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妃身为独女,在娘家极是受宠,之后嫁给皇更是得意,本以为在王府亦能大大施展一番才干,可进门就得向原配执妾礼,还得好好照看原配留下的嫡长子,而宫中更有两座“大山”贵妃与淑妃一起压在她头上,尤其是贵妃那儿,闷得她每回进宫连喘气都不舒坦。
她自觉娘家对淑妃一家有恩,淑妃总要多照拂一下,谁知她在淑妃宫中嘀咕几句贵妃,淑妃竟然都不搭话。
她越发觉得淑妃这个婆婆可够窝囊。
七皇子妃今年刚刚三十,年轻气盛又磨砺不够,她这点小心思露在脸上,淑妃如何看不出来?
说起窝囊,这宫里的女人有哪个活得不窝囊?唯一过得稍微恣意一些的也只有贵妃一人。可再怎么得意,贵妃还不是没有亲生儿子?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婆媳俩聊了没有两刻钟,七皇子妃便告退了。
淑妃脸色阴沉,吓得跟前伺候的心腹大丫头都没敢上前劝解。她坐了好一会儿,才恨声道,“真是越来越不像话!”
对她这个婆婆都是这样的态度,可以想见她在贵妃那儿出了多少丑!贵妃又一句话都没提过。吴淑妃越想越郁闷:老七媳妇这个轻狂的样子,只怕圣上也心知肚明了。
淑妃思来想去,就怕这胆大的儿媳妇在纳侧的酒宴上闹出点什么,连忙叫来了心腹,让她派人盯住了儿媳妇那里。
淑妃手下的妈妈在王府中的动静,赵之桢都看在眼里。知道生母为他着想,他心里颇为慰贴。
自己的王妃什么脾气,赵之桢也算心知肚明。不过关上门在家里闹,赵之桢也懒得搭理:跟妇人斗嘴斗个没完没了,传出去也太难听了。可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再不知轻重,就别怪他翻脸无情了。
却说元春领旨之后便可以圆满卸任,谢过贵妃再谢过淑妃,便出宫回家待嫁去了。
自从重生以来,变化一个接着一个,还个个都影响到了她的前程和谋划。元春却没有半点不满与不甘,她自认哪怕再活一世,也没本事跟贵妃和赵之桢这样的人物斗心机比手段。
回到荣府,老祖宗、母亲、两位嫂子都是一脸喜色,而邢夫人那股子酸劲儿……元春都是一概装看不见和听不出。
唯独父亲贾政不掩忧色,忍了又忍还是问她,“何必要惊动你姑妈?这种小事何必闹得人尽皆知?”
天地良心,元春只是想姑父姑母都能长寿一些!姑父姑母看在他们兄妹“送良医南下到家”的情谊上,好歹也能护着点娘家!送女入宫讨好太子……原来父亲您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好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