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对克己复礼的质疑(2)
关于“克己复礼”这一章有三点质疑:
第一、孔子讲为仁由自己,大家看怎么样?我们用“和平共处”来暂时地理解“仁”,那么在理论上有两方面:(1)自己仁心的生成,这完全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孔子的话肯定正确。(2)和平共处是双方的事情,对不对?那么我想和你“仁”,但你并不想与我“仁”,“仁”能实现吗?即“为仁”能由自己吗?
所以,孔子的话语,第一是“一化”人,理论总是这样对吧?第二是站在人的主动精神上面。实际效果就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你不仁我不义”;“不打第一枪”什么的。总之,你不能“一根筋”吧?但后来颜回就是一根筋了,论语就是这么怪哉!任何理论都有异化的两端,论语中安排两个鲜明的标准形象,其一是孔子,他用“仁、义、礼”修养了自己,使“仁、义、礼”养人;另一端是颜回,他克己复礼,他的穷困潦倒与早死,使自己成为光荣的殉道者,使“仁、义、礼”杀人。论语的这种安排值得人们深思!!!
————歌颂智慧!!!
给高深的人讲高深的见解,结果高深的人被绕进去了,你说好玩不好玩?所以,这个“为仁由己”即为仁也是要独立自主的!看情形的!
第二、关于“四非勿”,“非礼勿言”与“非礼勿动”比较好执行,但视听的前提是视或听之后加以分析才知道该不该视听,对吧?所以,要是采下知的话,你没有办法行动的!那么要行动只有听人摆布了,做木偶了。对不对?这就是,有的人为什么会阻拦分析的道理,你听不懂,正好听他摆布;一分析,什么毛病全暴露,他就什么也没有的混了,所以恨死分析的人了。通俗的讲,还没有看,也没有听,是怎么知道“它”是“非礼”还是“合礼”的呢?简直是胡说八道!那么我们这样想这样分析,得到一个什么?答:得到一个胡说八道!这个日子过的!
那么,这样的结局是言者的问题还是听者的问题呢?石的答案是我们的问题!那就采逻辑通顺的,不枷锁我们的:在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在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合理合法有礼有节!然后该干吗干吗。这包括相当已知的情况下,“四非勿”是成立的。比如卫生间的门是关着的,那么你应该知道里面可能有人,敲门以求证是合礼的,直接进去是非礼的;当经过求证知道里面无人,开门进入是合礼的;经过求证,里面有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性的,开门进入是合礼的,异性而进入是非礼的。要把这件小事的礼节讲清楚,还是比较麻烦的。
第三、关于丢掉“为仁”的克己复礼。原本,“克己复礼为仁”是一句完整的话。“仁”是目的,“克己复礼”是手段。即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手段?是为了仁,为了把仁实现出来并维护好它!我们知道目的是手段的标准和原则,你把原则弄丢了那还得了?孔子讲过,如果没有仁,哪里还什么礼呀乐呀的呢?你把仁丢弃了,实际就是以克己复礼为目的,实际就是以礼为目的,而克己为手段!这样立即就严重了,因为“礼”失去了依靠和监督!比如,在封建社会
(1)童养媳是国家允许的制度,是合礼的,所以你被卖做童养媳,心里不服气,也得忍着——克己复礼!
(2)太监是国家允许的制度,你被阉割应该接受,如果心里不服气也得克己复礼!
(3)一夫多妻是国家允许制度,所以大小老婆之间要搞好关系,如果心里不高兴,那就克己复礼吧!
(4)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能自由,如果心里不愿意,那也用克己复礼解决!
在封建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公平?因为统治者、道德家和拥有话语权的人只要宣布“这就是礼”就行了!大多数都是文盲的民众一听,顺了,不顺的,也都克己复礼了。有的人激动呼喊“大治”!实际上在封建礼教下隐藏着多少罪恶啊!
所以,一旦在思想上、理论上停止对仁——德——道的追求而认死礼,势必罪恶滔天!道理很简单,做任何事不能本末倒置或无原则!否则荒谬无限!现在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仁”的状态现代社会已经进步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把握住这些根本的东西之后,我们才可以使用“克己复礼”,特别礼仪方面,注意克制自己而避免不必要的冲动还是很应该的。大家肯定知道我的话的意思,是吧?
反抗压迫也是“为仁”的方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克己复礼的不善基因我是一定要讲的!克己与自由是对立的!这就是它的不善基因!在理论上,差之毫厘谬误千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什么有人如此害怕我讲呢?真好笑啊!讲理的话一句不接。
骂人的话比什么来劲!还发明新骂词,你这是什么传统、正统文化?封建社会不好,不好在哪里?不好就是在于把老百姓的嘴扎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回归正统的,不相互辩论而以理服人,而是授予“佞”的称号!多么强盗的逻辑呦!这么欺负石,还说石是“佞”,大家就从中看所谓正统文化吧!看看话语权是多么重要吧!
中国正统文化:————————让老百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犯法由公家人来抓,你举剑来办,那么说明你是法盲!你自己也因此要犯法被抓的!知道吗?不要到时说我没有提醒你!反正一头扎进故纸堆的人,很容易得神经病。言而无信,如何传正统?传什么正统?我经常到别处发言,有时是猛烈批评,但人家不听,就不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