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200000044

第44章 胡适:“四到”“三好”读书法

名人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糜,学名洪NC061,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其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首篇正式宣言,为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引起很大反响。

心法探源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我今天根据个人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胡适所谈虽是常识,但却能够不落俗套,常中见奇,自具慧眼。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在胡适看来,所谓“眼到”,就是每个字甚至每字的笔画都不能简单放过,都要认真研究,不然就会闹出笑话。

他举例说,西文字母一点之差其意大变,将“port”看成“pork”就会变“葡萄酒”为“猪肉”,将“oats”看成“oaks”也会改“小草”为“大树”,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在中国历史上因一字之差而产生大笑话或铸成大错者,所在不少。所以,胡适告诫人们读书时万不可马虎,关键处一定要做到“眼到”。所谓“口到”就是“诵读”,每一字句都要念出来。这一方法有利于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气势、风采和韵致。所谓“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如《诗经》里“于”、“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如果不用心比照就会越来越乱,成了一笔糊涂账。在“心到”中,胡适还非常推崇“会疑”二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才会有大提高和大进展。

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胡适认为应有第四到即“手到”。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动手”不仅会帮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换言之,读书是读者被书牵着走,读者再有主体性也要受到书的限制和规范;而动手时读者是主人,书却成了工具,读者可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念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自己动手的东西往往能够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谈到“博”的读书目的,胡适说:“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致其知而后读’。”至于那些只通一技一艺者,胡适认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会太大,也难有大的作为。胡适本人就是一个读书广博的人,几乎各个领域无所不涉,他还自称自己有“书癖”。

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修”,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当然,对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既精又博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博学专精的胡适,他也说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1915年2月3日胡适在日记中说:“学问之道两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辅相行。务精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一也。余失之浅也,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

另外,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之乐。夜读还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年7月17日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有余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定计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完一书再换另一本。胡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不少于6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

与林语堂追求读书之乐不同,胡适立足实用、追求完美,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他完整、现实和实用的独特读书法。就好像一个志在高峰的登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是脚踏实地、有章有法、锲而不舍而又易见成效的。而最能反映胡适读书精神的,是他对读报、集报、剪报与用报这个优良传统的坚守。

胡适的读报、集报、剪报与用报,可以说坚持了一辈子,1915年5月12日的《胡适留学日记》中,就记载着欧美国家剪报行业的发展情形。他从在沪读书的少年时期,留美学习的青年时期,成为北大教授,到晚年任职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都不志读报、剪报、贴报。以笔者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从1921~1922年的胡适日记中,就剪贴报资料80次之多”。胡适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时,政治教授山姆·奥兹,第一堂课开场就要求班上每个同学要订《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纽约晚报》3家报纸,并阅读“摘要”写出读书报告,报纸算是本课目的必要参考书,读书报告便是课堂作业。从少年就有读报兴趣的胡适,经过留美的锻炼,兴趣更高、热情更浓,报纸成为他学习、学术、社交、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涉足国际风云,更关注祖国的时事。故在美学生中称胡适是“国内情形最熟悉的人”。

胡适晚年未刊行的手搞,由夫人江冬秀主持筹资,影印了十大册《胡适手稿》,也时有剪贴的报纸资料。胡适“陈年的同学录、职员、通讯员,甚至电话簿等等,都有资料的作用。”胡适的1922年7月7日日记中,附有12家报馆名录,它们是简报、法报、商务日报、平民日报、山东时报、大民主报、益智报、齐美报、通俗白话报、大东日报、工商新报、群商日报。1922年7月20日记:“《国民日报》只印2000多印”1922年10月10日记:“在山东有日本人办的《济南日报》。”胡适的剪报是一个时代的报史资料的反映。胡适的剪报,主要是时事追踪,是关系国事的轨迹,与他有关的事件的报道,是胡适生平、学术的一个重要记录。有些剪报,他加有批语,或长或短,表明自己的看法。梁实秋曾说:“最令我们惊的是,除了(指胡适自己)私人记事以外,他每天剪报贴报,包括各种新闻在内,因此篇幅多得惊人,兼具时事资料的汇集,这是他的日记的特色,可说是空前的。”作为治学严谨、成效卓著的胡适,真正达到了“剪报贵于恒,剪报贵于用”的原则精神。

同类推荐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在不确定的尘世

    在不确定的尘世

    本书是王志成先生的第二本个人散文集。比起第一本《后现代生活沉思录》(我社出版),作者的文笔更加成熟,思想也越发深邃轻灵,内容包括“圣人的顽固和思想的用场”、“真理的流淌和意志的力量”、“滋养的世界和简单的生活”、“神秘的自我和不确定的尘世”等。这些散文,不是晦涩的哲学思考,它们来源生活,将哲学世俗化,同时又带着一种沉浸于哲学者的天真,帮助读者净化思想,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热门推荐
  • 永生不死的战士

    永生不死的战士

    一个逃兵的成功逆袭,一个胖子的完美转身,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救赎,一个用爱净化心灵的青年,一个用爱拯救自己的战士!主角张书阳,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一位内心不完整的“野兽”,偶然的机会,他的一生先是经历了自己的心灵王国(第一卷)、接着尝尽了人生中的现实挣扎(第二卷)、最终走向因爱永生的未来世界(第三卷)。这不是一个试图追求个人成败、奇妙体验、精彩生活的故事,而是关于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起伏跌宕、人生变化无常的思考,简而言之,张书阳的命运,呈现的就是一副人生百味图。希望通过此故事,唤起人们对单亲孩子的关注,唤起人们对家庭的真正思考……
  • 星痕银河之战

    星痕银河之战

    宇宙大爆炸致使具有辐射的陨石落到地球,泱傀肆虐,邪恶势力泰坦在黑暗中崛起,试图联合河外高级文明称霸宇宙,奴役地球。此时,主人公星痕历经磨难,最终带领人类,正义的的泱傀与河外远古文明歃血为盟,共同抵御入侵者,捍卫宇宙和平,拯救地球。
  • 清明之灵

    清明之灵

    一个心理学教授和一个网络小说家在推理办案的过程中治愈人心的一个个故事
  • 妄想日常日记

    妄想日常日记

    这只是一本日记,文中取材来自现实对话,网络所知。人物多为真实存在,依旧是描写无生的故事。唯独换了角度。大概还有一堆其他的事!哪里是妄想和哪些是现实,谁也不知道。
  • 毒女制

    毒女制

    一个名叫赵梦蝶的女孩,出生在一户世代炼香的家庭。蝶梦是一个炼香奇才,她从小就精通各种香料和毒药。只要是她闻过的香就没有她记不住的,没有她不会调的。在一个清明节的夜晚,她得到了一本制毒宝典,年少无知的她以为这只是个香普,就隐瞒着父母,开始偷偷地练了起来……在炼毒的途中,她遇到了两个好友----一个是挚友吴芊熙,另一个是结拜姐妹梁冰。她遇到了她一生所爱,可这个人却是茅山大弟子冰凌,两人该何去何从……
  • 战火与悲歌

    战火与悲歌

    李阳,只不过是河洛星上一个普通的农人子弟。获得最流行的虚拟现实军事游戏《轩辕争霸赛》的冠军后,竟然被强征入伍,编入星联的顶级特战队--蜂针特战组。征调官给的理由听起来如此地荒唐:“《轩辕争霸赛》,你表现地异常惊艳,超乎各位军事长官的想象。所以拯救人类的重任,理所当然要由你承担。”“那他妈的不过只是一个虚拟的电子游戏而已!”闻言少年如同五雷轰顶哭丧着脸抗议到,稚嫩地声音尖厉地嘶吼着,满脸不甘和悔恨的表情。“少年拿出点英雄气概,去拯救人类世界吧!”高大地征调官大手一挥,两名身着星际作战服的战士立刻将李阳拖走。
  • 校园诡异录

    校园诡异录

    本作品其实已经写了很久,只是现在才和大家见面,其实只是想保留原来写作,那时的快乐;这本书讲述了一群大学时代的学生,发生的诡异的事情,本文轻松活泼,以此纪念曾经美好的学生时代.
  • 时代幻象

    时代幻象

    当代著名诗人南野从事诗歌写作与理论研究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以及诗理论,他以“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诗学”界定自己的写作,这是他内心的镜像,也是书写的命名。《时代幻象》辑入的主要是南野2000年之后和1992年之前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实在界的言说》、《时代幻象》、《无记忆的体会》、《犀牛走动》、《鱼鹰的复杂性》、《描写一个冬晨》、《蓝色桌布》、《白窗》、《酒神的花》、《雪夜》、《城市雨后》等。
  • 再见,青春挥霍的忧伤!

    再见,青春挥霍的忧伤!

    黑色中透着红色,红色中又透着黑色。厚厚的绒感,华丽神秘。“你还记得吗?这是你的痕迹!”
  • 善未至

    善未至

    讲述为主,回忆辅助,第一人称的视角带你进入90年代我们那个时段折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