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以宋徽宗为主视角---------
等宋徽宗重新恢复意识,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对他来说,昨天朝堂上宰执大臣的奏报,就像做了个噩梦,只是噩梦难醒。
“官家,官家!您可醒了!”宋徽宗一恢复意识,便听得皇后带着哭腔在他耳边轻语。
宋徽宗缓缓睁开眼,皇后和他最宠爱的乔贵妃此时都面容憔悴,明显是已经侍奉他多时了,而太子赵桓、郓王赵楷,两位他最重视的皇子,也端着药碗跪在他床边,一副贤妻孝子绕身前的温馨场景。
可惜宋徽宗一张口便是叹息,“唉”,这么快醒来其实非他所愿,他心底是隐隐希望自己能一直晕到金兵退去的,只听宋徽宗哑声问赵桓,“前朝可有消息?”
赵桓听到宋徽宗这么问,身上的寒毛便抖了三抖。赵桓九岁丧母,为储十年,又常年不被父皇喜爱。这些经历让谨慎已经成了赵桓的生理反应,寒毛一抖,他便知道情况不妙。于是赵桓私下揣摩,他父皇这么问,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他怎么答都是错的。他不回答前朝状况,是不对的。身为储君,对金军侵境这样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不闻不问,这叫不分轻重。他将前朝状况答得井井有条,是不对的。父皇重病,他不因为父亲的病痛表现得六神无主,反而堂而皇之地接管起父亲的事业,这俨然是目无尊长,不孝子孙。既然怎么答怎么错,自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赵桓求稳做个孝顺的好儿子就是。
所以,只见皇太子膝行到徽宗近旁,道,“前朝之事,自有诸相打理,孩儿一心在父皇身上。”
宋徽宗叹一口气,虽然他对赵桓的回答颇为不满,但太子纯孝,也算是一个安慰。徽宗点了点头,道,“传蔡攸进宫。”
蔡攸早就在前殿等候徽宗传召多事了。他最新收到的消息,都需要立即禀报皇帝。常胜军主帅郭药师已于12月8日打开燕京城门,整个常胜军全体降金;广阳郡王童贯竟然抛下西北军政大局,丢盔卸甲逃回汴梁。这样大的事情,整个宰执团队都一筹莫展,等着皇帝帮他们拿主意。蔡攸正了正帽子,揣着这两条新鲜热乎的奏报,迈着故作稳重的方步准备面圣。
一面走,他一面想怎么说,昨天皇上听完他们禀报军情直接就吓晕了,而刚刚太医也说皇上心悸受惊不可再有惊吓。这样的状况,使得他踌躇了,等到了宋徽宗病榻前,见到皇帝惨白的脸,蔡攸当即打定了主意,只见他双膝跪下,柔声道,“官家,前线尚无消息传来,请安心养病。”
对于宋徽宗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两线战事吃紧,怎么可能没有消息呢?徽宗让赵桓和赵楷将他扶起,厚厚的枕头放他背后,使得徽宗可以将蔡攸看真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徽宗追问。
“不过是些双方胶着的奏报,还没有笃定的消息。”蔡攸恭恭敬敬的答。
“嗯,”宋徽宗略微安心,但心里终究无法踏实,“尔等诸相公,可要共议战事,仔细备战啊。”
蔡攸答应着,半躬着身子退下,给宋徽宗留下一个和平的皇城来掩耳盗铃。可是,战争的步伐却不会因为顾念宋徽宗的病体而有丝毫减慢。当童贯十二月十六日从太原逃遁回东京,进宫面圣;而次日,金使进京耀武扬威,扬言吊民问罪于宋廷。形势之危急,状况之艰难,连宋徽宗都找不到理由逃避现实了。他不得不召开议事大会,询问此局如何破解。
“陛下啊,鄙臣虽有杀贼之心。然,金军势强,我军势弱,如若迎战,我军必然一触即溃。到时,鄙臣还能用何力量守护圣驾啊!”当宋徽宗在朝堂上问起童贯为何丢下整个西北逃回京城,他涕泪交流。用最痛苦最决绝的口吻如上回答,就好似他的临阵脱逃是迫不得已,就好似他的抱头鼠窜才是真正的勇敢。
“太师”,宋徽宗不是一个明君,但他昏懦而不愚蠢,他听了童贯的解释,自然不以为然。然而,他环顾朝堂,如今还有哪位大臣可以托付?蔡京?不行,此人老矣;蔡攸?更不行,此人无能;白时中?不行,他从未处理过军事;李邦彦?别开玩笑了。至于朝廷内其他宰执近臣,个个都是风流人物,可以谈人生理想、诗词歌赋,可如何退敌,如何保他平安,却是生疏。而童贯,说到底主持军事二十年,如今兵临城下,除了他,又有谁可以仰仗?!人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徽宗无奈叹了口气,语气也不得不缓和了许多,“太师,如今局势,以你之见当如何?”
“官家勿忧,”不愧是收复(收买)燕云十六州的童贯,自己逃回京师,却还能不紧不慢的劝得皇帝。
“怎讲?”宋徽宗见童贯真的毫无担心之色,也是奇了。
“官家,金军虽然凶悍,每路兵马却不过三万人,其中又大多数是辽朝降卒,金人本部兵马不过一万。从前线到京城,我大宋尚有十余座重镇,金人纵使每座重镇都能攻克,兵马数量也必然大减。更何况,他们新占城池尚需分兵固守,兵马数又是大减。官家试想,纵使金人到我汴梁城下,恐怕也不过万人,而那时,我大宋勤王何止百万,以百敌一,何惧之有?”
好一个童贯太师,国家危机,他所想出的主意不是迎战,不是固守,居然是靠人盾打消耗战!然而,即使这样可耻的见解,竟也是宋徽宗几天来所得到的最大慰藉!
金座上的宋徽宗苍白着脸连连点头,“太师有理,朕无忧亦!”心里定了,宋徽宗也恢复了些许理智,又想到还需兵马勤王。西军连年与西夏对决,战斗力最强,于是,只听宋徽宗道,“传旨,召熙河经略使种师中,率本路兵马入援,拱卫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