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000000008

第8章 探索内心的创伤(1)

坑洞、创伤指的是和你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这也意味着本体的某种品质不见了,比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从最根本上来说,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但我们也不必担心,如果探索内心的坑洞和创伤,就会发现本体的某些部分并不是从此消失了,只不过是和我们断了联系。

忍受并努力穿越来自童年的心理坑洞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过它们到达彼岸,对现今的时代而言是更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所有的事都在抵制它。

——《内在的探索》

要想找到我们的本体,阿玛斯认为我们首先要认识并穿越我们自身的“心理坑洞”。他所说的“心理坑洞”指的是与我们失去联系的本体的某个部分,也是本体的某种消失的品质,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从我们的心灵中消失了,它们依旧存在着,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和它们断了联系,或者说它们在我们迟钝、麻木的觉察力前隐身了。

我们心理上的坑洞通常是在童年时形成的,有一部分是我们受到的创伤,还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冲突所造成的。当我们在被忽视的环境下生活,我们就很难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到匮乏,这种长久的匮乏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坑洞。

在许多电视剧和电影里,但凡主人公们有异常行为,往往会从他们童年的阴影里去搜索原因:他们在童年时期,或被贫穷折磨过,或被人虐待过,或被父母抛弃过,或被欺骗过,或被非礼过,等等。长大后,他们就会有偏向于“恶”的行为,比如朝三暮四,谁也不信任,对他人施以暴行,等等。这些行为,多是由他们童年时期的不幸引起的,也就是他们内在的心理坑洞在起作用。

然而,大多数人只意识到自己这种匮乏的感觉,却不曾分析过它产生的根源,也就没有意识到心理坑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坑洞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障碍,为了填满它,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填洞的游戏中。每当你感到空虚和匮乏,你就会想要通过满足某种需求来让自己感觉被填满。坑洞也是一股强大的黑暗力量,随时可能让你内心的阴暗面浮出水面。当我们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同时还会感到匮乏和自卑,只想拿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等外在的虚假价值来填这个洞。

当我们带着一身的坑洞四处奔忙时,往往无法察觉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坑洞,而只能意识到自己想要被填满的欲望。我们错误地以为外在的价值能够应付这种痛苦的匮乏感,由此产生了种种欲望,比如“我想要赞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这个人的爱、我想要这种或那种的经验等。”这样类似的欲望和需求一旦出现,不仅不会消除我们的匮乏感,反而会使我们内在的坑洞更明显。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很少有什么人或事能填满我们所有的坑洞。即使我们和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关系,他们让我们感觉暂时被充满,可那些坑洞也无法被彻底填满。而只要这些坑洞存在,我们的不满足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对方如果有一点变化,我们就会再次感受到那些坑洞的存在,不满足感又会困扰我们。

因为外在的任何改变都会使坑洞动摇,于是不断有洞被填满,有洞空掉,这时我们就必须亲自面对这些坑洞,去感觉这些坑洞的存在,甚至去了解它们。当我们允许自己去体会它们,又不试图掩盖它们,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最根本的部分,并且从此清除了心中的坑洞,不会再体会到那份匮乏感了。

因为受创,本体被逐渐隔绝于外

每经历一次痛苦和创伤,本体的某种品质就会减低。有时受创的是我们的力量,有时是爱,有时是价值感、慈悲、喜悦或直觉力。因为受创,它们才逐渐被隔绝于外。

——《内在的探索》

我们每个人的本体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当肉体随着一种模式成长时,本体也会一样成长。新出生的婴儿所处的状态被我们称作“本体中的本质”,那是一种无分别的合一状态。婴儿在三个月的时候所处的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在这种融合状态后,力量就会最先跟着发展出来,接着价值感、喜悦和个人性的本体等都会逐渐发展出来。随着婴儿不断长大,他会受到环境的干预,还会与环境产生冲突,所以本体发展变得不完全。当我们每经历一次痛苦和创伤,本体的某种品质就会受到影响,有时受创的是力量,有时是爱,有时是价值感、慈悲、喜悦或直觉力。因为受到创伤,这些本体的品质就会逐渐与我们隔绝。

当本体的某种品质被阻止、被隔绝于我们自身的经验之外,我们的内心就会留下一个坑洞,它会制造出一种空虚、匮乏、空洞的感觉。当感受到这种匮乏时,我们就会想要去填满那个洞。但是因为那部分的本体已经被隔绝在外,我们就只好用一些相似却错误的品质从外在填满它,不过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有时还会引起负面的效应。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内心的坑洞会日积月累地被各种情绪和信念塞满。那些东西又会变成我们的身份、人格,让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它们。而且我们早已想不起当时发生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才留下的这个洞,只能够感受到空虚及错误的品质,还有一些我们企图用来补洞的概念。但一切还是在那里,只是被压抑了下来而已,那个洞清楚地记忆着我们当时受创的情境以及当时失去的东西。

某些人的本体还存留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但是对童年问题很严重的人而言,几乎每件事都被压抑下来,结果便造成了本位主义、阴沉的性格以及了无生趣的感觉。

对这些心理过程的了解,促成了“钻石途径”。现在我们能够非常清晰而精准地引领人们回归到他们的本质。首先人们必须学会去感受自己、觉察自己,然后才能得到有关自己的必要讯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缺乏自我觉察,因为他们一直在逃避那份空洞、虚假和不对劲的感觉。避免觉察是无法做内在工作的。

某些事确实能加强你的内在工作,不论你现在具备了多少意志力,多少对自己的爱以及对自己的了解,它们都能帮助你进行内在工作。你对于回归到自己的本体一定怀有某种程度的开放性(不论你是否意识得到),此外你也一定具备某种程度的理解,你知道困难都来自于内在。如果你完全相信你的问题可以借由赚更多的钱、变得更漂亮、拥有自己的孩子、买更好的车而得到解决,那么你是无法进行内在工作的。做内在工作一开始就要认清,所有的困难都来自于内心,而我们所追求的满足也来自于内心。

心理治疗师对峙的也是这类议题。但一般而言,他们只能探索到那份匮乏感。他们了解那份匮乏感是来自于什么样的原始议题,并且能解除它们。他们只看到童年经历所造成的空虚和冲突,但是他们不明白那份空虚感其实源自于本体。

如果跟一个能帮你探索到底的人一同工作,他会协助你认清你丧失的是什么,而且能帮助你认出本体的主要特质,这样你才能认识和发展出你的真实本性。我们所进行的内在工作,不只要回溯到童年,理解你的局限和冲突,同时要回溯到原始的坑洞,然后去检验它,但又不企图填满它。

现在你已经知道,你可以从任何一种情绪和困难下手,一直探索到最初始的匮乏为止。在过程中,你一直维持着观察,对每个议题都探索到底,最后你就会想起你失去的是什么。如同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能忆起它,你就会拥有它。你失去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借由这样的方式重新拾回。”

痛苦能让你看到你在抗拒什么

你的身体一产生紧缩,痛苦就出现了。痛苦能帮你看到自己在抗拒什么,这便是它主要的任务。

——《自我的真相》

佛教经典中提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这八苦,无论是贫穷、富贵、卑微还是高贵,谁也逃不脱。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无法去面对眼前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也不敢去正视现实。于是,他们就放任自己去逃避、沉沦、堕落、醉生梦死,以为这样做人生的痛苦就可以过去。可是如果他们的心还在痛苦之中没有得到解脱,事情过不过得去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的人生还是会充满痛苦,他们还是会一样的脆弱不堪。

据说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里有一眼特别神奇的泉水,它常常会出现各种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也能达成人们的各种愿望,十分灵验。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在镇上的马路上,向那眼神奇的泉水走去。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给他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镇民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因为我在失去一条腿后,也知道该如何过好往后的日子。”

同类推荐
  • 性格正能量

    性格正能量

    本书从积极乐观的性格、理智冷静的性格、稳重随和的性格、处事果断的性格、坚韧顽强的性格、永不言败的性格、左右逢源的性格、以始为终的性格等高效能人士必备的八种性格进行展开,通过经典事例与精彩点评,向读者展现了性格与人生的密切关系。通过本书,相信你将可以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并加以对照改进,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得到完善,为自己以后步入成功者的行列打好坚实的基础。
  • 感恩你的工作

    感恩你的工作

    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能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就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
  •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梦想依然是个很鲜活的字眼,成功依然是个崭新的课题。男人四十:不要跟年轻人比体力.多动脑少动手,这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男人四十:忙碌是一种充实.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男人四十:折腾事业,但不要折腾身体,善待自己.是对未来负责。男人四十:在激情中享受精彩,在平和中体味成功。
  •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中,15位博学多才、个性迥异的国学大师们化身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将人生的智慧娓娓道来。他们的话语或洗练精粹、幽默风趣;或犀利深邃、发人深省,让青少年朋友们在豁达博爱的情怀中品读人生百味,学会自强不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热门推荐
  • 遇见你那年我大四,你大一

    遇见你那年我大四,你大一

    即将毕业的大四痞子段小鱼,偶然网遇本校大一校花欧阳佑婕,自此故事开始……
  • 卓峰珏禅师语录

    卓峰珏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情若往生不负卿

    情若往生不负卿

    你说海棠花开,你便回来,可花开经轮,你再也没来。你说如若来生,再不相见,却总是相见。陛下:子衿既说再不相见……为何又见?“……巧合。”陛下:可一可二不可三,这都第几次了。“……”爱卿既然如此心口不一,那朕……就收了你罢。“……求包养!”
  • 竹殇曲

    竹殇曲

    那阵笛声,白竹铭记于心;那片竹林,白竹永生难忘。一次落水被救,改变了白竹这一生的运行轨迹。拜入师门,斩妖立功,却在不经意间陷入情网,剪不断理还乱。身份不同,众人的看待,种种事让她不得不放手,选择了逃避。失去一次是不会再放手的,有幸重逢,有幸冰释前嫌,却又一次不告而别。本以为此生如此,但在竹林深,那阵笛声唤醒一切。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等待下一次相逢。
  •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傲娇男神强制爱:错爱88次

    傲娇男神强制爱:错爱88次

    她,就像淡雅的茉莉花一样的脆弱的玻璃少女,他,是世界的主宰者。他走进了她的世界,进入了她的内心,他把她伤得遍体鳞伤,把她的心踩得支离破碎。她失了魂,失了魄,失去了在乎的一切,也失去了拥有爱的资格,面对他的折磨,她不语,她冷漠,默默地接受这些不属于她应该承受的痛苦。这一切都因她爱上了一个恨她的人。他的沉情,把她的心伤了一次又一次。这个在黑暗中许愿的她,会怎样挽回属于自己的人生…
  • 御剑倾城

    御剑倾城

    凝血赑屭,紫血宝剑。武林至宝,百年一见。江湖上流传数十年的几句,原本被人们渐已淡忘。江湖永远不寂寞,酒馆茶肆中的刀客侠士们,总不乏斗酒取乐的谈资、天南地北的传说。可万没想到,仅数月之间,那柄被披上神秘面纱的紫血宝剑,又被人们口口相传。三四十年前,紫血宝剑的主人,武林中赞誉者称其为紫血剑君澹台映月,以一柄紫血宝剑独步,鲜有敌手;蔑骂者称其为紫血剑魔,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澹台映月去世后,此剑一直在峨眉派掌门人慧逸师太手中。这件事江湖上人尽皆知,时光荏苒,无人再提……
  • 最强穿越直播系统

    最强穿越直播系统

    【2018免费火爆】记者:请问当着上百万人的面调戏阿狸是什么感觉?林飞:感觉,很软!很大!很舒服!抢走黑胡子的暗暗果实,调戏女帝;成为金木研的师父,教他盲僧的天音波、回旋踢;地球末日,智械危机,这个世界需要屁股!(新书《老子就是大魔王》求收藏,求支持)
  • 恋念幻灭

    恋念幻灭

    YC:你所信仰的楠神,其实楠神非男神,你眼中的乖乖楠,其实乖乖楠并非乖乖男,我的过去你都知晓,所以楠说不难说,我的未来不准缺席,楠道不难道。我不怕未来,因为未来还未来,我不惧曾经,因为曾经已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