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包办的父母,别奢望孩子的真正成功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生理和心理的各项功能都发育不成熟,也无法独立生存,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随着孩子身心发育的健全,学会了爬行、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渐渐地,孩子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学会了自己出门……这些都表明,孩子越来越独立,他需要独立地面对社会,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以能够独立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中。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他们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帮孩子洗脸,帮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做作业……基本上能帮的都帮了,孩子几乎不用做什么事情,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据报载,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19岁读完大学本科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研究生。学校认为他才华出众,有发展前途,决定送他到美国留学。谁知,这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却使他犯了愁:“到国外学习,妈妈不跟我去,谁照顾我的生活呀?”原来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族,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在大学期间,他妈妈包办了他生活上的一切事情,每星期去学校两次,帮他洗衣服、整理内务……
在出国前集训期间,他日思夜想,担心无法独立生活,因此,晚上常常睡不好觉,得了习惯性失眠症。后来,发展到只要听到“出国”二字,便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医生称这种怪病为“出国恐惧症”。
曾经有报道说,一个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不知道煮熟的鸡蛋怎样吃的事情。有些大学新生由于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不得不选择自动退学,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及“四老”(祖父母、外祖父母)福荫的庇护下,过着“近无柴米油盐之忧,远无祸患艰险之虑”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导致其在心理上长期依赖父母。他们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或者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或者不会与他人相处、沟通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包办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相反,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增强,依赖性则会大大减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让孩子感到幸福,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让孩子幸福就是帮孩子包办一切,把自己认为能够使孩子幸福的东西都给予孩子。实际上,孩子却因此被剥夺了让自己独立的机会,而来自独立生活中的成就感恰恰是幸福感的来源。
有的父母在孩子参加完军训、野营等磨炼意志的活动后,看到孩子瘦了一些,被太阳晒黑了一些,就心疼得不得了。回到家后的孩子,往往像皇帝一样,什么事也不用做,父母怀着愧疚心理,帮孩子打理一切,吃最好的,干最少的,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难怪日本人说:“非常羡慕中国的孩子,他们享受了世界上最好的待遇。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在世界上也许是最高的。”
遗憾的是,这种“最好的待遇”并没有养育出“最优秀的孩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依赖性极强、独立性极差的孩子,这些孩子无法自力更生,更无法经受挫折的考验。
每一位家长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应该明白帮助孩子学会自立的重要性,而不是去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
【轻松互动】
1读了文中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2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小皇帝”?
3想一想,在家庭中,你会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亲子共品】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他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生活,他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二战打响后,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父亲病故了,他们还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香港巨富李嘉诚也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可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后来,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于是,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哈佛观点】
让孩子独立思考,他的世界才会广阔无垠
要让孩子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就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哪怕并没有积极的结果。因为关在笼中的鸟儿,时间长了,思维就会受限制,甚至会退化,即使以后有宽松的环境,也不想再展翅高飞了。
父母对孩子的事情过分地包办,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安全感只能建立在用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应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喜欢包办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独立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
在美国,有一个深受大众喜欢的电视节目,那就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在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说:“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说:“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起手。
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在哄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举手,不投的放下手。”比尔这一招厉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放下来,确实不太容易。这样一来,虽然仍有人放手下来,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许多。比尔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这是典型的美式的独立思考,幽默、风趣、智慧而又不失率真,而这也只有那些从小精神自由而又习惯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做到。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去判断: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孩子了。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条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工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只有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他们才会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跌倒,并且在下次相同的情况下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往往会获得独立的人格,凡事靠自己而不是严重地依赖父母或别人的帮助。
【轻松互动】
1想一想,你的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吗?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你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吗?
【亲子共品】
在哈佛,学生们不但要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处理其他很多课题,他们必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决策能力,而且要做到这些决策的自我认可。换句话说,哈佛重视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2007年2月,武汉青年范犇收到来自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被录取的专业是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他是该系今年在中国录取的6名全额奖学金博士生之一。5年下来,奖学金总额约276万美元。
他说:“成功是10%的天赋,加上30%的独立思考,再加上60%的勤奋。30%的独立思考最重要。”
读中小学时,每次大考前,他喜欢请“病假”在家自习,说这样学习效率高。
他曾自编两本精华练习题集,考试前每天选20道题重做,对比例题分析。
他高中时把大学8本化学教材“缩”成8本笔记,然后“缩”成4本,最后每本“缩”成仅30多页。
在北大读大二时,他进入纳米化学研究室。实验室设备白天多由博士生使用,作为本科生的范犇只能趁晚上做实验,熬夜做到两三点是家常便饭。范犇发现,实验中经常需要把碳纳米管从一种基底转移到另一种基底上,如果按传统方法操作特别复杂,费时费力,成功率低,自己何不找找更便捷的方法?
2006年初,范犇与人合作,着手研究更简便有效的转移方法,经过数百次实验,他们终于找到捷径。2006年9月,范犇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了“控制转移碳纳米管阵列技术”的发明专利。此项发明在国内外业界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