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破旧立新,创新无所不在。创新是人类成长的摇篮和发展的动力。世界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人人更需要创新,人人也能够创新。要创新以适应世界形势,就要对创新概念有所了解。对我国企业来说,更多的企业要转变成创新型企业,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一、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是破旧立新
创新是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创新是创造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创新是更新,是制造新的事物或更改、变革。创新是发展、是为执行新的组合。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是新的组合的概念,既推动了创新,也促进了创新组合,使创新更上新的台阶与新的境界,达到新的水平。举凡新技术与原材料创新、与新元件、器件组合,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包装装潢创新的组合等,都可以创造出新的先进的生产力。而新的理论、新的理念与观念、新的制度与机制等,也可以形成新的文化,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
(二)创新的要求
(1)创新就是改革,变革一切旧有的东西,使之变得更好。
(2)创新是在已有成就基础上的突破。它是以深刻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前提,对原有事物的批判、继承、摒弃与发展,而不是简单、无知的否定,即“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3)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从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观念创新发展到理论创新。
(4)创新是突破原有的框框,要善于独立思考,不敢怀疑不行,要敢想、敢试、敢闯,有求异思维。如逆向思维、大改小、小增大、右变左、左变右、上变下、下变上……更新、更大、更小、更短、更软、更美、更……有无别的方法?!论企业创新第一章企业创新的概念。
(5)创新是“深入事物本质的、大胆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理论越是深入,它所包罗的范围就越广大,经验知识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愈小”(爱因斯坦)。
(6)创新、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怀疑、批判,对现有的否定和超越。
(7)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突破原有,就决定了创新过程、新思想、新观念、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8)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是依赖知识创新,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经济要赋予其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的涵义。
(9)创新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创新的基本特点
创新具有持续动态性特征。创新、技术、知识一般都会在长时间内发展,要持续动态创新,就要掌握创新的一些特点:
(1)概率性。指创新被应用于市场的概率。因为创新涉及到在社会系统首次实际使用问题,而一些重要的创新往往是在人们没有预料到的市场中首次使用的。据研究显示,一个项目若要获得商业成功,基础或前期应用研究项目的可能性一般为1%;后期应用研究项目或前期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分别是1/20和1/5;后期开发项目可能性是9/10。考虑创新运用概率性,可以节省长期开发费用。
(2)复杂性和保密性。多数创新都需要由多个有经验的人共同完成,而最高有创新性的组织一般都以专题的方式开展工作并将不同领域的专家召集在一起进行短期、密集的交流和封闭式沟通。其需要的技术是高新的,组织也是复杂的、保密的。
(3)从需求出发。创新必须有目的,有需求。研究表明,大约有70%的重大创新是由已被认识到的市场需求驱动的,而不是在新概念、技巧或技术出现以后反过来再寻找需求。思科公司认为,他们从来不生产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只生产客户需要的东西。
(4)创新执著性。只有执著追求,才能有效创新。创新是持续动态的、自觉的、全心全意投入的。创新需要执著于创新的人或创新斗士。
(5)耗时性。创新是指部件、子系统、系统和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按着看似无法预测的方式,沿着时间轴异步地相互作用,预定的时间表一般都无法准确地执行。
(6)多变性和不平衡性。创新多变性表现为急进、倒退和不可预见的延迟等现象,并夹杂着随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创新发展的不平衡性。
(7)直觉潜在的知识。真正的发明者经常以对问题的隐喻和类推的方法思考,按非线性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创新的层次
最常见的创新活动按其层次及有关组织和软件方法分为:
(1)简单解决方案。这是应用熟知的原理,用一个独特的方案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是最低层次的创新。
(2)系统解决方案。有的项目一般要求采取跨功能部门或者全面质量控制式的团队方案,通过工作计划和界面的规定再加上系统软件来协调,以系统解决方案。
(3)发明性解决方案。它超出了现有学科的既定范围,解决这些方案常要动员联网的个人和团队参与,主要靠科学规划、系统要求和可选择的软件测试来管理。
(4)激进创新。此类创新推翻了过去的模式,迫使重新评价旧规则,要求那些同许多系统有关者改变行为。他们一般要独立合作,靠科学规则、软件模型和系统限制来管理。
(5)全新现象。它不是仅仅对现有工业进行革命性变革,而是创造出一整套全新的规则和角色,使之在产业上形成全新的联结方式,它主要涉及独立合作,靠分类的定义、界面规则、网络和模型软件管理。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发展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是一系列社会和管理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首次在特定文化条件下转化为某一社会用途。技术创新包含了艺术、科学或技艺的新组合,用来创造为社会所用的物品或服务。创新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按照熊彼特的看法,“创新”是一个“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于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他还认为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你有创新时,才称得上是企业家,否则充其量只是一位管理者。
以上五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1)产品创新指创造一种新的特性或全部新产品。(2)工艺创新指采用一种新方法;在有关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不一定非要建立在科学新发展的基础之上,它还可以是以新的商业方式来处理某种产品。(3)市场创新指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有关国家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原材料创新指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5)组织创新指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二)熊彼特及其后继者对创新理念的探索和发展
(1)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或经济现象。
(2)创新更依靠大企业并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3)关于创新过程:①创新过程是技术的价值追加过程和战略优势形成过程。②技术创新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四种模式:第一,技术创新推动市场需求(影响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与市场脱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市场需求。第二,需求拉动创新(难以产生根本性创新):表达的市场需求→营销→研究与开发→生产。
(三)有关创新理念的发展
继熊彼特提出的“创新”一词后,索罗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提出了“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的“两步论”(1951年)。伊诺思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中提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订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1962年),把创新领域扩大。厄特巴克在《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提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1974年)。弗里曼在《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化转化(1982年)。英国经济学家P·斯通曼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家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人唐纳德·瓦茨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市场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中国学者对技术创新也进行了研究。例如,系统科学专家汪应洛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就是从新概念的建立,到形成物质生产力,并成批地进入市场获得收益的整个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主要是从创新的作用来定义创新的。他认为“创新”一词并不一定就是指研究,因为研究只不过是创新的一个工具。在《动荡年代的管理》一书中,他认为创新包括:第一,有系统地抛弃昨天。第二,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一种技术、一个工序、一个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求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中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第三,自觉自愿地以企业家精神来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开创一个新的工业为目标,而不是以发明一个新产品或修改一个旧产品为目标。第四,自愿在现存的管理结构之外,独立地建立一个开创性的冒险事业;自愿更新统计口径,以适应经济学和创新管理,以及为创新者制定合适的(非常不同的)补偿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