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能
管理的成功在于充分沟通。日本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充分沟通的前提是让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让大家都知道事情的原委,这样才能做到上下统一思想,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
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认为:“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就是有效沟通。”通过沟通,我们可以从员工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上级之间、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使自己的决策和主张得到员工的广泛支持与信赖,进而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成功的概率;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是否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是衡量中基层领导者能否胜任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准绳。而且,良好的沟通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感情联络的一种有效方式,沟通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使命感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员工的胜任力。只有保持沟通的顺畅,领导者才能及时听取来自员工的声音,并及时解决上下层之间的矛盾,增强部门的凝聚力。
时间管理技能
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无限的工作效果。做到这一点,要坚持要事第一,做最重要的事情。面对每天大小烦琐的事情,如何才能分清主次,把时间用在能够带来最大工作成效的地方呢?其判断标准有以下两个。
第一,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去做的?这一问题包含两层意思:这件事情是否必须去做?是否必须由我去做?对于那些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就完全可以委派下属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和跟进即可。
第二,哪些事情能给我带来最高绩效回报?一般而言,领导者应该花费80%的时间去做能带来最高绩效回报的事情,而用其余20%的时间去做其他“性价比较低”的事情。
通过以上两个标准的排序,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很清楚了。我们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决策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个决策者,经常面临许多决策。作为领导者,更是如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著名的管理学专家认为,在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中,有三方面属于核心能力,即决策、用人、专业,这三方面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决策,其次是用人,最后是专业。
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而言,其决策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高层决策,也就是上层领导者所作的关于方向、目标之类的重大决策,大多数属于非定型的或风险型的决策;中层决策,一般是由中层领导人员所作的业务性决策;基层决策,则是由基层领导人员所作的执行性决策。
高层决策一般是全局性、长远性决策,属于战略决策;基层决策通常是局部性、短期性决策,属战术决策;而中层决策,相对基层来说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决策,相对高层来说也有局部性、短期性的战术决策。
可见,中基层领导者有两方面的决策职能,一是配合更高一层领导者作好决策,一是作好属于个人职权范围内的决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说:“我们并不特别聪明,只不过在激烈的竞争中,比对手作出更多正确的决策。”决策能力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恰当的决策能力可以为组织、团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则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决策能力,是学习型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决策的五要素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决策有五个要素。为了确保决策的及时、准确,我们要把握好这五个要素。
第一,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只能通过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第二,要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
第三,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够被接受。
第四,决策方案要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第五,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学会从高处着眼
中基层决策,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和谋划问题。
第一,要高瞻远瞩,不能受限于自己的职位。也就是说,要打破认识和思维局限,站在企业组织全局的制高点,与高层领导同位思考、同步谋划,从而使自己的建议与高层领导的意图不谋而合。
第二,要胸怀全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中基层领导者在谋划工作时,应该具有很强的全局意识,多考虑全局性的问题,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在组织整体建设的背景下去思考,为高层领导的决策提建议和方案。
第三,要从宏观上去谋略。思维定式出现在任何工作中都是非常可怕的。中基层领导考虑问题要善于突破个人职位上的局限以及思维定式,善于从宏观角度去谋划,不断拓宽视野,正确领会高层领导的意图,准确掌握企业组织的全面情况。
决策要从实际出发
决策是执行的前提,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管理学中有句名言:“一百个行动也无法挽救一个错误的决策。”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尤其是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给部门和组织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还可能是灭顶之灾。据管理专家统计,世界上破产企业失败的原因有89%在于决策失误,而这89%的决策之所以失误,又有85%是因为企业在决策时忽视了实际情况。因此,要想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就要考察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任何脱离实际情况的决策都是无意义的,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当领导者想要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时,就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案,并计算出它们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的得失损益,预见未来状况的出现概率,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要有当断则断的素质
美国金融界有句名言:“华尔街最怕不确定。”其实,作决策难在无法准确预料到所有不确定因素。管理者在作决策时,应竭力避免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凭借自己的判断与直觉果断而迅速地作出决策。犹豫不决的人总是拖拖拉拉、举棋不定,总想看看局势的发展再说,最后却错失良机。
计划当前,万事不难
“我没有时间学习。”这是我在管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听到中基层领导者的一句抱怨。
是他们真的没时间去学习吗?当然不是。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领导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对自己的时间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因而才导致了他们的效率低下,并让他们丢失了一样重要的东西——学习。
如果我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有一个良好的计划、合理的分配,那么即使工作再繁忙,我们也能从中挤出时间,去做包括学习在内的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
事实上,计划的意义远不仅限于此。在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做事情不能心存侥幸,要预想到各种可能性,并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而且他不仅是个企业家,还是个发明家。但福特与其他发明家明显的区别在于他善于作计划。他说:“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做事,即在开始动手之前把每一个细节都计划好。否则的话,一个人在工作进行时却不断地作改变,直到最后还无法统一,那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浪费是不值得的。很多发明家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分不清计划与实践的区别。”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学会作计划。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亨利·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领导者的活动要想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通过计划,那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有可能变糟的事情得以向好的方向转化。而没有计划,仓促行事,只会招致失败。
善于作工作计划
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情,但合理的时间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完成自己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
第一,把工作、行动和日程安排写下来,这样能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功效;第二,无论多忙,抽出一部分时间列出自己的近期目标,以确定每一件事情都围绕自己的计划进行;第三,不要抓到什么做什么,也不要在琐碎的小事情上投注太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留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处理这些杂事就可以了;第四,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将自己的实际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完成,那么第二天就要努力了;第五,预留时间以作弹性调节。
计划的内容
只是强调“谋”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知道要“谋”什么。在计划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以下四个问题作出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的处世原则是什么?我如何到那里去?
这四个高度抽象的问题涵盖了包罗万象的管理情景。任何领导者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能否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的成败。
“我是谁”对应的是一个组织的使命或宗旨;“我要到哪里去”对应的是组织的愿景和目标;“我的处世原则是什么”对应的是组织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价值观;“我如何到那里去”则涉及实现愿景、目标的战略途径方面的问题。
计划的细化要求
现实中,每个人都在自我管理,也经常为自己设定目标,但是大多数时候,设定的都是无法实现的目标。比如,我要做一个爱学习的管理者,这样的目标往往不能实现。而如果按照以下要求来细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第一,目标要具体。“做一个爱学习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学习更多管理知识”要具体一些,“学习更多营销管理知识”又更具体一些。
第二,目标要可衡量。“读两本营销管理方面的经典著作”就更具体了,因为它有数字,可衡量。但是,这仍然不够。
第三,目标要可行。怎样才算读书?读30页算不算读?浏览一遍算不算读?我们还可以细化为更具体、更可衡量的行动。比如,读两本营销管理方面的经典著作,并写两篇读书笔记。
第四,目标要现实。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营销管理著作,或者从来没有写过读书笔记,或者我们只是突然头脑发热而对营销产生兴趣的外行人,上面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第五,目标要有时间限制。多长时间内读完这两本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两个月,可以是三个月。假如是两个月的话,这个目标就是在未来两个月内,读两本营销管理方面的经典著作,并写两篇读书笔记。
做终身学习型领导者
GE(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重视组织学习的伟大企业,该公司设有首席教育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CLO)一职,这个高管职位在企业中是很少见的,而这恰恰是通用电气的先见之处。
鲍勃·科卡伦在GE服务二十多年,后来出任该公司的首席教育官,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我们很少招募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领导力的人。”对这一点,科卡伦的解释是,一个领导者乃至一个基层的员工应该具有自我领导力,具备自我管理能力,要对自身有较高标准的要求,不断学习,并对工作保持热爱之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管理别人是很容易的,发现别人的问题也不难,最难管理的其实是自己,最难发现的也是自己的问题。在和一些中基层领导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认为领导者就是管理员工,让员工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他们的眼睛时刻盯在员工身上。在他们看来,只要部门、团队工作出现了问题,那肯定就是员工的错,于是开始埋怨、批评员工。实际上,中基层领导者的职责不只是管理员工,还要管理自己,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万科董事长王石是一个善于管理自己的领导者。对此,冯仑在《伟大是管理自己》中有这样几段文字。
我经常跟王石出去爬山。他大约用了5年多时间,把七大洲的最高峰都爬完了。他也到过南极点、北极点,对于当时已经年过50岁的他来说,做到这样很不简单。那他怎样来做这件事呢?我发现在山上他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他就几点进帐篷。比如,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也吃,而我觉得不好吃就宁愿挨饿……
在珠穆朗玛峰7000多米的位置,不管别人说风景多好,他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因为动一次能量就损耗一次。当时跟他一起爬的还有另一个朋友大刘。大刘属于兴奋型的,在海拔8000米以下的电视直播中看到的都是大刘的镜头,老在跟记者说话,结果到8000米时就打退堂鼓了,他知道自己体力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