生上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懂什么?”
“可是西府老祖宗总是生病这又做何解?”董氏笑着反问了一句。
顾维愈语噎,只是用力地瞪了董氏一眼。
“后来呀,妾听说,西府老祖宗反复病了好几月,只要回府就病,出府就好。把西府的盛四爷搅得实在没法子了,只得听从道士的话,把顾孟平放在路边,盼着有哪位好心人能收养他,总好过克死西府的人。”
董氏说到这里时,语气略有些唏嘘。
到底是没娘的孩子,没有人疼。若是她的约儿被人这样说,她定会与人拼命。若是有人敢把约儿扔到路边任其自生自灭,她肯定会拼尽全力把孩子抢回来。
不幸中的万幸,顾孟平被枫林寺的明空老和尚收养了。
“所以,也不怪盛四爷待他冷淡!毕竟没有那份父子的情份在里面。”董氏如是说。
顾维愈就长长叹了一口气,也不知是为谁叹的。
第二日一早,顾孟平早早地起身去向老族长顾荣长请辞。
老族长没挽留他,命人准备了满满一马车的米面油和菜蔬,吩咐人跟着他上山。
“大师父年纪大了,腿脚不利落,能不让下山就别让他下山,若是有什么事,你只管下山去寻个佃户,令他跑来给我传信。你年纪小,没经过什么事,可千万不敢胡乱作主……”
顾孟平知道,老族长是怕明空老和尚知道他在西大房被冷落的消息会发怒,又怕他下山寻顾维盛理论气着了。
他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怎么会告诉老和尚这些事情?自然是深深藏在心里,报喜不报忧。
“族重孙谨记了。”顾孟平郑重地行礼。
见到他乖巧懂事,老族长心头五味杂陈,说不出什么滋味。
亲手替顾孟平整了整衣襟。
老族长家的马车自然没有顾维愈的马车宽敞舒适,不过是个平板车,胜在赶车的人是个老把式,一路之上赶得极稳。
顾孟平就和车夫并排坐在车头,车上是老族长送的粮油。
他并非是土生土长的明朝人,不会瞧不起这些地位低贱的人。
车夫是顾家大宗的佃户,知道他是个识字的人,一开始对他敬畏无比。行了一段后见他没有半点架子,不像顾府里的那些哥儿般目空一切,就渐渐放下心来。
俩人一路上谈谈笑笑,沿着乡道往枫林寺而去。
走了一段路后,却突然见到前方有辆马车侧翻在地,几个人正愁眉苦脸的围着马车不知在说些什么。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站在马车前指挥着,见到他们过来,忙挥舞着手臂跑了过来。
“这位老丈,这位小哥请了,敢问此处是何处?我们马车的车轴刚刚断掉又没有备用的,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真是愁坏人了。能否请老丈指点一下去处,看看在何处能换一根?”
“车轴断了?”顾孟平跳下了马车,往那辆倒在路边的马车看了一眼,只见马车外壁蒙着青色的油布,看不清里面。可是车内隐隐透出的装饰却能看得出来,马车的主人非富即贵。
“阿贵叔,劳你的驾再回一趟顾府,领着这位先生换个车轴。我就先在这里等着,等车轴运来了,我再回山上。”
顾孟平刚说完了话,就感觉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这时他才发现路边有个用青色布幔搭起来的帷幕,帷幕正被人掀起一角。
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瞬也不瞬地注视着他。
他不由微笑。
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是悚然一惊,猛地躲回了帷幕后。
紧接着,他听到帷幕后传来训斥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