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没有给她一个固定岗位,而是让她同时了解整个部门所有的工作流程,让她做一些需要跟人打交道,需要有逻辑思维、条理性、精明的头脑和不卑不亢的态度才能处理好的事情,对于一个刚进入职场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好的事情。一开始我跟她就工作内容沟通过,她也了解我的苦心,并曾经对我的安排表示过感激。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却屡屡因为压力太大而情绪失控。
是怎样的一种失控呢?平时不忙倒也没事,一旦忙起来,她就有可能在紧张的工作氛围里突然啪嗒啪嗒掉眼泪,不哭出声,除非你注意到她,否则一般看不出来她正在哭。同事问她怎么了,她摇头说没事,继续自己的工作。她自然会把工作做好,有时候甚至做得非常好。从我对她工作的判断里,她工作能力还真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会在大家都忙的时候哭。这让我感觉非常怪异。
后来,我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她感觉太忙、压力太大、撑不住才会情绪失控。她告诉我,不用在意这件事,她在学校的时候每次考试前也这样。她控制不了自己,只要一遇到压力大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哭。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心理咨询师,虽然没有对她进行专门的咨询,但毕竟在一起工作,我初步判断她并非抑郁症,而仅仅只是条件反射。虽然我也认为她这样很不好,但因为她工作能力不错,我愿意给她机会修正。我告诉她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她早已离开学校,她的所作所为同事们也都看着,这样影响很不好。
她点头答应,但还是老样子。她实习期结束的时候,按照公司流程,需要部门同事给予打分。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无论男女同事,都无一例外地给她打了最低分。我问大家为什么打这么低的分,实际上她的工作能力不差的。他们告诉我,每次一看见她哭心里就会很烦。大家已经那么忙了,她还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哄吧,没时间,何况她又告诉大家说自己没事;不哄吧,一个漂亮小姑娘当着同事们的面哭总是不忍心的。
我强调了一下,她自己都说改不了的坏习惯,让大家不必在意,那么又何必在意这一点呢?同事七嘴八舌地说,她说不在意,谁知道她背地里怎么想。如果她哭的时候,你刚好在她身边却没有安慰,万一她记恨怎么办呢?人都很容易把事情朝最坏的方向想,我的同事们没有学过心理学,有这种心思完全可以理解。
还有的同事说,她动不动就哭,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还总安排她去做一些接客户之类的工作。如果在开车的时候情绪崩溃,耽误了事情不说,万一出了车祸怎么办?就算什么事情都没有,给客户看到,也会影响我们公司的形象。她那么爱哭,怎么敢托付重要的事情?
还有的同事说,有一次正想安排点工作给她做,却看见她正在哭,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扰,只好自己做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很多次想安排事情给她,却担心她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大哭一场,到时候反而是安排工作的人错了似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公司对实习生太苛刻,想到这里只好把事情安排给另外一个实习生做了。明明设了她这样一个岗位,应该安排给她的工作却不能直接安排,加重了别人的工作量,何必还要设这个岗位呢?
更有人说,一个人情绪不好影响一群人,有时候看见她哭,自己觉得心酸,忍不住也想哭了。这句话引得在场女同事纷纷赞同。
既然如此,我也只好让人事通知她再找工作了。
仔细想想,觉得同事们说的话很有道理。她漂亮,个人条件优越,工作能力也不差,只是因为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便惨遭淘汰,这也是咎由自取。在工作场合,或许你漂亮,大家会觉得养眼;或许你工作能力强,大家会觉得配合起来顺手,但如果动不动就把负面情绪亮出来给大家看,那么对别人的影响自然是很不好的。心理素质差的人,受到影响想哭也是正常的。
一个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人,无论能力多强,都不会得到信任。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会崩溃,会撂挑子,会冲着上司吼:“我他妈不做了!”尽管你此前从没有这样表现过,但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怪不得别人会这样假设。
不光是工作场合,生活中但凡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地方都如此。家庭关系中,除了小孩有权利随时发泄自己的情绪外,正常的大人如果动不动就歇斯底里,不仅会让家人觉得恐怖,更会让他们觉得累。坏的情绪太容易感染人,而一个总是流露出坏情绪的人,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别人再喜欢你,须知再满的爱意,迟早也会被坏的情绪消磨掉。
毕竟,世界这么忙,柔弱给谁看?
多么痛的领悟
在知名广告公司做总监的朋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她才入行的时候,在一家小的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她写的东西,总监都会给予各种批判,重写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才毕业,本着“听领导话有饭吃”的处事原则,从不对总监的批判进行任何反驳;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升职加薪得表扬的工作原则,非常认真地看各种文案进阶书籍,找同行业精英请教,有的文案甚至连着写两三遍,找出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款交给总监。两三年之后,基本的广告技巧差不多都掌握了,在文案撰写方面也越来越熟练,自以为除了天赋不可更改以外已经差不多摸着那个门槛了。无奈每次拿去给总监看的东西,还是会受到各种嘲笑和批判。为此,她有些自卑,甚至产生了“是否根本不适合做这一行”的想法。
她把这个想法跟业界一个做了十来年、得过很多广告大奖的朋友说了,朋友听说她手里正好有一个折页要写,就帮她写好,让她拿着给总监看,先不要说是谁写的。拿去的时候,总监两分钟看完,直接说:“你看我说吧,你每次写东西都怎样怎样……”
这个“怎样怎样”就是每次批判她的那些话,老生常谈,也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总监根本不针对文案本身批判,也不教她具体应该怎么做,只是用很空的话批判而已。有几次,她纳闷不已,追问究竟应该怎么改,总监只有一句话:“你这个改不了,重新写吧,具体怎么写自己去想,每次我说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然后又是半个小时很空泛的训话。这次也一样,总监就着这个折页批判了她将近半个小时,言之无物,无建设性意见。
她瞬间就明白了,不是她做得不好,而是总监的脑袋里已经形成了她就是做不好的这个心理预期,所以即使后来她已经做得很好了,总监还是会不满意。在总监眼里,她就是做不好事情,她永远是才出校门的那个畏畏缩缩的小女生。
这样的领导还跟着做什么呢?这两年来的努力,如果自己的上司都看不到,那么,连跟他说的必要都没有了。她果断辞职。到了新公司立刻就好很多,毕竟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毕竟,她曾经那么努力;毕竟,新的环境没有人再拿有色眼镜看她。之后,工作还算顺利,不到三年就升为总监。
她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无限感慨。我听了这个故事,也无限心酸。每个人都曾经青涩过,也都在不同的场合遭遇过因为青涩才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但是因为还年轻,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却不知道这是不公平,反而一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多么心酸。而有的新人,遭遇了职场老鸟不公平对待,不仅不知道这是不公平,还误认为他在用心教你、在提点你,从而对对方产生了敬佩甚至依赖的感情,帮他做了很多本应该他自己动手做的事情,还要对他感恩戴德,更有甚者,遇到任何私人问题都去问他,恨不得处处掏心窝子,这多惨。这是另外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太年轻。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好的,才会把别人错误的对待当正常,把别人错误的指引当圣经,才因此走很多弯路。这时候,除非身边有个过来人,经历过这些事情,真心地愿意帮助他们,及时地提点一二,否则这条路极有可能走偏,耽误了大好时光。
朋友的总监,表面看起来像是愿意指点她这个新人,实际却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权力欲。他是一个特别不称职的领导,然而我的朋友,当年太年轻,并不知道这一点儿。
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很多时候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之所以不具备,是因为没有阅历去支撑。阅历怎么来?痛过了才会领悟,别人告诉你的,永远是别人的经验。
年轻人,即使有人指引,有时候也无法判断这个指引是否正确,因为没有经验。有时候,错误的指引不如没有指引,不如任由自己横冲直撞,直到满头包。痛过了,经验自然有了。
怎么才知道别人的指引是否正确呢?还是阅历。可是刚毕业哪里来那么多阅历?刚毕业的孩子,即使没有阅历,也需要迅速上岗。社会不会给你很多等待的时间,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件事多找几个人问问,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总有一款适合你。
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给予更好的意见?答案是:无论遇到哪方面的问题,都去找这个行业比较精深的人请教。
怎么认识他们?现在的社会,又开放又多元,找全国的行业精英,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写邮件说明事情,十个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回复你的邮件,说不定你还会因此收获一两个前辈朋友。从此你就有福了,被人带着走,比自己摸索着走,要好得多。
在居住的城市加入你想加入的圈子吧!逢聚会就参加,聚会时尽量活跃点,多认识人、多结交朋友、多聊天、多请教。再不济,搜各种聊天群、微信群,趁大家都在的时候多问问题,个别觉得还不错的人也可以私聊。久而久之,朋友多了,圈子就打开了,如果再有朋友介绍朋友,那就更好了。
在没有经验的时候,学会借别人的经验,才能快速成长。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也没关系,看书吧!每年都会出版很多教人怎么做事情的书,多买几本回家好好钻研,也能尽快长经验。
据说,连情感专家们都针对客群的年龄层进行细分了,你还在担心初入职场没有经验吗?
光认识一些行业内的精英,做得比较好的牛人,远远不够。如果问问题没问到点子上,问也是白问,耽误别人的时间不说,照样走弯路。就比如我前面说的这个朋友,如果她的朋友不亲自写一个折页文案让她拿给总监,那么,即使别人告诉她,总监那么对待她是错误的,她也未必会相信。即使别人拿着她的作品评判还不错,她始终还是会半信半疑,因为平时总监的打击策略太过于成功,她的脑子里已经深深地刻上了“我不行”这个印记。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很珍惜,她不能确认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因为彼此关系好,为了安慰她才故意说她做得很不错。她问了很多人,但还是走了很长的弯路,直到遇见那个肯动手帮她写东西的人。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很多时候,就算问问题也极有可能问不到点子上去,即使得到了别人的指点,还是会因为无法辨别这个指点有效无效而无济于事。就像我这位朋友,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牛人的意见,却还是在两年之后才搞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不要急,慢慢来,有些瓶颈不是你想破就能破的,非得突然出现那么一个契机;二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这个朋友,看过无数个别人写的文案,认为非常好,也模仿着写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想过主动找个人把她正在写的文案写一遍对比看看。那么,她之前所看到的别人成熟的文案不过是纸上谈兵里的那些兵书,熟读之,却极有可能无法运用。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限,而人类,却又是很容易钻牛角尖的动物,学不会换个角度思考,走弯路是必然的。
多么痛的领悟!然而这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事情有很多,唯独没经验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的。而再没经验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变得有经验。
做不了豌豆公主,就做一颗不好惹的铜豌豆吧
小时候看童话书,特别羡慕豌豆公主,常常感叹,得养尊处优到什么程度,才能养得那一身细皮嫩肉。甚至自己还悄悄找一块小石子放在床垫上被子下,躺上去看有没有感觉,被子稍微厚一点儿就感觉不出来了。那时候还很奇怪:豌豆公主身下放十二床被子,还能感觉到豌豆。同样是女人,我年龄小,没有从事过特别累的体力劳动,看起来也算不上皮糙肉厚,怎么放一床厚被子就感觉不到石子呢?十一二岁的年龄就开始自怜自叹:看样子这辈子是没有做公主的命了!
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知道,故事是假的!十二床被子,再敏感的人也感觉不到豌豆。而我幼时却多么单纯,连这样一个故事都会相信,还会产生羡慕的心情。
故事归故事,然而非富非贵,命运在最初就设定了我这一生的走向:这辈子,只能做一个平凡人,努力工作才有饭吃。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光有努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颗铜豌豆的心,才能处理生活给予的纷杂与繁复,才能不受伤,才能坚强地用自己的双脚牢牢地站在地面上,给自己和所爱的、所需要保护的人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