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堂】
要了解税务,就必须首先了解增值税。增值税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增值额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额。通俗地说,增值额是企业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或者提供劳务新创造的价值额。
增值税于1954年产生于法国,它是法国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需要,对原本征收的营业税加以改进而来的。原来法国的营业税制和世界各国传统的流转税制一样,是按照每个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的,具有多环节阶梯课税的特征。
举个例子,一件衬衣的营业税税率为5%,生产环节的销售收入为60元,应纳税额为60×5%=3元;批发环节销售收入为80元,应纳税额为80×5%=4元;零售环节销售收入为100元,应纳税额为100×5%=5元。衬衣的整体税负在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分别为5%、8.75%、12%,呈阶梯式的递增。
这种传统流转税制与现代化大生产和财政需要相矛盾,严重阻碍了专业化协作生产经营。因此,法国政府对营业税制进行改革,并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增值税制,以克服传统流转税制的弊端。
仍以上例说明,生产环节的增值额为60元,应纳税额为60×5%=3元;批发环节增值额为80-60=20元,应纳税额为20×5%=1元;零售环节增值额为100-80=20元,应纳税额为20×5%=1元。则一件衬衣的整体税负为5元,各个环节的税负之和等于整体税负。
同是一件商品,无论生产经营环节增加或减少,只要其最后售价相同,其整体税负必然相等,这样税收收入就不受生产经营环节变化的影响而保持稳定,这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和经营。
【经济学茶座】
(3)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应纳税额为: (2)
从理论上来说,增值税是对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所征的税。但是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部分往往难以计算,如果我们没有一种简便的增值税征收办法,增值税就不可能真正地推行开来。那么在现实中,政府是如何简便而有效地征收增值税的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进项税额=所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买价×税率
而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对于一般纳税人,其应纳增值税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厂商A决定向钢材厂商B购买1000吨优质钢材,用以生产汽车底盘。B厂的优质钢材出厂价为每吨3000元,那么这1000吨优质钢材的出厂价总共为300万元。但是A若想买到这一批钢材,必须支付给B351万元,其中300万元为销售额,51万元为增值税税额(300×17%,17%为增值税税率)。对A厂来说,这51万元为进项税额;对B厂来说,这51万元为销项税额。
假设A销售汽车100辆,总销售额为1000万元,其向顾客收取的价款为1170万元。对A来说,收取价款中的170万元就是增值税销项税额,那么A应纳的增值税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即170-51=119(万元)。
在实际征收过程中,现代增值税制一般是实行“凭发票注明税款扣税法”,不仅简化了征收管理手续,而且形成了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之间钩稽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偷税逃税。
由于其税收负担的合理性和征收管理上的先进性,增值税在法国取得成功后,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税种,并且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
福利国家——高福利下的福利病
【经济学故事】
到过瑞士的人大多都会对瑞士的湖光山色以及居民的悠闲自在羡慕不已。由于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士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黎民百姓,生活都很悠然舒适。
瑞士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完善,瑞士人一旦参加工作,雇主就必须为其建立社会保险账户,为他储蓄养老金。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波及瑞士,但是这并不影响瑞士人“休息,是最重要的权利”这一座右铭。瑞士是极为重视员工福利的国家,作息时间均制度化,员工每年除一般假日外,还享有4~6周带薪休假(长短视年龄而不以年资定),每年年底还会加发第十三个月薪为年终奖金(试用期间按规定依照比例发给)。此外,雇主必须依规定负担员工第一及第二退休保险费,以及失业保险费、子女补助费、工作意外保险费、保险公司行政手续费等费用的半数(合计约为员工月薪毛额的13%~15%左右)。
长期以来,瑞士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一直都是由政府出资,而且大部分住房和保险也对个人都是免费的。
【经济学课堂】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中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第一,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第二,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庇古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庇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认为,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纯产品,从社会角度衡量和从个人角度衡量并不经常相等。当边际社会纯产品(社会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品(T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时,国家应通过补贴扩大生产。当边际社会纯产品小于边际私人纯产品时,国家就应通过征税缩小生产。只有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品都相等时,才达到社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自由竞争为前提,他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庇古从第二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大社会经济福利,必须实现收入均等化。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广到货币上,断言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小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他所说的收入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的税款用来建设社会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享用。庇古认为,通过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可以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经济学茶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引发了人们社会观念的大变革,使社会保险在世界较大范围内实现了向国家化、全民化和福利化方面的转变。为达到更广泛的社会平等和更大程度的经济平等的目标,1948年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荷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纷纷参照执行了英国的全面福利计划,使社会保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
当然,高福利必然伴随着高税收。法国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也是一个高税收国家,税收分别占财政收入的90%和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具体征税对象的收入标准根据家庭人口数目确定,按照累进税率征收。凡家庭或主要居住地在法国、在法国从事主要职业活动,或在法国获得主要经济收入者,不论是否拥有法国国籍,均需按收入(包括在法国境外的收入)申报个人所得税。
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持续发展了很多年,到今天已经非常完善。这种独具特色的高福利制度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摇椅”的保障:免费的教育、高额的医疗补贴、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国家的居民从生到死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因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出现后,“北欧模式”曾广遭诟病。
按照主流经济学的逻辑,“高福利养懒汉”,这似乎是基于不变的人性得出的“铁律”。经济学家们认为,高福利必定会增长人们的惰性,不利于激发国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新动力;高福利靠高税收支撑,而高税收必定不利于国民经济私营部门的发展。
后来由于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以英国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开始转向自由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全民福利制度,在私有化大部分国企的同时,削减福利开支。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削减社会福利。而这正反映了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过程。一位学者认为,西方福利改革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打破福利大锅饭的过程。
企业福利——工资之外的隐性收入
【经济学故事】
张娈在某市一家生产特殊材料的集团公司工作,公司属国有企业。公司待遇很好,每年年底都可以为她报销3500元的供暖费和2000元的物业费。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单位的,也不用交暖气费和物业费。每到年底的时候,我都要为报销的发票犯愁,只能到处管朋友要。”张娈说。
张娈2009年大学毕业后到了现在的公司,基本工资并不高,每月只有两千多一点,能让她继续留在公司的原因,是工资之外的“福利”。
“除了住房不用自己花钱之外,平常的交通补助、防寒费、防暑费以及报销的供暖费和物业费都是不错的‘福利’。”说这话时,张娈很满意。
张娈还说:“满一年后,我就可以带薪休假,我计划和男朋友去一趟美丽的西双版纳。”
按照张娈提供的公司福利水平,粗略计算后会发现,张娈的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以上。
【经济学课堂】
企业福利就是企业给员工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以非货币工资或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各种补充性报酬和服务。比如企业给员工提供的防暑降温用品、班车、免费旅游服务、福利房等。
一般来说,企业福利由法定福利和企业自主福利两部分组成。法定福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法定假期。企业自主福利,即企业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自主建立的在工资收入和法定福利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企业补充性保险(如企业年金)、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