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4100000007

第7章 秦汉蝗灾及其防救

秦汉时期的第一次蝗灾记录是在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最后一次蝗灾记录是在献帝建安二年(197年)。第一次螟灾记录在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最后一次螟灾记录在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秦朝史料中没有蝗(螟)灾记录,两汉共发生蝗(螟)灾74次,其中西汉20次,东汉54次。西汉平均11.55年一次蝗灾,东汉平均大约3.6年发生一次蝗灾。东汉蝗(螟)灾害的发生频次大大高于西汉。蝗(螟)灾害的发生有着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鉴于螟灾次数很少,故与蝗灾一并讨论,不再单列。

一、秦汉蝗灾时空分布

(一)秦汉蝗灾时间分布

1.秦汉蝗灾年际分布

秦汉时期蝗灾年际分布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平衡性。既有较长的无灾年时间区间,又有连年发生蝗灾的时间区间:从前206年到前159年,长达48年的时间里没有蝗灾记录。前158年发生两次蝗灾之后,又连续10年没有蝗灾。前147年和前146年连续2年发生三次蝗灾之后,连续9年没有蝗灾。前136年发生蝗灾后连续5年没有蝗灾。前130年发生螟灾、前129年发生蝗灾,其后,长达16年没有蝗灾。前112年发生蝗灾后连续6年没有蝗灾。前105—102年蝗灾连续发生了4年之后,连续10年没有蝗灾。前90—89年连续发生两年蝗灾后,连续30年没有蝗灾。前58年发生蝗灾后,连续58年没有蝗灾。公元2年发生蝗灾后连续8年没有蝗灾。公元11年发生蝗灾后连续9年没有蝗灾。公元21年、22年连续2年发生蝗灾之后,连续6年没有蝗灾。公元29、30两年接连发生蝗灾之后,从公元31年起到公元45年止,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无蝗灾;公元52—56年连续5年有蝗灾,而公元73—91年,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无蝗灾;公元110—115年连续6年有蝗灾,而公元137—152年,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无蝗灾;公元153—158年,6年间有4个年份有蝗灾,公元167—176年连续10年无蝗灾;公元177、178年连续2年发生蝗灾之后,公元179—193年15年无蝗灾;公元194—197年连续4年有蝗灾,但公元204—220年则长达17年无蝗灾。

秦汉蝗灾在年际分布上具有很强的连年发生特征。西汉共计18个年份发生蝗螟灾害20次,其中有4个连续发生期,连续发生年份竟达10年份,占到总年份的56%。东汉时期共有37个年份发生蝗灾,其中连续发生期竟然达到10个,连发年份达29年之多,占到总发生年份的78%。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蝗灾有着很强的连年发生特征。

虽然蝗灾具有很强的连年发生特征,且在东汉时期最长连续发生年数也有长达6年的记录,但其总的年际分布却并不是高度集中,而是一个个的连发期分散到了长达355年的时间里(前158—公元197年),明显有着“小集中,大分散”特征。

螟灾发生次数比较少,秦汉时期共计有9个年份,秦没有螟灾,西汉只有1个螟灾年份,其他8个螟灾年份全在东汉,这八个螟灾年份中只有1个连续2年的连发期,灾年间隔最短的九年,长者则达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螟灾不是秦汉时期的主要灾害。

秦汉时期,共计有74次蝗灾,平均大约6年一次,发生率约16.8%。

蝗灾发生率最高的时期是安帝时期,19年间发生蝗灾11次,该期平均约1.7年一次蝗灾,发生率达58%;计有8个蝗灾年份,平均约2.4年就有1个蝗灾年份;安帝时期8个蝗灾年份中有1个连续6年的发生期和1个连续2年的连发期,蝗灾连续发生年份高达100%,属于高度连发期。其次是光武帝时期,33年间发生蝗灾12次,平均2.75年1次蝗灾,蝗灾发生率约为36%;计有10个蝗灾年份,平均3.3年出现1个蝗灾年份,该期蝗灾也具有高度连续发生的特征:两个连续2年,1个连续6年,全都是连年发生。东汉章帝、桓帝时期也属于蝗灾相对高发期,分别平均3年1次。东汉和帝时期平均约3.4年1次蝗灾,也是蝗灾发生较多的时期。

西汉景帝、武帝、王莽以及东汉明帝、顺帝、灵帝、献帝时期,蝗灾发生频率都较低,平均5年或5年以上才有蝗灾年份。

西汉文帝、宣帝、平帝时期蝗灾都是只有一两次。汉高祖、惠帝、吕后、昭帝、元帝、成帝、哀帝、孺子婴、更始帝以及东汉殇帝、冲帝、质帝时期没有蝗灾记录。

2.秦汉蝗灾年内分布

秦汉74次蝗螟灾害中有具体月份记录者35次,时间具体到季节者21次。大多数蝗螟灾害的发生时间是比较明确的。

秦汉时期蝗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冬季也曾经有蝗灾记录。具体到年内各月,则主要是发生在从三月份到九月份这七个月中,其中三月、四月、五月、六月这几个月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比较大。四月份和六月份两个月份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三月份和五月份,再次是七月份,八月和九月发生蝗灾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十二月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更小,一年间一月、二月、十月、十一月在四百多年间没有蝗灾记录,可以认为这四个月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最小。蝗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年中有四月份和六月份两个高发期。

两汉相比较,东汉蝗灾次数明显多于西汉,西汉蝗灾的高发期在秋季,东汉蝗灾的高发期在夏季。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一月、二月、十月、十一月都没有蝗灾记录。

(二)秦汉蝗灾空间分布

秦汉时期,地点具体的蝗灾共计30次,西汉4次,东汉有26次。蝗灾记录最多的地区是司隶,高达15次之多,其中,西汉两次,东汉13次;其次是兖州,有4次记录,西汉1次,东汉3次;豫、青、徐、凉四州东汉时期各有两次蝗灾,西汉时无蝗灾记录;冀、扬二州东汉时各有1次蝗灾,西汉时无蝗灾记录;荆州西汉时有1次蝗灾记录,东汉时无蝗灾记录,西汉时的朔方无蝗灾记录,交、幽、益三州两汉均无蝗灾记录。

螟灾秦汉时期共计有7次,全发生在东汉,并州一次,其他6次全在司隶。

许多时候,可能是由于蝗灾的灾区面积太大,只是记作郡国蝗、六州蝗、九州蝗、十州蝗、天下蝗等。

可见,秦汉蝗灾具有灾区面积大的特征。全国共有13个州,竟然有一年内(112年)10个州发生蝗灾的记录。另外,郡国八十蝗;六州蝗;九州蝗;六州大蝗;七州蝗等记载也充分证明了我国蝗灾很容易超大面积爆发,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

东汉的京师洛阳及其以东的沿黄河地区和淮河流域是蝗螟灾害的重灾区。北方只有幽州无蝗灾记录,长江以南只有扬州有发生蝗灾的记录,益、交二州则无蝗灾记录。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地处西北边陲的凉州也屡次发生蝗灾。

二、秦汉蝗灾成因

(一)现代蝗灾成因观点

导致我国大面积严重蝗灾的蝗虫叫东亚飞蝗,这种蝗虫繁殖力强,对温湿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分布区域广泛,食源广泛,饥饿的蝗虫甚至会对人畜等进行攻击,历史上曾有这种蝗虫吃猪、吃人的记载,如晋天福年间(936—943年),“天下大蝗,连岁不解,行则蔽地,起则蔽天……入人家舍,莫能制御,穿户入牖,井溷填咽,腥秽床帐,损啮书衣,积日连宵,不胜其苦”,“唼啮群豕,豕困顿不能御之,皆为所杀”。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河南飞蝗食民间小儿。每一阵来,如猛雨毒箭,环抱人而食之,顷刻皮肉俱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蝗,人有不辟路径为蝗所食者”。更严重的是,这种蝗虫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能够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危害范围极大。

秦汉时期蝗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从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之进行分析。

1.秦汉蝗灾形成的气候环境

蝗灾的发生与气温有关,蝗虫的卵孵化成幼虫需要一定的温度也需要一定的湿度。根据竺可桢、王子今等人的研究:西汉正是我国历史上的气候温暖湿润期;东汉正处于由温暖湿润期向寒冷干燥期的转化期。相比较,东汉的气候环境可能更有利于蝗虫的繁衍生息,这也可以从东汉时多次爆发大蝗灾得到证明。

2.秦汉蝗灾形成的地理环境

蝗灾的形成与黄河中下游松软的黄土有很大关系,这种黄土不仅松软透气性好,而且直立性好,特别适合蝗虫产卵及其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出土。黄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几乎全是这种黄土层。黄河河道很宽,存在着大面积滩涂,面积广大的滩涂正是蝗虫繁衍的乐土,再加上西汉后期黄河于魏郡决口,黄河河道从魏郡以下南流入海,80多年间,从魏郡以东黄河基本上没有明确而固定的河道,“漭瀁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灾及兖州、豫州,形成了面积更加广大的滩涂,为蝗虫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公元70年王景治理黄河以后,虽然修筑了河堤,使得河汴分流,但王景所修黄河大堤的堤间距很宽,滩涂面积还很大;再者,黄河回归旧河道以后,原来乱流时期河水所及地区短期内也是很难恢复耕作的,这些地区涉及到兖州、豫州两个州的广大地区,遗留滩涂也成为蝗灾的策源地。可以认为,黄河在西汉末年的溃决以及60年后东汉对黄河的治理,恰恰给蝗灾的频繁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地理环境。

3.蝗灾与水灾、旱灾有密切关系

蝗灾的发生与水旱灾害有着密切关系。诸多学者对此都有论述,如马世俊认为蝗灾发生于水灾旱灾的交替中,因为水旱使沿河、滨海、河泛及内涝地区出现大面积的荒滩或抛荒地,即形成了适宜于蝗灾发生并猖獗的自然条件。西汉时,气候可能更加湿润,地表水可能更多,不利于蝗虫繁殖,因此,必当天旱地表水减少时节,蝗灾才屡屡暴发。西汉蝗灾与干旱的对应关系相当明显。如,前158年旱蝗,前147年旱蝗,前129年旱蝗,前105年旱则导致从前105到前102年连续4年的蝗灾,公元2年旱蝗,公元22年旱蝗。东汉时期,旱蝗、水旱蝗灾之间的伴发关系表现得相当明显,蝗灾频繁发生与当时水旱灾害连年交替发生有很大关系。如:公元28年东郡以北地区发生水灾,公元29年发生旱灾蝗灾;公元54年水旱蝗灾同年发生;公元95年发生水灾,第二年即公元96年便发生蝗灾;公元107、108、109年连年水旱,公元110年六州蝗;公元110年水旱蝗(六州蝗),公元111年水旱蝗(九州蝗),公元112年三月十州蝗,公元112年水旱蝗;公元129年水蝗;公元166年水旱蝗;公元197年水旱蝗。

满志敏先生在谈及干旱作为影响蝗灾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时说:“干旱与蝗灾的统计关系非常良好,史书上常把旱蝗并列一起记载。这里无须引证更多的史料记载,只要简单地提到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其一,陈家祥在研究历史蝗灾中已经得出中国蝗灾与干旱有良好的统计关系。其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在编制《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时,把蝗灾作为气候上干旱的间接指示。”就两汉史料来看,有很多年份旱灾蝗灾同时发生,有时连续旱蝗灾害。公元29、30年连续2年;公元112、113、114、115年连续4年;公元194、195、196、197年连续4年发生旱蝗灾害。

(二)秦汉蝗灾成因观念

秦汉时期,人们认为蝗虫生于水,故称蝗灾为“鱼孽”。汉代人对于蝗灾成因的认识主要是受天人感应观的影响,往往把蝗灾与当时发生的国家大事附会比照。

首先,认为统治者胡听乱信、听信谗言是“有鱼孽”即有蝗灾的原因。《后汉书·五行志》引《五行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时则有鱼孽……”

其次,认为国家兴师动众与周边民族发生战争是招致蝗灾暴发的原因。如两汉书《五行志》在记载蝗螟灾害时,常常附载前后发生的战争作为解释。《汉书·五行志》载:“景帝中三年秋,蝗。先是,匈奴寇边,中尉不害将车骑材官士屯代高柳。武帝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也。是岁,四将军征匈奴。”顺帝永建五年,“郡国十二蝗。是时,鲜卑寇朔方,用众征之。永和元年秋七月。偃师蝗。去年冬,乌桓寇沙南,用众征之。”

再次,认为皇帝大臣等贪得无厌为政严苛会招致蝗灾。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汉书·五行志》则归因为“王莽秉政”。桓帝永兴元年七月,三十二个郡国发生蝗灾,《后汉书》的记载认为是“梁冀秉政无谋宪,苟贪权作虐”所引起的。光和元年,汉灵帝诏策询问“连年蝗虫至冬踊”的原因,蔡邕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他说:“臣闻《易传》曰:‘大作不时,天降灾,厥咎蝗虫来。’《河图秘征篇》曰:‘帝贪则政暴而吏酷,酷则诛深必杀,主蝗虫。’蝗虫,贪苛之所致也。”

最后,认为是皇帝大臣为政不善、冤狱不理造成的。据《后汉书·和帝纪》记载:和帝永元八年“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就是说探究蝗灾原因的人往往把导致蝗灾的责任推到有关官员身上,认为是有些官员为政不善、冤狱不理造成的。和帝还因为这事下诏自责并谴责大臣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专咎自下,非助我者也。……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安帝元初二年五月,京师旱,河南及郡国十九蝗。安帝于五月甲戌日下诏,也认为灾害原因是自身为政不明,处理事情不恰当造成的,对此,安帝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同时,又认为蝗灾的暴发与各级官吏瞒报灾害有关,瞒报灾害就是“欺天”即欺骗上天,这种欺天行为将遭到上天降灾的惩罚。又指出,要想消弭灾害,必须赶快实施“假贷”等赈灾措施以安抚百姓。其诏曰:“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灾异不息,忧心悼惧。被蝗以来,七年于兹,而州、郡隐匿,裁言顷亩。今群飞蔽天,为害广远,所言所见,宁相副邪?三司之职,内外是监,即不奏闻,又无举正。天灾至重,欺罔罪大。今方盛夏,且复假贷,以观厥后。其务消救灾眚,安辑黎元。”

三、秦汉蝗灾防救

秦汉时期对于蝗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节约、捕杀、禀贷、薄征、赐爵、祈禳、皇帝责己谴臣、选士等。

(一)节约

节约即节省开支。蝗灾危害严重,物资匮乏,节省开支是很好的抗灾措施。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四月,大旱,蝗。于是,汉文帝下令“减诸服御,损郎吏员”。

(二)捕杀

在中国古代,人们多认为蝗虫是神物,祈祷敬送者多,很少有敢于捕杀蝗虫者。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敢于下令捕杀蝗虫的人物之一。王莽还下令官府收购蝗虫,捕蝗多者可以得到奖赏。王莽地皇三年(22年)夏,“蝗从东方来,飞蔽天,至长安,入未央宫,缘殿阁。(王)莽发吏民设购赏捕击。”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已封为“安汉公”,是实际上的政府首脑,当发生蝗灾的时候,王莽果断下令“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

(三)禀贷

禀贷是古代常用的应对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如,光武建武六年(30年)春正月辛酉诏中说:“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存者,如律。”章帝建初元年(76年),“南部(南匈奴)苦蝗,大饥,肃宗禀给其贫人三万余口”。安帝元初二年(115年)五月,京师旱,河南及郡国十九蝗。安帝下诏:“……且复假贷……其务消救灾眚,安辑黎元。”

(四)薄征

薄征就是减免租赋,是常用应灾措施之一。和帝永元四年(92年)十二月壬辰,诏:“今年郡国秋稼为旱、蝗所伤,其什四以上勿收田租、刍稿;有不满者,以实除之。”和帝永元九年(97年)六月,蝗、旱。戊辰,诏:“今年秋稼为蝗虫所伤,皆勿收租、更、刍稿;若有所损失,以实除之,余当收租者亦半入。其山林饶利,陂池渔采,以赡元元,勿收假税。”安帝永初七年(113年),“八月丙寅,京师大风,蝗虫飞过洛阳。诏赐民爵。郡国被蝗伤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不满者,以实除之”。

(五)赐爵

安帝永初七年(113年),“八月丙寅,京师大风,蝗虫飞过洛阳。诏赐民爵”。

(六)祈禳

桓帝永寿元年(155年)以前,公沙穆迁弘农令。县界有螟虫食稼,百姓惶惧。穆乃设坛谢曰:“百姓有过,罪穆之由,请以身祷。”于是暴雨,不终日,既霁而螟虫自销。

(七)皇帝责己谴臣

汉代人认为蝗灾的出现是统治阶级为政不善造成的,所以一旦蝗灾暴发,作为一国首脑的皇帝往往谴己责臣,把招致蝗灾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和大臣们,希望通过勇于承担责任、改善行政作为来消弭灾害。和帝永元八年(96年)九月,京师蝗。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诏曰:“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专咎自下,非助我者也。……将何以匡朕不逮,以塞灾变?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

(八)选士

汉代国主们一贯认为蝗灾的招致是由于他们“统理失中,亦未获忠良以毗阙政”的缘故,为达消弭蝗灾的目的,往往下诏选举贤能的士人。如安帝元初元年(114年)四月,“京师及郡国五旱、蝗。诏三公、特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举敦厚质直者,各一人。”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闰三月戊戌,诏曰:“朕以不德……灾异蜂起……重以蝗虫滋生,害及成麦,秋稼方收,甚可悼也。朕以不明,统理失中,亦未获忠良以毗阙政。……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异者,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焉。”

对于蝗灾成因认识不科学,加上当时生产力落后,所以每当蝗灾发生时,人们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王莽虽然下令捕杀蝗虫,无奈他当政时间太短,且捕杀蝗虫的政策也没有被延续和继承。王充《论衡》也载有诸如“开沟灭蝗”之法,但在董仲舒“天人感应观”盛行之时,王充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无疑是有限的。直至东汉,史料所记蝗灾救治之法大多都是一些诸如“大赦天下”、“赐民爵”以及“减免田租”等措施,具体灭蝗的记载很少。灭蝗不力也是蝗灾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重生之三国刘琦

    重生之三国刘琦

    刘琦一个在历史长河里很快湮灭的人物刘启一个久经战场的特种兵重生使得二人成为一体天下风云再起争霸谁能登封!
  • 南明演义

    南明演义

    “日月崩鼎负苍生,四足立鹿入谁手?昭昭明玉兮碎裂,楚楚汉衣兮迹绝”、“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是一幕幕戏剧的重新演绎,只是悲剧、喜剧的性质在不断颠倒!本书以史实为依据阐述党争最为激烈、矛盾最为尖锐的南明时期,即以甲申年丁未日(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城为起点、1683年郑克爽投降为终点。采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传统叙述方式和新型演义体“章回节”为体裁,从明朝、清朝、大顺、大西四个政权角度分别叙述历史,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为明末清初的君王帝候、文臣武将、英雄豪杰、侠客民仕撰写一记悼词,奏响一曲哀歌,剖析王朝兴衰之因、党争权术之道、捭阖纵横之谋等。
  • 大明宦难情

    大明宦难情

    浙江松林富家公子李庆渝原是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终日无所事事踏山玩水游手好闲,后因反书(元记)被操家,双亲入狱死于酷刑,家道中落因差阳错入宫成为一名太监,从此经历一段繁复的人生之旅。
  • 皇帝首席秘书

    皇帝首席秘书

    他和风流才子相去甚远,却是万千闺秀少妇心中的白马王子,为了他,公主要出家,太后要改嫁,青楼女子把工罢,只恨名草已有她。他本科举正途出身,却极尽阿谀奉承,即便如此,士林学子把他作为偶像,正直大臣把他当成知己。他不曾位居庙堂之首,却是朝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范山皖,游走在权贵间如闲庭信步,一个贫寒之子的传奇人生……——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做过皇帝秘书!书友(非洲救世主)贡献QQ讨论群:109542541,热烈欢迎大家参与。
  • 空降三国当汉贼

    空降三国当汉贼

    占城池,收美女,揽人才,纵横天下,快意江湖,但看张伟的三国之行。
热门推荐
  • 妃常彪悍:帝尊晚上见

    妃常彪悍:帝尊晚上见

    因为一场算计,她被卷入在这奇异的大陆中苏琉,苍龙大陆苏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草包大小姐。再次醒来,谁知却早已不是这具身体的主人。说她是废物?那就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本姑娘到底是废物还是天才。灵力和内力双修的体质,你们有?这条黄金龙也是你们能瞎想的?斗灵力?还是比武力?上古炼丹术的秘方你们也配知道?于是,某腹黑配合自家媳妇说道,“是是是,他们都不配知道。”某女:……
  • 我的十个熊孩子

    我的十个熊孩子

    未婚的沐筱雁误当神珠是巧克力吃掉,无端怀孕,生下十兄弟,村人觉得她未婚先孕可耻,并且玷污了贞洁村的声誉,遂将沐筱雁和十兄弟赶出村子。沐筱雁带着十兄弟去到了城里投靠表伯,不幸得知表伯死了,却意外得到遗产,一间小房子,还有两万块钱,然而靠这一点钱,沐筱雁又如何抚养这十兄弟。富家子弟唐博洋被亲哥陷害,被赶出家门沦落街头,后来意外饿晕在沐筱雁家门,被沐筱雁捡回家。唐感激沐,帮沐照看孩子,渐渐担当起做父亲的职责,也慢慢爱上了沐。短时间内十兄弟就长成了大人,后渐渐露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十兄弟有着成人的面孔确是一颗孩子的心,他们调皮捣蛋,但是又懂事乖巧,他们总会让沐唐两人哭笑不得
  • 傲剑修神

    傲剑修神

    孱弱的少年,为了生存,一步步变强,变得更强……
  • 星级大管家

    星级大管家

    国际管家学院最年轻的理事楚流云,消失三年后归来,却得知自己叔叔的死讯。离奇的死亡,神秘的纹身,为了追查真相,意外成为了国内一家地产公司的小保安。“我想应聘的职位是管家”“你脸太黑”“我有这方面的经验”“你脸太黑”“你大爷的,咱能不说脸黑的事情吗?”“OK,你有名校的毕业证和物业管理师的资格证吗?”“好吧,我脸黑”。。。。。
  • 鬼夫哪里逃

    鬼夫哪里逃

    一年之内,六个姐姐相继离奇死亡,之后母亲变得诡异,一直想要让我穿上她亲手做的寿衣……一夜之间,村子里所有人都死去,而闺蜜肖然也变得诡异至极。突如其来的身份不明的明仁对我百般纠缠,每晚的噩梦缠身,地窖里的七口棺材,有着神秘光环的天机居士,让我陷入了一个接一个的漩涡,直到我嫁给明仁之后,才发觉,原来他每天晚上都会吸我的血……我仓皇而逃,却发现事情并没因此停止,随着布偶之谜的解开,我明白了明仁的真正身份,他的冥王位置却是抢了别人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夜恶魔,嗜血之魂

    血夜恶魔,嗜血之魂

    在23世纪,拥有一个传闻‘嗜血的恶魔如期而至,杀戮的鲜血染红了九月,残忍的血夜...’所谓九月的恶魔,就是在每年的九月出现的一名杀手,名为血魔,每到九月,ta便会接下九件任务,一一完成,代价是帮ta找到一把钥匙,如果在血魔完成任务后,没有血魔要的东西,血魔便会杀了那个人。有一个九月,血魔接到拿羽之戒的任务时遭到暗算,为了不被抓捕,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在爆炸时,一道黑白相交的光芒直冲云霄...重生,为何而来杀戮,为何而起重生的血魔,带走了谁的性命,又带走了谁的真心...看昔日血魔,如何在异世大陆玩转天下...
  • 上古世纪之道爷风流记

    上古世纪之道爷风流记

    带你装比带你飞,带你杵进垃圾堆,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网游,感受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尽在你瞅啥。“你瞅啥?”“瞅你咋地!”叮当,啪啪,卡卡,劈了啪啦!这就打起来了,战斗需要理由吗?很明显不需要,仅仅是因为一个眼神,就能引发战斗,来吧,上古世纪之你瞅啥!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网络游戏,带你体验真正的三代网游!ps:我承认名字很那啥,这本是短篇了啦!超级搞笑的轻松文。如果让各位观众老爷感到轻松,放声大笑了,还请多多投票,多多支持。ps:手一滑,分类搞错了,搞成了东方玄幻,我扶墙哭一会,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不过好伤心的感觉。
  • 七神之域

    七神之域

    强与弱,善与恶。讨伐神明,就此开始。恶魔的秘密,绝对的绝望,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 师父,别撩我

    师父,别撩我

    传说六界之外,有一极墟之地。无日月,无生灵,只进不出,乃一处囚禁之地。囚禁着上古神兽四大家族之一的神龟族最后一位继承人-卜神。因为我记性不好,所以已经忘了为什么我会一个人呆在这里了,也不记得我的家人去向。除了修炼,发呆还有睡觉,我找不出任何可以做的事情,我就一直困在这儿,出不去,也没人进来,没有朋友,孤零零像个傻子似的活了这么些年。我以为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殊不知有句话说的对,生活不会一直平静,总会起波澜的。所以,我波澜了,而且还很壮阔的那种。
  • 荒宇求生

    荒宇求生

    蚩获一个人迷失在了无尽的宇宙中,飞船几经波折,终于降落在了一个蛮荒星球上……咦?这玩意是什么啊?尝尝味道。咦?长得好可爱!尝尝味道!咦?如此猎奇的东西还没吃过呢!尝尝味道。咦?外星智慧生物?尝尝味道。咦?有读者?尝尝味道…哎!别跑啊!就说你呢!乖♂乖站好!========================================================欢乐向,略微(?)猎奇向。或许会有一些看着眼熟的生物或者物件,请务必不要追究其来源OTZ以上。对了,还有一句,如果有什么跟简介和书名对不上的地方……你来打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