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5600000005

第5章 管理漫谈(5)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业基础高下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真正能够采取分层次的评价才是教育成功的核心。没有分层次评价,你只是口头上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没有分层次的评价,你不可能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发展;没有分层次的评价,你不可能发现并激励学生自身含蕴的巨大潜能。学生都是向善的,都是渴求成功的。每一次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增添几分自信,每一次失败的打击都会在他脆弱的神经里增加几分自卑。有了自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等于有了阳光有了雨露有了昂扬向上的动力,失却了自信会让他们的一切都黯淡无光。

分层次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评价的杠杆,承认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都用功了,都努力了,而且他们的努力与用功都有效果了。这种努力——见效的过程会激励学生去探寻下一个努力——见效的过程。如果这样的过程经历了多次,即便有那么一两次不见效也不至于对他们打击过大——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失手,且看下次——如此的循环往复给学生带来的一定是他们学业成绩、人生修养的螺旋式上升。相反,如果学生们经历的是努力——不见效——再努力——再不见效的过程,即使再高明的老师恐怕也无法鼓励出学生前进与努力的劲头,毕竟屡败屡战永不气馁的人是少数,何况他们只是中小学生!

当然,分层次评价并不是将评价的尺度确定在学生的实际水平线下,用讨好学生的方式拍学生的马屁,那样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如同努力学习不见效果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一样,不努力就有效果的评价同样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无原则的肯定与表扬只能让学生轻看你,并不会增加你的亲和力。如果说个别老师在课堂上尺度不好把握,存在一定程度过度表扬的话,那么在设计评价时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在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准上面,否则,同样不仅仅是劳而无功,贻害是必然的事情。

衡量教师教学计划完成的唯一标准

最近在听课反馈的时候,每当我向讲课老师提出,讲授内容过多、进度过快,大部分学生如堕云雾、不知所云的时候,常听到的解释便是:没办法,教学任务太多,不这样就完不成教学计划。似乎如果完成了他所说的“教学计划”,做教师的责任就已尽到,剩下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可以问心无愧了。

这是目前许多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片面理解“教学”二字。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才是“教学”二字的全部内涵。只强调“教”,不管学生“学”的情况,这至少丢弃了50%的“教学”任务。

误区之二:将计划任务与实际效果割裂开来。任何行动总要有计划,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做计划时,是依据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与把握,还是依据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接受能力,就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安排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果我们是以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那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规定的内容,至于授课效果,则是次要问题了。任务优先还是效益优先,是衡量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教育是不是能够求实效的关键。

误区之三:只注意了手段而忽视了目的。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科学、健康而全面地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的讲授只是外因,而学生能动地学习才是内因。忽略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最基本的辩证法,也难怪会出现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懵懵懂懂地学,工作过程都不愉快,结果出来都难欢欣。

有了这三个误区,教学效果可以想见。过去有人这样分析,只要老师按照自己的思维讲,就一般情况而言,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三分之一时而跟上时而跟不上,还有三分之一干脆是在听天书。听不懂就没兴趣,没兴趣就难坚持,听不懂课还能在课堂上不捣乱,那是具备很高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趴到桌子上睡大觉那是给足老师的面子了。有人说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制造”差生,其言不谬。

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学生从小学出来到初中,由于学校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生本人接受能力的原因等等,实际上是存在差异的,不承认这个差异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问题是现在的老师多数都敢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而增加教学内容、加大教学难度,却没有几个老师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材”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教学内容。说到底,这是“教材神圣化”的结果,似乎不把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讲完就是没完成任务,孰不知对于相当数量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你降低教学要求他还可能小步前进,如果你只知道讲你的教材,不顾及他的接受能力与态度,最终只能导致他的大踏步地后退——因为你让他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丧失了自信,没有了尊严。同时,智育的失败还会引起一连串的恶性反应,极易造成他们刚刚搭建起来的脆弱人生框架的坍塌,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有关专家一再呼吁,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选教材进行增、删、减、改——目的就是求得教学的正效应。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压担子是实事求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减负也是实事求是,而且后者更需要解放思想。

我们必须牢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健康而全面地成长,因此,学生成长的状态与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舍此没有第二个标准。

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学生

人们习惯于用既定的语言表达未定的意思,或者只凭简单的化用便想把事情表达清楚,比如一些校长常常化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张口便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生”,似乎只要学校是“铁打”的,学生出来也一定就是“铁打”的。不明白学校其实不是营盘,学校是不是铁打的,关键不在校园建设得好坏,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软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甚至经济基础是否足够的雄厚,关键看是否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支铁打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所“铁打”的学校。因此,与其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生”,不如说“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学生”。

所以说“铁打的教师队伍”,是因为教师队伍对于学校极端重要。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学的主体。由于受教育者成长的方向性、渐进性、可塑性与必须引导性等种种特点决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可能成为如同有人所说的那种“市场供求关系”,教师不可能更不能够“唯”学生的需要“是听”,他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搀扶、鼓励和激发作用。这些作用发挥的程度,就是检验这支队伍“硬度”的重要标准。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校风如何,并不是学生如何能耐,从根本上说是这所学校教师学术风范、精神风貌、教学风格的集中表现。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如此的例子不只一个西南联大。

既然对于一茬一茬的学生来说,教师队伍是一座“营盘”,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座“营盘”经营成铁打的营盘呢?我以为主要有三点:

1.强调专业成长,淡化职务职称。

过去,不少学校教师的成长集中体现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到中小学教书,在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之后,教师们的成长主要标志就是职称了,从初级教师到中级教师再到高级教师,一个一个台阶向上迈。由于教师职称制度的终身性,常常使一些教师感到评上高级职称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少教师在职称评审前后工作态度的强烈反差,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这种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针对这样的制度弊端,有些地方采取了高级职称复评制度,有些地方采取的则是职称评聘分开,前者虽然解决了职称终身制带来的问题,但中级、初级如果也都如法炮制搞复审,不可避免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后者则纯粹是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之下无可奈何的改良——既然他没有相应的水平就不要评审通过他,何必评过以后再不聘任呢?

但是,如果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因为上述问题说穿了是围绕职称来展开的思维方式,“职称中心论”永远落实不了“能力”的地位,要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地位,必须真正树立“能力中心”的思维方式,创设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提供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重用“斩将搴旗”者,鼓励“奋勇当先”者,鞭策暂时“落伍”者,淘汰压根儿就没“入伍”只想滥竽充数者,倡导没有教书育人的本事在学校混不下去的风气,引导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激励教师们争当学科带头人,一步步扩大自己的专业影响力,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教书育人当成可以终身追求的事业,当成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目标。

2.强调教师学养,强化人文精神。

一个时期以来,科学教育的张扬与人文教育的缺失诱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出台了一些轻描淡写的措施,如实施高中学生会考制度,结果这一制度不仅没有解决人文学科的弱化问题,反而成了一些权力部门敛财的工具。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仍然需要从教师入手。陶行知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如果不愿学习,学生不可能热爱学习;教师如果人文素养丰厚,学生必然会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之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所以,学校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师学养的提高,无论社会科学教师还是自然科学教师,都要认真提高自身的学养,自觉学习研读充满人文精神与人生智慧的书籍,要有“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谦虚与正气,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与学术造诣。十三中学的焦永战老师,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现在从事化学教学,但他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论语》、《老子》、《易经》、唐宋诗词多能出口成诵,西方哲学、艺术大师的著作也多所涉猎,他讲课常常不经意间就将学生带入奥妙无穷的知识海洋,又能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解疑释难,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爱戴;同时,他终日与书作伴,与经典为伍,平和待人,与世无争,潜心学问,安贫乐教,深得教师们的好评。事实证明,学养深厚的教师都是人文素养丰厚的教师,学养深厚的教师群体是涵养学校正气的基本力量。

3.强调理性思维,外化成功经验。

记得一位学者说过,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不乏教学能手,但缺乏教育专家,主要原因是自己成功探索出来的教学经验,往往只是自己知道,一没有进行理性的螺旋上升实验,二没有将这些经验外化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成果。这不是个别现象,而且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与行政部门的倡导、地区学术文化空气有一定的关系。在大环境并不十分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小氛围寻求突破。我们在学校倡导教师们于教学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科学总结。在倡导理性思维的过程中,不要怕教师们写出了自己尚未做到的工作。只要它存在于教师的理性之中,这次没有做到的,下次就会做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外化为论文与成果,不仅会启发别人,更重要的是条理自己。在模糊中前行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有清晰的条理。理性是高级动物与低级动物的本质区别,理性也是区分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书匠的本质特征。

有了这三条,再加上持之以恒,教师队伍这座“营盘”就基本可以算做“铁打”的了,许多成功的学校经验表明,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以少胜多的教育谋略

如今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在课程改革的呼声之中,日渐让人们看清了问题的所在。所以,尽管旧教材的繁难偏旧弊端很多,但由于积弊已久,新教材虽在“偏旧”的改革方面大刀阔斧,而在“繁难”上并没有大的动作。尽管部分专家提出,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你手中的教材进行增删减改,从而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但由于国家课程一统天下时间太长,多数教师、校长甚至教育行政部门仍将国家课程计划当圣旨,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专家的话也便成了初春的雷声,很难滴下几滴雨来。

我们的课程改革之所以会改成这个样子,怕就是因为对“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看得太重了。一些专家特别是教育行政官员,常常津津乐道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比西方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成功,理由是我们的孩子在相同的时间里比他们的孩子学的东西多,我们的孩子在各个学科国际奥林匹克比赛中获奖的名次比他们的孩子高,但却基本不看我们的孩子对教材内容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不看我们的孩子在现行的教材之中是如何进行根本不符合他们年龄、体能与智能的苦斗。

同类推荐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爱上写日记(小学一、二年级)

    爱上写日记(小学一、二年级)

    日记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供了个人空间。小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开拓眼界和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本书指导小学一二级学生真实地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锻炼写作能力,并对成长中的烦恼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环境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 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秧歌和鼓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秧歌、鼓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河南秧歌;山西秧歌;陕西秧歌等。
  • 教你制作日常电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教你制作日常电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日常电子(最新版)》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系统的介绍了有关生物标本创意制作等方面内容,并附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步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日常电子(最新版)》不仅能丰富青少年朋友课余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热门推荐
  • 炮灰掉那个女主

    炮灰掉那个女主

    【片段一】来人俊逸出尘,嘴角却挂着与其高贵优雅的气质不符的邪笑。“你怎么在这里?”叶笙吓了一跳,。“怎么,难道要我眼睁睁看着其他男人占有你?”谢卿将手伸向透过窗纱洒落的星星点点的阳光,瞬间白皙修长的手指间便握了一枝幽紫色的花,花开两瓣,花心是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叶笙咬牙切齿,红了耳朵尖,“你要施舍我让我能回自己的位面吗?”谢卿失笑,他谢卿就那么像好人吗?他只是为了自己罢了。“笙笙,若我入轮回苦海十世,你可会等我生生世世?”叶笙不禁笑道:“你的十世轮回换我生生世世相伴,我岂不是亏了?”谢卿不语。失去记忆的十世轮回,必须忘记叶笙的苦海轮回,若他丢了本心,笙笙,你可还会忆起他谢卿?
  • 从神迹走出来的强者

    从神迹走出来的强者

    最逆天的修炼天赋;最强的战法攻击;最威武的战兽坐骑。当神图一分为二,我便背负起了与天共存的艰难职责。神将之位,已为我筹备多时,今日,我号令诸君,只为壮我尊者神位!
  • 三国小小鬼师

    三国小小鬼师

    深受帝君恩泽,欲思君报国。奈何天道已坏,天下灾祸横生。汉室江山名存实亡,摇摇欲坠。天下豪杰四起,乱世得一功名。群雄割据,战火连天。汉室终将易主还是再次登封。在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汉末。看着小小的书生如何玩转战场、官场、情场。
  •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顾盼遇见小时候的玩伴陆远,他已经变成无所事事的小混混。陆远不愿与顾盼相认,他已不懂爱人。陆远可以跟其他任何一个人嬉皮笑脸打情骂俏,唯独顾盼不行。别问他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他就是做不到啊!所以陆远极力疏远顾盼,却被老板的女人艾丽和他的大哥廖哥陷害,不得不亡命天涯,逃往澳门。最后,却只有顾盼对他不离不弃,倾心相助。最后陆远望着顾盼那一眼,真是山长水远的柔情,到了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早已情根深种。顾盼却说,陆远,别轻易许诺未来,未来它永远也不会来。陆远,真的没关系,余生就让我来守你护你,予你深情。
  • 都市虚拟人生

    都市虚拟人生

    我叫道非,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加入同学的游戏工作室。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怪人,并且发生了很多光怪陆离的脱轨事件。没有办法复活的灵魂,游戏里的杀人事件,隐藏在黑暗中的黑客组织,大公司中的权力斗争……我都想不到我的人很能够如此精彩。
  • 军事演习与军事训练

    军事演习与军事训练

    本书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军事制度、神秘无限的军事演习、令你着迷的军事航模、火力强大的王牌军事武器和叹为观止的新概念武器等内容,
  • 倾国倾城:丫鬟不为妃

    倾国倾城:丫鬟不为妃

    艺校校花因拍戏坠楼,离奇穿越。人家穿越都是王妃公主,最不济也是个小姐,她穿越过来却是个又丑又臭的男人,都怪导演的剧本啊。一心想回家的她,相信只有在暖香阁的二楼跳下,就可回家了,可纵身跳下,却被美男接住。想死都死不了。没有工钱的花匠,王爷的贴身丫鬟,暖香阁的花魁,被迫嫁给邻国君王,白胡子老头的徒弟,认识温文尔雅的大师兄……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国学管理

    国学管理

    本书以道、术结合为宗旨,从思想、实践、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儒、道、法、兵、墨、纵横等诸子百家的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主张和管理模式,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业、变革、守业、亡国、治国安邦国学思想的管理智慧,详解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监察与控制管理、任吏与考核、地方行政管理四条线的演变、特征和作用,全面展示了国学管理精深微妙的管理艺术,以求为管理者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两方面的帮助。
  • 夜火车

    夜火车

    《微阅读1+1工程:夜火车》作者常聪慧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我是一个墓童

    我是一个墓童

    十四年前,一只马戏团的猴子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墓葬,一个在那时被用来殉葬的六岁男童却神奇地在地底存活了近80年,墓童体质特异,天生通灵,后又遇上了“头脑简单”,却力大无比的大马。从此开始了一段冒险而又刺激的诡异经历...PS:新人新书,求收藏,没事留个言啦,在此谢过哈~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