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丁,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商朝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沃丁在其父太甲死后继位。沃丁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死后,其弟太庚继位。沃丁继位时,仍以伊尹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时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写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沃丁在位29年去世,谥号昭王,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
太庚,中国商朝第六任君主,又名大庚,在位25年,谥号商宣王。他在位期间,履行汤法,成为商朝的一代名君。太庚,又作大庚、天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又名辨,商朝甲骨文中作大庚、天庚,《史记》作“太庚”,是沃丁的弟弟。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他死后由子小甲继位。谥号宣王。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7位君王。太庚之子。在位17年。小甲在位时,商代以亳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谥号敬王,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
雍己,姓子名伷,是中国商朝的君王,前任君王太戊子,小甲之弟,继小甲之后为国君,然而据甲骨文周祭卜辞。定都于亳。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侄子中丁继任。《太平御览》引《史记》、今本《竹书纪年》雍己在位12年,《资治通鉴外纪》及《通志》则说在位17年。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2](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太戊死后,庙号中宗[2],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由其子中丁继位。太戊后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绩,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经验,《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太戊曾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七年,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从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王孟因断粮,困在半路,只能吃树上结的果实,穿树皮,住在荒山里。王孟一辈子单身自处,天帝怜悯他无后代,在他睡梦中从背肋间跳出两个儿子。儿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后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这地方男子越来越多,因此称为丈夫国。求药之事大抵渺渺,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猜测,太戊时期的商朝大概与西戎有所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