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由识别感情、利用感情、理解感情和调整感情四种内在能力构成的。那么,情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不妨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陈杰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今天拿了五万多元的提成奖。在回家的路上,他筹划下个月放暑假时带爱人褚娴和十一岁的儿子小勇到杭州旅游。
回到家快六点半了,通常这时小勇已经到家了,褚娴也应该做好了晚餐。但是今天,快到七点了,小勇才到家,他一进门,没有像往常一样放下书包去吃饭,而是径直走到自己的卧室,用力地把门关上。
陈杰走过去敲小勇的门,叫他出来吃饭。可叫了七八遍,小勇没有一点反应。这时,陈杰有些生气了,他想,平时那么乖的小勇今天怎么变得这么不懂礼貌了呢?正当他准备使劲敲门时,小勇突然把房门打开了,并大声宣布自己再也不去参加奥数班的学习了。
陈杰听到小勇宣布不再去上奥数班之后,第一反应是愤怒:“什么?你再说一遍?你为什么不上了?你是不是想造反?”
于是,父子俩你来我往地争吵起来。最后小勇不得不向陈杰保证,自己会继续参加奥数班的学习。这场小小的“风暴”看似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没过多久,小勇的奥数老师给陈杰打电话,说小勇的成绩下降得很厉害,让陈杰加强对小勇学习的督促。放下电话,陈杰感到非常烦躁,他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让自己操心。
家庭教育处处有情商,追根溯源,陈杰对待小勇的态度反映出他的情商不是很高。那么,如果陈杰是个高情商的父亲,又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让你感到很吃力?
识别感情
——随时注意孩子感情的变化
识别感情是一种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被什么样的感情支配着,通过表情、声音、姿势等生理语言读懂对方的感情处于何种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识别自己的感情;第二,识别对方的感情;第三,正确地表达感情;第四,区分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感情。
正确地识别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对方现在的感情状态,才能根据双方的感情需求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上面的案例中,陈杰既没有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特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一种不正确的感情),也没有从小勇的表情、声音、姿势等生理语言读懂他的情绪(正处于极端的抵触状态,百分之百的口服心不服)。
如果陈杰的情商很高,那么当他听到小勇说自己再也不要参加奥数学习,怒从心头起时,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不理智,就会加以控制,不会用“你为什么不上”这种质问的方式与小勇进行沟通。与此同时,在正确识别小勇对奥数有着极度抵触情绪的基础上,陈杰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学奥数了。
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因为家长没有注意孩子的感情状态,所以产生误解。应该说,对这种误解家长应负更多的责任。家长识别感情的能力低,没有看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很恶劣,可以说是非常地“不称职”。
识别感情,一是知道自己的感情,二是知道或能识别周围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觉得知道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自己现在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高兴或是感到悲哀,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人的感情经常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可能会说他周末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比赛。这种比赛很辛苦,所以,你心里会既高兴又担忧,既为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到高兴,又为孩子在比赛时可能会受伤而担忧。
反思:你是否经常关注孩子感情的变化?
利用感情
——必须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同情
利用感情就是利用感情的力量将自己的情绪转换到与之相适应的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入角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思考保持最适当的心态;第二,通过正确的判断,使双方的感情产生共鸣,同受鼓励;第三,能敏锐地发现双方感情发生的变化。
比如,若是陈杰情商很高,这件事又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陈杰听到小勇宣布不再参加奥数学习之后,没有对小勇大发脾气,而是问小勇不去学奥数的原因。于是,小勇给了陈杰一张考试成绩单,原来小勇今天奥数考试考得不好,只得了78分。
本来陈杰拿了奖金,心情很好,想在全家吃晚饭时宣布暑假去旅游的决定,但现在看到小勇闷闷不乐的样子,他就控制住自己的喜悦,握住小勇的手,沉重而又坚定地说:“小勇,一次没考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小勇同意自己的说法后,他又问:“不过,你不想再学奥数,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于是,小勇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像这样,如果陈杰了解小勇所面临的境况,他就会有意识地保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心情,这就是“利用感情”。
但是“利用感情”并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对孩子“发火”。比如,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家长说:“你们家小孩逃课没去学校。”这时,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当“发火”。但是,家长的“发火”并不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而是通过这个举动表明自己对这件事非常不满,让孩子明白逃课会产生严重后果。
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高情商的家长都能判断出自己应该保持何种情绪,他们不仅自己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心态,而且能积极地引导孩子也保持同样的心态。因此,利用感情能力高的家长经常能帮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
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当时内心感情的影响。如果情绪高涨,就劲头十足;相反,如果情绪低落,就无精打采,做同样的工作有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人们的感情应能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调整感情的能力,就是利用感情能力高的表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处理柴米油盐这类琐事时,家长的情绪有时比较低落,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面对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必须要发挥自己利用感情的能力。
利用感情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使双方的感情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是利用感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这一点在面对批评时表现得最为典型。
闻过则喜——孟子这句古训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意思是:当你听到别人的批评后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种批评能帮你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比如,小勇说自己不喜欢数学,所以不愿参加奥数学习;当初之所以答应去学,是因为爸爸强迫自己去学;爸爸之所以强迫自己去学,是因为看到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学,所以,也跟着赶时髦。小勇觉得,自己既没有数学方面的特长,又没有数学方面的兴趣,所以,参加奥数学习是浪费时间。作为家长,陈杰听到小勇说这样的话,面对小勇送给自己的这种“礼物”,心情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心情不好,那他自然就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强词夺理,让父子关系变得更糟。
儿子:“妈妈,你的脸好大!”
妈妈:“怎么能这么说妈妈呢?”
儿子:“你是世上最漂亮的妈妈!”
妈妈:“这话说得不错。”
儿子:“不过,妈妈,你的脸确实挺大的!”
面对这种境况,如果陈杰能发挥利用感情的能力,那他就可以与小勇产生情感共鸣,他可能就会这样想:“如果我去做自己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事,那我不也会采取这种态度吗?”或者“我这么对待小勇,他心里的感受会怎样?”如果陈杰与小勇的感情产生了共鸣,那他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不再计较小勇一些过分的言辞,而能有理有据地解决小勇提出的问题。
反思:当你觉得孩子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理解感情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理解感情是一种能与对方感情相通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严重的挫折之后,应该保持怎样一种心态呢?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非常失落,有些人会感到悲哀,有些人会从此失去自信……即使遭遇了同样的失误,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像这样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各种不同心态的能力,就是理解感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