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6700000003

第3章 格林斯潘(Greenspan)的黑色遗产

格林斯潘在1987年8月11日到2006年1月31日期间担任美联储董事会的主席。他因在顺境和逆境时出色的管理工作而为自己赢得了一片赞扬声,并且在这片不那么名副其实的赞扬声中离职。《今日美国》评论称这位“曾红极一时的爵士乐队音乐家高调退隐了”。《华尔街日报》称“他的经济学遗产是靠结果说话的,而且看起来很稳妥”。《华盛顿邮报》援引他“近乎神话的地位”。

斯坦福华盛顿研究团队的首席战略家格雷格·瓦利尔(Greg Valliere)称他是一位“巨人”,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在其令人倒胃口的自传中称他是“大师”,该自传于2000年出版,正值格林斯潘那不切实际的计划瓦解之际。在这本书里,他向自己口称“象征着美国经济昌盛”的这位人士,表达了自己崇高的敬意。《金融时报》也称格林斯潘为“不畏背离法则的行动主义者”。而事实上,他将大量财富从公众手中转移到私人和自己中意的公司手中,他们当然会因其提供的服务而对其大加赞许。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称赞他平稳、有序地控制货币运转,指出他成功地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控制在低水平,是繁荣的化身,积累了以后众届主席难以企及的成就。

2004年,《神殿的秘密:美联储如何管理美国》(SecretsoftheTemple:How the Federal Reserve Runs the Country)一书的作者威廉姆·格雷德(William Greider)的说法却截然相反,他将格林斯潘列入“供职于现代美国政府中最为阳奉阴违的人物名单”之中。实际上格林斯潘利用“自己经济学巫师的崇高地位,向易受骗的国会成员和崇拜他的金融记者大肆散播虚假的观点,从而经常让政治对话误入歧途”。

《纽约时报》曾生动地描述了他是“引领美国经济度过多次灾难,并最终为美国经济迎来有史以来最长繁荣期之一的人。他为自己赢得了待人真诚的形象,经受住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股票崩盘,并在任职18年半后获得了比大多数摇滚明星更高的声誉”。如今兼作者、演讲者及金融顾问于一身的他,收入可能与摇滚明星不分上下。

据说他的《动荡年代的回忆录》(The Age of Turbulence)让他获得了850万美元的预付金,以及超过190万册销量的版税收入。他的巡回演讲也受到极大的欢迎,而演讲收入高达六位数之多。另外,他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即格林斯潘合作有限公司。其律师罗伯特·巴奈特(Robert Barnett)很早便说“实际上世界上的每一个大投资银行”都被他广泛的人际关系所吸引而想聘用他。

有价值的正是这些人际关系,而不是他提出的最好避而远之的市场建议。他不作为、欺诈、渎职、奉承他所代表的金钱利益集团,毫不关心经济繁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以此为代价一手操纵了史上最大股市泡沫的产生与破裂。

对于FIRE(金融、保险和房地产)领域的巨头来说,他无可指责,因为他不但让这些巨头大赚了一笔,还给了他们不少预警信息——告诉他们有价证券何时处于高价位,并在那时将它们抛出以获利。而不像那些普通投资者一样,当他们不牢靠的计划失败时被骗了个精光。

事实上,在2000年1月市场达到高峰的前几周,他称“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百年不遇的加速创新过程,这将以几代人未曾见过的步伐促进生产力、产量、公司利润的提高和股票价格的上涨”。

这和著名的经济学家兼教授欧文·费希尔在1929年股市暴跌和大萧条前所作的评论(在第一章中引用过)如出一辙。费雪坚持认为经济复苏的拐点已经出现,与华尔街如今为了欺骗那些易受骗的投资者而吹捧的做法一模一样,这些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多么容易上当受骗。无论之前上过多少次当,他们还是那么容易上钩。因此,骗子们占尽了便宜,特别是金融巨头,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

华尔街的“大师”帮助了他们,并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高峰时说:

高昂的股价已经降低了资本成本。结果,高科技设备方面的支出呈爆炸性增长。我并不认为这些机会将很快消失。实际上许多人认为革新的速度将会继续加快,电子商务的很大一部分潜力尚待开发,尤其在B2B电子商务领域。

一周后,纳斯达克(Nasdaq)工业指数涨到了5048点,2002年10月9日跌到了谷底,只有1114点,市值降低了7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49%,个人投资者也遭受了损失,但格林斯潘搞起了经济泡沫,在那时,有人能够以很低的利率借到钱。2007年著名的投资家杰勒米·格兰森(Jeremy Grantham)将他的杰作比作一座巨大的吊桥:

成千上万个螺栓将这座吊桥连接在一起。如今,有一些螺栓出现了裂痕,还有一两个似乎完全失效。但这是座典型的通过冗余设计建造的吊桥,仅仅几个螺栓,甚至再多些螺栓断裂了也没关系,它完全经得起。全球金融机构太庞大了,它盘根错节,美国房价走弱和一点次贷问题远不足以将它拖垮。

最让他担心的是这座金融大吊桥出现大范围的“金属疲劳”,导致很多地方同时出现断裂,造成最灾难性的后果。几个月之后,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虽然两年后市场逐渐恢复了元气,但仍旧脆弱不堪。数百万工商业领域人士失业、降薪、失去福利,在他们最需要救助的时候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没向他们伸出援手——本书稍后会谈到这一问题。

格林斯潘的背景及其美联储主席任期

在纽约长大的格林斯潘获得了纽约大学经济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在没有完成学位论文的情况下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而通常情况下得到这一学位都是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早期,格林斯潘崇拜自由市场空想家安·兰德(AynRand)(1905—1982),为她的时事通讯撰稿,并为她的《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Capitalism:The Unknown Ideal)一书写了三篇短评。该书表达了兰德对体制在“道德方面”的看法,包括她试图(在格林斯潘的帮助下)将资本主义从其“所谓的拥护者手中解救出来,资本主义在没有听证或审判,在人们对其准则、本质、历史或道德意义都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正在被摧毁,因此这些拥护者要对这一事实负责”。

那是1966年,当时兰德和格林斯潘一样,都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兰德相信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正在遭受一股利他主义洪流的猛击,这一洪流是伴随着她和格林斯潘所谴责的新政和伟大社会计划而来的。在捍卫着大企业和目无法纪的帝国的同时,她还痛斥叛逆的学生和利他主义的罪恶。格林斯潘和她不谋而合,共事了20年,从来没有后悔。从1948年到1987年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前,他曾是: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1968年大选时国内政策的协调者。

·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当政时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从1955年到1987年,担任陶森格林斯潘经济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实际上,该公司的业绩预期十分糟糕,当格林斯潘离开并加入美联储时它正面临着清算破产。

前竞争者皮埃尔·瑞恩弗瑞特(Pierre Renfret)说道:

当时格林斯潘之所以关闭了自己的经济咨询公司,加入美联储董事会,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客户了,生意也是每况愈下。我们甚至尝试并雇佣他以前的一些员工,结果却发现在公司关闭前6个月他便一个员工也没有了。当公司关闭时,他连一个长期客户也没有。

“这使他成为了里根理想的美联储主席人选”,瑞恩·弗瑞特(Pierre Renfret)补充说道。正是格林斯潘在私人生意上的失败才使他当初进入了政府部门,结果他失信于美国工薪阶层,就和他当初让投资人失望一样。

但是他并没有让里根失望。作为华尔街的挂名负责人,在1987年灾难性的“十月黑色星期一”之后,他帮助华尔街摆脱了困境。1988年,他又一次让华尔街脱险,帮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免于崩溃。然后在2000年网络泡沫爆发后,他再一次成功地让华尔街幸免于难。

由于用之有方,他最喜欢的货币良药在短期内会收到不错的成效——真可谓快速生财之道,财源滚滚而来。他无视该疗法比疾病本身更为糟糕这一事实,而他的继任者也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设计了一种比这个“大师”级的方法更不切实际的方法,随后会谈到这个话题。

在他的回忆录中,格林斯潘却一改故辙,炮制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修正主义的范例。怪不得作家彼得·哈契(Peter Hartcher)在其同名书中将其称为“泡沫人”。他引用了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话,称格林斯潘“认为他已竭尽所能”去控制过度繁荣,但事实上却是他策划了这一切:

1.格林斯潘称他并不支持乔治·布什(George Bush)对富人所实行的递减税收政策(这会导致巨大的预算赤字)。但事实上,他支持这一政策,并且于2001年在参议员预算委员会后的证词中表示完完全全地支持布什的核心经济政策。那时,他以经济下滑为例,称“当前的经济萎靡如果蔓延下去,减税(当然是对富人)可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

2.他也承认了政治上不方便承认的东西:“伊拉克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关于石油的战争,”但随后他否认了,“说这就是政府的动机。我只是说如果有人问起我,消灭萨达姆对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会说这是必要的。”他没有承认完全支持布什的议程,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而之前他所给出的原因在随后也被自己收回了。在其职业生涯及随后的时间里,他是出了名的两面派,说一套,做一套。

3.他对2000年的网络泡沫没有任何担当,并虚伪地称在为其慷慨注入流动性资产时,他却从来没有看到泡沫即将到来。1996年12月,在承认市场的“不合理繁荣”后,他未能通过提高利率和保证金要求,向投资者发出呼吁以此给过热的市场降温,从而恢复长期可持续增产的稳定性。他并没有将酒杯拿走,而是将它填满,制造泡沫并任其爆裂,给几百万小投资者和工薪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而这些小投资者和工薪家庭仍然受到政策和其继任者的影响——他们都是权力的忠实仆人。

4.他称自己不应对酿成了住房泡沫和债券泡沫负有任何责任。可正是因为他先将利息大幅削减到1%,然后又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资产才导致了这些泡沫的出现。随着情况的失控,及时采取行动或许原本能够避免2007年的********。但他又一次让糟糕的情况恶化,任由狂欢继续,并让华尔街以公众利益为代价获得巨大的利润。尽管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8万亿美元的住房泡沫,他却嘲笑那些认为有问题的评论家。他甚至推荐买房人办理次级贷款和利率可调节的抵押贷款,而正是这一实践造成了美国最大的一次房地产危机,其影响甚至至今都仍未消退。但艾伦·格林斯潘并没有对这次恶劣的渎职行为作出回应,这次渎职让几百万人在萎靡的经济中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财产和工作。

5.在他的监督下未偿债务增加了三倍多,而他却逃避应担的责任,但他的继任者超越了这一记录,这给后代背上了巨大的负担。事实上,这负担太沉重了,根本无法承担。

格林斯潘的“财富大挪移”

在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富大转移中,财富从公众手中转移到了私人手中,格林斯潘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有他的继任者才能超越,而且继续执行至今。

在还未任职美联储主席的许多年前,格林斯潘曾是一名营救人员。此外,他早期的角色是让权力精英们相信他是一个可以放心依靠的人。事实上,他培植了自己的心腹,并且其中有些人后来负责管理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被称为格林斯潘委员会)的事务。

在1981年被里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后,他对采取措施处理社会保障所面临的短期金融危机进行过研究并提出建议,称联邦社保基金最早将会在1983年8月枯竭。

这是一个骗局,与如今虚伪的要求没有区别,但当时的主流媒体并未对此作出解释,如今他们还是这样。事实上,他们支持委员会将公众手中的几万亿美元转移到私人手中。因此,那时这便是他们所试图实施的最大一次抢劫,显而易见的是,如今各种索求仍在继续,但却没人叫“犯规”去阻止它。

1983年1月,委员会公布了报告。随后国会用该报告制订了1983年社会保障的修订法案,从而“解决了短期融资问题,并对社会保障法做了许多重要调整”。实际上,人们依然一无所知,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被骗了。

与此同时,委员会建议:

·社会保障仍然由国家资助,但该计划并非一个自愿性计划,因为自愿计划会毁坏这一法案。

·1983年到1989年,从额外收入或削减的支出中向OASDI(养老、幸存者和残疾人保险)提供1500亿~2000亿美元。

·消除社保信托基金75年的估值期占平均应税收入1.8%的精算差额。

·设计一个通过提高所得税来解决问题的“一致方案”,但设置了一个最高纳税水平,从而豁免了富人。

·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和其他建议的短期或长期的选择方案。

其结果是,如今的低收入者需要付出比所得税更多的钱,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负担尤为繁重。他们不用付所得税,但他们却需要缴纳收入的6.2%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还要再花1.45%支付医疗保险费用,最多的要缴纳106,800美元的费用——和雇主交的一样多。

2011年,社会保障的工资税是4.2%,这同比降幅很可能扩大,或者长期保持不变,第十四章会详细讨论。1984年1月1日,规定生效:

·养老、幸存者和残疾人保险(OASDI)的强制投保范围扩展到所有新近雇佣的联邦政府官员或非政府组织的文职雇员。

·州及地方政府选择OASDI-HI保险后,即不得再予以终止。

·对福利计算的方法进行修改,应计福利不考虑非OASID覆盖范围内雇员,仅考虑其资格期限——以此消灭“意外”收益。

·年收入20,000美元以上的个人以及年收入在25,000美元的夫妻,其OASID福利的50%要按照普通收入缴纳税收(1993年,收入较高的退休人员中有85%需要缴税)。

·更多的应税项目,包括住房调整费用,60岁以后再婚的配偶、离异夫妇、身患残疾的鳏夫和寡妇所获得的丧偶退休金,以及原本定于1990年之后停止增加的工资税(事实上,税收基础从2007年的97,500美元增加到如今的106,800美元)。

·另外,从1984年开始,自雇人员纳税额占应税收入12.4%的雇主,雇员合并纳税额,其中一半视为经营支出,还有一些以牺牲中低收入者的利益为代价,使高收入者获利的调整。这是骗局的首要目标。

但是在1983年,人们却被告知:所提议的调整可以让社会保障在财政方面稳步运行75年。然而,前提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事实上,格林斯潘的规定是要将公众利益转移到私人手中。

这只是里根政府整个阴谋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从1981年到1986年大幅削减个人和公司税收。最高利率在三年时间内从1981年的70%降低到50%,后又于1986年降到28%。而最低利率实际上从11%提高到15%,富人从中得到的利益最为丰厚。

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削减最高所得税率的同时提高最低税率。但还有更糟糕的,仅仅几年间,里根便制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所得税削减计划(主要是削减富人的税赋),同时大幅提高了收入在30,000美元及以下的工薪阶层的税收。

艾伦·格林斯潘通过支持削减所得税计划而策划了这一切,同时将工资税翻倍以填补财政缺口。他同时建议侵占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以弥补赤字,但有谁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他的方案使得美国的税制具有巨大的累退征收性,并将一个“收入缴付制”的退休/残障计划转变成由工薪阶层资助的富人计划,并支持当前的受益者。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格林斯潘将它作为一个援救计划推广给普通员工。但它和援助没什么关系——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如此。

结果,从克林顿到布什当政时期,再到******当政时期贫富差距逐步加大,被选举为总统的******主要是为华尔街服务的。像布什及前几任总统一样,******支持对富人进行减税,将巨大的公众财富转移到美国贵族手中,毫无节制地对公司进行资助;置中低收入者于失控的赤字之中,大幅削减社会福利;盲目进行军国主义行动,拨发了1.5万亿的战争预算,并批准华尔街既可以对联邦国库进行掠夺,还能逍遥法外。

但他们却告诉我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即将破产。

·需要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

·改革的拖延,会让年轻工人遭殃,并且使这两项计划面临破产的威胁。

·减少社保和医保的支出对于拯救这两项计划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提高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对社保系统的经济情况进行审查,对之进行私有化和/或让美国工薪阶层交的多、得的少。

这一代的金融操作行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工薪阶层,目前实际情况非常糟糕。其趋势、手段和政策包括:

·美国和西方经济的金融化,让私人控制的货币得到不受控制的权利。

·破坏性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是一种毁坏世界经济的恶性肿瘤。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制定的腐败政策。

·美国制定的永久战争战略。

·自动化扼杀了工作机会。

·数以百万计的工作被外包给低工资国家。

·众多工作岗位永久性的消失。

·高收入/高福利的制造业工作转变为低收入/低福利或无福利的服务性工作。

·兼职替代收入较高的全职工作。

·侵蚀社会福利,直至被完全瓦解。

·管制的放松创造了一张进行盗窃但却可以逍遥法外的许可证。

·矛头直指劳工组织,旨在将其消灭。

·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包括公共教育、水、公共土地、建筑和道路、国家公园、飞机场、监狱和其他可变现的财产。

·华盛顿已今非昔比,被更多企业所占领,尤其被金融、保险和房地产(FIRE)领域的金融大鳄与军火商所主宰,包括发战争财的公司。

里根开启了一个财富转移的时代,到2007年间每年转移的财富超过一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光华尔街就最少获得12.4万亿美元,还可能更多。除此之外几千亿美元从公众手中转移到了私人手中——与格林斯潘任职美联储主席和里根社会保障委员会会长时所实行的诈骗相比,这一骗局要更为严重。

格林斯潘、伯南克、腐败的布什和******政府官员帮助富人对联邦国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但公众对这数十年间肆无忌惮的阴谋却一无所知。阴谋还在继续,因为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支持这些阴谋,藐视法律和民主价值观——这也是他们唯一嗤之以鼻和抵制的,而这些行为会将美国引向****和灭亡。

同类推荐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本羽荟萃了古今中外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智慧,是读者的一次思想盛宴。不仅把中外经济学家的思想精华原汁原味地调理出来,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弗里德曼的货币论,马歇尔的外部性思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经济人假设,“籴甚贵,伤民”的生产悖论等。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经济学智慧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主要内容:3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条道路既汲取了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成功做法。这条道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 话说新农村

    话说新农村

    文章讲述的是: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科学发展的崭新蓝图,富民强国的特色之路,繁荣稳定的 “定心丸”等内容。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热门推荐
  • 大神你好烦

    大神你好烦

    owo编的好累,自己看好汃~~(原谅我是才12岁的学生,文笔不好,请大家多多见谅嗷-v-)
  • 九战神帝

    九战神帝

    少年救人落海,奇遇获得传承,从此都市美人都被他迷的晕倒,仙帝耍流氓,天不怕地不怕,富二代,官二代,红三代,被他虐
  • 千夏人生

    千夏人生

    她刚一出生就被厉鬼诅咒,看着身边的人相继死去,她恐惧,害怕,茫然无措,有时候死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死了也不能结束。请看《千夏人生》
  •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人体科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功能,发挥人的潜力,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 赤色潮汐

    赤色潮汐

    这是一本描述一个在革命前辈熏陶下的奇才,做别人认为是傻事的事情,且义无反顾。一直坚持着以本心,良知的做人揭露社会上的不公,为这个黑暗的社会伸张正能量。笑天顾名思义就是小看人生,笑看苍穹,笑看那些披着人皮的衣冠禽兽的罪恶的下场。这里的很多故事都是肯能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 心理画像师

    心理画像师

    秦柯是公安大学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当警察的目的是为了查出七年前将其全家灭门的凶手。在公安大学,秦柯因成绩优异而得到国内著名心理画像专家康一介教授的赏识,在康教授的帮助下,他成为公安部刑侦总局的一名见习警官,在见习期间与大队长罗倩、同学欧阳一起侦破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案件,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心理画像师。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 画灵劫

    画灵劫

    身在现代却身世迷离,孤生来到异世,创建苍灵阁,统一九州大陆,原来她是万年前的一个神,为了救人下凡历劫,十万年后一切又从新来过。。。
  • 黑弹头

    黑弹头

    退役下来的特种兵,用自己的拳头和智慧,在都市的洪流中,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 剑震江湖

    剑震江湖

    白衫素问酒家,轻裘遥指天涯,举杯邀月听风,寒芒挑灯如梦,华发守君未归,飞雁孤影鸣悲,天心凌云凤舞,御神剑震江湖。武侠轻松爽文,带你领略传统武侠和新派武侠相结合的世界。喜欢武侠的朋友们,欢迎来食用。(本故事所有情节、人物等各事项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