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孔甲,姒姓,名孔甲,是姒不降之子。孔甲性情乖僻,其父姒不降临终前,害怕孔甲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是内禅给弟弟、孔甲的叔父姒扃。姒扃死后,姒扃的儿子、孔甲的堂兄弟姒廑继位。姒廑死后,才由孔甲继位。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而且喜好信奉鬼神,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据《竹书纪年》记载,孔甲在位9年去世,安葬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崤山。孔甲死后,由其子姒皋继位。
孔甲时期,夏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
孔甲时期,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内宽3。9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尚书·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5]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5]。据今所见夏朝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
孔甲在位时期,因顺服天帝,天帝于是赐给他驾车的龙,黄河的各两条,汉水的各两条(《史记》作二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一时难以找寻养龙的家族豢龙氏。当时陶唐氏已经衰落,陶唐氏的后代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龙,以此来事奉孔甲,能够饲养这几条龙。孔甲嘉奖刘累,赐他为御龙氏,并让他代替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其中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剁成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觉得很美味,于是派人向刘累要龙。刘累害怕,于是迁移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居住。
孔甲一次曾在东阳黄山打猎,突然天刮起大风,天色昏暗。孔甲迷失方向,走进一家老百姓的屋子。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有人说:“君主到来,这是好日子啊,这个孩子一定大吉大利。”有人说:“怕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啊,这个孩子一定会遭受灾难。”孔甲就把这个孩子带回去,说:“让他做我的儿子,谁敢害他?”孩子长大成人后,一次帐幕掀动,屋椽裂开,斧子掉下来砍断他的脚,于是只好做守门之官。孔甲叹息道:“哎!发生这种灾难,是命中注定吧!”于是创作出《破斧》之歌。这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史记·夏本纪》和《列仙传》记载,孔甲很喜欢养龙,他弄来一雌一雄两条龙,又找来一个名叫刘累的破落户,赐给他“御龙氏”的名号,叫他养这两条龙。刘累不懂养龙的方法,没多久,那条雌龙就死了。他干脆将死龙煮熟,送给孔甲食用。孔甲吃后,大加赞赏。事后,孔甲见没了雌龙,那条雄龙也显得病恹恹的,就大发雷霆。刘累害怕,一逃了之。孔甲无奈,又觅到一个名叫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将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十分高兴。但是,师门在性耿直,常常批驳孔甲对养龙不懂装懂,惹得孔甲恼羞成怒,终于命人将他杀了,尸体埋在城外远郊旷野。不久,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风,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烧起来。孔甲本来就信神信鬼,这一下更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祈祷完毕,孔甲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在车中死去。
对于孔甲的“****”,有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清代的梁玉绳认为,说孔甲****,是出自《左传》:“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这段话里面,并非说孔甲品德败坏,反而得到天帝的嘉奖。《史记》和《国语》说孔甲“****德衰”[13][12],是误解“扰”字的含义。扰,是拜会的礼貌用语,而非“侵扰”之意。因此《国语》之言不可尽信,例如说,“帝甲乱商,七世而殒”,实则祖甲贤明,并非乱君。对于孔甲的恶评,亦当做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