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500000019

第19章 看破生死,把死亡看做是“另有去处” (2)

“生命”问他:“你怎么能说今天是到现在为止,你最好的一天呢?你结婚那天呢?难道不比今天更好吗?”

他答道:“我一直而且将永远记得我结婚那天,我的妻子是多么快乐。

“我也记得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情景。我还记得在甜品店喝奶昔,意识到自己还能做事。

“我记得给一只眼睛看不见的小鸭子喂食的那天。我也记得我和儿子一起爬上奥林匹亚山,欣赏这美丽的世界。

“我一直记得当我看见刚刚犁过的、黑色的、潮湿的、肥沃的泥土,等着我们播种、收获的那天。

“我还记得在学年手册上读到学校里最传统的女孩儿写的评语,说我是高年级最好的男孩子。

“我还记得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尊重我,而我告诉自己,我也尊重自己。

“我记得那天船长公正地对待我。我记得海军军官说我不能参军,而母亲仁慈地告诉我说还有希望。

“我也记得其他两万多个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成就了现在的生活。那些天里,一定有许多天可以排在我好日子列表的前面,但没有一天是最好的一天,它们中的任何一天都只能排第二。”

人的一生其实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逝,明天未至,而我们要面对的只有今天。李大钊说:“我认为世间最宝贵的是‘今’,最易失去的也是‘今’。”很多人憧憬明天的美好;也有人常常徘徊于昨天的记忆里,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今天。也许明天很美好,明天的太阳比今天灿烂辉煌。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今天的时光,又怎么能谈得上珍惜明天的光阴呢?

对于时间的流逝,我们常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日子长着呢。于是,我们懒惰,懈怠,怯懦……无论做错什么,我们原谅自己,因为来日方长,什么事情放到明天再做也不迟。但终有一日,当死亡的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才突然觉得人生苦短。那些未尽的责任怎么办?那些未了的心愿怎么办?那些未实现的诺言怎么办……面对死亡通知书,人们只能踏上那条不归路。追悔也罢,遗憾也罢,结局无人能改,一切悔之晚矣。

生命是每个人向老天借来一段日子,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光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在最终幸福的微笑。

看透生死,享受生活的静美

生与死是人生中思考最多,但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把生死这对孪生兄弟看透,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容易。

郭沫若说过:“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这种对生死的参透,在轻描淡写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何谓生?有人说:“生就是不断地把濒临死亡的威胁从自己身边抛开。”一个人要懂得生,就要知道“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的道理,都说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有意义,生命不可能有两次,切莫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那什么是死呢?很多人都谈“死”色变,其实,死本没有那么可怕,三毛说“生是一场快乐的旅行,死是快乐的另一场出发”,死就如休息和睡眠,那谁没有沉睡过呢?放轻松一点,好好地活着就是对生命的尊重,真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天,只要没有遗憾便好。

李白的诗吟得好,“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变抹用,都不会走回头。但是生活中,太少的人能看到这一点,有些人,成则轻狂骄妄、得意忘形,败则一蹶不振、沮丧绝望,对得失锱铢必较,对成败患得患失,对诱惑欲壑难填。无论大事小事,整天烦恼、忧愁、痛苦、懊丧,甚至去猜忌、争斗、相互陷害。不识人生之轻重、不辨生命之真谛,真可谓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我们今天能健康、自在、安乐地活着,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地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然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妇人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的喃喃自语:

“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

死神被妇人的悲痛触动了,他来到人间。死神慈悯地望着妇人,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神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

死神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神!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苹果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

死神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苹果要从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里要来。”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苹果。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苹果,失望地走回坟前,对死神说:“死神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死神这时回答:“这个花花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妇人听后释然。

谁的身边没有逝去的人,每一秒,都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在陨落,有的时候,看到别人走了,好像很简单,庆幸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不要忘记自己也终有那么一天要经历这样的人生际遇;当然,也不能太过悲伤,亲人走了,但是自己还活着,不可轻生,死是无法挽回的,但活着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为死去的人好好生活,也为自己好好生活,这对死去的人和自己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要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来。人啊,有的时候活的简单点,看开一点,为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充实的过完这一生,就足够了。不管你是得意或是失意,不要忘记随时去反省自己,勇敢地去叩问生死,思考人生。有了看透生死的勇气,才能顺应自然、重生乐生,选择超越自我的人生观,创造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

取舍间,分清孰轻孰重

有取就有舍,而有舍才有得。我们往往只看到舍去的世俗的荣华富贵和荣誉地位,却忽略这些东西背后所得到的、更加珍贵的东西,那便是无穷的智慧和宁静而豁达的境界。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取舍的过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外出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铲子。这个铁铲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把洋芋切几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用化缘。另一个是,路上看到死物就把它埋掉。师兄弟俩在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则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是两样,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也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也对,不埋也对,取也对,舍也对。《金刚经》有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做得到,舍也好,取也好,最高境界恐怕不是你在权衡了各种利弊得失之后作出判断,而是在你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间一切“法”的程度上,一种随意的“舍”。这种舍,还是舍弃了你视为珍重的、费尽心力得到的、追求一生的“法”这个层面的东西。的确,“舍”掉“取舍”,比你判断后作出取舍还难。这,也许便是取舍的最高境界。

蚌舍弃安逸,才拥有了孕育珍珠的权利;种子放弃花朵,才拥有了孕育春天的资格。千古豪杰舍家为国,才垂青于史册;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才有了巍巍中华。取与舍在自然的荡涤中,展现并昭示了生命的高度,数千年的白驹过隙,无数次的金乌西坠,消磨掉了历史的棱角,才打磨出中华文明不朽的生命之碑。

生命的高度是平凡人所远离,却又为世人崇敬的高度。哪怕至恶之人,也不免因“我辈不义之人而入有意之国”而遁去,尽管生命之碑前仅站着手无寸铁的荀巨伯……而今,就连博物学家在广游天下景观之时,都不禁称誉自然与人类取舍的异曲同工。

取,便是一杯清澈的水,只一杯,便无须再希冀幽谷的清泉;舍,就是一抖那背上的重负,只一抖,便让你我得以仰望浩瀚的蓝天。但人生在这一取一舍之间,生命在无限地升华,并且拥有了自己的高度。

的确,取舍对于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弃医从文,改变了他的一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如果当初他不作出这样的取舍,他可能只是位医人治人的医生而已,成不了一代文豪。

取舍之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要学会:先舍;而舍,则终必得。而舍不舍得,以及怎样去“舍”,又怎样去“得”,就全看自己了。

同类推荐
  • 人生大点拨

    人生大点拨

    《人生大点拨:人生关键问题的智慧点拨》将帮助你把握和衡量你的人生中将要发生的重大问题。本书择取了人生中普遍出现的100个问题,对其进行充满哲理的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例子,借以和读者分享,并启发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勇于挑战困局,争取成功与辉煌。
  • 儿童教育格言(经典格言)

    儿童教育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儿童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本书针对儿童的道德情感方面,以名人的警句,教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男人辞典

    男人辞典

    男人和女人,这是个既古老又时尚的话题。先哲们阐述了无以计数的至理名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学者们又抒发了多如繁星的醒世格言。但其所谓的名言和格言,不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就是因为个人偏见或理念不同,不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或是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就是观念陈旧,人云亦云或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都不足以使人明白真相。之所以敢如此口无遮拦、大放厥词,看准的就是男人、女人永远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用在男人、女人的话题上真是量体裁衣,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儒家典故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儒家典故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勤学好问,“玉不雕,不成器”的刻苦磨炼,“尽信书不如无书”否定唯书本是从、思想僵化……一个个儒家典故含义隽永。本书从儒家经典著作中精选了100个典故,说明其出处和释义,娓娓道来与之相关的故事,让人置身具体场景领悟儒家思想在修身养性等方面的智慧和闪光点,从中获得启迪,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成功难,不成功更难

    成功难,不成功更难

    《励志文集:成功难,不成功更难》是《读者》签约作家丛书之一。本书优美的文字指导青年读者构筑在当代社会中做一个好人的价值观。阅遍全书,你会发现成功、爱、纯洁等其实都与快乐密不可分。快乐渗透在我们所有的善行当中,包括克服困难、一步步向上走的过程之中。本书风格明快,情理交融,语浅意深,启人心智。
热门推荐
  • 恶意的世界与善意的他

    恶意的世界与善意的他

    你渴望力量吗??你渴望爱情吗??你渴望金钱吗??你渴望..........那么,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让我们开始一场尽兴的游戏吧!
  • EXO错爱

    EXO错爱

    你含泪说不爱我的样子,我真想给你打个满分——宿命我们变成了深信的知己,成全了你想要的自由——守望当你为他丢下我时,我就知道我们不会有未来——囚心我多想和你拥抱亲吻,可这些对于我们就像个笑话——沉迷不是我给不了你幸福,而是他可以让你更幸福——逃离曾经想过可以和你在一起,可还是敌不过有个他——固执
  • 凌天归元道

    凌天归元道

    正所谓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一正一反合为道。当宇宙之于混元诞生时,一场意外,导致了宇宙的孤生。少了另一宇宙的相辅相成,宇宙渐靡,从此天地劫数不断,万物兴衰更替,天下更是争端不休。正是一片繁华的天地,大劫又将渐起,一垂死的小乞丐,因缘际会之下,走上了凌就天地的绝世强者之路。(PS:新人新书,求各种支持!)
  • 三国新天子

    三国新天子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的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作为无意回到了华夏历史当中最波澜壮阔一个时代的现代人,他成为了汉末最悲催的一位皇帝,亲历了无数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他来了,他看见,他改变。三国新献帝,从此再不是历史书上一个可悲的注脚,而是一名真正叱咤乾坤、手握风云的汉室天子!只是,没有人知道,当尘烟散尽,无数人沐浴在第三次汉朝中兴那辉煌的荣光下之下时,那位端坐在龙椅上一脸落寞的皇帝,内心想的却是:汉朝的水军怎么还没到南美洲?朕为了能抽口烟,都特么奋斗了半辈子啊!
  • 混迹娱乐圈:我是大明星

    混迹娱乐圈:我是大明星

    结束了五年的练习生生涯回国后,林雪涵的娱乐职场便像是开了挂的一般。影视歌三栖很难吗?姐教你如何玩转娱乐圈,调戏各大鲜肉,咳咳,认真点,姐对感情真真的!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九月的桃花

    九月的桃花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个行为都书写自己的传说,尽请一阅
  •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泪锁封神

    泪锁封神

    此时乌合犹惧官坑堑由来似宦途已看燕子飞入帘弃掷禄位如浮云
  • 凡途仙路

    凡途仙路

    修仙修仙,老生常谈,凡人为什么要修仙?为求自保,为求长生,还是为明事理?人生如梦似幻,该清醒时便清醒,该长眠时自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