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300000003

第3章 制度大观——了解历史的基点 (3)

清朝初期,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广泛的不满。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的方法进行揭露和反抗清朝的统治。清朝为巩固封建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字狱”是指写诗著书中直接或者间接攻击清政府的统治,触犯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时,朝廷就对知识分子采取无情的打击和残酷镇压手段。

为严厉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清政府共兴起了100多起文字狱。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这样几起:

戴名世之狱。戴名世,安徽桐城人,他留心明朝史事,访问明朝遗老,研读野史,于公元1702年刊印《南山集》,其中采用了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一书中有关明末清初史实,记载南明桂王时事,触怒了清朝,戴名世被杀害。戴名世、方孝标家属受牵连数百人,男女老幼均被充军。方孝标已死,也被戮尸。

总督、巡抚由来

总督与巡抚均是中国明清时期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明代始设。

总督又称总制,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明正统六年(1441),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成化年间,近于定制。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位在巡抚之上。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全国设有八个总督,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 。光绪三十二年 (1906),东北建行省,改将军为总督,名曰东三省总督。 

巡抚又称抚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宣德五年(1430年)渐成制度。巡抚初设时,仅负责督理税粮、总理河道,后才偏重军事。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统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军事大权。

总体讲,总督权力较巡抚大,辖区较巡抚广,级别较巡抚高。总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什么叫京察和大计?

中国明清两代对文武官吏定期进行考绩的制度。京察在中央官员中进行,六年一次;大计随地方官员朝觐进行,三年一次。四品官以上由本人自陈,由皇帝裁定;五品以下具册奏请。京察大计特别卓异的,不次提升;不合格的,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八法”,分别予以革职、冠带闲住、致仕、改调等处置。清代考察则发展为“四格八法”之制。四格是才、守、政、年四项标准,才分长平短,守分廉平贪,政分勤平怠,年分青中老,综合四格决定官员的加级、升职、留任、降调。

什么是廷寄?

廷寄是清王朝发布和传递皇帝谕旨的一种机要信件,并形成一种文书制度。

清朝初期﹐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这种传达方式不易保密﹐且比较迟缓。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军机处后,廷寄形成制度。军机处办理皇帝的上谕档簿有五种,其中用寄信形式寄发的称“寄信档”。由于寄信是由居内廷的军机处发出的,所以称之为廷寄。凡有关重要又不便由内阁明发的谕旨﹐就由军机处廷寄发出。

皇帝向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后﹐军机大臣即拟旨﹐经皇帝修改阅定后﹐再由军机处密封发出。据事情的缓急﹐于封函注明驿递日行里数﹐或300、600里不等。廷寄谕旨只许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代拆。受命大臣领旨以后﹐须将接到廷寄的时间﹑承旨寄信者衔名﹑谕旨的内容以及如何办理的情况﹐向皇帝复奏明白﹐以保证旨意的落实。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效率。

南书房由来

南书房始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初由翰林学士入值南书房,为文学侍从,称为“南书房行走”,后逐渐参预机务。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雍正朝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不再参预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入值者能经常觐见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书房亦作为皇帝研讨文学处得以长期保留,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

顺天府尹究竟是一个什么官职

清代北京地区称为顺天府,其长官称顺天府尹。顺天府由于是中央机关所在地,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大的举措要会同办理。北京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满清八旗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族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改革牛录制,以旗帜作标志,将本族及下属包衣奴隶分编为黄、白、红、蓝四旗。1615年又将黄、白、蓝旗镶以红边,红旗镶以白边,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时从征。皇太极时,又把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满洲八旗中的正黄、正白、镶黄称为“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军,由皇帝直接统帅,其他五旗称为“下五旗”,由满洲贵族统之。编入八旗的人户,称为“旗人”或“旗下人”。

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者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其积极意义日趋缩小。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八旗军队与绿营兵同为清廷统治全国的工具,分驻首都及全国重要地方。在某些地区,八旗也作为行政机构,与州县系统并存。清亡后,八旗制度才全部瓦解。  

什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起初,努尔哈赤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共同处理军国要务。后又设八大臣以资辅佐,称议政大臣。1637年(崇德二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最终确定。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最终形成。“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最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甚至议政王大臣会议有权罢免皇帝。满清入关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皇权受到了极大限制,康熙曾设南书房对其进行有效抵制。雍正年间又设立了军机处,一切政事均由皇帝"乾纲独断",议政王大臣会议便名存实亡,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地,或者是给予一些大学士、尚书之类官僚例兼虚衔的部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议政王大臣会议终被取消。

什么是军机处?

军机处,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乾隆后称“军机处”。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君主有效实施专制独裁,所以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也愈来愈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和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

军机处成立后,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军机处办理。但实际上军机处完全等同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入值军机者,只能跪受笔录,传达谕旨,决策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说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

西藏为什么有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地位最高的两个宗教领袖,兼管世俗事务。佛教传入西藏以后,逐渐形成几大教派,其中格鲁派是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但也是最有影响、最具规模、势力最大的一个教派,其创始人为元明时期宗教改革家宗喀巴。达赖和班禅是后来形成的两个不同的领袖传承系统。明朝万历年间,蒙古可汗俺答赠当时西藏宗教领袖索南嘉措“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是蒙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大师”之意。从此才有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号 。索南嘉措称三世达赖喇嘛,并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分别为一世和二世。达赖活佛系统建立。1653年,清顺治帝沿用俺答汗对三世达赖的尊号,正式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

从此,“达赖喇嘛”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乾隆时期,达赖喇嘛又取得地方政治权力,掌前藏(中部拉萨一带)地区。1959年流亡印度的是第十四世达赖。 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蒙古首领固始汗封称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确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尊为“大学者”,并划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康熙初年,罗桑却吉坚赞圆寂,他的弟子、黄教另一领袖五世达赖为他寻找转世“灵童”,从此黄教建立了班禅活佛系统。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四世,前三世都是追认的。后,清朝敕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满语珍宝之意),赐金册金印。从此班禅的政教地位得到中央确认。班禅现已传至十一世。

什么叫土司?

同类推荐
  • 江山血歌

    江山血歌

    古代你去青楼,老鸨会说:公子你看,我们这个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们俩好好聊聊。现在你去做大保健,妈妈咪会说:老板你看,我们这个妞才十八岁,波大水多技术好,不信你摸摸看。余飞说:“传统文化缺失,我感到很心痛。”既然主角穿越到了过去,那么首先还是得从征服女人开始,继而征服天下。咳咳,这征服天下可没有那么容易。极品读者老丁丁力荐大家看一看,敲一敲,世界杯上很热闹。保安川军多谢大家了。
  • 远古部落

    远古部落

    远古时代原始部落的故事。人与自然的关系。
  • 麻辣近代史:1885—1905

    麻辣近代史:1885—1905

    本书分为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日俄战争、名人列传五章。内容包括:日本这个民族、好人与坏人、义和团真相、两强争霸、慈溪那些事儿等。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莫名的黑洞将一名新兵吸入了东汉末年,没有好的身份,没有厉害的技能点,有的只是比古人多了近两千年的眼光与见识,还有半桶水般的后世知识。看后世的新兵怎样在古代成就一番伟业……
  • 悲剧的穿越者

    悲剧的穿越者

    古往今来的历史穿越者多得数不清,几卡车都装不完,但都是在小说里面一帆风顺,用在现代学到的知识文化改变历史,成为成功的主人公,而本篇小说里的主人公却是一个不好读书的高中生厌倦了悲剧的生活,每天想着如何穿越到三国里成为一名武将征战沙场,受众人膜拜,终于有一天他与众不同的穿越了,穿越之后﹏﹏还是很悲剧!
热门推荐
  • 宅男的创世之旅

    宅男的创世之旅

    这是一个宅男兼学霸的创世之旅。天使传授斗气和光系魔法建立了光明帝国,恶魔传授了魔法建立了恶魔领,天启帝国以武立国不尊神明。一个异世灵魂的到来将改变什么,神明恶魔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当他揭开真相的那一刻又该何去何从?
  • 墨染红尘忆逍遥

    墨染红尘忆逍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枯等一世,断了谁的魂

    枯等一世,断了谁的魂

    三千青丝为谁等成一席华发,无边落木又是为谁哭泣。无尽的悲伤换来的又是怎样的伤痛。永记那一份永恒的眷恋。。。
  • 至尊少年王

    至尊少年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我叫陆子明!”年仅十五岁的山村少年陆子明,上山采药途中遇到困在毒瘴中的京城高中第一美女。黑夜将至,荒山野岭,危机四伏,孤男寡女,何去何从?
  • 飘渺寻仙纪

    飘渺寻仙纪

    世上有仙么?自古多传说,仙山,洞天,福地。传说仙有飞天遁地移山填海之能,传说仙能永生不死,经万劫而不灭,自古多有修士踏上虚无缥缈的寻仙路,只为那一线的仙缘。仙影显现,可无人得见!踏着先贤足迹,能否走出一条仙路?道之永存,仙之永存耶?
  • 凌兰记事

    凌兰记事

    一个人,游走于皇宫与皇宫之间,徘徊在有情与无情之迹,终究是想抑或是不幸皇城,皇宫,皇帝,一生囚禁
  • 血腥战争

    血腥战争

    这是一个关于神灵与信仰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恶魔与魔鬼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阴谋与欺骗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位面与追寻的故事波澜壮阔的史诗级冒险历程,跌荡起伏的启示录战争场面,严谨的设定,细腻的描写,身临其境的感受,优雅流畅的翻译体文风…
  • 出行礼仪

    出行礼仪

    本书介绍走路、上下楼梯、乘电梯、乘自动扶梯、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出租车、乘坐轿车、骑车、乘火车、乘飞机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 劫起劫灭

    劫起劫灭

    自开天辟地,清浊二气初分,诸多种族开始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后历巫妖大战,人族趁势而起,成为天地间的主宰。而后,道家内讧,阐截二教不和,终是一场封神大战。截教大败亏输,教主通天随老祖隐修,专研大道。然此后并未太平,释教兴起,佛道之间又起波澜,道统之争亦是残酷。三劫过后,暂得一时太平,然天道如常,大劫再次拉开序幕...
  • 仙凡两别1死亡宝典

    仙凡两别1死亡宝典

    一本神奇的宝典,故事由此引发。看林凡如何发现宝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