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4300000007

第7章 在梦中说话(1)

花开花落

深秋的一天,我到一所大学去办事,不巧要找的人不在,便信步走到旁边的小山坡上,坐在石凳上静候。

时间在上午十点钟左右,斜穿过山坡的小径悄无人声,我独自静静地坐着,发现铺满了脚下的金黄色的落叶竟是银杏。

一瞬间,在那个深秋的金黄色的世界里,望着从树叶间筛下来的阳光的点点碎片,我忽然感受到强烈的怀旧情绪的冲击。

银杏树是故乡的树。

“银杏”是个洋名字,小时候我们都跟着老人喊它“白果”。

乡村、城镇、公园里、道路旁,走到哪儿都可以看到这种树冠如伞、仪态万方的树。

树叶是一柄小小的扇子,有把柄,有扇面,浅绿中蒙一层微微的银白,极高贵极雅致,想象一个绢制的美人儿握它在手,该是很相配的吧?果实有核桃大小,黄绿色,密密簇簇挂在树上。

树大多很高,打果子的竹竿便也要很长很长。

打下来以后不能拿手剥,据说有毒性,会烂手。

可以用脚踩,“啪”的一声踩烂了黄绿色的外壳,里面是银色的白果。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果树有公母。

公树不结果,但是母树少它也不行。

方圆几里之内只要有一株盛年的公树,母树就满足了,就微笑着开花,安静地结果。

记得县城公园里有一株公白果树,树干直径足有两米,雷打电击、干旱雨涝、蛇爬虫咬、枯萎了又复苏……所有关于它生命的历史都明明白白记录在苍老的枝干上,由人去惊叹去瞻仰。

那时候我惊叹于它的是年年从树上挂下来的蛇皮,一条又一条,薄得像纸,微微透明,在半空里飘来飘去。

我抬头望着它们,感受到一种极度紧张和恐惧带来的快乐。

冬天便是院里的孩子偷烧白果吃的时候了。

白果那时候不稀罕,几毛钱一斤,差不多的人家大抵都有。

踮起脚尖从竹篮里掏摸出三颗四颗,放在煤炉的铁盖上烘焙。

烘到微黄,赶紧用火钳夹下来,否则等它“嘭”的一声炸裂,很可能就炸出几米之外,炸得无踪无影。

白果的味道清苦芳香,那样一种奇异的香味,是任何植物、任何果实都难以相比的,心细的人,也许吃上一颗便永世难忘。

只不过,白果只有在炒着吃、烘着吃的时候,香味才最浓郁。

用它烧菜、入汤,吃在嘴里便只有糯,没有香了。

秋天的银杏树是最漂亮的。

它的落叶不是梧桐那样的褐黄,而是地地道道的金黄色,柔软的,灿烂的。

那么多柔软和小巧精致的叶片静静地躺在地面上,仿佛铺开了一片金灿灿的梦,一片女性的、温馨的世界。

我至今喜欢秋天,喜欢金黄色调子的风景画,大概就是从故乡的银杏树开始的吧?很多年之后我到北京读书,不知道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还是什么,总感到校园里最多的是银杏树,最茂盛的是银杏树,最漂亮的还是银杏树。

夏天里,树叶也是那种极高贵极优雅的绿,绿中带一点微微的银白。

半夜里一觉醒来,会听到宿舍窗前树叶在风中沙沙地响。

如果是煌煌的月夜,便看到深蓝的夜空里那一抹伞状的黑色剪影,于是就想,几千里之外的故乡,此刻银杏树衬着月夜,也该是这样的风姿这样的情调吧?秋天,银杏树下同样会落一层灿烂的金黄,跪在上面,坐在上面,或者是仰面睡在上面,感觉到落叶里浸透了银杏的微苦的清香,浸透了那种典雅,那种秀美,那种温馨和宁静。

这时候真愿意自己也变成其中的一片落叶,就这么静静地躺着,静静地沐浴阳光,承受风雨和践踏,直到腐烂成泥。

毕业了。

工作了。

成家立业了。

十多年之中走南闯北,似乎在哪儿都能看到银杏树,都是同样的银绿同样的金黄。

不同的只有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家乡的银杏树结果子,北京的不结,别处的也不结。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也许是季节不对,硕果累累的情景我没有见到?可我在北京住过整整四年,四年当中银杏树难道都没有生儿育女的愿望?也许我见到的那些树全是公树。

又或许全是母树而没有一棵公树。

不管怎么说,它们都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幸福的家庭。

它们只有在呼唤伴侣的焦渴中孤独地生长而后默默地死亡。

我为那些美丽而寂寞的银杏树哀伤。

只有故乡的银杏树是幸福的,因为它们的祖先在那里,它们熟悉的黄土在那里,它们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在那里。

它们热热闹闹拥挤在一起,没有忧愁也没有思念。

于是它们就微笑着开花了,结果了。

梦中芦苇

芦苇是一种伴水而生的植物。

走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总能看见一些小小的河流池塘陪伴着小片的芦苇,植株一律瘦茎茎的,稀稀疏疏歪歪斜斜的,风吹过时袅袅地摆动,像忧愁的林黛玉。

就想起了我当年插队落户的那个小岛上的芦苇,在那块肥沃的土地上,芦苇高大茁壮,铺天盖地,时时刻刻积蓄着力量要跟我们争夺生存的地盘,完完全全显示着一种雄性勃发的壮美和奇观。

初春芦芽的新绿最好看,那种浅色的羞涩的绿,跟田里的麦苗、堤上的柳枝的绿都不一样,在阳光下泛出一层毛茸茸的银光,手摸上去,是婴儿皮肤的感觉,柔滑得发腻。

清明节一过,满滩的芦芽会在一夜间“嗖”地蹿出一米多高,展开的芦叶变得坚挺和丰润,手摸上去就能感觉到分量和质量了。

风吹过河滩的时候,芦叶哗啦啦的响声此起彼伏,你挤着我,我撞着你,真是热闹啊。

站在江堤的任何一段,鼻子里都能闻到芦叶那股特有的清香,让人口舌生津,不由自主就想到端午节的粽子。

这时候,江水的颜色也随季节有了变化,不似冬天那般的厚重滞涩,变得白亮而轻灵,载了一江的阳光,金闪闪的,蹦蹦跳跳的,有使不完的劲儿似的。

学校后面的毛竹林也开始疯长,每天有数不清的竹笋破土而出,胖鼓鼓,黑黝黝,尖尖的头上顶着一个鸡冠似的小帽子。

早晨看它的时候,可能也就是钢笔长的小不点儿;到傍晚再看它一次,它已经威风凛凛挺出一尺多高。

到端午节真的来临,岛上的芦叶已经长到了一掌多宽。

四乡八镇都有人撑着小船上岛打芦叶,江边热闹得像赶集。

男人拳头那么大的一只粽子,别处的芦叶要三片重叠着才能裹住,江心洲的芦叶只需一片就够了。

裹好的粽子,大火煮透,灶头上闷一夜,第二天揭锅,异香扑鼻。

剥开粽叶,但见颗颗米粒碧绿油亮,用一只精致瓷碟盛了,案头一供,说是翡翠艺术品,准有人信。

傍晚,黄昏的光线橙红中透着紫蓝,芦苇滩上氤氲着一团青色的混沌。

芦叶被打去许多,显出清瘦苗条,像刚刚减肥成功的少女。

岛上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河沟里扑腾着狗爬式,每当他们抓着芦秆直起身来的时候,河水从脑袋哗地淌下来,黑黝黝的身体上忽然就映出夕阳的五光十色,活像被一盆透明颜料迎头泼上。

蚊虫在芦苇尖梢处疯狂交配,成百上千地纠合在一处,飞舞,旋转,组成一团又一团黑色的风球,忽而上升忽而降落,忽左忽右,膨胀又收缩,搏杀得天昏地暗,把芦苇滩里弄出一片鬼魅。

其实,这时候你若是不巧从芦苇滩边走过,根本不必担心裸露的皮肤被它们当作美餐,它们才没有闲空理你,繁衍生命是第一要紧的事。

待到彼此精疲力竭,索然无味,晚风把它们吹得四散开来,无数张饥饿的嘴巴就要见缝插针地疯狂嗜血了。

这时候你才会知道芦苇滩里养大的蚊子到底有多么强悍。

秋天芦苇开花的时候最是好看。

初开出来的芦苇花细长柔韧,握在手中,轻轻捋过去,手心只觉冰凉滑腻,那种柔若无骨的手感,我至今没有在别的物体上体验到。

那个季节走在江边,走一路我总是要摸一路的芦苇花。

胳膊抬起来,手张开,手掌心自然地从一穗穗芦苇花上扫过,芦苇花低眉顺眼地从掌心这头钻进去,又从掌心那头冒出来,浅浅地笑着,好脾气地任凭我抚摸,活像天性中喜欢人的亲近。

待到芦苇花长老,不知道是见的世面多了还是对生命感到厌倦了,总之,脾气变得张扬起来,手轻轻一碰,花絮四散,纷纷扬扬飘散在空中,杂乱无章的一片。

有时候风的拥吻也使它们极不耐烦,苇絮乘风而去,躲得老远老远,真不知道哪儿才能使它们感到宁静和满足。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苇絮一片跟着一片飞扬起来,翻滚飘舞,为身不由己而哭泣、而愤怒、而哽咽。

漫天苇絮织成一张遮天蔽日的网,网中是无数不屈不甘的哭叫的灵魂,那样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凄美场景,令人观之心碎。

芦苇收割之后,江边大片的土地显得苍凉而空旷。

灰色的长江也因此而一览无余。

江堤下的农田是整齐的棋盘形状,每一垄麦地都有百米之遥,规整而笔直地伸展出去。

麦苗刚出不久,带着茸茸的新绿,视线望出去的感觉非常舒服。

灌溉渠边的柳树槐树和杨树落尽黄叶,树干一排排如卫兵列队,挟着一股步调一致的阳刚之气,特别地令人振奋。

江面上有船:上百米长的拖轮如老牛拉车,行动缓慢地逶迤而过;楼房似的客轮则比较地高贵和傲慢,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生怕人家忽视了对它行一个注目礼;打鱼的小划子小得像一片树叶,在江面飘浮移动,忽地被浪尖顶起,又忽地往下一沉,让人为他们捏着一把冷汗。

我知道芦苇是有许多实用价值的,否则也不会年年有那么多人浩浩荡荡驻进江滩割苇子去。

使我最念念不忘的是用芦苇花编扎成的一种鞋,老家俗名叫“毛窝”。

冬天一到,便有四乡农民一串一串挑了进城去卖。

自然极便宜,两三毛钱就可以买到一双。

外婆健在的时候,年年都要买几双回家,自己动手加工一番:用棉花和绒布垫了底,旧的棉毛衫剪开,鞋口和鞋里衬上一圈,粗针大线缝结实了,穿在脚上暖和无比。

我老家的屋子高大阴森,窗户是老式的木格子窗,门也是老式的木板门。

晚上我坐在窗前呕心沥血学写小说,风把窗纸拍得呼啦啦响,身后的毛巾转眼冻成冰帘子。

那时候没有电热靴更没有空调电暖器,我手上戴了无指手套,脖子上裹了围巾,脚上穿着“毛窝”,居然写得忘却时空,丝毫不感觉寒冷。

大学毕业后落户在大城市,看见芦苇的机会少得不能再少。

有一次偶尔在装潢漂亮的鲜花店里发现有两三根芦苇花插着,在一片花团锦簇中,灰色调的芦苇花倒显得高贵无比,仿佛舞女群中鹤立着的贵妇。

我只觉心里有一根弦被轻轻弹响了一下,就快步走开了。

我不忍心去问它的价钱,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多么不同!问了它的价钱好像就有亵渎它的感觉。

还有一次去邮局寄信,发现柜台里的小姐们手上在传递着一双“毛窝”。

她们嬉笑着,品评着,不屑着,仿佛面对着一只“丑小鸭”。

我隔了柜台,伸长脖子呆呆地看着,忽觉脚下有了一种毛扎扎的、异常温暖也异常熟悉的意念。

后来回家,我懊悔了很久,当时怎么就没有鼓起勇气问问她们“毛窝”从哪儿买的。

再想想又觉得问也是白问,南京难道还会有卖“毛窝”的地方吗?指不定是她们中的哪位亲戚从乡下老家带给她们玩的呢。

户外又是数九寒天了。

故乡的小岛上,无边无际的芦苇已经被人割干净了吧?这时候扒开滩泥,可以挖出雪白雪白的芦根。

芦根脆嫩清甜,当年插队时用它解馋,也曾是一大乐事呢!

樱花大道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在我眼前又一次出现了那片温柔的云霞,灿烂的云霞。

世界上我见过的花树或许太少太少,然而我总觉得,再不可能有比樱花更让我沉郁和迷恋的了。

我常常相信缘分。

爱情是这样,交友是这样,买卖物品也是这样。

星星一样稠密的人群,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的吃穿用物,你怎么会一眼挑中了这一个或者那一个?难道是他(它)们在外观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若不是如此,除了缘分,再没有别的可解释了。

读大学的时候知道了日本有一首名叫《樱花》的歌:“樱花呀樱花,三月里盛开的樱花;樱花呀樱花,晴空里灿烂的云霞。”歌词很美,且曲调轻柔舒缓,哼起来不知为何有一种沉郁和哀伤的味道。

可惜那时候并不知道樱花的模样,图片上看日本京都奈良那些古寺庙前大片的樱花,似乎跟我们这儿的桃花相差无几,实在平常。

大学毕业后分在南京。

第一年足不出户。

第二年决心走千千万万人已经走过的道路:恋爱和婚姻。

爱情在春天里开始,我丈夫那时在南京读硕士学位,住兰园附近的学生宿舍。

我第一次去看他,因为不认识路,从新街口绕了个大弯拐进去。

五点钟食堂开饭,吃过饭他送我出去,才知道了原来可以从鸡鸣寺那儿走。

当时还不到黄昏,太阳在西边辉煌地照着,所有的景物行人染上了一层神圣的金黄。

我出了兰园便看见了鸡鸣寺的那条樱花大道。

所有的思想几乎都是在那个震撼心灵的瞬间完成的。

从没见过樱花的我忽然在心里跳出“樱花”这两个字,并且明白了樱花的世界是属于我的,樱花也是属于我的,除此之外我永远再不会喜欢别的花了。

长长宽宽的一条大道,樱花在大道两旁无声地微笑,温柔而且沉静。

沿着大道慢慢往前走,视线里总觉得樱花不是长在树上,而是飘浮在半空中,在晴朗的蓝天和辉煌的夕阳之下,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神奇状态。

事后想起来,该是由于樱花的花瓣极薄,色质又极淡的缘故吧,否则它不会有这种仙女裙裾的飘飞透明感。

这就是樱花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站在花树下痴痴地看那樱花,看得久了便会产生幻觉,仿佛自己的身体也变得轻柔无比,而灵魂早已经升浮起来,在樱花的云霞中快乐翱翔。

我不很会描述景物,也就无法说清那天傍晚对于樱花的感觉。

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时候灵魂的震撼却表现为晕眩,景物和行人在你面前乱纷纷地倒下,独有某种欣悦某种意念在慢慢地升华,充斥了宇宙,轩昂而又博大。

我想我其时便有这样一种感觉。

我不过是在偶然之中发现了这片樱花,而我却仿佛等待它很久很久了,我的生命中早已经刻下了它的印痕,岁月只是代表了某种期待,或迟或早,在看见樱花的那一瞬间我同时就认可了它,接纳了它,视它为知己和灵魂。

有时候又想,初次识见樱花是在热恋之中,或许是爱情融化了一切,才使得樱花在我心里这样的温柔这样的灿烂?再欲细细剖析当时的心理,却又怎么也做不到了。

“情景交融”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何况爱情原本就有一种迷惑力,使一切一切在你眼里放大。

婚后搬到新街口附近,离鸡鸣寺算得很近很近,年年春天总免不了来看看樱花大道。

开始的时候携丈夫同来,两年以后便带上女儿,一家三口高高兴兴来一次“短足旅游”。

有一次偶尔听丈夫的同事问他最喜什么花?丈夫竟回答说是“樱花”,心中不免暗暗要笑,想自己的偏好竟然也会传染给他。

南京的春天照例晴朗为主,樱花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飘浮透明的气质。

有时候刮来大风,整整一条大道上下起了密密的“樱花雨”,路面是粉白,来往的汽车行人是粉白,路边卖冰棍卖豆腐脑卖油煎萝卜饼的摊子上也是一片粉白。

同类推荐
  • 再见梦之谷

    再见梦之谷

    读这套书,可以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阅读。哦,“开心学校”真开心!仔细阅读这套幽默校园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跟着作家李志伟娓娓动人的叙述,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各种故事场景,这种故事场景及场景里的人物,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因此会使他们感到特别亲切。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系统地介绍了草原的概念、分布、形成等。对草原中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的介绍,让我们和草原又接近了不少,在书的最后,又主要阐述了人类和草原的密切关系,为你更深入地解密草原的生灵密码!
  • 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收入有十五篇散文作品。即《老茶馆》、《听书》、《八音刀》、《巷口小吃》、《电影船》、《母亲树》、《一头有名字的羊》等。较之金曾豪的小说,读《蓝调江南》,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在少年金曾豪的引领之下,走进江南“小镇”的每一处实景,走进江南“小镇”的生活,在他的散文天地里“零距离”地与江南“小镇”的风土人情作一番“亲密的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厚实的乡土文化,并在交汇之中产生出平静、恬淡、亲善、自足,感受到金曾豪创作灵感的渊源。
  • 拯救计划

    拯救计划

    周舟的书稿被同学车闯抢走了,要是书稿被班主任看到,那就麻烦了,因为书稿里写了不少她的“光辉事迹”呢。周舟家的宠物们立刻总动员起来,他们疯狂飙车,夜遇藏獒,勇探鬼楼……这帮疯狂的家伙最后能完成这个疯狂的拯救计划吗?
  •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终成现在流传的故事形式。从该作品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所反映的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智慧。
热门推荐
  • 一宠倾城:邪王的小小逃妃

    一宠倾城:邪王的小小逃妃

    穿越到一个被下药的女人身上,有这么悲催的穿越吗?前脚失身,未婚夫立马赶着来退婚。“想退婚?滚,本小姐还看不上你。”可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妖孽男,口口声声要她负责。男人一张妖孽脸笑的邪肆,颠倒众生。“娘子,你将为夫吃干抹净,就想开溜,难道不应该对我负责吗?”她冷笑。“上赶着不是买卖,这位爷你想倒贴?不好意思请排队,等着本姑娘负责的人还有一大把。”男人危险眯眼。“女人,你敢红杏出墙?也得看你肚子里那位答不答应。”“敢带着本王的儿子私逃,罪加一等。”
  • 梵钟

    梵钟

    梵天似水穷欲尹,飘雪如霜冷若华。梵钟敲响尘埃,吾心绽放莲花。
  • 苍黄纪

    苍黄纪

    看少年如何从边陲小镇一步一步踏入大千世界,从弱小走向强大,用坚强和毅力成就梦想。为了保护自己该保护的人,战苍穹,断风云,阻苍黄,睥睨天下。喜欢榴莲或者这本书的进群畅聊吧:226206879.谢了
  • 重生娱乐圈之爱上竹马男神

    重生娱乐圈之爱上竹马男神

    唉!流年不利,作为一个三线明星有演技,但不愿潜规则,只好默默窝家里看小说,为嘛,就穿进书里成了读者大骂的恶毒女配了,我去,我们还能愉快的玩耍吗?好吧,不管了,只要能好好活着就ok了。但是做死的女主你屁颠屁颠凑过来是干嘛的,嘿!老虎不发威就当我是病猫啊!虐女主,开金手指,闯娱乐圈。大反派男神!我仰慕你好久了!
  • 真灵战士之五行属神

    真灵战士之五行属神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它的名字叫真灵大陆。这个大陆有真灵战士、圣灵兽、炼丹师。真灵斗气。然而,在一万年前,五个天魔被五行属神——火神、水神、土神、木神、金神五位神以自我牺牲的封印大降封印在了这个位面。一万年后,封印降松动了,五个天魔将冲破封印!而一但封印被他们冲破,那人这个位面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谁能当这救世祖?我来!欧阳嘉,我乃火神的传承者!我将和我的四个多伙伴一起守卫这个世界。
  • 末日之这次我来救你

    末日之这次我来救你

    上辈子,末日来临。每一次都是你来救我,在死亡面前你还是就我,但你没成功。我重生了,这次我来救你。你等我!
  • 我的未婚夫是巨星

    我的未婚夫是巨星

    山里丫头为了寻找父母嫁到大城市,结果发现未婚夫是当红偶像巨星。
  •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爱在夏末

    遇爱在夏末

    木瑾霖是一个曾经被情所伤的男生,在一次意外的抢车过程中,认识了与自己同在莫尔特大学的学妹——莎雨乐,两人就在默默的相处中,相互守护,莎雨乐的活泼开朗可爱深深打动了木瑾霖的心,两个人的爱情却多次遇到困难……木瑾霖能否在暗恋了莎雨乐9年的辰蓝夜的威胁下与莎雨乐修成正果呢?而莎雨乐又能否在辰蓝夜和木瑾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 花花少爷你靠边站

    花花少爷你靠边站

    她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却天不怕地不怕,凭着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第一贵族学院,开学第一天就与他结下了梁子。他名声在外,花花少爷,帅到人神共愤!她撇嘴:“再好的皮囊也掩盖不住他邪恶的内心!”为了整她,他在全校面前宣布:“她是我的女朋友!”于是,莫莉悲催的成为了全校女生公敌!“喂,恶魔!你到底想怎样?!放开我!”他把她壁咚在墙角,她大叫。“丫头!既然惹了我,这辈子就别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