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林肯总统指出: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学会忍让。他打比方说:“在狭窄的路上碰到一只狗,若为了强调自己的权利与狗争道,一定会遭狗咬。与其如此,不如让狗先过去,既无伤大雅也不伤身体,这是较聪明的办法。若被它咬了,再恨恨着想杀掉它,也无济于事,伤口仍要长时间的治疗才会痊愈呀!”
一个人当然要表现得大度,可是对嫉妒与恶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也是没有好处的。能够称赞挖苦过你的人,你就更令人敬佩;能够用智慧、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你就更令人起敬。你的每一次成功都会折磨一次与你为敌的恶人;你的每一次辉煌都打击一次与你竞争的对手。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充满嫉妒的人就会死去一次。如果被嫉妒的人永远成功,嫉妒的人就被永远的惩罚。成功的号角一方面公告了成功者的辉煌,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嫉妒者的痛苦和煎熬。
人的一生之中,避免不了生老病死,荣辱毁誉,忧乐安危,穷达进退等种种遭遇,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安身立命,而后成就一番事业呢?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薛子庸语》一书中说:“君子明于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则富贵、贫贱、夷狄、忠难、寿夭,一以视之矣。”也就是说人对于生死、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等不要看得过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点,豁达地对待这些问题。
学会忍耐、忍让固然重要,但更要分清可忍与不可忍之事。不问缘由地一忍了之,无原则地一忍再忍,不是智者之举,只能表现出你的懦弱与愚蠢,有时更会害人害已。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提倡持已以严,待人以宽。但是,律己宽人也是有原则、有条件的,那种不顾原则、不讲条件的盲目的律己宽人,有时往往会降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威望,减损你的人气,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律己宽人不仅要有一个度,而且还要看环境、看对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宋襄公打败仗的故事,宋军先到一步,已经排成战列,剑拔弩张;而楚军兵马还在乱糟糟地渡河。右司马对宋襄公说:“楚军人多而宋军人少,趁楚军正在渡河,立足未稳,赶快出击,定能获胜。”宋襄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不杀受了重伤的人,不乘人之危,不击鼓成列不能对阵。现在楚军还未准备好,我们若攻击它,不合乎义,请让楚军排好阵势,然后再击鼓进攻。”等到楚军列阵完毕后,宋襄公才命令宋军出击,结果弱小的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宋襄公大腿上也中了一箭,三天后,就一命呜呼了。
律己宽人,虽然可以有助于赢得友谊,甚至有时也能将敌人改造为朋友,但是,它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人都能应验。
容忍不仅仅是为了要统驭,或是倾向于某一方面,而是凭着智慧与善意,去发掘真理,使我们免于专横、盲目,最重要的是免于心胸狭窄。
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会减压
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和,是天下人通行的准则。
汉初,年幼的皇帝不懂事,被吕氏家族挟持,整个刘家天下受到了威胁。左丞相陈平为此很是忧愁,他尽管谋略万千,但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挽救刘家天下。
一天,正当他在沉思时,陆贾前来拜见,见他面带忧色,神情专注,就问他什么事,陈平告诉他说担心吕氏家族及幼主,但找不出什么办法。
陆贾对他说,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发挥重要作用,在天下危难的时候,将军发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军与丞相能合作团结起来,那么就会获得民心。此时,即使天下发生什么大变动,权力也不会分散。如果你能与太尉周勃关系搞好,合作起来,还有什么不能办成的呢?
陈平听了,心头一亮,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于是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周勃生日时,他送了五百两黄金作为礼物,并且准备了各种菜肴。周勃见了,自然很是高兴。待陈平生日时,也予以同样地回报。一来一往,两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关系亲密起来。
吕氏死后,陈平和周勃会同刘氏宗室,齐心协力杀除吕氏家族,树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即位后,陈平又与周勃合作,一为左丞相,一为右丞相,为汉朝江山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敬别人一尺,人家就会敬你一丈。
清朝初年,安徽桐城出了许多人才。有历任康熙、壅正、乾隆三朝的张廷玉大学士,还有他的父亲康熙时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张家非常和睦,从不争吵,人丁兴旺,备受朝廷器重。
张家对邻里也非常友善,在当地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和邻居家和善相处的事。张英家的邻居姓叶,也是一位较大的官员。这一年叶家要翻造新房,在重新打院墙桩基时,把他们家的墙基向张家这边移了三尺。
张英的夫人听家人说邻家强占她家地基,便去实地察看,邻家果真是向自己家移进了三尺,张夫人很生气,就写了一封信,派人到北京,向在朝中任大学士(相当宰相)的丈夫张英报告此事,要丈夫出面解决。张英见家里来人,一问是与邻居争地界的事。就写了一封回信,让家人带回交给夫人。夫人拆开信,只见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看完大失所望。回信不但不想办法争回三尺墙基地,反而要让。心里难免生气,但后来一想,丈夫有道理。自己丈夫的官比邻居大,如果要这三尺基地,难免被人家认为以势压人。再说,自家的院子也很大,少了三尺也无大碍。更重要的是邻里之间要和睦,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就同意了丈夫的劝导不再提这件事,把墙基后退三尺。
俗话说:“和气致祥。”在一个家是如此,在一个单位和一个社会更是如此。如何保持和气呢?古人指出“长傲”、“多言”是破坏和气的两大因素,更是历代战争和残杀的原因,而要做成熟的人就应该谦虚而少语。
“和气”是团结的基础,也是生财的基础,现代人更讲究一团和气。
当你和上司、同事或其他人有了冲突的时候,最好进行面对面交谈。面对面交谈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要与对方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
在与别人谈话时,要考虑别人的意见,但不要立即表示赞同。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想,好像你是被老板或同事提出的建议说服的。这样使你看起来更谨慎,而且考虑得更周到。如果可能的话,表明你的忧虑。即使你表明了你的不同意见,你也要给同僚和上司以进一步说明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另外,要事前弄清楚别人的观点。
当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已经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时,应该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你所要作出的决定,你一定要慎重而准确地处理好这件事。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轻易犯下错误。
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和”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智者守愚
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生中,皓首穷经,没有从圣贤书中学到多少人生真谛,却从世态炎凉和官场丑恶中总结出了一句至理名言——难得糊涂。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孔子的弟子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功,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孔子年轻气盛之时,曾受教于老子。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作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
因此,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代者无功,自夸者不长。”
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的含义的人——宽容、简朴知知足的最高理想。
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这种境界的达到,往往是一个高尚的智者在人生的迷恋中幡然悔悟后得来的。
即使在儒家思想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炫耀、漂亮、有意显示更遭批评的了。
金熙宗时期,石琚任邢台县令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独石琚洁身自好,还常告诫别人不要见利忘义。
石琚曾经面对邢台守吏规劝说:
“一个人到了见利不见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祸临头了。你敛财无度,不计利害,你自以为计,在我看来却是愚蠢至极。回头是岸,我实不忍见到你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邢台守吏拒不认错,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书诬陷他贪赃枉法。结果,邢台守吏终因贪污受到严惩,其他违法官吏也一一治罪,石琚因清廉无私,虽多受诬陷却平安无事。
石琚官职屡屡升迁,有人便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石琚总是一笑说:
“我不想升迁,凡事凭良心无私,这个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们不屑做罢了。人们过分相信智慧之说,却轻视不用智慧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吧。”
金世宗时,世宗任命石琚为参知政事,万不想石琚却百般推辞,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对他说:“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却不思谢恩,这是何故?”
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亲朋好友力劝石琚道:
“这是天下的喜事,只有傻瓜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聪明过人,怎会这样愚钝呢?万一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天下人更会笑你不识好歹。”
石琚长叹说:“俗话说,身不由己,看来我是不能坚持己见了。”
石琚无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却对妻子忧虑地说:
“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啊。”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道:
“你不贪不占,正义无私,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道:
“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岂是有罪与无罪那么简单?再说皇上的宠信也是多变的,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不智啊。”
石琚在任太子少师之时,他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习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金世宗听来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才认定石琚不是这样的人。
金世宗把别人诬陷他的话对石琚说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强烈,他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不敢轻易进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极人臣,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石琚表面上虚与委蛇,私下却决心辞官归居。他开导不解的家人故旧说:
“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栈。”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金世宗见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世人对此事议论纷纷,金世宗却感叹说:
“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大才天下再无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装“糊涂”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特别是当弱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装糊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