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元虽号称得胜而归,实则大败。楚之国人皆以此役为辱,斗家诸将更觉蒙羞,不肯再与之为伍。惟独楚王,虽无褒奖,却道:
“令尹此次大振国威,郑人必然对吾楚国心怀恐惧,日后再不敢得意妄为。”
子元听闻大喜,居功自傲,愈发有恃无恐。
虽是如此,子元心头却另有一事缠绕,时时搅得他不得安宁。
此事便是深宫之中文太夫人——当年之陈妫,姮。
子元先前原本想借伐郑凸显勇猛,而令美人倾心,不想事与愿违,此一役非但未能令闻夫人对其刮目相看,反而落人以话柄。如今回想,方觉当初自己此举着实有失稳妥,而之后文夫人得战报之所言,能令其心中有愧。
如今文夫人居深宫而不出,莫言亲近,便是想要于之相见一面亦是不易。子元心头懊恼,岂非言语可以表达得了。陈妫、息夫人、文夫人,为何偏偏皆是冠以其他男子之名……
“吾乃楚之令尹,便是当今楚王也惟吾命是从,为何偏偏不能得一妇人!自那年云梦初识,吾方知世间竟是有如此女子,偏偏却是吾兄长妇人,而如今兄长故去,竟也是无缘与心上人得以相聚……”子元黯然道,仰头向天,只觉得眼眶之中酸涩难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可惜!”
“令尹何必如此感伤,令尹文治武功乃为天下折服,文夫人不过一二嫁妇人,焉能得令尹倾心至斯。不若,算了。天下之大,何愁无一红颜知己哉!”身边之人尖声尖气道。
子元回首,眼眶已是略有泛红,“司宫……”。
寺人丸哂笑,躬身施礼,道:“令尹。小人冒昧而至,还请令尹海涵。”
“司宫多礼。”子元苦笑,之后伤感道,“如今吾在夫人眼中怕是无论如何也不及先王。吾听闻吾之战报,文夫人竟是看也不曾看过。”
寺人丸笑道:“小人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司宫请讲。”
“令尹此次虽未能一举攻破新郑,倒也不能算作无功而返。文太夫人当时也不过是因大王在其身侧,故而才出那般言辞。为妇人者虽多倾慕英雄,也并不尽然。如今太夫人寂寞已久,身边不过就是寺人服侍,再如何也不比男子体贴滋润,难免有所亏空,如若令尹能恰于此时予太夫人以关怀,未必不能令其为令尹所动。”寺人丸双目微眯,含笑建议道。
子元听罢只觉得茅塞顿看,当即道:“司宫所言甚是。为女子这所求不过夫君关爱,若能的男子怜惜,自是倾情以待。只是……”
“如何?”
“只是如今我与夫人相隔甚远,即便想见亦是难以达成所愿。”子元懊恼道。
不想寺人丸却呵呵一笑,之后道:“小人本素来敬令尹聪颖,怎地今日倒是迂腐了。令尹之前曾建馆驿,与太夫人所居不过咫尺,如若搬去同住,则……”
子元大喜,高声道:“我竟是忘记。多谢司宫提醒。”
次日,子元便搬去馆驿长住。
郢都之人虽多有侧目,因惧于令尹子元之权势,无人敢出言劝之。时日稍久,竟成默认。
子元虽得以与文夫人相近,心中却依旧苦恼不堪。文夫人居深宫之中,自己虽与之一壁之隔,到底还在宫外,依旧无法得以一见。不由得心生暴躁,本想将寺人丸寻来再与之商议计策,不想宫中却恰于此时传出消息……
冬至,楚人当行冬祭。此乃国之重礼。
往年国之祭祀均由国君及君夫人共行祭祀之礼。楚王年幼继位,至今未有娶亲,故而往年乃是由文太夫人携楚王一同于宗庙为祖先祭祀。而今年文太夫人偶感伤寒,不得下榻,故而只能楚王一人领国中卿大夫于宗庙祭祀。
祭祀礼罢,令尹子元面有忧愁之色匆匆行至楚王面前,道:“大王。”
楚王见到,乃恭敬有嘉道:“叔父,不知叔父前来所谓何事?”
子元于是道:“臣听闻太夫人有恙卧床不起,心中焦急。自先文王身后,太夫人辅佐两代君王,操劳国事,故而才有今日积劳成疾。臣身为令尹却不能为太夫人分担,着实愧疚。今日特请大王能准许下臣入宫探望太夫人。昔日先文王仙去,曾特意令臣照拂大王母子,还请大王恩准。”
子元声情并茂,言语之间情真意切,楚王心中即便不愿,但碍于周边众人,也只能无奈皱眉,思索再三仍是道:“太后不过小恙,劳叔父担心,孤王回宫自当向太后转告。”
子元不想小子竟敢有违背自己之意,登下面色变阴沉了下,厉声道:“如若太后不过小恙,怎敢置祭祀于不顾,岂非对祖宗大不敬!如此,老夫更是要探望兄嫂一二!”
楚王嘴微张,一口气憋在喉咙处不上不下,半晌,念及母亲之前教诲,只得勉强点头道:“就依叔父。”
令尹子元鼻子“哼”了一声,扭头再不看楚王。当下楚王身边众臣面面相觑,眼神之中光芒闪动。
楚王只觉尴尬,假意咳过一声,冷面道:“备车,回宫!”竟是全程再也不肯置一言。
子元本意不过是想能借此机会得以常入后宫,如今却遭楚王所疑,心中自是不快,心道:此次得以与文夫人相见,下次不知又要等到何时,抑或再无下次可言,与其这样,倒不如……当下心一衡,回府乃令府尹召集邑中府兵。
当日,令尹子元亲自率部下浩浩荡荡直奔后宫。
姮之前早已听闻此事,苦笑道:“哀家本以为郑国事后,令尹当有所收敛,不想……”
立于一旁侍姆隐面露踌躇之色,道:“此次令尹前来恐有不善。”
“隐,”姮不做分辨道,“为吾取羊皮,笔墨。”
侍姆隐听闻而动。姮稍作思量,当即两字一气呵成。写罢将羊皮卷作一卷递于侍姆隐道:“且将此书送至大王手中,吾儿自然明了。之后汝只需如往常一般便可,切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诺。”侍姆隐接过羊皮,塞入衣襟之中,匆匆出殿而去。
子元入宫,心下焦急,待终得见文夫人,喜不自禁,登时快步上前道:“弟闻嫂嫂有恙,担忧不己,故特前来探望。”之后又将面前文夫人细细打量一番,见其果真身形虚弱,面有憔悴之色,当是大病初愈,心疼道,“嫂嫂有恙,为何不召为弟?可见嫂嫂未能当弟为亲人矣。”
姮早已知其心思不纯,只得皮笑肉不笑道:“有劳令尹牵挂,哀家不过偶感风寒,小恙矣。怎敢劳动令尹。”
令尹子元当即不快道:“嫂嫂岂非见怪乎!此处只有叔嫂,哪里来的令尹太夫人!”
姮于是颌首,并不作答。
子元见之虽是病弱却颜色不改,更平添几分娇弱之态,心痒不已,桃花眼微眯,身子微微前倾,进言道:“弟观嫂嫂尚虚弱,不如于床榻上休息,弟自是守候于嫂嫂身侧。”
姮听闻便是一惊,讪讪道:“令尹说笑。”
子元当即面上一板道:“嫂嫂怎地还称呼弟为令尹,岂非见外!”
姮须臾便已明了,此次其至大抵有所图,绝非寻常来访,如若此时与之撕破颜面,莫说自己难以保全,便是楚王……如今子元声势虽稍有损,然追随者众,而楚王却并无完全之策。想到这里,姮暗咬后牙,终是低头笑声道了句,“叔叔……”
子元听闻大喜过望,笑道:“嫂嫂。”随后也闭口再不提之前所言,连忙令随从献礼,乃是他这些年间四处收罗之奇玩异宝。
姮对此些玩物并无兴致,碍于子元颜面只得装出一副欣喜般模样。子元见状又是大喜,遂将各个玩物一一呈献于姮面前,并为之介绍其来历如何。
“弟素闻嫂嫂喜玉,当年先王曾赠嫂嫂以璧,故而弟特意为嫂嫂寻天下美玉。”子元边说边展开一漆匣,从中取出一双羊脂白玉镯,竟是精美异常。
姮便是再不喜子元,见此玉镯亦是惊叹。眼前双镯白如截肪,细腻光滑,状如凝脂,晶莹洁白无一丝瑕疵。待将其握入手中更觉温润异常。粗看似是镯上雕花,细看才知玉镯乃分作两层,其下光滑圆润,其上雕作镂空枝蔓,缠作连理,其间更有水滴栩栩如真,镯上下有枝蔓相连,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子元含笑道:“嫂嫂可是喜欢,此玉乃昆仑山下玉河中来,据言千年方是得以一见,弟特为嫂嫂求之。”
姮面上无波,将玉镯放于手上把玩少许,之后又放还于漆匣之中,缓缓闭合,稍稍朝前轻推了下道:“此物贵重,妾不敢无功而受。”
子元当即笑道:“嫂嫂说得是哪里话,当年兄长特意令弟代为照顾嫂嫂,如今不过一玉镯耳。观楚国上下,还有何人能比嫂嫂更配此镯?”言罢就要亲自为姮戴于腕上。
姮自是不肯,两人正纠缠之际,大殿之外忽而又一人快步而入,声音不疾不徐道:“回禀太夫人,可是将进晡食?”