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200000024

第24章 人类的社会性—揭示作为社会人的心理 (1)

培根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灵就是野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

我们害怕孤独—人是社会的动物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Alexander Selkirk)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鸪,以及几头野兽为伴,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独自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一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这个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里,里面有科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还有起居室、工作间、卫生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

在这一年中,毛里奇·蒙塔尔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第二年的8月1日,蒙塔尔重回人间,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蒙塔尔的交际能力逐渐恢复了一些,他说:“在洞穴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1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所以说,人是社会性的,对于人来说,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和其他个体发生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类群体,并由此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面对这样一些事实,心理学家不免要问,人为什么是社会性的?即人类个体为什么非要和其他人类个体生活在一起并进行相互交往呢?大多数的人类个体为什么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呢?

所谓人类的社会性,是指人类的群集性,是指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社会性是人类社会一个极其普遍和重要的现象。最早对人类的社会性加以研究的心理学家是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他认为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人类天生带有许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寻求伙伴,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倾向。这就好像蚂蚁由于本能集合在蚁群中,狒狒由于本能建立起复杂的群体结构,人也生活在自己的人类群体中。人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这样做是好的或正确的,也不是因为是有用的,而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知道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要和其他人在一起生活的社会性特征,但是我们也知道,在生活中,人的这种社会性欲望有时特别强烈,而有时又特别微弱,甚至有时人们更希望能单独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比如,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大学生,在某些时候,他们会盼望寝室中的人都赶快地离开,就留他一个人,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听着轻松的音乐,此时,他觉得这一刻是他人生的最大享受。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加强或减少着人们要和其他人在一起的社会性欲望呢?

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恐惧是引起并影响人们社会性欲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跟着大多数人走—随大流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五个人围坐着一张桌子,实验者请他们判断线段的长度。每次呈现一组卡片,每组包括两张,一张卡片上有一条垂直线段,称为标准线段;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条垂直线段,其中一条与标准线段一样长,另外两条要么长了许多,要么短了许多,要求大学生们把那条与标准线段等长的线段挑出来。按理论,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做出正确无误的选择。

当第一组两张卡片呈现后,每个人依次大声地回答自己的判断,所有人意见一致,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呈现第二组,大家又都做了正确的一致回答。就在大家觉得实验单调而无意义时,第三组卡片呈现了,第一位被试者在认真地观察这些线段后,却做出了显然是错误的选择,接着第二、三、四位被试者也做了同样错误的回答。轮到第五位被试者,他感到很为难,左右看看,因为他的感官清楚地告诉他别人都是错的,最后,他终于小声地说出了与别人相同的错误选择。

这个实验是事先安排好的,前四名被试者其实都是实验者的助手,他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进行正确或错误的选择,而只有第五位被试者不知道这一情况,是真正的被试者。参加实验的真被试者是具有良好视力及敏锐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并且从表面上看,他们可以任意地做出想做的反应,而实质上,也明确要求他们做出他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反应。但是,来自群体的压力很大,当绝大多数人都做出同样的反应时,个人就有强烈的动机去赞同群体其他成员的意见,因此有35%的被试者拒绝了自己感官得来的证据,而做出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错误的选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从众行为。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4个人一起去吃午饭,你看着菜单,小声嘟囔着:“今天吃什么呢?来一份炸酱面吧!”这时同伴中的一个人说:“我要一份牛肉面。”接下来其他两个人也都附和说:“那就吃牛肉面吧!”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也会说:“那我也和你们一样吧。”

这种现象,恐怕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吧。

人们都知道“我行我素”这句成语,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这么“潇洒”。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自己喜欢怎样便怎样,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人们要看多数人是怎样做的,自己才怎样做。

试验和生活中的现象都说明,当个人的感觉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个体为了使自己不被人认为“标新立异”,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判断。

为什么在理性和智力上都较完美的个人会抛弃来自他们自己感官的证据,而同意别人错误的意见呢?一般认为从众行为的原因来源于两种压力:

一种压力为群体的规范的压力,任何与群体规范相违背的行为都会受到群体的排斥,个体由于惧怕受到惩罚,或者为了表明自己归属于群体的愿望,就会做出从众行为。

另一种压力是群体的信息的压力。他人常常是信息的重要来源,我们通过别人获得许多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甚至许多有关我们自己的信息也是通过别人获得的。在一般情况下,那些我们认为能带给我们最正确信息的人,往往是我们仿效和相信的人。这种信息压力引起的从众行为无论在实验中还是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多数人是信息的正确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情况比较多。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随大流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自信心。

有时候,人们的从众心理会变得很可怕。

2003年12月12日,在《江南时报》上有这样的一个报道:48岁的王先生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受伤的王先生放在轻骑摩托车车厢内的48万元现款,因车子破损而全部散落在地。光天化日之下,50多名过路群众将钱一抢而空后逃之夭夭。

这样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类似的事件发生得太多了。而每一个哄抢者都有着同样的心理,那就是:大家都在抢,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抢。在这个事件中,从众的心理就充当了一个帮凶的角色。

随大流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许多时候,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得益而没有产生处罚后果的时候,从众定式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思维,法不治众的心理就会充斥于胸。这在犯罪心理学上叫“越轨的集群行为”,比较典型的如聚众哄抢财物、集体盗墓、球迷闹事等。一般说来,这种集体行为是相对自发的,主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互动、模仿、感染而形成的。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5:爱情心理学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心理学与驭心术:掌握他人的诀窍

    心理学与驭心术:掌握他人的诀窍

    本书用心理学解析处世技巧,告诉你如何巧妙驾驭他人的心理。内容包括:攻破他人心理防线找准人性的软肋迂回前进攻心术念好感情紧箍咒循循善诱巧驾驭等。
  • 学习要懂心理学

    学习要懂心理学

    对不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难事,但对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认为学习是一件难事的学生,是学习的奴隶;认为学习轻松愉快的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什么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为什么面对试卷紧张得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其实,这都是不良的学习心理在作怪。《学习要懂心理学》不仅列举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相信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揭秘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复杂难测的人心,各种前所未见、匪夷所思的心理学分析,令你拍案叫绝!爱情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都网罗其中。
热门推荐
  • 宫心计:夺位之战

    宫心计:夺位之战

    为你覆了天下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与女人上

    英雄与女人上

    一个15岁继承王位的英雄却因为爱情缘故,四十五岁就退位,且把王位传给心爱的女人的儿子,并废掉了前太子,补料却被自己培养的接班人饿死在行宫之中。爱江山还是爱美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可是为了所爱的女人丧失江山和生命到底值不值?
  • 等爱,遇见你

    等爱,遇见你

    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命运的捉弄,让两个命运相似的两个人相遇。慢慢地走进彼此的生活,却又怕走进对方心里……
  • 圣血君座

    圣血君座

    君座将亲手点燃动荡的纪元。在春风与诗,繁花与夏夜之年孕育出的圣血纪元。世界绝非一成不变,世界也势必向前发展。当混沌,银月与众神的时代结束后。圣者们已经不满足于如今了。枯涩的火从腐朽的权杖燃起烧,晨起的风萦绕湖之国度。永夜王权镇压苍穹之光,亘古不变的战诗于凛冬息吹。黑铁咆哮,荆棘琴鸟,帝皇骑士,王爵祸乱。圣者当入主凡世,谨告众生。变革的千年即将到来。写着玩的,更新不保证,保证完本。书中设定皆由脑洞大开原创而成
  • TFBOYS命中注定我爱你

    TFBOYS命中注定我爱你

    本书讲述的事情是一个女友粉的幻想,女主开始并不喜欢他们,但俗话说得好,日久生情,他们的爱情就渐渐萌芽了,故事现代化,非常符合00后的思想,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宫宫,想知道他们最后怎么了。。。。
  • 半脑

    半脑

    人如果有了电脑的内存会如何呢?究竟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呢?
  • 头发也能变钻石吗(最热最热的76个科学知识)

    头发也能变钻石吗(最热最热的76个科学知识)

    汽车轮胎不可以是彩色的吗?肥皂泡的温度竟然比太阳还高吗?可以钻隧道将其他国家的石油吸过来吗?……每当课堂上,你因为一些科学小实验所产生的奇妙结果而惊叹时,你是否有了更多对于科学的追问? 快快翻开这本《头发也能变成钻石吗》吧,你将在开怀大笑中,获得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 本书由大米原创,雨霁编绘。
  • 丫头要定你了

    丫头要定你了

    意外救了哥哥的朋友确给自己惹了一个大大的麻烦。医院里宁潇潇抱着宁天逸的大腿!哥哥我性命堪忧啊(⊙o⊙)。宁天逸咪眼一笑,我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