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8500000023

第23章 马尾风波(1)

三权豪抢枪杆子

曾国藩的焦虑

徐州城内一片肃杀之气,曾国藩心神不宁。

“余决计不回江督之任……”1865年9月25日,曾国藩在徐州城官邸给曾国荃写家书。两天前,曾国藩率领军队进驻徐州城,听闻一万多名捻军骑兵劲旅在山东飘忽不定。想起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败走山东,曾国藩强烈预感到重返两江总督府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坐在徐州城,曾国藩脑子里一片茫然。“在外太久,精力日疲。”曾国藩突然感到自己老了,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对剿灭捻军更是“茫无头绪”。[1]曾国藩在信中表达了退隐江湖的向往。不过,他心底依然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因为北京朝廷下诏调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山西是富庶之地,朝廷每年的饷银主要依靠山西。

曾国荃是湘军骁将,剿灭南京太平军后,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曾氏家族当时出现两位爵爷,可谓风光无限。曾国藩遭遇捻军流寇的侵袭后,自然希望归隐老家的弟弟出马。

山西巡抚在当时绝对是个肥差,曾国藩早在8月15日就给曾国荃写信,希望他能够到山西,因为那里的商业税维持在太平军起义期间的水平。一旦曾国荃去了山西,曾国藩率领的剿捻部队的军饷就有了保证,也就不用再依赖于李鸿章。但曾国荃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强调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同时还将写给同治皇帝的辞职奏折抄了一份给曾国藩。

曾国藩在徐州城孤独沮丧,李鸿章的淮军不听帅令,想通过亲弟弟担任山西巡抚打通新的军饷渠道,可弟弟却死活不去山西。他也担心曾国荃花钱如流水,一不小心就会整出个贪污大案,到时候保不住的不仅仅是爵爷爵位,还有可能置已于死地。曾国藩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让住在南京的家眷赶紧回湖南老家。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曾国潢、曾国荃的家书中抱怨,捻军的数万骑兵劲旅在山东曹县、单县等地流窜,每天行进一百四五十里,而自己接管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被捻军骑兵拖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曾国藩的蒙古骑兵跟捻军骑兵交手屡战屡败,人人胆战心惊。身为主帅的曾国藩很是担心:“何能破此悍贼?殊为焦灼。”[2]

前线战事不利,李鸿章步步为营,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还窝在老家不出来,曾国藩心底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望,他决定将妻儿老小统统送回老家。曾国藩在家书中吩咐弟弟们,不要修盖新房子,将老房子修缮一下就可以了。这足以窥见曾国藩当时心里的失望。曾经打造的湘军集团已经被打散,一手培养的学生克扣自己的军饷,奋不顾身保下来的爱新觉罗江山成了叔嫂的角斗场。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

曾国藩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向往妻儿老小围炉而饮的寻常百姓日子。曾国藩在作出不回南京的决定之前,跟李鸿章进行过数月的谈判,李鸿章掌管两江大权,自然不愿意让曾国藩回来。

李鸿章的改革大计

李鸿章对山东的捻军了如指掌。当初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跟捻军对抗,结果僧格林沁被击毙,爱新觉罗皇族倚重的骑兵劲旅精神随之崩溃。这支部队在曾国藩手上已经成了烂泥。现在前线的捻军骑兵令淮军将士心神不宁,[3]只要捻军在前线拖住曾国藩,李鸿章的两江总督就能安稳地做下去。李鸿章听闻朝廷调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已经明显感觉到朝廷的意图。

淮军精锐在曾国藩手上,将帅矛盾日趋恶化,曾国藩跟李鸿章依然维持着联盟关系的根源在于军饷。一旦曾国荃到了山西,曾国藩的军饷就不再依赖于李鸿章,那么李鸿章操控淮军的能力也就会下降,两人的关系自然会更加紧张。淮军将士的真正主人是李鸿章,可曾国藩有了经济靠山,一定会对淮军将士痛下杀手,那样曾国藩的剿匪大军就会出现淮军将士跟湘军老班底制衡的局面。

捻军的数万骑兵劲旅在李鸿章看来只是群宵小之徒,太平军盛世时有百万雄师,但在与湘军、淮军的八年争战中逐渐被消灭,更何况以太平军残余为班底的捻军呢!

唐廷植花钱消灾,让广东商帮迅速倒向李鸿章。旗记铁厂让李鸿章的军事工业布局上升到国家改革的战略高度。集团化的运作刚刚开始,需要大量的机器、人才跟资本。搬迁到南京的安庆军械所,以及曾国藩从美国采购的机器,不能跟随曾国藩回老家,一旦将曾国藩的军工产业划归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李鸿章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长长的奏折,说制造轮船跟枪炮的机器有专用的,也有通用的,如果要采购齐全了,需花数十万两黄金,加上招募中外工匠,采购欧美铜铁木炭等原材料,花费也是数万金。李鸿章在奏折中强调,一味地从欧美采购制器之器,对于割地赔款的大清帝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最后大清帝国的资金链就会断送在盲目的改革中。[4]

改革没有浪漫曲。

李鸿章在奏折一开始大讲改革的苦难,甚至提出上海洋炮局的那些机器尽管价值万金,但是缺的机器还很多,只能量力不断添置。关于军事工业的设备问题,李鸿章现在已经盯上了曾国藩。曾国藩如今在剿匪前线,李鸿章不能明目张胆地让皇帝将曾国藩的资产划拨给自己,只能先从价格等问题说起,说曾国藩委托洋人采购的机器成本太大,根本就没有把握。

李鸿章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强调说,海外采购增加成本的同时,还要派人去海外学习,等学成归来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欧美工业并非全是为了军工,民生日用品也已经工业化了。数十年后,大清帝国的民用工业也一定兴盛,那个时候商人可以用制器之器追求更大的利益,到时候国有跟民营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李鸿章的言外之意是提醒同治皇帝,大清帝国的经济改革一定要集中优势,通过国有资本控制的军事工业开始,不要太过分散资源。一旦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失去了主导地位,等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即使铜钱火器这样的生意他们也会涉足,那个时候国家想要禁止都会很难。李鸿章在上海眼巴巴看着广东商人、江浙商人依附在欧美商人名下做各种生意,一旦华商跟欧美商人合资造枪造炮形成规模,就会威胁到国家安全,政府到时想管都没法管了。

“取外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5]为了大赶快上,李鸿章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不若就近海口,直接买洋人要卖的铁厂机器,只要价格谈好,可立即进行生产。在技术方面要学习欧美人的长处,将欧美人的技术变成中国人自己的技术。这一思路被总理衙门以及改革派人物采纳,并上升到大清帝国改革模式:师夷长技以自强。李鸿章自然盯上了容闳去美国采购的最新机器,因为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的经济重心开始转移,美国的机器已经达到全球技术的巅峰。

李鸿章向同治皇帝建议:“曾国藩采办西洋机器,到沪后,应归并臣处措置”。[6]李鸿章直接让皇帝划拨曾国藩的军工资产,一方面是容闳采购机器的款项中,有2万两白银是李鸿章筹措的,如果容闳的机器被他人调走,那么李鸿章自然就是给他人做嫁衣。更重要的是,曾国藩的接班人左宗棠在杭州一直捣鼓轮船,还从洋枪队中挑选了懂枪炮制作的人,充当闽浙总督幕僚,左宗棠一旦提走容闳采购的机器,那他开办的军事工业将得到飞速发展。

同治皇帝少不更事,对李鸿章的长篇奏折不知如何安排,慈禧太后对军事工业改革也是一窍不通。李鸿章的奏折被推来推去,同治皇帝琢磨了十天,只在奏折上写了一句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知道。”御批的这句话应该是慈禧太后的主意,明明是自己拿不了主意,又不好意思直说,只能让奕管理的总理衙门去办。慈禧太后刚刚免掉了奕议政王的乌纱帽,又不好意思说让奕去办,只能批示让总理衙门知道。

总理衙门知道,可不仅仅是知道而已,李鸿章的军事工业改革大计早在咸丰皇帝时期就提出了,一直是奕在领头。奕现在虽被挤出了清政府执政集团的权力核心,强国的改革还是要继续推行下去的。唐廷植做梦也没有想到,丁日昌算计自己的背后,犬牙交错的政治博弈跟经济改革远谋已经直通紫禁城,自己的消灾交易成为了大清帝国国企大跃进重要的一步。

李鸿章在得到同治皇帝的批复之后,立即对江南制造总局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他将上海洋炮局的资产全部注入到江南制造总局。容闳从美国采购的机器还没有运抵上海,就已经被李鸿章记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账目中,另外他还将旗记铁厂的工人、技师统统高薪留下,包括旗记铁厂的原老板福尔斯。

在资产重组的大棋局中,李鸿章已经不用担心广东商帮跟浙江商帮分化,他留下马格里以及福尔斯一帮洋人,就是希望洋人们将技术留在江南制造总局。依靠几个洋人想将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成国际化的军工集团,那基本是白日做梦。李鸿章盯住容闳采购的美国机器背后,实际上是对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的垂涎。安庆军械所现在已经完完整整地搬迁了到南京,跟着到南京的是一帮对八股文没有兴趣的科学家,尽管他们只是国产的二把刀,但在人才奇缺的时代,那可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李鸿章已经对曾国藩曾经苦心招徕的人才张开了温暖的怀抱,他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决定将苏州的洋炮局搬迁到南京,跟安庆军械所进行资产重组。

重组安庆军械所与苏州洋炮局的重任落在了马格里肩上,因为李鸿章希望将重组后的企业做成江南制造总局的军火龙头。马格里综合了两块资产的优势,决定将安庆军械所的子弹、火药、枪炮剥离出来,跟苏州洋炮局的枪炮业务重组成金陵制造局,专门生产各种口径的火炮、炮车、炮弹、枪子及后勤配套军火品。金陵制造局的定位立即清晰:国有全资控股军火制造商。远在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则定位为:国有全资控股军事设备制造商。

奕的一石二鸟计划

上海滩波谲云诡,紫禁城杀机四伏。

李鸿章如愿掌控了江南制造总局跟金陵制造局,这是曾国藩的湘军集团裁军之后,汉族武装集团掌握的最大军事工业资产。李鸿章心里非常清楚北京城的政治斗争。当初,奕联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在“叔嫂共和”的美好时光背后,是奕跟慈禧太后都在蓄养自己的势力,只要其中一方的势力超越另一方的时候,叔嫂共和的均势便立即被打破。

赌场无父子,官场无朋友。在奕跟慈禧太后“叔嫂共和”的均势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世代同爱新觉罗皇族联姻的蒙古科尔沁部。执掌科尔沁部的亲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养子,手握着帝国最精锐的蒙古骑兵,更为重要的是僧格林沁曾经统率过皇家禁卫军精英部队,健锐营、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都有僧格林沁的心腹,蒙古诸王劲旅尽归僧格林沁调遣。在剿灭捻军初期,僧格林沁节制五省兵马,成为满蒙军队的最高统帅。

僧格林沁是大清帝国最后的骑士,他手上的军权跟在皇族中的影响力,让奕跟慈禧太后都敬畏有加。1865年,捻军在山东、安徽等地与太平军残余势力合流,僧格林沁已经带领骑兵到了山东剿匪前线。僧格林沁远离帝国权力核心的时候,慈禧太后决定向奕动手。僧格林沁战死前线令奕措手不及,在汉族武装集团中寻找自己的枪杆子成为奕最后的选择。

曾国藩的湘军集团跟太平军作最后决战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再经过裁军之后,更已一分为三了,加上江湖帮会暗布,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集团很难直接掌控湘军集团。淮军集团是一支成长神速的汉族武装力量,李鸿章身为淮军领袖,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控制李鸿章需要一个令其心动的筹码。可是,失去“议政王”绝对权威的奕,拿什么离间师徒二人?李鸿章曾经鼓动曾国藩赴上海“阴持外交权柄”,正是这一封私信让奕窥见了师徒二人的嫌隙。

裁军剪除了曾国藩的羽翼,一纸调令又让曾国藩率领淮军在前线剿匪,让李鸿章顶替了他的两江总督位置。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奕的算盘之中,让曾国藩统率李鸿章的部队,曾国藩势必难以驾驭,这就会导致师生失和。奕的离间之计相当成功,但这仅仅是抓枪杆子的第一步。李鸿章在两江地盘上大兴军事工业的时候,奕的盟友、漕运总督吴棠出马了。

吴棠跟李鸿章是安徽老乡,是穷苦人家出身,从知县一路奋斗到漕运总督的高位。吴棠跟奕原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户部右侍朗王茂荫是奕的盟友,在1853年向咸丰皇帝力荐吴棠,吴棠才得以在官场平步青云。

王茂荫在1863年担任六大部委之首的吏部副部长,专管帝国人事任免、升迁、考核大权,成为二品大员。当年,吏部给吴棠的考核评语是剿捻得力,并推荐其到扬州担当剿匪主帅。身为奕阵营得力的干才,王茂荫的意见自然得到奕的首肯。

奕掌控枪杆子可谓煞费苦心,他在曾国藩带走大批淮军征战在山东地界的时候,又下令李鸿章抽调淮军精锐渡海北上天津布防,刘铭传率领的淮军劲旅就被抽调到周家口驻防,那可是八面受敌之地。[7]调走刘铭传部之后,奕又下令杨鼎勋等部驰往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边境,防止转移至河南的捻军主力跟西北回民义军联合反清。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本书运用作者首创的对称经济学的方法与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主导,以再生型经济与配置型经济的区分为基础,以效率与公平的一致为核心,以主客体的对称关系为脉络,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为框架,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现状与趋向作出中肯的分析与解析力图为中国经济的解析与重建、中国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基础,同时也为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经典案例与可行的实践模式,从而充分显示了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及对策研究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理及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会通过需求的升级及机制的完善内生出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参与生态环保的动力及能力。本书从多个侧面对中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保的互动机理作了探索与剖析,提出了以“激励相容”为特色的对策新思路。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中国式通胀

    中国式通胀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这一场持续的.谁也躲不过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国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通货膨胀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中央的货币政策又起到了多少作用?如果看清这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本质之后,也许,你反而就可以平和、坦然.毕竟知者,才无畏。
热门推荐
  • 星尘海

    星尘海

    一个守卫天域的神,发现自己无形中被各种封印锁住,可是即使知道,他也无法挣脱这种束缚,然而并没有什么封印能够永久捆住一个人,除了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封印,他被传送到未来,只是为了揭开真相,解开封印。一颗在未来不能诞生科技的落后星球,一颗受到各方势力渗透攻击的星球,一颗注定不平凡的星球,一步步登上星际舞台。
  • 东海炼气士

    东海炼气士

    当今天下,人族与妖族并存于神州大地。
  • 可否摘星辰

    可否摘星辰

    旁人同情遗憾或惋惜,真心真诚或假意,只有我,懂你初心。记者:“听说你那个青梅竹马的编剧连星交了男朋友,方便透露一下吗?”他笑,“我和你听说的一样多。”记者八卦心起:“你见过那个男生吗?长得是不是很帅?”苏木白凝眸,认真端详着面前的镜子:“大家都说还不错。”
  • 我的挖掘机

    我的挖掘机

    他最希望过的生活,是在炎热的下午,穿着巴基斯坦皮凉鞋和细麻袍子,盯着满是发茬的光头,和一群和尚弟兄,骑着自行车到处鬼叫。
  • 康平县乡土志

    康平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拟侦探

    虚拟侦探

    【3054年,科技高速发展,由百年前的大爆炸所产生的虚拟元素衍生的虚拟行业兴起,成为年轻一届的新宠。】————————————顾云天,来历不明的A级虚拟侦探,在无缘无故被自己一度感到这个世界森森的恶意……还好有他的好机油兼搭档的安慰,让他从低落的情绪中正常起来。……看起来是不是很正经?……认真的话你就输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一个被自己坑爹的师傅卖了的侦探与他的小伙伴一边甩节操一边破案的故事.作者傻兮兮卖萌,低产深坑,无节操无下限,吐槽狂魔慎入。求轻喷……
  • 警神靖天

    警神靖天

    视黑恶为寇仇,除贪腐以务尽。小警察追捕部级逃犯,得人族始祖传承伏羲台,成为人族守护者。与天斗,与人斗,与妖斗,与魔斗,斗出我炎黄第一神!杀贪腐,杀黑恶,杀黄毒,杀淫邪,杀出我中华清净天!
  • 轮回之妃本无双

    轮回之妃本无双

    安然自落,我还是那一片风花雪月;若空寥寂,我还是那一场千古风流;乱世俗年,我还是那一处超然自逸;妖宠媚生,我还是那一个绝世佳人;铅华洗净,我还是那一块美玉无瑕;轮回百道,我还是那一世心安理得。真的,只要从来没有遇上过你,它们就会这么发展下去……昔日的誓言成了食言,食言成了逝言,逝言成了失言。还有谁记起当初的悸动,还有谁念念不忘不过弹指的琴弦声,还有谁的鲜血只为伊人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人故事

    千人故事

    你天生就是一个故事,既没人替你讲述,我便行个打字之劳。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