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何罪之有!”皇帝听馆陶公主如此的温言求情,便也随口一句“何罪之有”算是不再计较了之前的事情了,他是皇帝,自然不能跟一介女流一般见识,服软了就算了。
只是差不多知悉了事情缘由的馆陶公主见皇后已是没有多大事情了,而下面的卫子夫看起来也是颇得帝心,这以后嘛,看样子是要跟自己的女儿一起争宠了。这次即便是皇上之前还在,但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日后的权势,为了自己日后的权势,她说不得也要打压一番才是。至于该如何打压嘛,她思绪一转,既然皇帝跟他讲礼,要自己女儿识大体,那她就用礼法来压他吧。
于是她装模作样地对着皇后道:“你呀,贵为皇后,就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礼数,言行要以礼服六宫,皇上乃天子对于朝廷所有的礼法,他都十分的清楚,何须你费神担心?”旋即,她又冲着皇帝说道:“皇上怎么会不知道新来的家人子的出身呢?又怎会忘记民间女子,需要先学会宫中礼仪,才能有资格册封呢?”
学习宫中礼仪,这其实是可有可无的,毕竟,这大汉朝到如今,也只是数世罢了,宫中是所有人都学过宫中礼仪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宫中的规矩礼仪,全是宫中的这些个下人为了规避其主子们的厌恶惩罚而慢慢地发展出来的,还不像之后的那些朝代一般的那么严苛,按理说,皇帝临幸过,并带进宫的女人,那是指定地要被册嫔封妃的,也没有啥真正的依据来规定她必须去学习。但是,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这“规矩”已经形成了,你一个新来的人学习了解一下也是应该的。
…………
“是吧,陛下!”馆陶公主说完又对着皇后假惺惺地说道:“你啊,身为姐姐,就应该以身作则,好好管教,让她以后能够早日侍奉君王嘛!”
此时,场上谁再听不出她这个馆陶公主说的话是哪个味儿的话,那这脑袋就都白长了,皇帝如此,妃嫔们如此,皇后亦然。此时有了自己母亲馆陶公主的话作为铺垫,她也终于可以好好的挖苦挖苦皇帝,好好的作践作践这个刚进宫的卫子夫了。
于是皇后不阴不阳地回道:“陛下的人,我管教不了!”“这道也是!”馆陶公主应了皇后的回答后,便又转过身对着皇帝道:“管教也要观其材质。”
这句话说的很恶毒,这句话是出自论语中孔子的“因材施教”,此时被她“活用”说成因材而管了,是抬高了自己的女儿贬低了她新人卫子夫。将皇后陈阿娇比作孔子,说得好点,那是效仿,说得不好,那就是僭越自大,虽然此时还未经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孔子在民间的地位还是相当的高的,已经是一个相当闻名的大教育家了,她一个妇道人家拿孔子说事,本身就是越礼,偏生还这么隐晦,这句话的本意却是让人反驳不了,其次,把卫子夫说成了劣材了,什么叫做管教还要看其材质?她卫子夫是个歌姬,在材质上也就是一块儿破木头了,当真是不值一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材质不好”这个词比“敝履”这个词还要难听恶毒。
随即,馆陶公主又复对着皇后道:“但是皇后,规矩不能废,你不教,也要有别人来教,教好了之后,再论册封,这才是有风度,识大体。”其实这无形之中已经是在拿皇帝之前的话来说事了,你说皇后没风度,不识大体,那你这个做皇帝的也应该有风度识大体吧,这“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方式让她玩得是淋漓尽致,“是吧陛下!”馆陶公主趁势追问皇帝道。
只是这话虽然说合起来是意有所指,但是每句话细分出来,却又是相当的有道理,因此皇帝只好随意附和道:“姑母说得有道理!”同时皇帝心里也是升起了一抹苦涩,这卫子夫刚进宫就招来了这么大的动静,而且,自己如今的话算是授人话柄了,被人用规矩压了,短时间是别想给卫子夫册封了。
“这我就放心了!”馆陶公主闻言也知道是皇帝的表态了,于是也随意应道,只是她又似有意似无意地冲皇帝问道“对了陛下,刚才去向祖母问安的时候有没有提到带歌姬入宫这件事啊?”馆陶公主也不等皇帝回答,便随意说道“太皇太后知道此事后听说很不高兴,不过呢,既然陛下处理得当,想必太皇太后也不会气恼了。”皇帝跟卫子夫二人互看了眼,都只好无语对望了。
……
后宫之中一处宫殿里,皇太后与皇帝相对而坐。
皇帝刘彻跟皇太后说道起了今日皇后寝殿之中发生的事情。
皇太后看着这个并不是很成熟沉稳的皇儿谆谆劝道:“彻儿,你千万要清醒,莫为了一个歌姬而坏了与皇后和窦太主的感情啊。”
皇帝知晓皇太后这是在这件事上面跟自己站在了对立面上了,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他断然是不能恶语相向的,于是乎,皇帝只好温言对着自己的母后解释道:“母后,儿臣当然明白其中的厉害。但身为一国之君,也不能处处忍让,让皇后得寸进尺,儿臣也只是以礼压一压她的气焰。”
什么是“家天下”?那是“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家”至于哪个重要,这就要看是家大还是天下大了,绝大多数人眼中,自然是这天下最大,而皇帝是天子,是一国之君,他的面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容许别人来践踏的,他的身份是不容许别人来欺压的。因此,不能处处忍让,这句话,绝对是对的。
皇太后听自己的儿子跟自己聊天却是拿“一国之君”这个身份来说事,对自己是有些不尊重了,而且她还感觉皇帝还是在一意孤行,于是再次苦口婆心的道:“你该不会是忘记了,当日母亲之所以能当皇后,你之所以能当太子,你姑母她的确也是帮了不少的忙的吧!”
皇帝刘彻闻言也只是分析道:“全因为儿臣决意要去阿娇,姑母才会力荐儿臣,说到底,她是想要一个受她摆弄的皇帝。”分析罢了,皇帝却是不想再为了一个本应该是自己随口一句话的就能册封的事情来让皇太后各种教诲了。
于是,他当即冲着皇太后坚定地道:“可是母后,朕,绝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