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200000012

第12章 李泽厚:读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名人简介

李泽厚(1930~)著名哲学家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道路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界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了沉甸的人文关怀。

心法探源

李泽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之所以能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关键就在于他在读书时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

李泽厚认为,读书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能力,一是判断的能力,例如一本书,一个观点,能够判断它正确与否,有无价值,以定取舍;二是选择的能力,例如一大堆书,选出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哪些是大致翻翻便可的。这是因为书的价值往往大有不同,有的书尝尝味就可以了,有的要细细咀嚼,有的要快读,有的要慢慢消化,有的大可不必从头到尾去读,有的则甚至要读十几遍。即使看小说,也要有目的、有系统、有限制地看,只看那些值得一看的小说。比如看俄国小说,从普希金到高尔基,读那些名著,读完了,再读一两本《俄国文学史》。这样,将具体材料和历史的线索结合起来,就组建起了自己对俄国文学的认识结构。这也就是说,读书时一定要善于把所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纳入自己的智能结构之中。即便是读某一本书,也同样面临选择的问题,即阅读时不必逐字逐句弄懂弄通,而要尽快抓住书里面最主要的东西,获得总体的印象。这样做,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果,而且能够切实把握读物的精髓。

李泽厚还认为,要提高能力,知识应该广博一点,知识领域应该宽泛一点。他原先是学哲学的,但文史哲三方面的书他都看。上午读柏拉图,下午读别林斯基,别人认为没有联系,可他只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读。搞哲学研究为什么还要读文史方面的书?他说,搞哲学的缺点是“空”,不联系实际问题,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好处是站得比较高;搞历史的弱点是“狭”,好处是钻得比较深,往往对某一点搞得很深,但对其他方面总以为和自己无关,因而不感兴趣;搞文学的缺点是“浅”,缺乏深度,但好处是比较博杂,兴趣广泛。因此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兼收众长,并触类旁通,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他还特别强调学习历史是文科的基础,研究某一问题时,最好先读一两本历史书。这是因为历史揭示出一个事物存在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去分析它的现在和将来。总之,读书学习时不能搞狭隘的功利主义,而要从提高整个知识结构、整个文化素养去考虑。如果自己的知识面太狭窄,那么分析、综合、选择、判断等各种能力都必然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另外,李泽厚先生认为,除了读书要渊博之外,还要读得精。然而怎样才能做到既博又精呢?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办法是,通过泛览达到博,在泛览的基础上挑几本精深的书来读,达到精。他上中学时,书看得相当杂,最爱读的是文学作品,对鲁迅、谢冰心的作品尤其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然科学的爱好,中学每次数理化考试,他的成绩常常是第一名。但是,仅仅这样广泛的涉猎,还不足以使人成才。于是,他又找来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内容精深的书籍,认真研读。他从马列主义著作中学到了研究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从黑格尔的著作中学到了深刻的思考方式,鲁迅著作更使他得到了莫大教益,对于他研究美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李泽厚有体会地说:“这类书不用多,挑几本精读,读了以后顶许多书。正如培根所说,有的书要细嚼,有的书要快读,有的书只要尝尝味就可以了。”李泽厚的读书方法,对处理博与精的关系颇有帮助。博览与精读是辩证的统一,博是精的基础,精能为博创造条件;博离开了精,就会变成杂,精离开了博就会变成孤。掌握这个辩证法,是读书的高级境界。

同类推荐
  •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在雨中,抛却人事上的牵挂,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与这窗树和花相望,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时间,空间都不在了,内心里有澄净、安宁、自在的喜悦。 远方的朋友发来信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热门推荐
  • 嫡闺

    嫡闺

    看到书里跟自己同名的女主窝囊活了一世,又糊涂重生了好几世,还是那么傻白甜,成璟溪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敲着键盘喷起了作者。等等,灯怎么在晃,谁砸我脑袋?咚,成璟溪眼前一黑,穿到书里成了傻白甜女主。成璟溪仿佛听见作者嘿嘿一笑,说,你行你上啊!呵呵,那就上呗···---新人求支持。
  • 我的吸血恋人,我的王

    我的吸血恋人,我的王

    楼兰时,女巫阿满趁匈奴人与王大战时,一箭射死王后玉儿,王殉情而死。阿满将王变成僵尸,妄想永世相守。一千五百年后,泱泱中华大地,军阀割据。军阀之子白世宣因贪恋玉儿转世(舒曼),与僵尸之王,一次又一次生死较量。烽火连天的年代,是谁埋葬了谁的爱情?
  • 未来超进化

    未来超进化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到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会用棍子和拳头——by爱因斯坦当人类所有的科技武器倾斜到这个星球之后,人类的命运没有灭亡,却拐了一个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大弯!
  • 废材逆天绝世大小姐

    废材逆天绝世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女杀手,却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人出卖导致死去。当她再一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狗血的穿越了,还成了有名的废材大小姐,哇,老天为毛要让我穿越我还没有报仇呢!算了既然老天要我重活一次那我要好好的珍惜。从此以后我就是陌上云,陌上云就是我。当初欺负我的人你们准备接招吧!
  • 情深帝王:青梅女相请指教

    情深帝王:青梅女相请指教

    她与他青梅竹马。她亦是南宁高高在上的女相。他说:“阿言,等我登基后,我一定娶你为后。”她不语,只是笑着看着他。南宁七百三十年,皇帝驾崩。五皇子司衍离登基,国号“宁和”。南皇驾崩,各国蠢蠢欲动。她为了他安心登上皇位,亲自带兵镇压邻国。等她凯旋而归之时,却听到了他要大婚的消息。新娘不是她!皇帝大婚,举国同庆。十里红妆从城门铺到皇宫。她却在大婚之日当着他的面,把皇后硬生生的大卸八块。她说“世间也就那么个你”司公子暧昧一笑:“阿言,我听说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想要什么,你缺爱是不是要做.爱?”男主外冷禁欲+骚话连篇。女主性.冷淡+病娇+黑化。1v1宠,苏到你怀疑人生。
  • 思风铃梦

    思风铃梦

    2015思默工作室全新奉献。一年一年,我们带来新的青春!
  • 蛮医

    蛮医

    少年叶峰穿越到了这片浩瀚大地,带着诡秘玄奥的中医手段,此地有蛮,有仙,同样,更有着更加繁荣的医道。卷帙浩繁岐黄由,勤作云梯直上重霄九。天医星辰曾抖擞,苦作舟楫破浪汪洋游。取法慈航苦行修,得道甘若桂花酒。
  • 镜音双子:心铃相连

    镜音双子:心铃相连

    镜音双子,同姓不同名。弟弟身在何处,姐姐身在异乡。互不相识,却拥有血缘关系,面对陌生的面孔,感觉一切变得陌生,变得黑暗......
  • 全能庸医闯花都

    全能庸医闯花都

    钟北只是个街头卖药的,却引来无数美女投怀送抱,争相斗艳。邻家小妹:“钟北哥哥,我小肚子又疼了,快帮我按按。”抑郁症女白领:“我要丰胸,我要美白,我要瘦腰,我要去痘!”女王总裁:“钟北!你竟然敢和我做对,看来只有下药这一招了!”病娇校花:“一个男人有两条腿,但为什么钟北老师有三条腿?这多出来的切掉好了。”所以,钟北要坚决保持良好医患关系:“我不听,我看不见,我不上手……我连禽兽都不如啊……”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内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十个月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鹦鹉螺”号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